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卷上

  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

  匹配阴阳第一

  《玉书》曰: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筭。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干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干索于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于干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

  《真原》曰: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过此阳升而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阳复升,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于道。冬至阳生,上升而还天。夏至阴生,下降而还地。夏至阳升到天而一阴来至,冬至阴降到地,而一阳来至,故曰:冬至。阳升于上,过春分而入阳位以离阴位,阴降于下。过秋分而入阴位,以离阳位。故曰春分、秋分。凡冬至阳升之后,自上而下,非无阴降也,所降之阴乃阳中之余阴,止于阳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下降得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凡夏至阴降之后,自下而上,非无阳升也,所升之阳乃阴中之余阳,止于阴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上升得位,与阴降相遇,其气绝矣。阴阳升降,上下不出于八万四千里,往来难逃于三百六十日,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以天机测之,庶达大道之绪余。若以口耳之学,较量于天地之道,安得筹筭而知之乎。

  比喻曰: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于道,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气比阳,而液比阴。子午之时,比夏至、冬至之节。卯酉之时,比春分、秋分之节。以一日比一年,以日用八卦时比八节。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其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其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

  《真诀》曰:天地于道一得之,惟入也,受形于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远。自胎完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气,虽有自然之气液相生,亦不得天地之升降。且一呼元气出,一吸元气入,接天地之气,既入不能留之,随呼而复出,本宫之气反而为天地夺之,是以气散难生液,液之少难生气。当其气旺之时,日用卯卦,而于气也多入少出,强留在腹,当时自下而升者,不出自外而入者,暂住二气相合,积而生五脏之液,还元愈多,积日累功,见验方止。

  《道要》曰:欲见阳公长子,须是多入少出。从他儿女相争,过时求取真的。乃积气生液,积液生气,匹配气、液相生之法也。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并三。百日为期,旬日之见验。进得饮食而疾病消除,头目清利而心腹空快,多力少倦,腹中时闻风雷之声,余验不可胜纪。

  解曰:阳公长子者,干索须坤,如气升而上也。儿是气,自肾中升。女是液,自心中降。相争而上下之故,闭气而生液,匹配两停,过时自得真水也。

  聚散水火第二

  《金诰》曰: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俛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赜其机。一始一终,度数筹筭,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矣。

  《真原》曰: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之高卑。即阴阳终始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后。天地不离于数,数终于一岁。阴阳不失其宜,分于八节。冬至一阳生,春分阴中阳半,过此纯阳而阴尽。夏至阳太极而一阴生,升降如前。上下终始,虽不能全尽大道,而不失大道之体。欲识大道,当取法于天地,而审于阴阳之宜也。

  比喻曰: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节,干卦比一年用立冬之节。天地之中,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冬至阳生而上升,时当立春阳,升于阴位中二万一千里,是阳难胜于阴也。天地之中,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夏至阴生而下降,时当立冬,阴降而下离天六万三千里,去地二万一千里,是阴得位而阳绝也。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时,艮卦也,肾气下传膀胱,在液中微弱难升也。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时,干卦也,干卦心液下入,将欲还元,复入肾中,乃阴盛阳绝之时也。人之致病者,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

  《真诀》曰:阳升立春,自下而上,不日而阴中阳半矣。艮卦气微丑寅阴降立冬,自上而下,不日而阳中阴半矣。干卦气散戌亥。天地之道如是。惟人也,当艮卦气微,不知养气之端。干卦气散,不知聚气之理。日夕以六欲七情耗散元阳,使真气不旺,走失真气,使真液不生,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长久者,盖以此矣。故古人朝屯暮蒙,日用二卦,乃得长生在世。朝屯者,盖取一阳为屈而未伸之义,其在我者,养而伸之,勿以耗散。暮蒙者,盖取童蒙求我以就明弃暗,乃阴间求阳之义,其在我者,昧而明之,勿以走失。是以日出当用艮卦之时,以养元气,勿以利名动其心,勿以好恶介其意。当披衣静坐,以养其气。绝念忘情,微作导引。手脚递互伸缩三五下,使四体之气齐生,内保元气上升以朝于心府。或咽津一两口,搓摩头面三、二十次,呵出终夜壅聚恶浊之气。久而色泽充美,肌肤光润。艮卦养元气。又于日入用干卦之时,以聚元气。当入室静坐咽气,搐外肾。咽气者,是纳心火于下。搐外肾者,是收膀胱之气于内。干卦聚元气。上下相合肾气之火,三火聚而为一,以补暖下田。无液则聚气生液,有液则炼液生气,名曰聚火,又曰太一含真气也。早朝咽津摩面,手足递互伸缩,名曰散火,又名曰小炼形也。

  《道要》曰:花残叶落深秋,杨妃懒上危楼。欲得君民和会,当时宴罢频收。此纳心气而收膀胱气,不令耗散而相合肾气,以接坎卦气,海中新生之气也。必以交立冬为首,见验方止。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并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容颜光泽而肌肤充悦,下田温暖,小便减省,四体轻健而精神清爽,痼疾宿病尽皆消除。如惜岁月,不倦行持,只于匹配阴阳功内稍似见验,叙入此功,日用添入艮卦,略行此法。干卦三元用事,应验方止。三元干、艮、震也。

  解曰:花残叶落深秋者,如人气弱日暮之时,阳气散而不升,故曰懒上危楼。楼者,重楼也。心为君火,膀胱民火,咽气搐外肾,故心与外肾气聚而为一,故曰和会。宴乃咽也,收乃搐也。早辰功不绝者,此法为主本也。

  交媾龙虎第三

  《金诰》曰: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无,太无之中而有太虚,太虚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质。太质者,天地也。天地清浊,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阳升到天太极而生阴,以窈冥抱阳而下降。阴降到地太极而生阳,以恍惚负阴而上升。一升一降,阴降阳升,与天地行道而万物生成也。

  《真原》曰:天如覆盆,阳到难升。地如磐石,阴到难入。冬至而地中阳升,夏至到天,其阳太极而生阴。所以阴生者,以阳自阴中来而起于地,恍恍惚惚,气中有水,其水无形,夏至到天成水,是曰阳太极而阴生也。夏至而天中阴降,冬至到地,其阴太极而阳生。所以阳生者,以阴自阳中来而出于天,杳杳冥冥,水中有气,其气无形,冬至到地,积水生气,是曰阴太极而阳生也。

  比喻曰:以身外比太空,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子午比冬夏。子时乃曰坎卦,肾中气生。午时乃曰离卦,气到心。肾气与心气相合而太极生液,所以生液者,以气自肾中来,气中有真水,其水无形。离卦到心,接着心气,则太极而生液者如此。离卦心中液生、坎卦液到肾,液与肾水相合而太极,复生于气。所以生气者,以液自心中来,掖中有真气,其气无形。坎卦到肾,接着肾水,则太极而生气者如此。可以比阳升阴降,至太极而相生。所生之阴阳,阳中藏水,阴中藏气也。

  《真诀》曰:肾中生气,气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气。真水、真气乃真龙、真虎也。阳到天而难升,太极生阴。阴到地而难入,太极生阳。天地之理如此。惟人也,不得比天地者,六欲、七情感物丧志,而耗散元阳,走失真气。当离卦肾气到心,神识内定,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满口勿吐勿咽,自然肾气与心气相合,太极生液。以液与真水相合,真气恋液,真水恋气。本不相合,盖液中有真气,气中有真水,互相交合相恋而下,名曰交姤龙虎。若以火候无差,而抽添合宜,三百日养就真胎而成大药,炼质焚身,朝元超脱之本也。

  《道要》曰:一气初回元运,真阳欲到离宫,捉取真龙真虎,玉池春水溶溶。此恐泄元气而走真水于身外也。气散难生液,液少而无真气。气、水不交,安成大药。当此年中用月,以冬至为始,日中用时,以离卦为期。或以晚年奉道,根源不固,自度虚损而气不足之后,十年之损,一年用功补之,名曰采补还丹。补之过数,止行此法,名曰水火既济。可以延年益寿,乃曰人仙。功验不可备纪。若补码足而口生甘津,心境自除,情欲不动,百骸无病,而神光暗中自见双目,时若惊电。以冬至日为始节,用法三百日胎仙具。

  解曰:在外午时为离宫,太阳为真阳。在人心为离宫,元阳为真龙也,真虎乃肾中之水也。真龙心液中之气,口为玉池,津为春水。

  烧炼丹药第四

  《金诰》曰:天地者,大道之形。阴阳者,天地之道。寒、热、温、凉,形中有气也。云、雾、雨、露,气中有象也。地气上升,腾而为云,散而为雨。天气下降,散而为雾,凝而为露。积阴过,则露为霜而为雪。积阳过,则雾为烟、为云、为霞。阴中伏阳,阳气不降,击搏而生雷霆。阳中伏阴,阴气不凝,坚固而生雹霰。阴阳不合,相对而生闪电。阴阳不匹配,乱交而生虹蜺。积真阳以成神,而丽乎天者星辰。积真阴以成形,而壮乎地者土石。星辰之大者日月,土石之贵者金玉。阴阳见于有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也。

  《真原》曰: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成。积阳而神、丽乎天而大者,日月也,日月乃真阳而得真阴相成也。积阴而形壮于地而贵者,金玉也,金玉乃真阴而得真阳以相生也。戌亥行持,离卦采药,干卦进火。

  比喻曰:真阳比心液中真气,真阴比肾气中真水。真水不得真气不生,真气不得真水不成。真水、真气既于离卦和合于心上肺下,如子母之相恋,夫妇之相爱。自离至兑,兑卦阴旺阳弱之时,比日月之下弦,金玉之在晦,至旦数足生明。金玉以阳生阴,气足生宝,金玉成宝者,盖以气足而进之以阳。日月生明者,盖以数足而受之以魂。比于干卦进火,鍊阳无衰火,以加数而阳长生也。

  《真诀》曰:离卦龙虎交姤,名曰采药。时到干卦,气液将欲还元,而生膀胱之上、脾胃之下、肾之前、脐之后、肝之左、肺之右、小肠之右、大肠之左,当时脾气旺而肺气盛,心气绝而肝气弱。真气本以阳气相合而来,既以阳气弱而真气无所恋,徒劳用工,而采合必于此时。神识内守,鼻息绵绵,以肚腹微胁脐肾,觉热太甚,微放轻,勒腹脐。未热紧勒,渐热即守常,任意放志,以满乾坤,乃曰勒阳关而鍊丹药。使气不上行,以同真水经脾宫,随呼吸而搬运于命府黄庭之中。气液造化,时变而为精,精变而为珠,珠变而为汞,汞变而为砂,砂变而为金,乃曰金丹。其功不小矣。

  《道要》曰:采药须凭玉兔,采药心气,玉兔肾水。成亲必藉黄婆,等到雍州相见,雍州干卦。奏传一曲阳歌。此乃与采药日用对行。凡以晚年补完,十损一补之,此法名曰鍊汞补丹田。补之数足,止于日用。离卦采药,干卦烧炼,勒阳关。春冬多采少鍊,干一而离二倍用功也。秋夏少采多鍊,离一而干二倍用功也。随年月气旺采炼之,功验在前,可延年住世而为人仙。若以补码既足见验,进功谨节。用功采药一百日,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真气生而胎仙完。凡药力全而后进火加数,乃曰火候。凡圣胎坚后,火候加至小周天数。凡胎圆真气生,火候加至,乃曰周天火候。是采药而交姤龙虎,炼药而进火,方为入道。当绝迹幽居,心在内观,内境不出而外境不入,如妇养孕,龙之养珠。虽饮食寤寐之间,语默如婴儿,举止如室女,犹恐有失有损,心不可暂离于道也。

  解曰:药是心中真气,兔是肾中真水,黄婆是脾中液,和合气水而入黄庭。雍州,干卦,勒阳胁腹也,又曰勒阳关也。

  右小乘法四门系人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