1.做万种事,可结万人缘;利万种人,能修万种行。
2.财富不是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朋友。
3.观照自我,了知因果,不错怪别人,这是智慧的般若。
4.去除猜忌,舍弃骄慢,不侵犯别人,这是定的功夫。
5.牺牲自己,委屈求全,不伤害别人,这是戒的力量。
6.受骗的最确实方法,就是认为自己比其它的人远为聪明。
7.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
8.你要依靠的并不是你的人望,仅是自己的努力。
9.自责往往被人以为真,自赞绝不会受人相信。
10.倘使我们和过去争执,必会丧失未来。
11.要用因果的笔来纪帐,要用忠诚的心来理财。
12.畅导人和,关怀大众,善用机缘,顾全大局。
13.要自教自悟,不要如鹦鹉般人云亦云。
14.与人交,要情有义;为人谋,要有忠有信。
15.赞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助人如冬阳,适时而温暖。
16.工作能使你远离无聊,罪恶和贫穷。
17.贫穷不是羞耻,但却非常不便。
18.只有勤勉,能给人生活的手段,还能给人生活的价值。
19.须百诚实和勤勉,当作你永恒的伴侣。
20.子曰:损者三友,友便僻、友善柔、友扁佞。
21.放大心胸,才无烦脑;开阔思想,方增德学。
22.真正的君子善恶分明,消极的好人姑息养奸。
23.笑能却病,喜能忘优,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24.若想成功当伟人,则须立志做大事。
26.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国净土乐逍遥。
26.命运是神应该思考的事,人只要尽本分工作就行了。
28.命运造成我们的亲戚,选择造成我们的朋友。
29.若要抑制自己的愤怒,可在别人生气时静静地甲以观察。
30.没有所谓运气这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赏。
31.快乐在满足中求,烦脑从多欲中来。
32.但求自己能忠诚对人,不在意别人愧对于我。
33.心如铁石,志愿方间;情爱不淡,至道难办。
34.将人比人,真是气人;将心比心,大家更亲。
35.贫欲似海,恨如火;愚痴则暗,我慢山高。
36.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是在有多长,而是在于有多好。
37.认为自己无知,是领我们向知识领域的阶梯。
38.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9.人类为求取幸福所不可避免的条件是勤奋。
40.天才生命的火花,比平凡的人生命的火花,燃烧得迅速。
41.多求的原因是贫穷,喜舍的结果是富有。
42.心空,则无烦脑的障碍;身定,则无环境的束缚。
43.一念之慈,万物皆喜;一念之情,千般为恶。
44.要信神,就必须要有神。希望成功,就必须决定目标。
45.用悔悟的锄头耕耘的心田,更不容易繁殖恶劣的欲望。
46.天才生命的火炬,比庸人生命的火炬燃烧的快。
47.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48.天才常被认为是一种忍受痛苦的无限能力。
49.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练心,随处养心。
50.有时当思无时苦,好天要积雨来粮。
51.勤奋之后休息的喜悦,视勤劳愈激烈愈辛苦而愈发增大。
52.勤劳,常是针对困恼人类各种疾病和悲惨的最大治疗法。
53.精益求精,迄今仍然是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
54.凡不能获得他人信任的人,永远难求成功。
55.成功的秘诀端赖坚毅的决心。
56.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57.心中常存善解、包容、知足、惜福。
58.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59.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60.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愿容易行愿难。
61.成功并非重要的,重要的是努力。
62.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和百分之一的灵感构成的。
63.人生成功的秘诀,唯有没有成功的人才能体会出来。
64.劳动要适时开始,享乐要适时结束。
65.傲慢的人不会成长,因为他不会喜欢严重的忠告。
66.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67.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68.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慧。
69.我们最大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70.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71.沉默较发乎不由衷的话更无损于社交。
72.不接受后悔的人,也不会承受人生。
73.十里之行,无非都是从脚下开始的。
74.友情是平等的人之间,离开利害关系所结的交际。
75.做的愈多愈熟练,愈忙碌愈有空闲。
76.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77.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78.凡不能获得他人信任的人,永远难求成功。
79.精益求精,迄今仍然是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
80.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81.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
82.劳动,常是医治困扰人类的各种疾病的最佳医治法。
83.能善用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84.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温情。
85.正和劳动能够加强身体一样,艰难也能加强精神。
86.成功的秘诀,全在您目的的一成不变。
87.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
88.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89.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90.布施如播种,以欢喜心滋润种子,才会发芽。
91.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92.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93.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94.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95.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96.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97.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98.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会沾到两三滴。
99.一个人不怕错,就怕不改过,改过并不难。
100.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101.在顺境中趾高气扬的人;在逆境中往往垂头丧气。
102.不论外表显得怎样精明事故;人总有其纯朴的一面。
103.人的魅力在于心灵;心灵之美在于行善。
104.伟大的诗;是国家最珍贵的宝石。
105.如果你想达到你的目的地;你必须用温和一点的态度向人家问路。
106.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107.伟人的价值;在于完成责任。
108.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9.渡冰河;先查看冰结有多厚。
100.一个人的富或贫;视乎他的欲望与享受的比例而定。
111.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建筑师;辉煌的未来都有待我们去筑建。
112.无论你出身高贵或低贱;都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
113.无论帝王还是百姓;在自己家里找到幸福;才是最快乐的。
114.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心灵的冷漠。
115.有多少纪念碑已经崩塌;而又有多少人的虚名被众人所遗忘。
116.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德性比真诚更伟大;;也没有什么比热切的虔诚更高贵。更美丽。
117.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认真二字;是真诚二字。
118.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但知错不改;就太可怕了。
119.最困难的时后;也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的时后。
120.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121.天下事只有诚实可制虚伪拙朴可制巧诈。
122.一个人一生会遇到有两种人;一种人老是让你等待;另一种人你老是等待。
123.承认错误能澄清一切;并使人比以前更有智慧。
124.事实上我是一举成功的;但我花了二千年的时间才得一举125.片刻不能忍;烦恼日日增;一忍挡百劳;一静制百动。
126.年青人最黑暗的时光;是他们坐下来默想如何不劳而获的时候。
127.人的价值;表现在心灵上。
128.如果你不比别人更努力;你的价值也不会比别人更高。
129.征服命运的;常常是那些不甘等待机运恩赐的人。
130.金子靠火来测试;勇者靠逆境来验证。
131.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丝毫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132.口说一句好话,如口出莲花 ; 口说一句坏话,如口吐毒蛇。
133.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就会活得很快乐。
134.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135.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36.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137.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138.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139.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140.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
141.富而不清白;不若贫而有名誉。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思是: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颗忧郁的泪。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忏悔。佛说:忏悔无用。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3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4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妙色王求法偈》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心禅话》3、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
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
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
1、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2、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3、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 。4、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2 一切皆为虚幻。3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原文: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无量寿经》注释:爱欲与荣华,皆不可久住,早晚都会离我们而去,不值得我们用尽生命去追逐,应该精进修行,获得究竟解脱。
【经典原文】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
你知道什么是“四谛”吗?你知道阿那律尊者吗?“四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阿那律是乔达摩·悉达多叔父甘露王的儿子,后追随佛陀出家。他曾在佛陀说法时睡觉,被呵责后痛哭流涕,七日不眠,竟至失明,而修行境界大有进益,获得了“天眼通”,人称“天眼第一”。
世界杯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赌球等网络赌博的高峰时期,赌球,实则是庄家的狂欢,赌徒的末日!五戒之中虽然没有赌博,但佛教是反对赌博的。赌博不是一种“正业”,即不是一种正确的行为。何以不正确?因为它使人“不清净”。
《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师僧。外现孝顺。内怀不孝。外现精进。内怀不实。如是恶人。报虽未至。三途不远。无有正念。不得解脱。”
全球热门书籍《未来简史》指出,21世纪人类的新目标是长生、幸福、成神。这看似天方夜谭的理论,却有迹可循。 2017年11月, 医学专家在人类遗体上成功实施头颅移植;2018年1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成功克隆出几乎一致的长尾猕猴;
吃喝拉撒睡,人活着肯定需要睡眠。一般人的睡眠标准一天是8小时左右,如果人的一生寿命是90岁,那么,按90年每天8小时睡眠计算,我们的一生将睡262800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活到90岁时,会有10950天、整整30年在睡眠中度过。
因为众生处于病苦之中,所以维摩诘居士才会生病。一旦众生的病苦消失,他的病也将随之痊愈。就像母亲对待病中的孩子,哪怕是再大的痛苦,也宁愿由自己代替孩子承受。如果可能,甚至愿意以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的健康。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华严经》里的一句很伟大的经文。不忘初心,就是说不要忘记我们最初、当初的一个志愿,当初一个什么想法,这样就把当初的那个意念不要忘记,后述很多事都好办。
世间的骂,也有二种:一是骂的内容属实,二是骂的内容虚假。如果说的是真的,真的还有什么嗔恨呢?如果说的是假的,说假的人自得其骂,同我没有一点关系,我又为什么嗔恨?我们经常因为复杂的世间争执而生怨气,佛慈悲的教诫,实在太需要了。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