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孳畜·牛水牛附

  【原文】

  《四时类要》①:治牛疫方:取人参一两②细切,水煮汁五升,灌口中,差。又方:真安息香于牛栏中烧,如烧香法。如初觉有一头至两头是疫,即牵出,以鼻吸之,立愈。

  又方:十二月兔头烧作灰,和水五升,灌口中,良。

  牛欲死腹胀③方:研麻子汁五升,温令热,灌口中,愈。此治食生豆,腹胀垂死者④,甚良。

  牛鼻胀方:以醋灌耳中,立差。

  牛疥方:煮乌豆汁,热洗五度,差。一本作乌头汁。

  牛肚胀及嗽方取榆白皮、水煮令熟,甚滑,以三五升灌之,即差。

  牛虱方:以胡麻油涂之,即愈。猪脂⑤亦得。六畜虱,涂之亦愈。

  《博闻录》:牛瘴疫方:用真茶二两,和水五升灌之。又:治牛猝疫而动头打胁①:急用巴豆七个,去壳、细研出油、和灌之②,即愈。又:烧苍术,令牛鼻吸其香,止。

  牛尿血方:川当归红花,为细末,以酒二升半,煎取二升,冷灌之。又法:豉汁调食盐灌。

  牛患白膜遮眼:用炒盐并竹节烧存性,细研,一钱贴膜,效。

  牛气噎方:牛有茅根噎③,以皂角末吹鼻中,更以鞋底拍尾停骨下,效。

  牛腹胀方:牛吃着杂虫,致腹胀④。用燕屎一合,浆水二升,调灌之,效。

  牛触人方:牛颠⑤走,逢人即触,是胆大也。黄连大黄末、鸡子、酒调灌之。

  牛尾焦⑥,不食水草:以大黄、黄连、白芷末、鸡子、酒调灌之。

  牛气胀方:净水洗汗袜,取汁一升,好醋半升许,灌之,愈。

  牛肩烂方:旧绵絮三两,烧存性,麻油调抹。忌水五日,愈。

  牛漏蹄⑦方:紫矿为末,猪脂和,纳入蹄中,烧铁篦烙之,愈。

  牛沙疥⑧方:荞麦⑨随多寡,烧灰淋汁;入绿礬一合,和涂,愈。

  《韩氏直说》:喂养牛法:农隙时,入暖屋,用场上诸糠穰铺牛脚下,谓之“牛铺”,牛粪其上。次日又覆糠穰。每日一覆,十日除一次。牛一具①三只,每日前后饷②,约饲草三束,豆料八升。或用蚕沙、干桑叶,水三桶浸之。牛下饷③,噍透,刷铯④、饮毕,辰巳⑤时间上槽。一顿可分三和,皆水拌。第一和,草多料少;第二,比前草减半,少加料;第三,草比第二又减半,所有料全缴⑥拌。食尽即往使耕;噍了,牛无力。夜喂牛,各带一铃,草尽,牛不食,则铃无声,即拌之。饱,使耕。俗谚云:“三和一缴,须管要饱;不要噍了,使去最好。”

  水牛:饮饲与黄牛同。夏须得水池,冬须得暖厂、牛衣。

  【注释】

  ①见《四时纂要》“正月”篇。这里引用的八条药方,除二、五两条外,余均见于《齐民要术》。

  ②人参一两:原作“人参”。殿本作“取人参一两”。《齐民要术》亦作“人参一两”。按:应有“一两”二字,用药岂可不说明分量,故据补。

  ③欲死腹胀:殿本和《要术》均作“腹胀欲死”,似较合适。

  ④原作“胀垂死者”。殿本作“腹胀”。《要术》同。《纂要》无“腹”字。加“腹”字为是。

  ⑤脂:原作“肚”。据殿本、《要术》改正。按《纂要》亦误作“肚”。

  ①胁:腋下谓之胁,其骨谓之肋。这种突发性牛疫的症状是:牛低下头来在胁肋和前肢腋下左右摇摆。

  ②和灌之:并未指明用何物“和灌”。《便民图纂》作“生麻油和灌之”(卷十四载此条,“头打胁”作“头打眩”)。

  ③茅根噎:噎,吃得太快而把食道塞住称为噎。这里是指气噎、打嗝。“茅根噎”,大概是由于贪食茅根草引起的。

  ④致腹胀:殿本作“即腹胀”。

  ⑤颠:与“癫”通,即疯狂或疯癫之意。

  ⑥尾焦:尾毛枯焦。

  ⑦漏蹄:指牛蹄生疮长期不愈,经常流黏水。

  ⑧沙疥:非化脓性的“干疥”。皮肤瘙痒,长出小颗粒如沙一般。

  ⑨荞麦:殿本同。《便民图纂》作“荞麦穰”,因为通常的草木灰水,多用藁杆灰,很少听说用五谷烧灰的。

  ①牛一具:即一套牛。“具”和“套”都是牛工的组合单位。通常挽犁、拽车,都需要套三头牛,故以三头牛为一具或一套。财力充足的人家,独自一家喂养三头牛;财力不足的人家,两家或三家合养一套牛,叫作“合套”或“合具”,“合帮”。

  ②每日前后饷:农村劳动通常把全天分作“三饷”。即早饭前为一饷,早饭后至吃午饭为一饷,午饭后至吃晚饭为一饷。中间休息叫“歇饷”。牛白天前后饷各喂一顿,夜间喂一顿,共三顿。

  ③牛下饷:指牛吃过夜草后不上套在早上牵出来“歇饷”。按:牛每天一般套两次,早饭前很少用。

  ④噍:《集韵》“噍同嚼”,引申作“反刍”。刷:刷洗;铯:梳理。

  ⑤辰巳:辰时是七至九时,巳时是九至十一时。

  ⑥缴:可假借作“交”,如“缴纳”、“缴回”,与“交纳”、“交回”同义。交,可引申作“交给”、“给”等义。

  【译文】

  《四时类要》:治牛疫方:将一两人参切细,用五升水煮汁,灌入口中,即愈。另有一方:像平时烧香那样,在牛栏中烧真安息香。如发觉有一头或两头牛感染上牛疫,随即牵出来,让它用鼻吸入香烟,立刻便愈。

  还有一方:用十二月间的兔头烧化成灰,用五升水拌和灌入口中,此法亦好。

  治牛欲死腹胀方:研磨麻子汁五升,加温使热,灌入口中,即愈。此法治疗牛吃生豆腹胀垂死,甚好。

  治牛鼻胀方:用醋灌入牛耳中,立刻便愈。

  治牛疥方:煮乌豆汁,趁热洗过五次,即愈。有一个版本作“乌头汁”。

  治牛肚胀及嗽方:将榆树的白韧皮,放在水中煮熟,汁甚滑,用三五升灌入牛腹,即愈。

  治牛虱方:用胡麻油涂抹,即愈。用猪脂涂抹也可以。其他各种家畜生虱,用此方涂抹皆可治愈。

  《博闻录》:治牛瘴疫法:用二两真茶叶,与五升水调和在一起,灌服。又方:治牛猝疫而动头打胁方:赶快用七个巴豆,砸去硬壳,细细地研磨使其出油,调和灌下,立即便愈。又方:烧苍术[生烟],让牛鼻吸进香气,疫病便可止住。

  治牛尿血方:将川当归、红花,研成细末,用二升半酒,煎汁二升,候冷,灌下。又法:用豆豉汁,调食盐灌服。

  治牛患白膜遮眼方:用炒盐烧竹节存性,合并研成细末,每次用一钱贴在白膜上,甚效。

  治牛气噎方:牛患有茅根噎,用皂角末往鼻中吹,另外并用鞋底拍打尾椎骨的下方,甚效。

  治牛腹胀方:牛吃了各种杂虫,会导致腹胀。用燕子屎一合,浆水二升,调和灌之,极效。

  治牛触人方:牛狂奔,逢人便触,是因为胆子太大。可用黄连、大黄末、鸡蛋,用酒调和灌下。

  治牛尾焦、不食不饮方:用大黄、黄连、白芷末、鸡蛋和酒调匀灌下。

  治牛气胀方:用清水洗穿过的脏汗袜,取污汁一升,拌和好醋半升左右灌下,马上便好。

  治牛肩烂方:旧棉花三两烧存性,用麻油调拌涂抹患处,五天以内不要见水,自愈。

  治牛漏蹄方:将紫矿研成细末,用猪油调和,抹进蹄内,用烧红的铁篦子烙烫,便愈。

  治牛沙疥法:看皮肤症状来定用多少荞麦,烧灰淋汁,倒入绿礬一合,拌和涂抹,便愈。

  《韩氏直说》:喂牛养牛的方法:农闲的时候,应当把牛拴入暖房,用打谷场的糠皮、穰草铺在牛脚下,叫做“牛铺”,牛的粪尿皆便溺在上面。第二天,再铺盖一层糠穰。每天铺一次,每十天清除一次。牛一具是三头,每日上半天和下半天,大约要用饲草三束,[精饲料]豆子八升。也可以用蚕屎、干桑叶,加水三桶,浸过后喂。[早上]牛下槽,反刍毕,刷梳干净、饮过水,到辰巳时间再上槽。一顿可分作三次添草,皆须用水拌和。第一次,草宜多,料宜少;第二次,草减少一半,少许加些料;第三次,草要比第二次减少一半,剩下的料全部搅拌进去。草料吃完了,便可牵去耕地;不要等反刍后耕,牛会没有力气。夜间喂牛,每头牛都要带上一个响铃,草吃完后,牛停止吃草,便听不见铃的响声,应赶快再拌草。牛吃饱后,便要上套耕田。民间谚语说:“三和草、一加料,须要管它吃得饱;莫等反刍使用最好。”

  水牛,饮水饲喂的方法和黄牛相同。夏天要有水池,冬天要有暖房、牛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