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幸表
朔漠以畜牧射猎为业,犹汉人之劭农,生生之资於是乎出。自辽有国,建立五京,置南北院,控制诸夏,而游田之习,尚因其旧。太祖经营四方,有所不暇;穆宗、天祚之世,史不胜书。今援司马迁别书封禅例,列于表,观者固足以鉴云。作游幸表。
太祖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七年次乌林河观渔。
九年射野马於漠北。
神册四年射虎于东山。幸辽阳故城。
五年射龙於拽剌山阳水上,其龙一角,尾长足短,身长五尺,舌二尺有半,敕藏内库。
天赞二年如平州。
三年次回鹘城。猎于野乌笃斡山。幸回鹘城。猎于西河石堰,得白兔。观渔乌鲁古河。
天显元年幸天福城。
太宗四年猎于潢河猎于近地。如凉陉。出猎,获虎。
五年于近淀。射柳。如沿柳湖。
六年猎于近山,获虎。观银冶。射柳。障鹰于近山。
七年是春,于潢水之曲。猎于小满得山。
九年射柳。
十年于满德湖。如金瓶泺。
十一年射柳。
十二年射柳。
会同元年射虎于松山。观伐木。
三年猎于盘山。猎于炭山。
六年障鹰于合不剌山。
七年障鹰於炭山。
九年钩鱼于土河。射柳。
世宗五年如太液谷,留饮三日。
穆宗应历三年障鹰于辋山。猎于●羊山。障鹰于围鹿峪。
四年猎于郭里山。障鹰于白羊山。
五年猎于西山。
六年击鞠。与群臣水上击髀石为戏。
七年射柳。射柳。猎于赤山。猎于拽剌山。
八年猎赤山。
九年猎于鹿恀南林。猎于白鹰山。射鹿于凤凰门下。射鹿於近山,迄于九月。猎于黑山。
十年猎于图不得泉。如潭。猎于成吉得井。射舐咸鹿于凤凰门。次三石岭,呼鹿射之。猎于天梯山。
十一年射鹿于遥斯岭。射鹿于赤山。射柳。
十二年猎于苏隐山。是夏,射舐咸鹿于玉山。
十三年丁卯夜,观灯。猎,多获雁鸭。还宫,饮至终夜。自是,昼出夜饮,迄于月终。射柳。是夏,猎于玉山。登高,以南唐所贡菊花酒赐群臣。是秋,射鹿於黑山、拽剌山。猎于三岭。
十四年如潢河。猎于玉山。射卧鹿于白岭山。射舐咸鹿于葛德泉。射舐咸鹿于赤山,呼鹿射之。幸枢密使萧护思第。
十五年是秋,猎于黑山。猎于七鹰山。
十六年击鞠。以野鹿入驯鹿群,观之,饮至竟日。猎于玉山。
十七年如潢河。驻跸于潭。猎于碓觜岭。
十八年幸太师女古第,宴饮终夜。如潭。避暑于潭。射鹿于近山,三旬而返。以菊花酒饮从臣。猎熊。射鹿于皇威岭。复射鹿、射彘。射鹿于皇威岭。
十九年幸鹿囿饮酒。至暮,幸五坊。
景宗
保宁元年如秋山。渔于赤山泺。
二年是夏,幸塌母城,进幸东京。
三年射柳。如沿柳湖。射鸭于惠民湖。猎于平地松林。猎于辽河之源。猎于胡土白山。幸于越屋质第。驻跸于蒲瑰坂。
四年观从臣射柳。射柳。
五年如神得湖。如应州。驻跸于归化州西硬坡。
六年幸冰井。
七年如查懒淀。
八年如金瓶泺。如长泺。
九年如鹿恀。如老翁川。钩鱼于赤山泺。
十年猎于颉山。复如长泺。猎于赤山。渔于潭。
乾亨元年观灯于市。幸惠民湖。幸冰井。
二年闰月,如南京赏牡丹。西幸。如蒲瑰坂。猎于檀州之南。
三年放鹘于温泉南。幸羊城泺。猎于炭山。
四年猎于炭山。
圣宗
统和元年从禽于近川,获六鸨。幸甘露等寺。驻跸长泺。又驻跸于阁甸旁山。猎于圚甸,大获鹿豕。幸兴王寺。猎于益马里坂猎于黑山。驻跸于老翁川。钩鱼于近川。
二年幸近地。如潢河猎于山榆甸。幸鹅山观障鹰。猎于岭右。
三年次库骨水口障鹰。畋于赤山。障鹰于斜轸山。击鞠。猎于赤山。渡怕里水,观海。猎于东古山。
四年观渔于新湾。猎于谒懒甸。如炭山清暑。猎于燕山。障鹰于炭山。猎于炭山。猎于画达剌山。猎于画达剌山。驻跸白杨岭。幸齐国公主第宴。
五年幸潞县西,放鹘,擒鹅。北幸,趣没打河避暑。沿东山行猎。
六年幸延寿、延洪二寺,及秦国长公主第。观鹿于炭山。幸黎园、温汤。射鹿于近山。驻跸赤城南。猎于沙河。
七年击鞠。击鞠。猎于新西道东。射熊于虎特岭。幸秦国公主第。障鹰于花山。
幸秦国公主第。猎于蓟州之南甸。钩鱼于曲水泺。
八年幸盘山诸寺。猎西括折山。
九年如曲水泺。猎于盘道岭。猎于炭山。
十年射鹿于汤山。射鹿于蔚州南山。射熊于紫荆口。
十一年幸延芳淀。
十二年如炭山清暑。猎于东山。猎于宰相山。猎于黑河南山。渔于潞县西泺。猎于顺州西甸。
十三年幸延芳淀。幸大王川。
十四年幸延芳淀。击鞠。
十五年幸延寿寺。如秋山。
十六年猎于平地松林。
十七年猎于诸山。
十九年猎于崖头川。如高林恀。观市。驻跸于昌平。幸南京。渔于崖头川。渔于阎崖。
二十年猎于平地松林。叉鱼于辽河。
二十一年观市。猎于田里不鲁斡。钩鱼于周河。
二十二年猎于古。
二十三年猎于抹特俖谷。猎于画卢打山。猎于奴穆真峪。猎于吾鲁真峪。猎于野葛岭。猎于沙渚卷峪。猎于括只阿剌阿里山。猎于青林川,射熊,获之。猎于孩里迭扎剌。猎于虎特岭。猎于桑乾河。
二十八年幸榆林汤泉。
二十九年猎于沙岭。
三十年开泰元年八:猎于贾曷鲁林。幸兴王寺。捕鱼于排得述鲁泺。幸上京。幸中京。
二年猎于阿里泺。如萨堤泺。猎于永安山。障鹰于缅山。畋于陷岭。猎于赤山。钩鱼于长泺。
三年观渔于瑰泥泺。观渔于三树泺。弋鹅于萨堤泺。
四年猎于沙阜。猎于锅林。猎于牛山。猎于直舍山。
五年猎于浑河之西。
六年猎于狼林东。观渔于莲花泺。猎于羊埚。
七年如三树泺。
八年如浑河。猎于雪林。猎于石底水。猎于桦山。猎于浅岭山。猎于涅烈山。猎于跋恩山。如秋山。障鹰于缅山。猎于近甸。幸中京。幸开泰寺宴饮。幸秦晋长公主第作藏澙宴。幸开泰寺。
九年猎于马盂山。如大鱼泺。猎于果里白山。猎于崖头川。猎于荞麦山。猎于榆林。射唤鹿于侯勒水滩。射唤鹿于铁里必山。猎于辽河之源。猎于松山,猎于黑山。观渔于沙泺。
太平元年猎于浑河山。猎于鹞子山。障鹰于只舍山。猎于马盂山。
三年观渔于鸭渌江。驻跸于鱼儿泺。飞放于挞鲁河。
四年如鱼儿泺。飞放于长春河。猎于平地松林。射兔于平川。
五年猎黑岭。西至铜河。猎于檀州北山。射兔于平川。
六年避暑于永安山之凉陉。猎于狼河。
七年如长春河飞放。猎于黑岭。
八年钩鱼、弋鹅于长春河。驾至辽河源猎。
九年猎于陉山。
十年猎于沙岭。猎于平地松林。
兴宗
景福元年幸楚国公主帐。幸皇姊涅木衮第。幸枢密延宁第。
重熙元年清暑于别辇斗。驻跸于别岭甸。障鹰于习礼吉山。驻跸于辽河上源。猎于习礼吉山。猎于牛山。幸中京。
三年东幸。射柳。驻跸于永安山。东幸。射鹿。
四年东幸。猎于娥儿山。
五年猎于平地松林。钓鱼于赤项泺。次五鹘部,弋猎饮酒。击鞠。放海东青鹘于苇泺。击鞠。如秋山。猎于炭山之侧。猎于沙山。
六年猎于鸳鸯泺。猎于野狐岭。击鞠。幸于北护卫太保耶律合住帐,赐物,欢饮。幸萧孝穆第,醉饮。射鹿于耶里山。击鞠。幸晋国公主行帐。
七年射柳。猎金山。击鞠。射鹿于辖剌罢。射虎于束剌山。猎于颇罗扎不葛。射鹿于子岭。猎于娥儿山。击鞠。幸佛寺受戒。
八年叉鱼于治河。猎于武清寨之苇甸。击鞠。闰月,击鞠。
九年猎,至于月终。驻跸于永安山清暑。」一○:观渔于混同江。飞放于韶阳军。驻跸于永安山。
十年射虎于医巫闾山。幸外祖母齐国太妃之帐。猎于敝都。猎于烽台山,亲射虎,立毙。
十一年幸牛山泺。如赤蜗泺。闰月,幸南京,宴于皇太弟重元第,泛舟于临水殿宴饮。幸延寿寺饭僧。诏宋使观击鞠。
十二年幸庆州诸寺焚香。猎于拽剌山。猎于永安山。
十三年射鹿于拜马山。猎于阴山。
十四年猎于黑岭。猎于平川。
十五年如鱼儿泺。射鹿于浅林山。南府宰相杜防生男,幸其居。观获。幸秦国长公主帐。
十六年射鹿于讹鲁古只山。观市。击鞠。射鹿于都里也剌。幸庆州诸寺焚香。障鹰于直舍山。障鹰于霞列山。射鹿于击轮山。观击鞠。幸兴王寺拜佛。
十九年猎于分金山。猎于乌里岭。幸鹰坊使颇得帐。射熊于医巫闾山。射鹿于索阿不山。猎于不野山。
二十年如多树泺。
二十一年猎于凉陉诸山。击鞠。观市。幸圣济寺。幸温汤。射虎于诸山。射鹿于黑山。猎于玉山。猎于白鹰山。观灯。观击鞠。猎于柳河。猎于平顶山。
二十二年猎于黑林。射熊于曷朗底。射鹿于门岭。驻跸于讹鲁昆坡。
二十三年猎于水涸川。如夺里舍泽。幸圣济寺。击鞠。击鞠。猎于悦只吉。击鞠。
道宗
清宁二年猎,射虎,获之。
十年猎于赤山,以皇太后射获大鹿,设宴。庚寅,猎,梁王浚遇十鹿,射之得九。帝大喜。复设宴。幸七金山三学寺。幸北牡山。
咸雍元年幸黑岭。
二年如藕丝淀。
三年幸沙奴特。驻跸于细葛泊。幸魏王乙辛第。猎于赤山。
四年北幸。射柳。幸魏王乙辛第。
六年猎于木叶山。
七年如鱼儿泺。
九年如黑水泺。幸金河寺。猎于三门口。
大康三年避暑于永安山。
四年猎于黑岭。
六年猎于白石山。
大安元年射鹿于泼山。
二年射鹿于查沙。
九年猎于拖古烈。猎于漫牙睹山。
寿隆元年射鹿查沙。
三年射熊于排葛都。射熊于沙只直山。
五年射熊于青崖。射熊于睹里山。
天祚皇帝
乾统三年猎于吾刺里山,虎伤猎夫。庚子,射熊于善山。
四年射鹿于沙只山。射熊于瓦石剌山。
六年猎于撒不烈山。
八年猎于柏山。
天庆二年如斧柯水。
四年如庆州。射鹿于秋山。驻跸于藕丝淀。
七年猎于辋子山,虎伤猎夫。
※校勘记
一:(神册四年十二月)幸辽阳故城按记在三年十二月。
二:(九月)如金瓶滦按记在十二月。
三:(三月)射虎于松山按纪,二月猎松山。
四:(四月)以野鹿入驯鹿群观之饮至竟日按纪在闰八月。
五:(四月)如炭山清暑按纪在五月。
六:(二月)幸延芳淀按纪在正月。
七:(八月)驻跸于昌平幸南京按纪在九月。
八:三十年开泰元年按纪统和三十年九月改元开泰。原误分二栏,据纪改正。
九:幸开泰寺设非重出,应是再至。
一○:(四月)驻跸于永安山清暑按纪在五月。此因上文连叙。
一一:射鹿于击轮山按纪重熙十六年九月作系轮山。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