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地藏经 | 作者:海云继梦 [投稿]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3讲

  品题也要做介绍,我们基本上不那么详细的给各位讲,要按照这种规模讲下来,这时间要非常的长。我们今天开始要跟各位介绍的,我只是把经文当中的几个重点结构跟各位做介绍。

  首先,地藏菩萨,我要跟各位介绍的是,他是你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一种生命因素。每一个人,包括你跟我,我们都有这个生命因素。你不要把地藏菩萨当做一个人,当你这样看的时候,那你会弄错。一般的民间信仰可以认为说外面有一个地藏菩萨,一般的人可以这么认为;但是你假如是一个真正的在进行生命改造工程的修行者的话,那你最好是认定,地藏菩萨是你生命中的一项因素。

  我为什么这样讲呢?经典不是没有依据的。我们一般人都讲一切唯心造,对不对?外面的境界那是你里面的心所创造的。今天外面有一个地藏菩萨,那你心里面也应该有一个地藏菩萨,要不然外面的地藏菩萨怎么跑出来呢?对不对?所以地藏菩萨你假如把他当做是你生命的因素,那外面的地藏菩萨才会是真的。假如这个外面的地藏菩萨不是你生命因素所兑现出来的话,那么那个地藏菩萨还是如梦幻泡影,知道吗?

  所以任何菩萨的名号,你要记得,都是你的生命因素。今天,你把这几句话听清楚了没有?这是送给各位的第一件礼物。高兴吗?(掌声起)这个叫做把菩萨给性德化,不要把菩萨给拟人化。当你把菩萨给拟人化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走向常见,常见是邪见之一。不过你是比较有福报就对了,比断见要有福报,但是你假如把菩萨给性德化的话,那你是有极大的善根。

  所以我们在经典里头看到的,菩萨跟菩萨对话,其实都是自己跟自己在对话。是你生命生存中的生命因素在相互对话。菩萨在跟佛对话,那是指这个生命因素的觉醒,因为佛是觉悟嘛,你从这个立场上来看,这个就是大乘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从这个地方下手。真的,给各位很多很多的礼物了,这个礼物是非常的大,你以前有没有想过我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告诉你我也不知道,就我的经验来讲是没有人告诉我,所以我是第一次告诉你的,这是值得恭喜的。你听不懂,我就没办法。反正我是尽量的讲,这是不小心讲出来的。所以这个菩萨名号你要知道。

  那本愿是什么呢?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这个生命因素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地藏菩萨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就要定义了。那古代都不定义,古代不定义,经典不定义。你要记得,大乘经典都不定义,因为在1500年前,他们那样讲法他们能接受。今天我们要有今天的讲法,否则你不会接受。再过15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有他们的讲法。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用词你听懂吗? 因为有他们的语言嘛,台湾叫做什么,火星文,讲那些什么?你也不能讲说他们讲什么鬼话,其实那些讲什么话,根本就听不懂。但是他们新的人类,新人类他们能懂。那么将来对于大乘经典这些东西在解答探讨生命奥秘的时候,他们那一群人有他们的表达方式,那我们有我们的表达方式。那现在我们就用我们的表达方式大家来看看,地藏菩萨怎么讲,那怎么定义呢?

  地藏菩萨用现在的话讲,叫做摄受,摄受法界中的生命孤儿。法界中有很多生命孤儿,流浪在法界里,迷失在法界里的这些生命孤儿。那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他是法身嘛,法身佛的生命因素里,要摄受这些法界中迷失的生命孤儿,重返生命的故乡。我们的生命力有这样的一个生命因素,这个生命因素在古代就叫做地藏菩萨,这样懂吗?很清楚啦,会不会用要看你了。不会用叫做知道,知道不算,会用叫做做到,做到才算。那要怎么修,那关键就在这里呀。

  你观念要转,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讲的就是这个生命因素的本质,摄受法界中迷失的生命孤儿重返生命故乡的这个生命因素他的本质,那整部经都在讲这个本质的部分。你把他弄清楚以后,那我相信你再来看地藏经,跟你原来的情况看地藏经是完全不一样的。信不信呢由你。

  光讲到这里,我们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改变了你对大乘经典的完全的看法,不信的话你回家去你再把地藏经看一遍,跟你原来读诵地藏经的观念会不会一样?但是我保证你马上会产生最少一百个以上的问题。因为你将重新诠释地藏经,知道吗?你会重新诠释地藏经。不过你每人一百个问题,假设我们一百个人就有一万个问题了,一万个问题重迭的不多了,你把它浓缩了以后最少有一千个问题,那要跟你做答也是不容易。

  但是我告诉你,这个五天讲下来,你将会发现,你对大乘经典会有全新的认知。那我们把这个地藏经的经题就这样简单的介绍一下,看来很轻松了,但是在你的观念里,他已经掀天揭地的彻底的革命了,已经把你革命了。(掌声)

  第二个是品名,品名就是忉利天宫神通品。忉利天就是33天,也就是那个须弥顶,须弥山山顶,这个地方它划分有33个区块,中间这个区块叫做妙圣地,也就是玉皇大帝所住的地方,叫妙圣地,忉利天的天主就叫玉皇大帝。一般讲的天上、天宫都是指的这个地方。那么忉利天怎么形成的?这个释提桓因,玉皇大帝的名字叫释提桓因,他是怎么得到这样的福报来到这个地方了?这个因缘我就不讲。我想每一个讲经的法师都会解释,给你举这个例子,我就不用再讲了。忉利天里头所展现的神通不可思议,经文里头讲很多,那这个部分暂时我就不讲,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

  现在我要跟各位谈的是第一段经文,通常我们这个地方都叫经初,经文最初的这一段,一般来讲叫序分。那么通常是把忉利天宫神通品当做地藏经的序分。不过我要跟各位谈的是第一段,我们看一下经文然后我再跟各位解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经文是这样,佛在哪里所以都翻成佛在,应该来讲他是要翻成如是我闻,一时佛到忉利天。但是他讲在,那古代有他的解释,那我们依循传统的说法,我们说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我们就只跟各位解释这一段。

  这个“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八个字是传统的定义,各位不管听经也好,不管是看注解也好,他有基本定义。基本的传统定义我就不讲了,大家都知道了,我们把这种讲法叫做古典佛教的注解。古典佛教,也就是标准教科书的这种注解法,那你都知道,那我们就不必再重复说了,再重复就没意思了。我要讲的是你没听过的部分,那这些虽然你没听过,但是你内心里头是有所感受,感受不敢讲,怕人家骂,我现在替你讲,你不要骂。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他是什么意思呢?每一个当代的,有良知的佛教知识青年,不管你几岁,你是佛教的知识分子的话,那你对这个地方应该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假如是在一百年前,中国正在掀天揭地的发生革命的那个时代,那你坚持古老的注解那不为过。但现在的时代已经完全改变了,已经完全脱离农业社会了,也不是以前的那种文盲时代了。大家的知识水平都相当的高,那你应该以现在这样的情况,重新来诠释生命存在的真理,而不要只用古代的说法。

  我不否认古代,我没有说古代的解释错误,但是我是要告诉你说,用你现在的立场来看他的话,应该要有你自己的看法。这个是这个时代,我们不要说新时代了,这个时代,佛教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跟使命,因为我们在对照古代的讲法。那你现在的新时代的讲法应该怎么讲?他们是不冲突的。你先留意到这一点。

  “如是我闻”假如按照清凉国师在解释华严经的时候这八个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八个字,每一个字各有十个意思,那你知道他还有三重解释,那意思就是这八十个字当中八三二十四,八个字就八十个解释,再乘以三倍,那两百四十个解释。我告诉你不止看的头昏脑胀,你要失眠的话那是很好治疗。知道吗?这是最好的对治方法。但是呢,我们现在不讲他了。我不是否认他,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我们重新来过。

  “如是我闻”这么说,说当你的水平到达哪里的时候,你对这部佛经就认识到哪里。那一下子你会转不过来,那么假如你是三年级的程度,你来看这部经就是三年级的水平;你是六年级的程度,你来看就是六年级的水平;你是九年级的程度你来看就是九年级的水平;你是十二年级的水平,你来看,就是用你十二年级的解释方法;今天你是位博士,那你应该有你博士的看法。意思就是说,经典会随着你生命品质的水平,他是有不同的,因为你对生命的认知不一样。

  各位你们能不能感受到?我们在家里,你要是有十岁的孩子,二十岁的孩子,三十岁的孩子,五十岁的孩子,七十岁的孩子,那你今年九十岁的话,你就可以看到每隔十年的孩子,他的水平,他对人生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你有没有感觉到?那你假如说今年你是九十岁的,你去看孩子们你就会发现,那二三十岁的小孩子最会吵架。因为他们人生的认知各有不同,而且互不包容。但四五十岁的时候他们就会比较包容了,小孩子嘛,他的见解本来就这样嘛,虽然跟我不同,我能够接受,我是接受他是小孩子。他是二十岁的看法,他是三十岁的看法,因为我是五十岁,我走过了,所以以前我也跟他一样。但是你五十岁还有一个特点,六十岁七十岁的看法我还没有到,我能接受。虽然我还没有到,但我也能接受。是不是这样?那三十岁看四十岁,你怎么可以这样?他坚持他的看法,对不对?三十岁要去包容五十岁比较难,但是五十岁包容七十岁没有问题,你知道吗?到了五十岁你反过来,包容三十岁你也可以做得到,这就是一个关卡在那里。所以越成熟,那个生命的感觉越不一样。这是讲正常成长的,有的到三十岁就停止成长,不止三十岁,有很多小孩就停在十三四岁。你不要看他五十岁,他跟十三岁一样,他已经停止成长了。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都有这种经验,都有了。

  这个“如是我闻”其实是讲你的生命现象,因为这个字我们没有这样认知,你是从传统的意识形态接受下来,一成不变的的话,那你完了,佛经全部被你僵化。佛法的任何一个字他都有很大的弹性,他不是没有标准,问题是我们一用标准,你全部打死了,佛法是非常活泼的一种生命学问。结果我们都变成知识,从词典里面拿的知识,硬是把它框框、框进去。不对。

  所以我跟各位讲,谁来学佛最好,你知道吗?最方便学佛的人,艺术家,还有一种人,推销员,为什么?多变。艺术家完全符合金刚经上面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不对?推销员也一样,见到人说人话,见到鬼说鬼话,对不对?因为他一定会顺着这种状况。所以他不执著,他无所住生其心。他不能执着,他要执着,那他什么东西都不要卖了。所以他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这种人要来学佛最容易成就。当然流里流气的不算,那种流里流气的不算,他是很认真的人。

  “我闻”就是指那种程度,我确实得到,我感受到。这个闻你不要讲听到,当然经典是讲这个当时阿难他记载,说下面所讲的,都是我亲自从佛那边听来的,一个字也没有造假。当然这样讲是可以,古代这样解释就可以,你就能起信了。今天你不能再这样讲,这部经我跟各位讲,经典,我们家里老祖母诵了五十年,她还诵这部经,对不对?为什么几十年她都诵一部经?我告诉你,她假如现在的感觉跟五十年前一样,她一点都没有进步。你回家不要跟她讲,我告诉你她一点都没有进步,她只有定力,没有智慧。

  标准来讲,你去年诵经的感觉跟你今年诵经的感觉应该不会一样。你诵了十年跟十年前应该不一样。要不然没有进步嘛!那就刚才讲的那样,虽然看起来是五十岁的人,心智年龄还是十三岁一样,因为他停在那里没进步了,对不对?所以“如是我闻”,他告诉你生命是活的,活的还在成长,不是盆栽,老是十三岁没有用的,他在成长的,他的意思在这里。

  现在讲的就是“一时”,“一时”就是我开悟的那个时候,现在要讲的那个程度,我到达那个程度的时候,所以一时不确定哪一时。假如你硬要讲是哪一时,就是他开悟的那个时候,这个是经典里最大的特色。他不会把你凝定或者僵化在那个地方。今天我们跟各位讲,很抱歉的就是每个人都把自己僵化在那里,固定在那里,那你就得到满足感,以为这样就成就了,告诉你那错了。

  这个问题不是我讲的,当年赵州,赵州知道吗?你不认识他了。公案里,书本里听过了,赵州丛谂这位老禅师,他很有名的一句话叫做“赵州八十犹行脚”他活到八十岁还是到处游方,没有固定下来,他是八十岁以后才固定下来。你能吗?他能。因为他人生八十才开始。那他活到一百二十几而已。他在那个时候,到底几岁我也忘了,听说五台山下有个老婆婆开悟了,他问她怎么开悟,人家问她说五台怎么走?文殊在不在?她“嗯…”就讲不清楚,二十年前就这样,所以二十年来她都这样子,赵州一听不对,怎么有可能二十年前这样,二十年后还这样呢?那就不是变枯藤了吗?对不对?那开悟就好像死掉了,二十年都没进步呀。他说带我去看看,他就自己去了,就问到,看到那个老太婆,他说文殊菩萨在不在?她“嗯…”,赵州一巴掌就打过去,她说你怎么打我?他说你不是开悟了吗?我哪有打你?她说你作怪,她说我是真开悟的。他说二十年开悟,你二十年来不再开悟不算。意思就是你要一直开悟,生命是活的,生命是向上的,你不要以为开悟一次就可以停止了,那是不对的。

  开悟一次只是说你的生命往前提升一大截而已,然后你又停在那里,那你再活的二十年是多余的。通常经过几年的奋斗再不进步,这种已经开悟的人都要赶快入灭,因为活着没意思,赶快呀,重来呀,你知道吗?这个就是没有人指导的一种现象。所以“一时“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我们要经常一直提升。这部经你今天看,今天的程度;明年看明年的程度;十年后再看,十年的程度,都不一样。

  地藏经我是讲过很多次,到后来停止了,没讲了。因为我师父常讲,免得两师徒讲法不同会吵起来,所以我让他讲。他是去年跟我讲要我赶快讲,他很希望我讲地藏经,因为我已经十几年没讲过了,所以因为他说要讲,所以我就再讲,各位这边是第一次碰到,因为他让我讲。所以我们就赶快去印了,印了地藏三经要跟大家结缘,我印了以后寄了半天结果没寄过来,因缘如此,不是不跟各位结缘,这就是一时,一时忘记。

  “佛在”这个“在”是存在的意思,佛是觉悟,一时佛在就是一时觉悟。对不对?这个在是存在,也就是真正觉悟的那种状况爆发出来。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详细的我不跟各位讲。但是呢,这种观念我们要先改变一下。

  佛在哪里呢?在忉利天,忉利天就不讲了,为母说法,为母亲说法,那大家从文字上看就知道摩耶夫人,这个最重要的第一品里头都没有介绍到摩耶夫人,为什么?这“母”就是体的意思。大乘经典这几个字,母是本体,讲身的时候也是讲本体。本体是什么?就是本质,现在的话就是本质。从哲学上来讲就是本体论的本体。那我们来讲就是生命的本质。,本质让他讲,讲了。因为我师父常讲,免得两师徒讲法不同会吵起来。佛在忉利天宫向生命的本质来讲,那么刚才讲地藏菩萨本愿,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的本质,所以这个“母”就等于本愿了,意思是一样了。但是假如都把他改变成这种理性的字眼来讲的时候,这部经将会跟数学一样,跟数学教科书一样,都是符号。都是符号的时候,一般人看不下去。佛经在陈述生命,陈述生命本质状态的时候,他就是用这么活泼的像小说,像讲故事一样的语言来做表达。这样子的话一般人就能够接受,你就能够读诵,假如都用数学符号来表达,你要怎么读诵?(x+y)2=x2+2xy+y2,那你天天在念这个有意思吗?那你连起个欢喜心你都不能起欢喜心。所以他不会用数学公式来解答。

  数学公式是解释物理现象最好的方式,但是拿来解释生命现象没有意义。所以解释生命现象和生命存在语言就是要用大乘经典的语言来解释。在这里你就看到了,我们慢慢跟你展开。

  所以佛在这个地方佛是事实上要表达的,这个就是开宗明义, 佛在讲生命因素的本质。讲哪个生命因素的本质呢?因为生命因素有很多,他在讲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的本质。这样很清楚了,开宗明义,定义就先下了。

  要不然你照这样看地藏本愿经讲了老半天到底在讲什么?都是讲地狱啊,鬼王啊,然后说他是孝经,为什么是孝经,因为为母说法。他是孝经因为他是向他的本源,向我们生命的本源讲过去,这很清楚了。他只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来讲的。所以一开始我们要先把这个东西给弄清楚,要不然你真的是很不好去诠释。

  各位想一下你学佛多久了?你有没有这样整理过?我看经典的时候是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立场来看待大乘经典,有没有?没有。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你不要以为你读经,有时候,你要给经典看一看你,听懂这句话吗?不要老是我看经,我来给经典看看,让他看看我,有没有感觉?就像我们到动物园去,我们都去想看动物,你都没有想过你去给动物看?那动物就说又一群傻瓜来了。我们都不要穿衣服,那你们为什么身上都穿的五颜六色啊?这不是傻瓜吗?我们看它们都是野生动物一样,都不穿衣服,你以为你高明呐?不一样的,你反过来以他的立场来看我们。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