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孳畜·马驴骡附

  【原文】

  《齐民要术》①:饮饲之节,食有“三刍”,饮有“三时”。何谓也?[何谓“三刍”?]②一曰“恶刍”,二曰“中刍”,三曰“善刍”。谓饥时与恶刍;饱时与善刍,引之令食;食常饱,则无不肥。剉草粗,虽足豆谷,亦不肥充;细剉无节,簁去土而食之者,令马肥不啌③。如此喂饲,自然好也。啌,苦江反。何谓三时?一曰朝饮,少之;二曰昼饮,则胸餍水④;三曰暮,极饮之。一曰:“夏汗冬寒,皆当节饮。”谚曰:“旦起骑谷,日中骑水”。斯言旦饮须节水也。每饮食,令行骤,则消水。小骤数百步亦佳。十日一放,令其陆梁⑤舒展,令马硬实⑥也。

  驴、骡大概类马,不复别起条端。

  凡驴、马驹初生,忌灰气;遇新出炉者,辄死⑦。经雨即不死。

  凡以猪槽喂马,以石灰泥马槽,汗系著门,皆令马落驹⑧。《术》⑨曰:“常系猕猴于马房,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

  马久步,即生筋劳;筋劳则生蹄痛。久立,则发骨劳;骨劳则发痈肿。久汗不干,则皮劳,皮劳者,碾而不振⑩。汗未善燥而饮饲之,则生气劳;气劳者,骣而不喷。驱驰无节,则生血劳;血劳则发强行。

  何以察五劳?终日驱驰,舍而视之;不碾者,筋劳也;骣而不时起者,骨劳也;起而不振者,皮劳也;振而不喷者,气劳也;喷而不溺者,血劳也。

  筋劳者,两绊却行三十步而已。骨劳者,令人牵之起,从后笞之起而已。皮劳者,夹脊摩之热而已。气劳者,缓系之枥上,远馁草,喷而已。血劳者,高系,无饮食之,大溺而已。

  治牛马疫气方:取獭屎煮灌之。獭肉及肝弥良,不能得肉、肝,乃用屎耳。

  《四时类要》①:三月收合龙驹。合驴马之牝牡②,此月三日为上。准《令》:季春之月,乃合骡、牛、驴、马,游牝于牡③。仲夏之月,游牝别群,则絷腾驹④。

  治马喉肿方⑤:以物缠刀子,露刃锋一寸许,刺咽喉,溃则愈。

  又方:取干马粪置瓶子中,头发覆之,火烧马粪及发,烟出,着马鼻熏,令烟入鼻中,须臾即差。又方猪脊引脂、乱发,烧烟熏鼻,同上法⑥。

  又疗马结热、起卧战⑦、不食水草方:黄连二两杵末,白鲜皮一两杵末,油五合,猪脂四两细切。右(上)以温水一升半,和药调停,灌下,牵行,抛粪即愈。

  马疥方:晃音臰⑧黄、头发、腊月猪脂煎,令发消,及热涂之,立效。

  马伤水:用葱、盐、油相和,搓成团子,内鼻中。以手掩马鼻,令不通气,良久,待眼泪出,即止。

  马伤料:用生萝卜三五个,切作片子,啖之,效。

  马猝热、腹胀、起卧欲死方:蓝汁二升,和冷水二升,灌之,立效。

  治新生小驹子泻肚方:藁本末三钱七⑨,大麻子研汁调灌,下咽喉便效。次以黄连末大麻汁解之。

  驴马磨打破疮:马齿菜、石灰,一处捣为团。晒干后再捣,罗为末。先口含盐浆水洗净,用药末贴之,验。

  常啖马药⑩:郁金、大黄甘草、山栀子、贝母、白药子、黄药子、黄芩、款冬花、秦艽、黄檗、黄连、知母桔梗、藁本。右(上)件一十五味,各等分,同捣、罗为末。每一匹马,每啖药末二两许;仍用油、蜜、猪脂、鸡子、饭少许引,同和调啖之。啖后不得饮水,至夜喂饲。

  马气药方:青橘皮、当归、桂心、大黄、芍药、木通、郁李仁、瞿麦、白芷、牵牛子,右(上)件十味,各等分,同捣;罗为末,用温酒调灌。每匹马,药末半两。

  点马眼药:青盐、黄连、马牙硝、蕤仁,右(上)件四味,各等分,同研为末,用蜜煎,入瓷瓶子盛。或点时,旋取少多,以井水浸化,点。

  治马急起卧:取壁上多年石灰,细杵罗,用酒调二两已来别,灌之,立效。

  治马食槽内草结方:好白礬末一两,分为二服。每贴和饮水后啖之。不过三两度,即内消却。此法神验。

  【注释】

  ①引自《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系节引,先后次序亦作了调整。

  ②原文缺此句,参照下文“何谓‘三时’?”增补。刍:音“初”,牛马的饲草。

  ③啌:音“腔”,即今“呛”字,物阻咽喉中也。

  ④胸餍水:“餍”音“厌”,饱也。言日间可放开量让马饱饮。故谚语说“日中骑水”。“胸”字似不如用“腹”字较恰当。

  ⑤令其陆梁:扬雄《甘泉赋》、张衡《西京赋》均曾用过“陆梁”这个词,如说“怪兽陆梁”等,均作跳跃解。

  ⑥实:原作“食”,误。据《要术》及殿本改正。

  ⑦此说并不可信,但在我国历史上却流传很久。清代的丁宜曾撰《农圃便览》一书“七月”条,仍有类似的说法

  ⑧落驹:这个词在农村中流传很广。译作“流产”,只是为了便于理解。

  ⑨《术》:指《齐民要术》常常引用的《师旷占术》、《淮南万毕术》、《陶朱公术》之类的书。这里仅有一个“术”字,无法得知所指何书。因以上诸书,皆已失传,无法查对。

  ⑩碾而不振:“碾”音展。《玉篇》作“马转卧土中”,《广韵》作“马土浴也”,即今所谓“马打滚”“驴打滚”。“碾而不振”,即谓马打过滚站起后,不抖毛。振:振落尘土。

  ⑪骣而不喷:“喷”,《说文》作“吒也。一曰鼓鼻”。鼓鼻叱吒,即指马嘶鸣。“骣而不喷”:指打滚、抖毛后不嘶鸣。按:《元享疗马集》“喷”,解作“喷气”。

  ⑫强行:行走不正常,如乱跑乱跳等。

  ⑬观察“五劳”的五字诀是:骡(打滚)、起(站立)、振(抖毛)、喷(撒欢嘶鸣)、溺(撒尿溲溺)。

  本段讲治疗五劳的简便方法。治筋劳的方法是“两绊却行三十步”,文字比较难懂。余文皆甚明。

  ①见《四时纂要》“三月”篇。

  ②雄驴和雌马交配生骡;雄马和雌驴相交生决堤,俗称驴骡。原文只是说“合驴马之牝牡”,大概是泛指以上两种情形。

  ③《礼记·月令》“三月”篇原文作“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累牛”指公牛,“腾马”指公马。《农桑辑要》易作“合骡、牛、驴、马”,“骡”是不能交配的,应作“累”,作“累牛”为是。

  ④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引自《礼记·月令》“五月”篇。郑玄注说:母畜已妊娠,发情期已过;公畜“壮气有余”,如不拴系,则踢咬母畜。

  ⑤治马喉肿方:《齐民要术》作“治马患喉瘅欲死方”,治法完全相同。

  ⑥以上两个“又方”,《四时纂要》是作为“治马喉肿”病的另外两个药方。但在《齐民要术》书中,这两个药方却是治疗“马黑汗方”。疑系传抄的错误。此处与殿本差别甚大,殿本悉照《要术》改正。

  ⑦战:《纂要》原作“寒战”,即怕冷战栗之意。殿本亦无“寒”字。

  ⑧臰:殿本同,《纂要》作“臭”。“臭黄”,《要术》作“雄黄”,指有臭味的劣质的雄黄。

  ⑨三钱七:七同匙。“三钱匙”是可盛三钱药粉的匙。《本草纲目》“蓝条”有“一钱七”,大概容量为一钱。这里是说用藁本末三钱。“藁本”,中药名,藁芨根。

  ⑩啖马药:马不想吃草时食用的药物,可以促进食欲。啖:《广韵》云诳也。即引起马的食欲之意。通常“啖马”的方法,是往草中拌些盐,马即爱吃。这里除了药物之外还用许多好吃的东西拌合,当然更会引起马的食欲。

  ⑪艽:原作“艽”。据殿本改正。秦艽:药名,一名秦胶,本名秦纠。(见《本草纲目》)。《纂要》作“秦胶”。

  ⑫每啖:与《纂要》相同。殿本无“每”字。

  ⑬饭少许:饭少许殿本作“饭食少许”。缪注以为“饭食”二字连用,“食”字是衍文,不当有。非是。按:北方不产稻米,“饭”字并不是指米饭,而是泛指粮食做成的各种主食,方言称为“饭食”。某家吃得好,即为某家的“饭食好”。“饭、食”二字连用,是北方人(山东人)的习惯。

  ⑭青盐:殿本同。《纂要》作“青蓝”。按:《本草纲目》卷十一有“戌盐”,又名“青盐”,可治眼疾。而“蓝”和“蓝淀”却没有治疗眼疾的功用。

  ⑮二两已来:大概也是方言。殿本将“已”二字改作“用水”,从下读,文作“用酒调二两,用水灌之”。

  ⑯马食槽:缪注:“食槽,应指肠管。”按:肠管结,即一般的“粪结”,上文已讲过。这里或指食管内草结。

  ⑰每贴:“贴”,借作“帖”。“每帖”即每剂。这里是说将一剂药一次投入饮水中给马饮下。

  【译文】

  《齐民要术》:家畜喂食和饮水的方法,应把饲料分作“三刍”,饮水分作“三时”。这是什么意思呢?[何谓“三刍”?]第一种是“恶刍”(粗饲料),第二种是“中刍”(一般饲料),第三种是“善刍”(精饲料)。就是说牲畜饥饿时,可以喂粗饲料;已经快饱时,便应喂精饲料引诱着让它继续吃;只要能经常吃得很饱,便没有喂不肥壮的。草铡得太粗时,即便豆谷类精料很充足,亦不会把牲畜喂肥;如把草铡细没有长截,把土筛去后再喂,便会让马添膘,又不会喧。这样的饲喂方法,当然是很好的。啌,苦江反。何谓“三时”?第一是“朝饮”,要少;第二是“昼饮”,要“胸餍水”;第三是“暮饮”,要尽量的多。另一种说法:“夏天出汗和冬天寒冷时,皆应当少饮水。”谚语说:“早上骑的是谷子的力量,中午骑的是水的力量。”这是说朝饮应当少给水。每次饮食过后,令其快走便可以消水,哪怕是快走几百步也非常好。十天放到野外一次,让它自由地跑跳撒欢,舒展一下身躯,使马体硬实。

  驴、骡的饲养方法,大致和马相似,便不再另作专门论述。

  凡是刚生下来的驴、马驹,最忌讳炉灰的气味;遇到新掏出的炉灰多半都会死。经过雨水淋过的灰,便不会让驹死。

  凡是用猪槽喂马,用石灰泥涂抹马槽,马身上有汗拴系在门口,皆会使马流产。《术》说:“常把猕猴拴在马房中,让马不害怕,可以避恶气,消除百病”。

  马行走过久,便会引起筋劳;筋劳会引起蹄痛。站立过久,便会引起骨劳;骨劳会引起痈肿。汗湿不干,便会引起皮劳;皮劳的症状是碾而不振。汗没有完全干燥便开始饮水,便会引起气劳;气劳的症状是骣而不喷。无节制地驱驰,便会引起血劳;血劳的症状是引发“行走不正常”。

  如何观察马的“五劳”?乘骑一天之后,把马放开看它的活动:不在地上打滚的便是筋劳;打过滚不及时站立起来的便是骨劳;打滚起来不抖土的便是皮劳;抖土后不嘶鸣的是气劳;嘶鸣后不溲溺的是血劳。

  筋劳的,将马的前后腿分两边绊起,令其向后倒行三十步;骨劳的,叫人牵着绳拉起来,或者从后面打它起来;皮劳的,在脊背两侧用手搓摩令其皮肤发热;气劳的,暂时不要往槽上拴,离开槽头远一些,马想吃草便会嘶鸣;血劳的,拴得高高的,不饮不喂,直到大溺后便好了。

  治牛马疫气方:用水獭屎煮过作药灌下。若能用水獭的肉和肝更好,不能找到水獭的肉和肝,便只好用屎。

  《四时类要》:三月是配种得“龙驹”的季节。让驴马的公和母相交配,三月三日是个好日子。依照《月令》书上的说法,春天三月应让公牛公马配种,并将母畜从厩栏中放入公畜群中去交配。进入夏季五月以后,便应将放开的母畜单独分为一群,并将公畜用绳子拴起。

  治马喉肿方:用丝麻等物把刀子缠起,仅让刀刃露出大约一寸长,刺马的咽喉,溃破后便愈好。

  又方:将干马粪放入瓶中,用头发盖在上面,取火烧粪和发,瓶口烟出后放在马鼻下面熏,使烟进入鼻子里去,片刻便愈。又方:将猪脊背下的板油和凌乱的头发,用火烧烟熏马鼻,与上法相同。

  又治疗马发烧、起卧战、不食草饮水方:黄连二两研末,白鲜皮一两研末,油五合,猪板油四两切碎。以上用温水一升半,将药调拌均匀灌下,牵着马遛圈,等粪便下来即愈。

  治疗马疥法:将劣质的雄黄、头发,用腊月的猪板油烹煎,使头发消化,趁热涂擦,立刻见效。

  治马伤水法:用葱、盐、油和在一起,搓成团子,放入马的鼻内,用手把马鼻捂紧,不让通气,经过一段时间,等到马流出眼泪,便要停止。

  治马伤料法:用三五个生萝卜,切成薄片给马喂食,很有效。

  治马猝然发烧腹胀、起卧不宁、似乎要死法:用蓝汁二升,冷水二升,和在一起灌下,立刻见效。

  治新生小马驹泻肚方:藁本末三钱七,将大麻子研成汁调和好灌下,药汁进入咽喉便见效。然后再用黄连末大麻汁和解一下药性。

  治驴马磨打破疮方:将马齿菜、石灰,放在一起捣成团,晒干后再捣细,罗取末;先用口中含的盐水将疮口洗净,然后用药末贴在上面,有效验。

  经常用的“啖马药”:郁金、大黄、甘草、山栀子、贝母、白药子、黄药子、黄芩、款冬花、秦艽、黄檗、黄连、知母、桔梗、藁本。以上十五味药,皆用同样的重量,放在一起捣细,罗为末。每一匹马,每一次给食药末二两左右,还应用油、蜜、猪板油、鸡蛋,另加少量的饭食和在一起喂饲。啖食过后,不许给水喝,到夜间再喂。

  治马气药方:青橘皮、当归、桂心、大黄、芍药、木通、郁李仁、瞿麦、白芷、牵牛子,以上十种药,皆用相同的重量,放在一起捣,罗成末,用热酒调和灌下。每匹马,用药末半两。

  点马眼药:青盐、黄连、马牙硝、蕤仁,以上四种药,皆用相同的分量,放在一起研成细末,用蜜煎过,放在瓷瓶中贮盛。点马眼时,随时取用,任意多少,用井水浸泡化开,点马眼。

  治马急起卧方:揭下涂墙的多年陈石灰,捣细、过罗,用酒调和二两左右灌下,立刻见效。

  治马食槽内草结方:上好白礬面一两,分作两次服用。每剂放入饮水中给马饮用。多不超过两三次,[草结]便会从食管内消除。这个药方奇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