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云法师讲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 | 作者:灯云法师 [投稿]

灯云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九集

  我们继续看。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现在那个“观”是什么观?这里面一口气列了好几个观。

  观音的“观”,首先是真观。他是从真如佛性当中体现出来的,那种真正的大慈大悲。

  其次,观世音的“观”是清净观,他能令众生身心得到清净。

  其三,是广大智慧观。他的心量之广大,能包容虚空法界。他的智慧之圆满,能普度一切众生。

  还有“悲观”及“慈观”,他的大慈大悲无与伦比。

  所以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来观?用身心来观;用清净法来观;用智慧来观;用慈悲来观。来观照一切众生,来观察一切众生。

  所以通过这几个观,我们就知道原来观世音菩萨的“观”具有这么多的意义。以前我们只是念着而已,不知道观世音的“观”到底观什么东西。今天终于知道,原来观的这么多。

  所以这样的菩萨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顶礼膜拜。所以,常愿常瞻仰,我们要经常瞻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容貌,我们更要发愿学习观音菩萨慈悲的心。所以要常愿,也要常瞻仰。

  愿什么?愿我也学观音菩萨一样心存慈悲;瞻仰什么?瞻仰菩萨慈祥的脸,慈祥的行为,一切的慈悲的行为都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

  再看: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无垢清净光,这是说观音菩萨的心无垢清净,他的心充满着光明,正大光明。所以这种心光无垢清净,所以才有光明。我们凡夫为什么心里叫无明叫黑暗?因为他垢太多了,他不清净。

  什么垢那么多呢?贪得无厌、嗔恨心、愚痴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邪知见的心,一大堆的污垢。这些污垢充满着人类心中。所以这些心加起来变得自私狭隘,残暴不仁。人会扭曲掉了,变得很恐怖,很可怕,很不可理喻。

  这么多的心垢,现在念着观音菩萨,学习观音法门,就能逐渐逐渐让自己的垢变成了无垢,让自己的肮脏变成了清净,让自己黑暗的心变成了光明。所以叫无垢清净光,我们要学习这个。

  慧日破诸暗,这一句是比喻。我们的心以前是黑暗的,现在为什么变光明了?因为有智慧之日,所以叫慧日。

  能伏灾风火,因为你心里面清净了,慈悲了,所以一切灾难就没了。什么灾害呢?地、水、火、风四大灾难,这里列了两个:风、火。风灾,火灾。那大地震动,地震难道不是灾吗?难道大水灾,海啸来了不是灾吗?所以地、水、火、风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些灾难是什么业报感应来的?就是众生不慈悲,犯了种种杀、盗、淫、妄、酒种种恶业,然后感应到这些灾难。

  现在入观音法门,学习菩萨的慈观、悲观。这种慈悲观一学到的时候,心中无灾难,外面哪来的劫难呢?一切劫难化为云烟,所以,能伏灾风火。

  自然而然,普明照世间,这时候整个世间普放光明。所以我在那边的讲堂就叫“普明讲堂”。我就喜欢能够佛光普照,普放光明。把正法的正能量传递到世界各个地区,让整个社会人心充满着佛法的慈悲与智慧。所以,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他的慈悲之体,他的持戒清净的名声,就像雷震世间一样,让世间人都警觉过来,提高警惕,不会那样的麻木不仁。所以需要这种悲体、戒体来震撼一下人心。让众生麻木不仁的心得到佛法慈悲的震撼,让大家警觉过来。

  所以过去一首歌唱着,这睡狮现已醒,我们中国人民就像沉睡的狮子。现在狮子醒过来了,还有谁敢来欺负呢?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学习“悲体戒雷震”。

  然后用这种慈悲的心呢?慈意妙大云。慈悲的心就像天上的大云一样,覆盖着天地。所以慈意犹如大云,让众生得到清凉自在。你要知道夏天很闷热的时候,要是有一块大云遮盖一下,大家会觉得好凉爽。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用这种甘露法雨把人心中的烦恼火焰熄灭掉,让人心变得清凉自在。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诤讼。“诤”是斗争,争论不休。“讼”是诉讼,在法庭上跟对方互相诉讼着。“经官处”就是求法院裁判。“怖畏军阵中”在军阵之中打仗的时候,或者是争论是是非非的时候,都要怎么样?念观音。

  所以上一次有人说,自己一片地被当地的恶势力给侵占了,然后他自己去打官司,居然打了几次都输掉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自己没有权势,没有背景,而人家有,人家找了很多很多后台。所以他的地被占了,居然还输掉官司,这是很可怜的事情。

  所以怎么办呢?我们一方面也要找律师去处理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要虔诚称念观世音菩萨。你要知道菩萨大慈大悲,会让他在冥冥之中渡过难关。

  最后,众怨悉退散。这些冤亲债主就会怎么样?退散。他冥冥中就会化解掉。所以有空一定要多念、礼拜、供养、恭敬观世音菩萨。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这个偈是解释观世音的“音”。前面那个“真观清净观”等等,是解释观世音的“观”。一个解释“观”,一个解释“音”。所以观音菩萨的“观音”两个字很有意思。

  你看音是什么“音”呢?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等等。

  妙音。为什么叫妙音?因为观世音说妙法,他能以佛身得度者,即说佛的一乘妙法。以声闻身得度者,即说声闻之法。以人天身得度者,即说人天之法。所以观音的声音很妙,妙不可言。

  观世音,就是观察世间音。就是前面《普门品》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观音菩萨只要听到世间有人求菩萨,他就会观察众生祈求的声音,然后菩萨就过来救苦救难了。所以叫观世音,这个是“世”是世间人祈求的声音。

  还有,梵音。梵,就是清净。梵音就是清净音。观音菩萨的声音会让人身心变得越来越清净。

  还有,海潮音。海潮音是什么?就是弘扬正法绵绵不绝的声音。就像海浪一样,哗啦哗啦,千百亿年海浪的声音从来没停过。就是一阵一阵的,反正一浪接一浪,那种哗啦哗啦的声音,一直以来绵绵不绝。

  用海潮音来比喻什么?比喻观音菩萨救度众生就像海潮一样,一浪接一浪,一潮追一潮,反正海潮就是这样,绵绵不绝。所以为令正法久住,菩萨弘法不息。从来都不停止下来,一直在弘扬正法。所以海潮音就是比喻弘法不间断。

  胜彼世间音,那当然了。这些妙音、梵音、海潮音,那比世间什么音都要好。为什么?因为世间都是靡靡之音,都是贪嗔痴之音,都是是是非非之音,尔虞我诈等等这些声音太复杂太多了。这些杂乱无章的世间音跟梵音、海潮音、妙音等等对比,那没得比了。所以一句话,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这么好的观世音你能不念吗?你不念吃亏的是谁?自己猜吧。

  再看下一句,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这是劝我们念念之间对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事情不要有任何的疑惑,因为一疑惑就不信了。你要相信“观世音净圣”。净圣,就是清净之圣人。观音菩萨是很清净的圣人。他能做到“于苦恼死厄”之中作众生的“依怙”。依怙,就是依靠。在众生最苦难的时候,观音菩萨是我们最后的依靠,最后的靠山。所以这个靠山你要抓住他。

  再看最后一个偈,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观音菩萨总的来说,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他具一切功德。观音菩萨为什么福报那么大呢?连无尽意都要供养他?因为他慈悲,慈悲能凝聚福报。

  以前我也跟大家说,佛门里面“慈悲、平等”,这是佛门里的核心理念。慈悲能增长福报,平等能增长智慧,福慧双修。他的因就在这里,就是慈悲与平等。

  那么下一句大家要背诵起来,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你想要让自己福报像大海一样无量无边,怎么修呢?慈眼视众生。现在六根里面只说一根,你要举一反六,眼、耳、鼻、舌、身、意。

  眼看人,要用慈悲的眼神看;耳朵听,也要用慈悲的耳朵去听。有些人就不会了,耳朵听声音的时候都反对。所以别人不管跟你说什么,你都回了一句话,不是吧?不对吧?不可能嘛!有些人老是这样子去反对别人,去否认别人。这样的人说话会让人觉得很讨厌。不管你说得多好,他一句就给你否认掉了。

  但有些人不是有意要否认,他是习惯的口头禅。他就是这样,老是这样子,所以这种人会害了自己,不慈悲。这样不但不慈悲,还给他人一种伤害,一种否定。这是很不好的一种恶劣的习惯。

  那么,现在慈眼还要慈耳、慈鼻、慈舌、慈身、慈意,反正眼、耳、鼻、舌、身、意都要慈,这样才能福聚海无量。所以这句话要背诵起来,希望自己从今而后,身口意三业,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要做到与此相应。

  这样的人就值得大家顶礼膜拜了,是故应顶礼。不但观音菩萨应顶礼,其实所有修慈悲心的人都值得大家顶礼膜拜。

  再看最后一段,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这是持地菩萨向佛表白。他跟佛说,假如有人听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及听到菩萨的自在之业。自在之业,就是自在度众生的这些事情。以及“普门示现神通力”,就是三十三应化身。当知是人功德不少。能听到这些,那就会增长功德,种下无量善根。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完《普门品》之后,当时听经闻法的里面有八万四千众生发无上菩提心。

  那这一篇《普门品》到这边结束了。我们也都知道,修《普门品》这一个法门,那就是要学会一个,就是慈悲。

  从今而后,我们不单单是靠“求”观音菩萨,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修”观音行。假如你读了这一篇《普门品》之后,你只学会了“求”而不“修”。那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修行修行,是要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以前不够慈悲的心,要修正过来,变得稍微慈悲一点点。以前不够慈悲的行为,现在也要修正一下,变得稍微慈悲一点点。所以佛门里面只说修行,不说求行。

  虽然菩萨大慈大悲教我们,你只要念观音名号,求观音菩萨,菩萨就会来救苦救难。但其实观音菩萨更希望你不但求,更要修。这样才更加符合菩萨的本愿。因为菩萨希望人人为菩萨,这样才能够普度众生。假如你老是在六道轮回里受苦受难,苦难一来,就求两下。求好了,又开始造恶业,这可不是菩萨的本意。

  就像警察一样,就像法官一样,这些警察、法官他们逮住了坏人审判了,判刑之后教育。你说,他们本愿是想逮住你吗?不是的,他们真正的本意并不是要判你的刑,他的本意是想把你教好。

  那菩萨的本意跟警察、法官,我想都是一模一样。他的本意是救你眼前的急难,更重要是希望你能够变得慈悲,你也能够像菩萨一样去救别人。就像我们在社会上做一些社会福利事业,我们来救人的时候,并不求你来报恩,而是希望我救了你以后,帮了你以后,你以后再去帮助别人。

  一人帮十人,十人帮百人,这样整个社会不都更太平了吗?所以慈悲才是菩萨的本愿。人人慈悲,人人都是菩萨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