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瓜菜·姜

  【原文】

  《齐民要术》②:姜宜白沙地③,少与粪和。熟耕如麻地,不厌熟,纵横七遍尤善。三月种之。先重耧耩④,寻垄下姜。一尺一科,令上土厚三寸。数锄之。六月,作苇屋覆之。不耐寒热故。九月掘出,置屋中。中国多寒,宜作窖,以谷得合埋之。“垾”,奴勒反,谷穰。中国⑤,土不宜姜,仅可存活,势不可滋息⑥。种者,聊拟药物小小耳。

  崔寔曰: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封生姜⑦。至四月立夏后,蚕大食,芽生,可种之。九月,藏茈将几反姜。其岁若温,皆待十月。生姜渭之“茈姜”⑧。

  《四时类要》⑨:种姜:阔一步作畦,长短任地形。横作垄,相去一尺余,深⑩五六寸。垄中,一尺一科,带芽大如三指阔;盖土,厚三寸;以蚕沙盖之,粪亦得。芽出后,有草即耘。渐渐加土;已后垄中却高,垄外即深。不得并上土。锄不厌频。

  【注释】

  ①姜:又名生姜,薯芋类蔬菜,姜科。多年生草本,在温带作一年生栽培。地下根茎膨大成块状,外表淡黄色,有的品种嫩芽紫红色。性喜温暖、阴湿,忌高温、烈日,见霜即枯萎。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②引自《齐民要术·种姜第二十七》。

  ③姜适宜肥沃疏松、保湿、排水良好的土地,白沙壤地基本上可满足以上要求。

  ④先重耧耩:重:重复耩一次。使垄沟加深,和今天所说的“套犁沟播”法同。“套”,即第二次耩时,要从第一次耩过的垄沟走过。

  ⑤中国:中原地区,也可译作“黄河流域”。

  ⑥势不可滋息:殿本同。《要术》无“可”字。

  ⑦封生姜:这个词在当时,大概是催芽的代用语。生姜下种前应进行催芽,无霜期过后即可露地播种。

  ⑧茈姜:“茈”与紫同。“紫姜”即生姜。因姜芽紫色故称紫姜。

  ⑨见《四时纂要》“三月·种姜”。

  ⑩深:原无。据《格治丛书》本,石校本补。

  ⑪粪在土上,恐不甚适宜。疑有误。

  ⑫并:表示进一步的意思。

  【译文】

  《齐民要术》:姜适宜白沙壤地,稍微施上些粪。地要耕得非常熟柔,和种麻一样,地耕的次数越多越好。纵耕和横耕的次数合起来,满七遍最好。三月间下种,先用耧套耩过两遍,然后顺着耧耩的垄沟将姜种下去。一尺远种一棵,上面覆盖上三寸厚的土。(出苗后)要常锄草松土。六月间,(在畦上)搭苇棚遮荫。姜不耐寒也不耐热。九月间,挖掘取出,放在屋里。中原地区气候寒冷,应该掘土窖,用谷得和土把姜埋起来。“垾”,奴勒反,谷穰。中原地区的风土,并不适合种姜,姜在这里仅可勉强生长,不能茂盛地繁衍孳生。所以要种,不过是为了药用,姑且小试罢了。

  崔寔说:三月清明节过后十天,进行催芽,到四月立夏日过后,蚕吃老叶时,生姜生长出芽来,便可下种。九月,藏茈将几反姜,如果当年气候温暖,可以等到十月。生姜名为“茈姜”。

  《四时类要》:种姜:作六尺宽的畦子,长短视地形而定。要(在畦中)做成横向的垄,垄距为一尺多些,垄深为五六寸。将大小有三指宽带着芽的生姜,种在垄中,每一尺远种下一棵,覆盖上三寸厚的土,再盖上蚕屎,或者盖上粪也可以。出苗后,有草生长出来便要耘锄,同时要逐渐地壅土。到日后,垄变成了高埂,垄外变成深沟;直到不能再往上添土为止。锄的次数不嫌频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