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外篇第十胠篋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司馬云:“從旁開為胠。”蘇輿云:“說文:‘匱,匣也。'俗加木作櫃。”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釋文:“廣雅云:‘ 緘、縢,皆繩也。'李云:‘扃,關。鐍,鈕也。'知音智。”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釋文: “三蒼云:‘揭,舉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也與邪同。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李云:“耒,犁。耨,鋤也。”方二千餘裏。闔四竟之內,成云:“闔,合也。”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者,曷嘗不法聖人哉!成云:“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四為邑。'又云:‘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五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鄭玄云:‘二十五家為閭,二千五百家為州,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世有齊國。釋文:“自陳恒弑簡公之時,數至莊子著書之日,其後人為齊君者已曆十二世。”姚云:“ 自田常至王建十世,上合桓子無宇、厘子乞為十二世。田氏自桓子始大,故合言十二世。”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至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崔云:“讀若拖,或作施字。胣,裂也。淮南子曰:‘萇弘鈹裂而死。'”子胥靡,釋文:“密池反。崔云:‘爛之于江中。'”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郭云:“言暴亂之君亦得據君人之威,以戮賢人,而莫之敢亢者,皆聖法之由也。向無聖法,則桀、紂焉得守斯位而放其毒,使天下側目哉!”蘇輿云:“聖法寄于刑賞,而桀、紂用法以戮賢。”故盜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 何適而無有道邪?成云:“何往非道?”夫妄意室中之藏,成云:“ 起妄心,斟量商度,有無必中。” 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蹠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 唇竭則齒寒,俞云:“此竭字當讀為‘竭其尾'之竭。說文豕下云:‘竭其尾,故謂之豕。'唇竭,謂反舉其唇以向上。”魯酒薄而邯鄲圍,釋文:“許慎注淮南云:‘楚會諸侯,魯、趙俱獻酒于楚王,魯酒薄而趙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趙,趙不與,吏怒,乃以趙厚酒易魯薄酒,奏之。楚王以趙酒薄,故圍邯鄲也。'”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穀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為之鬥斛以量之,則並與鬥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成云:“鉤,腰帶鉤也。”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王引之云:“‘存焉' 當作‘焉存'。焉,於是也。言仁義於是乎存也。古書如此句法甚多。(不備錄。)此四句誅、侯為韻,門、存為韻,其韻皆在句末。史記遊俠傳作‘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諸侯之門,仁義存',是其明證也。”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成云:“逐,隨也。”宣云:“揭,舉也。”竊仁義並鬥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止之。斧鉞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盜蹠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故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明,示也。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釋文:“擿,義與擲同。”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鬥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釋文:“殫,盡也。”擢亂六律,鑠絕竽瑟,成云:“擢,拔也。”釋文:“鑠絕,燒斷之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李云:“攦,折也。”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成云:“人師分內,鹹有其巧。譬猶蜘網、蜣丸,豈關工匠!”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成云:“ 物不喪真,人皆自得,率性全理,故與玄道混同。”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崔云:“不消壞也。”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成云:“累,憂患也。”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自炫所得。 而以爚亂天下者也,釋文:“三蒼云:‘爚,火光消也。'”法之所無用也。宣 云:“以正法言之,皆當去。”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司馬云:“此十二氏,皆古帝王。”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 崔雲“贏,裹也。”則內棄其親而外去其主之事,內棄其親,若吳起;外去其主,若虞卿。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軌,車轍跡。結,交也。則是上好知之過也。上誠好知而無道,好知以擾物,無道以靖之。則天下大亂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則鳥亂於上矣;李云:“兔網曰畢,繳射曰弋,弩牙曰機。”郭嵩燾云:“說文:‘率,捕鳥畢也。'詩: ‘畢之羅之。'鳥罟亦謂之畢。李說非。”鉤餌、罔、罟罾笱之知多,則魚亂于水矣;王念孫云:“鉤當作釣,釣即鉤也。釋文:‘釣,鉤也。 '今正文作鉤,後人妄改。”說詳讀書雜誌。削格、羅落、罝罘之知多,則獸亂於澤矣;李云:“削格,所以施羅網也。”郭嵩燾云:“說文系傳云:‘長枝為格。'削格,謂刮削之。削格、羅落,皆所以遮要禽獸。漢書晁錯傳‘為中周虎落',顏注:‘ 謂遮落之。'”釋文:“罝,本又作罦。爾雅:‘兔罟謂之罝,罬謂之罦。罦,覆車也。'郭璞云:‘今翻車。'”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惑於辯矣。郭慶藩云:“荀子非十二子篇‘知而險',議兵篇‘是漸之也',正論篇‘上兇險則下漸詐矣'。‘知詐漸毒'四字義同,皆謂欺詐也。釋文:‘頡滑,不正之語。解垢,詭曲之辭。'”案:頡,“黠”借字。故天下每每大亂,李云:“每每,猶昏昏也。”罪在於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亂。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成云:“爍,銷也。墮,壞也。”惴耎之蟲,釋文:“惴耎,謂無足蟲。”肖翹之物,李云:“翾飛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亂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種種之民而悅夫役役之佞,李云:“種種,謹愨貌。役役,鬼黠貌。”釋夫恬淡無為而悅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亂天下矣。郭云:“啍啍,以己誨人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