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长寿
梁时,天监年中,有琰法师幼年时,有个相士说他寿命只有十八岁。于是,他日夜持诵《金刚经》。一夜,室内出现五色光明,他看见一位梵僧说:“你持经延寿了。”说完就不见了。后来,他寿到九十二岁高龄时坐化。《金刚持验》
唐时,陈国宝夫人卢氏,芮(音瑞)公宽的姐姐。常诵《金刚经》。一次,她念经未完,突然头痛,到夜里更厉害。她担心不能终卷而死,就向家人要火,但都熄灭了。忽然,厨房中有烛火自己能动,离地面三尺,升堂入室,她惊喜地把经诵完了。从此,每天念诵五遍。后来,芮公将死时,对她说:“姐姐因为念诵佛经,将获得长寿,生到好地方去了。”后来,她到八十岁时,无疾而终。《金刚持验》
唐时,窦德元做卿时,出使扬州。傍晚渡淮河,船已经离岸,看见岸上有一个人,这时已经没有别的船渡了,于是回头搭上那个人。见那人饿了,又给他食物。问他去哪里,那人答道:“我是鬼使,到扬州追拿窦德元。”德元惊拜,请问计策,鬼使叫他急念《金刚经》一千遍。一个多月后,念经数满,鬼使邀请德元一同去见阎王。一位紫衣人走下殿阶,作揖说:“先生大有功德,还不该来这里。”放他还阳,德元已经死去一天一夜了。后来,他官至左丞相(宰相),享年六十四岁。《报应记》
唐时,王陀,每天念诵《金刚经》五遍。一次,他患病,看见鬼来,他念经,鬼便后退,远远地说:“阎王命令追拿你,你且停止诵经。”他经声一停,就昏迷欲绝。又有一鬼来说:“阎王命令,念经人暂且放宽六个月。”他醒来后,念诵不断,后来寿到九十岁。《报应记》
唐时,吴思元,曾在渭桥看见一位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为生母持服,感到很奇怪。老人回答说:“有一位异僧,教我母亲念诵《金刚经》,能得长寿。我母亲每天念两遍,寿已一百零七岁。姨妈、邻家母也念诵《金刚经》,都过了百岁。” 《太平广记》
唐时,魏恂(音询),是监门卫大将军,持念《金刚经》。当时,有个叫蔡策的人,暴死,数日后才苏醒,说:“冥司因追人不得,就鞭挞鬼差。使者说:‘魏恂持念《金刚经》,善神拥护,所以追拿不到。’改派鬼使,仍然回来报告抓不到。”魏恂听了,念经更加精进。《广异记》
唐时,郑州阳武的孙明,每天持念《金刚经》二十遍。后来,他被冥吏引见阎王。阎王说:“昨天得到祇洹(音奇环)家牒(音谍。文书),说您念诵《金刚经》勤恳,延寿二十年。”于是送他还阳。《广异记》
唐时,湖北江陵开元寺般若院僧人法正,每天持念《金刚经》。长庆初年,他因病暴死。魂到阴间,看见一个像王的人,对法正作揖,叫他坐绣座,念经七遍,侍卫合掌,阶下停止对其他罪人行刑。阎王走下殿阶,送法正还阳,说:“上人增寿三十年。”荆州僧人常靖,亲眼看见法正复活。法正到八十岁时还在。《续酉阳杂俎》
唐时,董进朝,常念《金刚经》,每次念完经回向时,都以一分功德,祝愿护佑冥司。一夜,他在城下月明中,看见四人说话,一人说:“我们久蒙董进朝念经回向的恩惠,为什么要杀他呢?他对门有一位同姓同年的人,寿限将到,可以代替他。”四人忽然不见了。到天亮时,听到对门人家的儿子已经突然死去。《太平广记》
唐时,四川僧人洪正,俗姓常,每天念《金刚经》二十遍。邻僧守贤,夜晚静坐,看见二个鬼卒私语说:“僧人洪正,默念《金刚经》,大神呵护,不能靠近。阎王责令的期限已迫近,可将东门的常洪正,也曾经做过僧人的,抓去塞责。”守贤大惊,第二天去访常洪正,却已经死了。《宋高僧传》
梁时,僧人智藏,因梁武帝禁止沙门坐御座,便登上去坐下,说:“我过去做吴中顾郎,尚且不惭御榻,更何况你先祖定光金轮释子呢?”武帝谢罪,便废除了诏书。有看相人说智藏寿命只有三十一,当时智藏年已二十九,于是就念诵《金刚经》不断。后来,他再遇看相人,看相人惊诧地说:“你夭折之相已经没有了!”智藏活到六十多岁圆寂。《续高僧传》
唐朝天宝年间,张无为,从远地归家,夜半疲倦,坐桥下休息。看见数十骑到桥边驻马,命捉拿他妻子和同里王翁等十多人。只有无为的妻子念诵《金刚经》,吉神拥护,捉拿不得。无为回到家,看见妻子还在诵经,说:“你常不在外宿,所以诵经等你。”到天亮时,他听到南邻家哭声,王翁已经死了。夫妻于是奉斋持经,后来都得长寿。《记闻录》
明朝万历辛亥年间,淮北大商人胡燃,四十岁还没有儿子。有个僧人劝他印送《金刚经》一藏,并设法掩埋暴露的尸骨。他这样做了十多年,功行圆满,延请僧人四十九位,建七昼夜道场。后来,他的妾生下三个儿子,夫妇都年过七十。《巾驭乘续集》
唐时,易州(今河北易县)参军田某,喜欢打猎,持念《金刚经》数年。一次,他突然暴死,魂到地府,看见各种鸟兽聚集,占地宽达数亩,向他索命。阎王命令审问,同行的十人到吏局,冥吏叫各人张开口,用铁丸掷入口中,便成烈火,须臾把人烧成灰;灰灭后,不久又变成人形,这样过了六七个人。轮到田某时,连续投了三枚铁丸到他口中,都不起火。阎王问他:“你做了什么福业?”田某回答:“曾念诵《金刚经》二千余遍。”阎王叫他诵经,刚念了三页,索命的鸟兽都不见了(被超度了)。阎王说:“你诵满三千遍,延十五年寿。”于是放他还阳。《广异记》
明朝正德年间,湖南南岳有位僧人楚石,专门持念《金刚经》。有人向他求法,他就叫人念《金刚经》。楚石到一百七十一岁时才圆寂。同时有白藤和尚、无极和尚,也是专门劝人持念《金刚经》。白藤活到一百三十岁,无极活到一百二十四岁。《金刚感应》
明朝宣德年间,川西鹤鸣观道士陈入玄,立志求长生,祈祷神给他授法。夜晚看见一个人,自称金刚神,对他说:“你到岷山礼拜智融和尚,他将传授你长寿之法。”入玄如言前往。智融说:“《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入玄问:“既然如泡影,怎么叫长生?”智融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说:“即非如来,是名如来。”入玄听了,顿时醒悟。于是返回,隐居在瓦屋山的虎踞岩,念诵《金刚经》,享年九十八岁。一天,他召集各位友人说:“我起初志在求仙得长生,今幸而得到佛陀的长生之道了。愿诸位得我所得。”说完,闭目而逝。《巾驭乘续集》
明时,江西人邓少峰,算命先生都说他少子、短寿,他于是发愿念诵《金刚经》,求长寿、求儿子。到崇祯壬午年,他九十五岁寿终,有十三子、三十六孙。《受持果报》
明朝嘉靖年间,归安茅鹿门仆冯勤,有人预言他将夭亡短命。一位老僧教他念诵《金刚经》以求延命、捡拾字纸以积德。冯勤受持不懈,到九十五岁时,无疾而终,有二子、四孙。《新异录》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金刚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注音版。
读金刚经一遍后,持此咒一遍。其功德等于读过九亿万遍,以证得性空,即同无量,惟必请师父亲授,方可持颂。《金刚经心咒》全文注音版: na mo ban ga wa dei。 南无盆嘎滑的。 zhan jia ba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
今天有人问了一个《金刚经》的问题,《金刚经》里面佛为我们说了六波罗蜜法,经常用所谓是非、即非、是名这样的一种模式,来跟我们说明金刚般若的境界。这一个模式用在六波罗蜜当中也是如此。比如第一个布施波罗蜜,那就是“所谓布施者,即非布施,是名布
明代曹洞宗的湛然圆澄禅师,会稽(浙江)人,得法于云栖袾宏禅师,三十岁悟道。先后于径山万寿寺、嘉兴东寺、云门显圣寺、金陵延寿寺、绍兴华严寺等名刹大兴弘化,以平易简明的宗风名重一时。有一次,圆澄禅师路经宝林寺,寺里正在讲说《法华经》。寺僧们看到圆澄禅师,感到机缘难得,极力邀请圆澄禅师为大家讲《金刚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金刚经》第一分叫【法会因由分】。为什么叫“因由”?“因由”就是缘起,讲经都有序分,因由就是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等。“因由”大多都是法会缘起,它为什么叫因由,而不叫法会缘起?它是有原因的:“万法森然曰因,一心应感曰由。”如果你要理解这两句话,你就可能会理解了。
《金刚经》最早传入中国是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首先把《金刚经》翻译成了中文。从此之后,一直到703年义净在长安西明寺最后译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年间《金刚经》前后一共被翻译了六次。
在《金刚经》里,好几段经文都是倡导布施,有「无相布施」,即布施的当下不为名位、不求利益、不望回报;「无我度生」,救度众生时,不存有度众的心念。经文也提到,如果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甚至奉献生命,所谓「杀身成仁、捨生取义」,都不及受持四句偈的功德来得大。
持诵《金刚经》的七个禁忌!《金刚经》被称为“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超度之经”以及“长寿之经”,而且它还是一部功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的大乘经典。从古至今读诵它的人特别多,很多人依靠这部经典证悟或者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有道友将《金刚经》作为一生的功课。
龙门石窟现存《金刚经》四处,三处摩崖刻经,一处石碑,其中仅一处有明确纪年,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刻,鸠摩罗什译本,是中国唐代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金刚经》,也是中国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位于西山北段429龛。
《金刚经》是一部不论学佛人还是文人墨客都耳熟能详的佛教经典。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即使没有佛教信仰也纷纷抄写和诵读它,但是你知道它一共有多少个翻译版本吗?不同的版本名字一样吗?《金刚经》在中国一共有六个翻译版本,六位译师都非常著名,分别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北魏大译师菩提流支、南朝大译师真谛法师、隋代大译师达摩笈多……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人人均具“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但因众生受到了五欲六尘的蒙蔽,不能发挥本具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作用,只凭肉眼局限性的作用,必然导致认知的狭隘,令身心不得自在。
《大般若经》六百卷,又称《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朝玄奘翻译。这是有关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之著,所以卷帙浩繁。当年玄奘法师西域取经,取来此经本子有三种,后来进行翻译,碰到疑问,便就三本互校,殷勤省覆,择善而从,然后落笔,
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唐玄奘译。五卷。除玄奘译本外,还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译的三种译本。该经的中心,是大乘的境行果,境指心境。一共八章,即:序、胜义谛相、心意相识、一切法相、无自性相、分别瑜伽、地波罗蜜、如来成所事。除序外,其余七章(品)是正文。正文前四章,讲“所观境”;中间二
有人说,世间上,花种中最美丽的是玫瑰花;鸟类中最美丽的是孔雀;动物中最忠实的是狗;至于人的一生,在物质上,最重要的是土地房屋;在精神上,最重要的是有伴侣;在生活上,最重要的是衣食不缺……但,什么是人的真正第一呢?梦窗国师有一首偈语:
经文中,佛陀提到布施有五种:第一施命:永明延寿禅师出家前是一位太守,生性慈悲,为了护生挪用公款,被判罪要砍头。他在被杀的时候,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将此一命,布施众生。」过去的圣贤豪杰「杀生成仁,捨身取义」,都是一命来布施;现在有很多人,用自己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的身心是快乐呢﹖还是痛苦呢﹖有的人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只是烦恼很多,不能心生欢喜;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内心自在,只是身体上有种种的病苦。世间本来就是苦乐参半,如何去除苦因,只存安乐与自在呢?这就必须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观自在;观照自己很
过去,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礼多人不怪」,也经常看到许多信徒欢喜礼拜,表达他的信仰恭敬、虔诚。这原本也是没有错,但是不如法的礼拜,也是不当的。经文里说,「偷婆」(即窣堵波,梵语 stúpa 音译,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中不应拜,也就是在塔里不拜;在大众里
经文中指出,宁可毁坏六根,也不造作诸恶,而堕入三恶道。因为六根有贪著的病,就会在生死轮迴的苦海中不断流转,故必须注重六根的修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称做「六根」,属生理的,又叫作「六色」,六根遇到外面属于物理的「六尘」(色尘、身尘、香
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呢﹖」佛陀不是在骂人,佛陀会教训那些愚痴的人。如:「你不知惭愧」、「你不知道苦恼」、「你愚痴」等。还有一句比较严重的话:「你是非人!」非人,就是不像个人,也就是说「你不是人」,即是邪见的邪人,不正派的人。这是很严重的一句责
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及信者往往将所听闻的教法,用诗或简短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忆传承。由于佛弟子各人领纳的不同,而各有其相异的思想,因此至教团成立时,如何将佛陀的教说作整理、统一,实属必要之事。经过历次的结集后,佛陀的教说渐次充实完备,
《杂阿含经》卷四中说:“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意思是说,这样的烦恼等有漏,一切我都已经舍弃了,已磨灭了,已破坏了,就好像芬陀利花,虽然在水中生长,而没有染着于水。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