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云法师讲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 | 作者:灯云法师 [投稿]

灯云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五集

  今天我们继续看《普门品》。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在这里面,无尽意连续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问佛说:观音菩萨是如何游此娑婆世界?我们知道,娑婆世界就是释伽牟尼弘法度众生的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有多大?就是经常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

  娑婆的意思,就是堪忍。堪忍,就是能够忍受的意思。为什么要叫这么奇怪的一个名字?干嘛我们要能够忍受呢?那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里面充满着矛盾与斗争。

  所以在这样错综复杂的世界里面,你不忍又能如何?假如忍不住,那就得天天跟人斗。这样就会天下大乱,永无安宁之日。所以作为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不管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得要学会忍。

  因为三界之中有苦苦、坏苦、行苦这种种苦难的差别。所以在这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的世界里面,我们不忍又能如何呢?所以佛就教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先学会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忍耐。

  在忍耐的基础上,我们的心不受苦难所干扰,进一步修行一切善法。也就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一步做好了,我们的命运就会生生世世越来越好。为什么呢?因为好人走好运,但是再好运还是在轮回当中。所以还要修第三步,就要更上一层楼修解脱道了。所以佛说了声闻、缘觉乘,这两乘叫二乘。

  这二乘之人,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以修行解脱,超越六道轮回的苦难,以此为目的。所以说得简单一点,二乘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离苦,离三界之苦。离苦之后,就要开始发无上菩提之心。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已经离苦了,这时候心里就会想,我还有很多亲人,还有很多朋友,还有很多有缘的众生,我应该去度他们。这时候就发广大菩提心,普度众生的心愿就得要从这里开始发出来,这就入大乘佛法。所以要入大乘,那就要发大心。

  这“大心”到底怎么个大法?那就得学学观音菩萨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要做到这一点,假如自己忍不住众生的习气烦恼,你要度众生就很难。所以任何一个高僧大德也好,普通的法师也好,或者发菩提心的居士也罢。只要你发菩提心了,那么你就应当要多多少少开始去度众生。

  在度众生的过程里,我们都会觉察到,有时候众生太难度了。你好心帮他度他,他可能还怀疑你,还诽谤你,甚至于是暗地里还要伤害你。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娑婆,就是五浊。

  所以在这种五浊恶世当中,我们就要学会忍辱波罗蜜。也正因为如此,菩萨修六度的时候,就要把忍辱波罗蜜放在六度的核心部位(在中间的部位)。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面对三界六道众生我们必须要学会忍。在忍的基础上去修行、去超越、去普度众生。

  那么,谈到普度众生,观音菩萨可是高手中的高手。所以在佛门里面就特地把观音菩萨的这种慈悲救苦的善巧方便一一的跟我们作了一番说明。

  在《普门品》今天说的这一段前面那些内容,从《普门品》开头到这里,前面那些内容说了十几个方面救苦救难的事情。比如“水火难”、“刀兵难”,还有“罗刹难”等等灾难。这些灾难来的时候,称观音菩萨名号、发愿慈悲救度世人等等。那么,我们自己的心存慈悲之念就与观音的大慈大悲相应了。相应了就能得到感应,这个是基本的原则。

  今天要看的这后面一半,那是要告诉我们,观音菩萨想要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的时候,他应当要以十法界不同的身份来度不同的众生。十法界里面最高的法界那就是佛,有一部分众生需要观音菩萨以佛的身份来度他的话,观音就会变成佛的身份来度;需要以菩萨的身份来的时候,观音菩萨就示现出菩萨的身份;有些人可能需要金刚护法这样的一种身份来度化他,那么观音菩萨就随顺众生的需要,就以护法的身份来度他。所以,观音菩萨他是依众生的需求而满足他的意愿。

  这就像《法华经》里面告诉我们的三草二木喻当中有个比喻,告诉我们自然界里面有参天大树,还有灌木小草,然后佛法犹如慈云布甘雨。这甘露雨水从天上下来的时候,下雨的时候,雨水是平等的。不管是山顶上还是山脚下,雨都是下这么大,平等施舍给这些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大家都依照自己的需求,需求的量多与少,自己去吸收水分。

  假如一棵参天大树,它可能会吸收好几公斤的水,甚至于几十公斤的水。吸进去了它才觉得喝得很过瘾很饱满。假如是一棵小草,可能只要吸几克的水,它就觉得:“哎呀,我喝饱了。”

  所以吸的水量,大树与小草差距很大。但是有个共同点就是大树也饱了,小草也饱了。所以想想看,为什么诸佛菩萨应化人间度众生的时候,要以这么多不同的身份来跟众生说法?以佛菩萨身份来说法,那就意味着要度的是大根性的人;假如以声闻缘觉的身份来度,可能度的是小乘根基的人;假如是用鬼神身份,那恐怕度的就是世间普通的人,甚至于是那一些歪门邪道的人。那么,佛菩萨应化就得要以他的需要而变化。

  比如,有些人喜欢亲近那些鬼神附体的人,这种人又有大善根,但是他一时迷惑颠倒找不到善知识,这时候跟观音菩萨又那么有缘,可能菩萨就会化成一个被鬼神附体那个样子的人,然后来跟他说法,说着说着就把他逐渐引导到正道当中来,不会让他继续的搞迷信(这样就不对了)。所以,菩萨应化人间都会令众生逐渐提升,归于正道,这是菩萨的原则。

  任何一个佛,任何一个菩萨都是这样的善巧方便,就是刚才这里提的问题“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他是如何说法的呢?用什么样的身份来说法呢?又是以什么样的善巧方便力而说呢?那么这些后面就一一的为我们说了出来。说了多少呢?三十三个应化。

  在《楞严经》上说的是三十二应化身,而这里面说了三十三应化身。不管三十二还是三十三,我们都要知道观音菩萨应化身何止是三十三、三十二?你看《大悲咒》里面总共有八十四句话,过去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悲咒》里那八十四句是怎么回事?其实八十四句就是观世音菩萨八十四种化身的名号。

  这些名号里面有佛的化身,有菩萨的化身,也有鬼神的化身。不管是哪一类身份的化身,他都有一个名号,把这些名号聚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篇《大悲咒》。意思就是说,你只要一念《大悲咒》,那么这八十四种化身全部都来了。

  假如一个人被鬼神给折磨了,被鬼神给干扰了,你一念《大悲咒》的时候,其中就有一个鬼王身。鬼王都来了,小鬼还敢来干扰你吗?还有金刚护法身,什么冤亲债主来了,你一念《大悲咒》的时候,金刚护法站在那边,你说冤亲债主还敢过来干扰吗?还有佛身、菩萨身,多了去了。所以观音菩萨的《大悲咒》就八十四化身,比这里多了一倍还不止。所以我们仔细的想想,这观音菩萨是千百亿化身跟十方诸佛一样啦。因为观音菩萨他也是古佛正法明如来的应化身,大家必须要明白。

  这里说的种种变化身来度化众生,看起来好像只是菩萨有这能力,以种种身份变化出来普度众生,而我们凡夫好像看了这些以后,觉得这是菩萨才有这本领,我们好像根本没这个能耐。其实这样理解就不对了,任何一个人都有这个能耐。只不过我们的能耐没他这么好。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想象一下看,一个普通的人,他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他的身份、语言表达方方面面都在变化。比如,你是一个老师,在学校里面的时候就是很严肃,在学生面前你就是那个样子,不跟学生们嬉皮笑脸的,你跟他们就是很严肃的要求大家,这严师出高徒啊。

  下课回家了,跟朋友聚在一起喝酒聊天,那你就不能严肃了。这个时候可能有说有笑,跟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会越来越好。然后到了家里面,看到妻子儿女父母的时候,你就会变成慈父孝子这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切都是毕恭毕敬;而在儿女面前呢?自己就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在老婆面前,自己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男人。

  所以你会发现到任何一个人,他在社会每一个角落里面,换了一个场景就会变一种身份,说话的内容也跟着就变了。你会发现到方方面面天天在变,每个人都是千变万化,跟观音菩萨是一模一样,只不过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往往变坏的多。怎么说呢?因为习气毛病太多。贪、嗔、痴、傲慢、嫉妒,往坏的这些方面变的太多了。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出于个人的自私与狭隘,然后就越变越坏。用自己狭隘的心量去观察别人,就觉得别人都对不住我,别人都不好。假如用一种奉献的爱心来面对大家,就会发现到:我对大家的帮助还是很不够,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多奉献点什么。

  你会发现到,用奉献的心态来对待社会的时候,你就是菩萨了,你已经跟观音菩萨这里说的是一模一样了。假如用自私狭隘的心,用掠夺伤害的心来面对社会的时候,你就是罗刹,就是鬼神。这样就把自己糟蹋了,把自己伤害了。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比损人利己还要糟糕,这是害人又害己。

  所以我们看着三十三应,再看看自己就会发现到,原来我自己在生活里面也可以依这三十三应化来帮助有缘人,那么你就要善巧方便了。看看你所面对的这个人适应哪一种变化身,那你就要运用哪一种语言来表达。

  比如说,这后面第一个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佛的应化身。

  我们接着看,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是应当。假如有众生应当用佛的身份来度脱他的话,那么观音菩萨就会现出佛的身份来为他说法。佛说的是什么法呢?是平等一乘之法,说的是一佛乘。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心即佛,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样的一佛乘的境界。这种法叫作平等法,也叫一乘法,也叫究竟圆满法。这些都是佛所要表达的。

  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一类众生根基特别好,这时候你跟他说声闻法,说人天法都吸引不了他。那怎么办呢?你就得用这种最高明的一佛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让他直截了当体会到是心是佛的这样的道理。

  告诉他,凡有心者皆有佛性。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当下要让自己这一颗心与佛心相应。所以佛心平等,我们也要平等;佛心清净,我们也要清净;佛心慈悲,我们也要慈悲。;佛如何,我们也如何;佛的身口意怎么样,我们也应当怎么样;以佛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所以一类根基好的众生,我们就得要这样教,他听了以后会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跟他相应啊。为什么他有这么高的善根呢?因为他过去身中曾经亲近过无量诸佛,所以根基特别好。这么好的根基为什么没有解脱呢?因为修行不得力啊!虽然他善根是有,但是修行却不够。

  佛告诉我们,修行需要四个步骤,就是“信、解、行、证”。信是什么?对佛法要有信心;解,就是理解,道理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理论都要理解;行呢?就是具体生活中的历练,修行六波罗蜜、戒定慧、三十七道品、无量行门都得要一一的去历练。也就是所谓的把佛法运用到生活里面。

  因为生活八万四千,因为生活错综复杂。所以我们就在生活里面锻炼自己不要贪、不要嗔、不要傲慢、不要嫉妒,把自己心中种种错误的、不好的心态改正过来。让自己心里面充满着阳光灿烂,充满着正能量。心里一好,行为就会好。身口意自然而然样样都好起来。所以有人根基好的时候,我们就得要以佛的这种境界来提升他,帮助他。所以就以佛身而为说法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