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密斋笔记 卷二

  武帝欲立昭帝,以子幼,恐效吕氏杀钩弋,夫人云:「汝以子不得活矣。」太宗感李淳风之言,欲尽杀后宫,淳风曰:「不可,恐生少者,陛下子孙无遗类。」遂髡为尼,聚之感业寺。二君割情绝爱,思患预防,可谓刚明果断之主。然汉以元后稔王莽之变,唐以高宗酿则天之祸,孰谓人事果能胜天?圣人第言修德以弭天变,未闻杀人以杜后患。

  汉武帝祠神君最贵曰太一,非可得见,闻其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居室帷中所言,世俗之所知无殊绝者,而天子心独喜,即今之鸣童也。

  后汉止三宗九帝,皆幼冲。一百十八年,政归母后,幸窦邓之贤,内外扶持,无大变故。士大夫知礼义、尚名节,未尝屈身阿附后族,乞怜中常侍以求进者,有李固、李膺、范滂、陈蕃、郭泰诸名儒为之倡,故至于曹操之世,尚不敢染指汉鼎。

  萧何说汉王曰:「臣愿大王王关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三秦,天下可图也。」邓禹说光武曰:「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说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萧何、邓禹开口议论,便是混一规模。诸葛亮草庐语曰:「操以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开口议论吴魏,便自下手不得。毕竟跨有荆、益,只是偏霸规模,无复混一气象。

  汉唐之祸,激于君子,成于小人。成于小人,固势所必至;激于君子,实念虑有所不及。春秋之法,责备贤者,可恨也。夫陈蕃年八十馀,老成虑事非不详,而诛曹节不克,遂成党锢之祸,汉因以亡。李训通经明易立志,非不正,而诛仇士良不克,遂成甘露之祸,唐自此亦亡。人皆知亡汉唐者由宦官,吾以为亡汉唐者蕃与训也。蕃、训之谋不萌,宦者虽用事,乾紊朝纲,然变决不如是之亟,祸决不如是之酷,国决未至于遽亡,则为祸首者,蕃与训也。然则宦者终不可去欤?曰:「芟夷以渐,区处有术,害去而人不知,功成而祸不作,谋必谨于其始,事必稽其所终,则得矣。」夫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圣人岂不疾恶,而戒其已甚者,虑后患馀祸之未艾也。夫子尝诛少正卯矣,而未闻其为乱者。圣人之功用与君子固不同也。

  程泰之《考古编》言:「太宗虬须可挂弓。」杜诗谓:「中有美少年,虬须十八九。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是虬须乃太宗。《太平广记》所载乃李靖遇虬须客,云:后十馀年,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贞观中,靖位至仆射,东南蛮夷报:有海贼以千艘精甲十万人入扶馀国,杀其主自立,国内已定。虬须又成功矣。或曰:「卫公兵法,半是虬须所传。」乃知又别是一虬须。岂英气所钟适同耶。

  隋大业中,置进士科。武后永昌元年,始试进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久视二年,设武举。皆作法于乱世,非哲王之令典,而自唐以来沿袭不废。士以为荣,初不知炀帝、武后为何如主也。

  武后已为后,高宗令上官仪草诏,欲废之。杨贵妃亦两为明皇遣出外宅。二君亦不为不知其非,而不能决于必行,所谓恶恶而不能去,善善而不能用,邦由以亡。

  《幸蜀记》云:马嵬之变,陈玄礼以兵谏,可谓急矣,明皇云:「妃子朕自处置。」遂驰入驿门内,立旁小巷,不忍归,圣情昏默,久而不进。韦见素男、京兆府司录锷进曰:「臣欲吐万死之言,陈社稷之计,伏愿陛下留意少听。臣闻螫手断腕者,非不痛;婴病饵药者,非不苦。夫痛之与苦非人所欲,而莫能不为者,盖全乎大体也。今宗社震骇,朝野惊惶,陛下去御座,涉草莽,可谓螫手婴病矣,岂可惧解腕苦口之难乎?臣观众意怒妃子事宜,成败之间,在晷刻矣。臣尝读苟悦《汉纪》有曰:『以计胜色者,昌;以色胜计者,亡。』今日之事,伏惟陛下割恩断忍,以宁邦国。」因就地叩头,流血被面,上亲以手策起之。锷初请幸蜀云:「臣年三十,未尝远游。」时锷以宰相子,年才三十,激烈慷慨如此。天宝全盛时,东阁郎君乃有此人物耶。

  男,阳也。阳则明,明则理无不通。阳主舒、主嘘,舒且嘘,则财有所施。阳主生,生则物无往而不爱。男子者,皆阳之象也。女,阴也。阴则晦,晦则理有所蔽。阴主惨、主吸,惨且吸,则财有所靳。阴主杀,杀则物无往而能爱。妇人者,皆阴之象也。

  前汉《外戚传》乃在《匈奴传》后。夫妃后俪乎至尊,合联比帝纪,乃置之《匈奴传》后。班固以为:「平日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而吕太后、赵飞燕等,内戕皇嗣,外擅兵权,汉之存亡,在其掌握,甚于匈奴,虽谓之女戎可也,置之于《匈奴传》后亦可也;其负宗社、误国家,附之于帝纪之后,不可也。」其叙传曰:「桀之放也,用妹喜;殷之灭也,嬖妲已;幽王之禽也,淫褒姒,是三代之亡也,由于内不由于外也。」明皇失国,由一杨妃,亦三代之覆辙。是百万之师,不若一女子足以亡人之国也。馀史外戚未尝在《匈奴传》后,此班史所以为诸史冠也。

  唐庄宗时,皇太后、皇后交通藩镇。太后而诰令皇后曰:「教命教旨,盖始于此。」后欲杀郭崇韬,庄宗不从,因自作教命,与继岌竟杀之。后即笞刘叟于宫门者,刘叟盖其父也。

  庄宗为郭门高所弑,五坊人聚乐器而焚之。欧阳公云:「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戒哉。馀曰:非也,其祸盖起于刘后之擅杀郭崇韬也。始刘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杀郭崇韬。皇弟存义,崇韬之婿,谗者曰:「存义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因而杀之。又谗朱友谦不自安,必反,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门高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存义又以门高为养子。时马直军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被诛。庄宗戏门高曰:「汝党存义、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覆,欲何为乎?」门高恐退而激军士为变,从楼上射庄宗,伤重踣于绛霄殿下。其祸起于刘后之擅杀崇韬,特成于门高尔。门高,《优伶传》名从谦。

  姚苌掘苻坚尸,鞭挞无数,裸剥衣裳,荐之以棘,坎土而埋之。姚苌又梦苻坚将鬼兵入营,苌惧走入宫,宫人迎苌,刺鬼误中苌,阴出血石馀,苌遂患阴疒重。医刺出血如梦,竟狂言而死。姚苌已鞭坚尸,尚能见梦邪?

  慕容□朱左车、胡母翼、孔纂为宾友,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世子使胄,束修受业。马□勒之暇,亲临听之。□《家令》数千言,年六十五,在位四十九年。第三子也,听言赏谏,雅好文籍,勤于讲授,学徒千馀人,又著《典教》十五篇,以教胄子至子隽。嗣位,复立小学于显贤里以教胄子隽,酒酣赋诗,谈及经史。垂,□谖遄右玻再复燕国,年七十一。宝,□孙,亦从儒学、工谈论、善属文,引中书令常忠、尚书阳□扔诙堂问伊周事,谈宴赋诗,文物蔼然。十六国中,惟慕容有家法国祚,受命亦稍延。姚襄温故知新,讲论道艺。苌令留台诸镇各置学官,又临终谓其子兴曰:「汝抚骨肉以仁,接大臣以礼,待物以信,遇黔首以恩,兴亦讲论经籍,不以兵难废业。」又与鸠摩罗什及僧略等诸人校《新经》八百馀卷,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襄国大雨雹,石勒问徐光,对曰:「去年禁寒食,介推帝乡之神怨,憾动上帝。」勒下书曰:「寒食,井州之旧风,子推,历代攸尊,请复寒食,更为植嘉树、立祠堂。」黄门郎韦言叟驳曰:「自子推已前,雹者复何所致?此自阴阳乖错。且子推贤者,曷为暴害如此。求之冥漠,必不然矣。」《左传》、《史记》、《新序》、《汝南先贤传》、《邺中记》、《后汉?周举传》皆言之。举为并州刺史,作吊书置子推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寒食乃是仲冬,非今之清明。石勒问徐光事,《容斋》不载。

  石虎获刘曜女,年十二,有殊色,嬖之,生子世十岁,立为皇太子,刘氏为皇后。虎死,遵弑世,火灾月馀,后为慕容恪所擒,赵亡。苻坚灭燕慕容冲,姊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又幸之,姊弟专宠,宫人莫进,果符「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之谣。寿春之败,冲叛自立为皇帝,据长安,坚死,秦亡。石虎擒曜,苻坚灭燕,皆有席卷天下之势,而卒皆因所灭之国一小女子,其国亦亡,异哉!

  楚郑褒绐新人以掩鼻,而楚王割其鼻。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问之,曰:「美人多矣,亦犹臣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王布令曰:「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妇人智术高出男子之右,虽自古而然,亦成周时。八百馀年之后,侯国子弟,昏懦愚暗,容易为妇人所绐。

  三世之将,道家所忌,昔有是言。《六韬》为后世淡兵之祖,而太公封于齐,与周匹休,至田氏之篡,其传亦已久。太公之谋,一出于正尔。

  陈胜、吴广起垄亩,便会使钱知秦将,贾人之子郎啖以利。陈平布阵,金多得善处,又令捐金四万斤,间疏楚君臣,干戈中也只挥金。

  汉高祖已曾入韩信壁夺其军,自垓下战胜还定陶,又驰入韩信壁夺其军。文帝自代来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下,亦绰有父风。是时,习闻兵机将略,大率可喜。

  赤壁之战,孙权曰:「非刘豫州莫可当操者。」是时,孙权运筹于内,刘备、诸葛亮、周瑜、关侯等合谋并智,方拒得曹操,败之于赤壁。亦未为奇政,缘曹操虽知兵,而未免独任。要是吴事力差弱,所以资人;刘豫州新败,所以依人,若吴、蜀势盛之后,却无缘合。

  赤壁之战,关侯精兵一万,周瑜督一万,程普督一万,刘豫州、诸葛亮率兵卒不下一万。

  或询诸葛孔明以三章之约,则曰:「济时以宽。」盖其学自申韩中来。

  哥舒翰始亦善用兵,后困于酒色之娱,迫于君命,恸哭而出,潼关丧师二十万,仅存八千。其子曜有志复父仇,亦精于用兵。诸孙皆以儒学奋,亘,茂才高第,有节概,亘、嵫、屺皆明经擢第,亦中叶尚儒术致然。李郭之后,文风盛而贤将少,唐室微矣。

  军中不言妇女,「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孙策、周瑜拔畹城,纳二乔,皆国色,是以师婚也。英锐豪俊之气,固足办事。毕竟有所溺,则智昏,智昏则防虑疏。策为许贡客箭伤颊,创甚,年二十六卒。瑜为流矢中右协,年三十六卒。

  吕蒙疾发,孙权迎置内殿,治护万方,募有能愈疾者,赐千金。病中瘳,为下赦令,后更增焉。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之下为请命。使其复生,当如何其报也。

  房玄龄居秦王府,出入十年,收人物致幕府,居宰相积十五年,议论、书疏、规谏不一。与杜如晦共朝政。本传亦无甚事,而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以今观之,王植患拔横纾如晦不及玄龄,然持众美效之于君,则一也。所以为宰相之职。

  魏徵为谏议大夫,展尽底蕴凡二百奏,无不切当帝心。本传所载十馀事,凡三上疏。王治谏议大夫,止谏纳庐江王瑷姬、太常少卿祖孝孙教女乐二事。想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史臣所以并称名臣也。

  孙樵文自序云:唐广明元年,狂寇犯阙,驾避岐阳,省方蜀国品藻,朝论旌其才行,诏曰:「行在三绝,李潼有曾闵之行;孙樵有扬马之文,司空图有巢由之风。」馀叹曰:播迁果何时耶,从行无救时之略,乃以三绝自诧。朝论若此,岂止清谈废事。李郭之后,不复有真将,兵权下移于岐汴,而国亡矣。

  《廉吏传》极多上寿,公孙宏八十,第五伦八十馀,李恂九十六,吴叹攀八,张奂七十八,是仪(三国人)八十一,孙谦(《南史》)九十二,萧效(唐)八十,裴宽七十五,李尚隐七十五,薛珏七十四,归崇敬八十八,卢钧八十五。馀不纪卒,葬无考。

  古儒生经学极多上寿者,如伏生治(尚书),辕固治《诗》,武帝以贤良召伏恭,建武四年,帝临雍拜为司空,皆年九十。任安受孟氏《易》,年七十九;申公受《诗》浮丘伯楼望,水平为侍中,皆年八十。李尤,顺帝时迁安乐相,年八十三。晋宋纤弟子受业三千人,鲍靓明《河图》、《洛书》,年百馀岁。文立、谯周,秦始初皆年八十。陶弘景读书万馀卷,何琦耽玩典籍,皆年八十三。葛洪以儒学知名,自号「抱朴子」,年八十一。颜含有操行,年九十三。辛勉年八十。隋公孙景茂好学,开皇初为道淄两州刺史,有德政;唐曹宪通《文选》之学,皆年百馀岁。欧阳询年八十五。张嗣宗以经授秦王,年八十三。萧德言晚节学愈苦,年九十七。魏收擅史学,年七十七。若七十者,亦多有之,兹弗著。

  屈突通七十二,尉迟恭七十四,李绩八十六,李靖七十九,郭子仪八十五,张万福九十,乌承九十六,吴吕岱九十六,诸将功业虽不同,然皆克享上寿,想无滥杀所致。

  武后兴大狱,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人百馀家,原千馀姓按囚,司刑寺罢疑不实者百人。子向,乾元中为凤翔尹,三世皆年八十五。

  丘和附萧铣为交州总管,年八十六。子行恭斩寇贼,与兄师利迎谒秦王,累从战伐功多,年八十。乱世父子以寿终,亦有材智,足以自全也。

  诸儒西汉自孔光、张禹、刘歆、扬雄,号为儒者,或依阿取容,或谄事新室,遂至言符命者,以千数。朱文公作《通鉴纲目》标扬雄曰:「莽大夫扬雄。」自是千古定论。

  荀□疤祖曰:「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报雄杰,大略也。」或持论甚正。董昭等欲加九锡,或以太祖本兴义兵,正朝宁国,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杂撬馈□鞘保刘备以帝室之胄,英雄表表,人望所归。□苋疤祖推恩以应人望,废昏立明,恪秉臣节,退处藩服,真上策也。董昭九锡遂为后日开端,相继贻祸。

  董卓死于吕布,苻生死于坚,安禄山死于李猪儿,史思明死于朝义,鱼朝恩死于周皓,朱全忠死于友郑非人诛之,乃天诛也。

  殷羡子浩,北伐无功,桓温奏废为庶人。后温将以为尚书令,浩答温书,虑有谬误,闭开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岂羡投人书于水致,浩有是报耶。

  西方邺所为不法,判官谭善达数谏。邺怒遣人告善达受金,下狱。善达素刚,辞益不逊,死于狱。邺病,见善达为祟卒。人之生死,一气之聚散也,血气虽已散,冤恨之气不散也。五代武夫用世,将谓那时,天乌地黑,劫啸时节,不复有报应,却又自分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