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特点是亦民亦兵,他们打仗时是整个一个部落打过去,每个人都带着几匹马,一匹马累了换另一匹,所以始终保持高速的行军,后面的马来驮一些小孩子啊,驮一些武器,粮食啊,甚至在打的过程中,我们讲一支部队可能一路越打越少,大量出现伤亡,蒙古族的军队蒙古兵有时还会出现增多,为什么呢?他一路打一路生孩子,而这些孩子很小就是战士,他生长在马背上,10岁左右开始弯弓射箭,所以这个战斗力实在太强,1276年正月18日已兵临皋亭山,就已经离南宋都城很近了,马上就要攻破南宋都城。
当时一个南宋的左丞相早已投降,其他大臣有的投降有的逃掉,并且派人去跟伯颜谈判,算了,我们投降,伯颜在这时提出要朝廷的一位右丞相叫陈宜中,说你要谈判可以,到我营地里来跟我谈,右丞相一听自己要到蒙古兵营里去谈判吓得当天就跑了,不敢去,这时谢太后身边可派的人只有文天祥了,文天祥毅然受命但他不是去投降的,他跟伯颜不谈投降。他的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因为南宋已一塌糊涂了蒙古军队的速度又非常快,无论是打仗还是守还是迁都都来不及,所以他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到伯颜的军营里去探探虚实,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击破伯颜的军队,但他根本就没想到他所效忠的,他所为之拼命的那个南宋朝廷根本就不值得他如此忠诚,文天祥在伯颜的军营里指着伯颜据理力争,指着伯颜大骂时,当然他一时回不了宋营了,因为他在伯颜那边嘛,居然他千辛万苦带来勤王的那支军队被南宋的朝廷命令解散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文天祥的内心有一种多么巨大的创伤和挫折感。
画外音:元朝的军队已兵临城下,文天祥希望能通过谈判来刺探军情但这无疑是羊入虎口,文天祥被元军大将伯颜扣在军中,然而此时他所为之效忠,为之拼命的南宋朝廷是根本不可能来解救他的,那身陷囹圄的文天祥又该怎么脱身呢?
1276年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当他被押到京口时(今镇江),有一群民间义士把文天祥给抢了回来,所以文天祥逃脱了虎口。根据文天祥自己在《指南录后序》这篇文章里讲,他这一生经历过16次危难,16次都是幸免于难,这就是其中一次,被那些义士救出后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公开打出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在各地自己起义收复失地,在蒙古军队的后方或背后起义。
1277年3月文天祥率兵进攻江西,收服了几十个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都响应文天祥,所以整个江南开始震撼,开始风起云涌,这就使蒙元的统治者非常地惊慌,发现文天祥的号召力太大,所以调来40万大军解赣州之围,另派精兵5万专门追击文天祥,文天祥整个部下只不过五千人,这一仗一打当然是大败,手下将领很多都牺牲了,文天祥的妻子和儿女也都被俘,这时他手下有位姓赵的部下假扮成文天祥,换上了文天祥的衣服吸引了元军,文天祥才得以有机会脱身,后来这位姓赵的将军也被杀了。
但文天祥并没灰心丧气,经过那么多挫折反而坚定了他抗击元军的信心,在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到今天的广东潮阳,在蒙元军队的追击下他越来越靠南了,而在这一年12月20号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己觉得这次难以突围,所以就服下了随身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准备自杀,但这个冰片吃下去后并没有死,反而使他昏迷了,文天祥是在昏迷当中被俘的,从此往后文天祥再也没有能率兵,在战场上和蒙元的军队进行厮杀。
画外音:文天祥被捕后元朝皇帝忽必烈并不愿意杀死文天祥,希望文天祥能够归顺元朝,他甚至还让被俘的南宋皇帝也来劝降文天祥,那劝降的结果又是怎样呢。
元朝的一个大官阿合马来劝降文天祥,文天祥长揖就坐,什么意思呢,稍微和阿合马打个招呼一下就坐下了,根本不把阿合马放在眼里,阿合马要文天祥下跪,因为你被我抓了嘛,而文天祥的回答是,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就是我是南朝,南边这个宋朝的宰相,你是北边元朝的宰相,我们两是一样的,凭什么我要跪你。阿合马当然他是胜利者,起码他以胜利者自居,就看着文天祥说,你何以至此啊,意思说你怎么会来到这里的,你怎么会被抓的,你是被我俘虏的还谈什么南朝宰相,而文天祥讲‘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了不起’,假使他能够在南宋早日当上宰相,能够有这样一个权力,你根本就别想南下,我呢也到不了你那里,我也不会来跟你碰什么头,来跟你什么。阿合马又用非常倨傲的口吻指着文天祥威胁说说,此人生死由我。这个人的生死完全掌握在我手里。文天祥大义凛然地回答,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还说什么言不由你啊。完全是大义凛然,致生死于度外的这么一个英雄形象。
同年年底,元朝是费尽了心机想劝降文天祥,元朝宰相孛罗亲自审问,孛罗一上来也要文天祥下跪,当然,被文天祥拒绝,孛罗的左右就用武力强迫文天祥下跪,把文天祥按在这里,文天祥大义凛然地说‘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文天祥讲,天下的事情有兴亡就有灭亡,自古帝王将相,从古到今帝王将相灭亡了以后遭到屠杀,遭到诛杀,哪一代没有呀,我文天祥到了今天,就希望你快点动手把我杀了。临刑前谁出马了,连元朝皇帝忽必烈都亲自出马劝降,并且以元朝宰相之职作为诱饵,你文天祥只要投降我,不仅不杀你还请你当元朝宰相,绞尽了脑汁,而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居然接着还问,那么文先生你到底要什么?文天祥回答,愿以一死足矣,我就一死就够了,你就把我杀了就行。这种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精神,实际上使他的对手他的敌人,对他也只能尊敬只能钦佩。
尽管连忽必烈都出面了,元朝在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劝降文天祥,什么努力呢,一班投降元朝大臣都过来向文天祥以身说法,你看我投降了现在多好,而这些人遭到了文天祥的唾骂,到最后居然连已被俘的宋恭帝,宋朝的皇帝也来劝降,这时文天祥没骂,因为他认为这毕竟是宋朝皇帝,而是什么呢,置之不理,我们要知道文天祥是明确提出过社稷为重君为轻,他是认同这种观点的,所以他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忠于某个帝王,更多的是忠于他所热爱的社稷,所热爱的民族和国家,1283年的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英勇就义,在哪里呢,菜市口,在这里被杀,死后留下大量诗文,其中最著名的是《过零丁洋》,中国人都会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画外音: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文天祥在押解途中船过零丁洋所作,这样一首气壮山河苍凉悲壮的千古绝句是文天祥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在文天祥死后人们又发现了他的遗文,那他在遗文里又说了些什么呢?
在他死后从他的衣带里发现了一些遗文,什么遗文呢?‘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孔子讲成仁孟子讲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惟有当我应该做的事都做到了,当我把忠义都尽到了,那么才会有仁,读圣贤书所学的是什么呢,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从此往后我大慨是没有什么可羞愧的了。文天祥用自己传诵千古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当然宝贵,但是除了生命之外人还要其它的价值。
画外音:元朝的建立使中国又回到了大一统时代,这也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一同灭 并中国,那么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都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元朝时人的职业被分成几等,以读书为出路的儒生又处在什么位置。
到了元朝时这些儒生毫无地位可言,社会地位低下,他们的实际权力受到极大损害。在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有一个外号叫什么?臭老九,这个称呼哪来的,为什么读书人是老九不是老八也不是老十,这就是元朝的遗迹。元朝整个社会上普遍把各种职业分成十等,哪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第九才是儒生,还好儒生不是垫底的,垫底的是乞丐,这是元朝的排序,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候开始有了个外号叫臭老九,因为他是老九,排到老九你还不臭嘛。在成吉思汗的时代包括在后来的某些时代也一样延续着。
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点很重要,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明朝灭掉元朝以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在习惯上仍然称行省,简称就是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还是江苏省,浙江省,当然每一个省的具体辖区,具体范围和元朝不一样,但省这个名称还是元朝遗留下来的,1368年的8月由朱元璋所率领的部队攻下了北京,元朝灭亡。中国历史在经历了大致100年的由蒙古族来统治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又回到了由汉族人充当最高统治者的历史时期,有关明朝的故事请听下讲。
画外音:讲完元朝后开始讲述明朝。元末各处的反元斗争遍地而起。这时由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而这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同时他也是继汉朝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所不同的是刘邦是布衣登帝位而朱元璋是和尚做皇帝。那《三字经》中的“明太祖,久亲师”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他的童年又是怎么度过的?年幼的朱元璋又为什么会去做和尚?朱元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了万人敬仰威震四方的一代帝王的?
《弟子规》拼音读本及注释 dì zǐ guī 弟 子 规 zǒng xù 【总 叙】 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igrav
Zhào Qián Sūn Lǐ Zhōu Wú Zhèng Wáng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Féng Chén Chǔ Wèi Jiǎng Shěn Hán Y&a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
三字经全文及注解 《三字经》全文1145字,要想流利地背诵三字经全文看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今我还不能完整的背诵整篇三字经呢。把《三字经》全文发布到我的网站上,以便不断学习。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易解 儿童读经缘由(代序)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及其注解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
弟子规全文
原文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译文 哪怕是一点坏事,也要说服别人不要去做。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 故事 与人为善 古时候,有个寡妇叫刘氏。因为
原文 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 追求真诚是做人的法则,做到了至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是从来没有的事;无法做到真诚,也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这句话强
原文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译文 看别人做起来觉得很容易,自己学起来才知道难度很大。不要以为看起来很简单,就感觉做起来也一样容易。 故事 卖油翁 宋朝有个叫陈康
原文 惜钱休教子,护短莫从师。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译文 舍不得钱财就不要教育子女,庇护孩子的缺点就不要让他跟老师学习。要知道孩子是可以教导成材的,不要借口儿童无知而故意庇护孩子
原文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译文 前来对你说别人是非的人,他自己就是一个制造是非的小人。是非每天都有,不去理会自然就不存在了。 故事 父子骑驴 从前,有
原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译文 要做好一年的事情,在春天就应该做打算。要做好一天的事情,在黎明的时候就应该做打算。一个家庭若想幸福,关键是要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 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
原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 父母所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讨厌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除去。如果自己的身体受了伤,就会让父
晏子名婴,莱(山东)之夷维人,为齐国桓子弱之子,以邑为姓。晏子不仅德行出众,而且智慧过人,但从不追名逐利,也不攀求贵族强权。 在辅佐齐景公时期,有一次,景公派遣晏子管理东阿这个地方,晏子于是
《史记?留侯世家》中讲了一个张良敬老的故事。张良,原姓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张良因此与秦国结下深仇大恨。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后唐灭亡以后接着登上五代的第三个皇帝,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背着两重臭名的后晋皇帝——石敬瑭,那两重臭名呢,一个是儿皇帝,一个是汉奸卖国贼,这是石敬瑭身上背的两个罪名。石敬瑭,后晋高祖,892至942年,936年登基。关于石敬瑭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多数人批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