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表
汉外戚有新室之患,晋宗室有八王之难。辽史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是或一道。然以是而兴,亦以是而亡,又其法之弊也。
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拨里,曰乙室已。至辽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後。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国之俗,由是拨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为萧姓。拨里二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已亦二房,曰大翁、小翁;世宗以舅氏塔列葛为国舅别部。三族世预北宰相之选,自太祖神册二年命阿骨只始也。」一:圣宗合拨里、乙室已二国舅帐为一,与别部为二。此辽外戚之始末也。作外戚表。
戚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
萧氏:五世祖胡母里。北府宰相敌鲁。平章事讨古。
北府宰相干。
景宗睿智皇后父思温:忽里没。北府宰相思温。北府宰相继先。思温无嗣,睿智皇后命为後。
马群侍中术鲁烈。兰陵郡王挞凛。南京统军古。
大父房,不知世次:林牙萧和尚。北院枢密使革。
北院宣徽使特末。
太祖淳钦皇后父月碗:阿扎豁只月碗。北府宰相阿古只。北府宰相排押。
世宗怀节皇后父阿古只:兰陵郡王德。兰陵郡王匹敌。
东路统军柳。
道宗宣懿皇后父惠:兰陵郡王某。齐国王某。北院枢密使惠。西北招讨使慈氏奴。
兀古匿。蒲离不。
兴宗仁懿皇后父孝穆:国舅详稳陶瑰。大丞相孝穆。北院枢密使阿剌。赵国王别里剌。兰陵郡王酬斡。
北院宣徽使撒八。
北院枢密使孝先。使相撒磨。兰陵郡王得里底。磨撒。
北院枢密使孝忠。南院枢密使阿速。
北府宰相孝友。
枢密副使胡睹。
宰相挞列。龙虎卫上将军忽古。
临海节度使拨剌。
太宗靖安皇后父室鲁:驸马都尉室鲁。
勉思。
少父房,不知世次:劳古,圣宗诗友。南院枢密使朴。
中书令乙薛。
始平节度使讹都斡。
国舅详稳双谷。南京统军迭里得。
黄八。
圣宗仁德皇后父隗因:不知房族世次:隗因。
国舅族,不知世次:国舅、郡王高九。北府宰相术哲。兰陵郡王挞不也。
汉人行宫都部署韩家。
国舅别部,不知世次:北府宰相只鲁。八世孙,世选北府宰相塔列葛。
七世孙台哂。
戚属,不知世次:令稳塔列。总知军国海璃。乌古节度图玉。南京统军双古。敌烈统军讹都斡。
※校勘记
一:自太祖神册二年命阿骨只始也按纪在神册三年十二月。
二:北府宰相敌鲁卷一○二萧翰传:「一名敌烈,字寒真,宰相敌鲁之子。」敌鲁下缺翰。依原式未补。以下仿此不备注。
三:忽里没卷七八萧思温传作忽没里。
四:马群侍中术鲁烈术鲁烈,卷八五萧挞凛传作术鲁列。
五:兰陵郡王德至兰陵郡王匹敌按德原脱「德」字,匹敌原误「敌」,并据卷八八本传补正。
六:兀古匿至蒲离不兀古匿原误「乙古匿」,蒲离不原脱「不」字。按卷九三萧惠传:「二子:慈氏奴、兀古匿。」又卷一○六萧蒲离不传:「魏国王惠之四世孙,父母蚤丧,鞠于祖父兀古匿。」并据传补正。又兀古匿、蒲离不行辈不合,并存原式未移。
七:枢密副使胡睹卷八七孝友传,子胡睹。胡睹应在孝友下。
八:龙虎卫上将军忽古按卷八八萧敌烈传,「宰相挞烈四世孙」,「族子忽古,弟拨剌。」此脱敌烈,拨剌、忽古行辈亦不合。
九:不知房族世次隗因按卷七一仁德皇后传,「睿智皇后弟隗因之女」。睿智皇后父思温,则隗因为思温之子。
一○:国舅郡王高九按卷九一术哲传,「孝穆弟高九之子」,则高九为陶隗之子。
一一:北府宰相只鲁至八世孙塔列葛按卷八五萧塔列葛传:「八世祖只鲁,唐安禄山来攻,只鲁战于黑山之阳,败之,以功为北府宰相,世预其选。」又纪重熙十九年十二月,以东京留守萧塔列葛为北府宰相。是年距安禄山来攻,三百馀年,八世似不合。又卷九○萧塔剌葛传:「太祖时坐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没入弘义宫,世宗即位,以舅氏故,出其籍,补国舅别部敞史。」塔剌葛为台哂孙辈,仕世宗朝,塔列葛仅次台哂一辈,仕兴宗朝,亦不合。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