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表
春秋之法,王姬下嫁书于策,以鲁公同姓之国为之婚主故尔。古者,妇讳不出门,内言不出。公主悉列于传,非礼也。然辽国专任外戚,公主多见纪、传间,不得不表见之。礼,男女异长,不当与皇子同列,别为公主附表。
属母名封下嫁事罪薨子
太祖一女: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幼为奥姑。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於奥,谓之「奥姑。」未封而卒。
太宗二女:吕不古,第一。应历间,封国长公主。保宁中,进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思温。以疾薨。
嘲瑰,第二。下嫁北府宰相萧海璃。应历初,未封卒。
世宗三女:怀节皇后生:和古典,第一。保宁间,封秦国长公主。下嫁侍中萧啜里。以疾薨。
观音,第二。保宁间,封晋国长公主。下嫁萧夏剌。
撒剌,第三。下嫁萧斡里。未封卒。
景宗四女:睿智皇后生三女观音女,第一。封魏国公主,进封齐国。景福中,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继先。皇后尤加爱,赐奴婢万口。重熙中薨。
长寿女,第二。封吴国公主。统和初,进封卫国,改封魏国长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开泰六年薨。
延寿女,第三。封越国公主,追封赵国。下嫁萧德。性沉厚,睿智皇后於诸女尤爱。甚得妇道,不以贵宠自骄。年二十一,以疾薨。
渤海妃生一女:淑哥,第四。无封号。乾亨二年,下嫁卢俊。与驸马都尉卢浚夯谐,表请离婚,改适萧神奴。
圣宗十四女:贵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随国公主,进封秦国。兴宗封宋国长公主。下嫁萧匹里。
钦哀皇后生二女:岩母,第二。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下嫁萧啜不。改适萧海里,不谐,离之。又适萧胡睹,不谐,离之,乃适韩国王萧惠。
槊古,第三。封越国公主,进封晋国。景福初,封晋蜀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下嫁萧孝忠。姿质秀丽,礼法自将。以疾薨。
萧氏生二女: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崔八,第四。封南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孝先。太平末,东京大延琳反,遇害。
陶哥,第五。封长宁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杨六。
萧氏生一女:钿匿,第六。封平原郡主,进封荆国公主。下嫁萧双古。
马氏生一女:九哥,第七。封浔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琏。
大氏生一女:长寿,第八。封临海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大力秋驸马都尉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诛,改适萧古。
白氏生四女:八哥,第九。封同昌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三嘏。
十哥,第十。封三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奚王萧高九。
擘失,第十一。封仁寿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四端。
泰哥,第十二。下嫁萧忽烈。
李氏生一女:赛哥,第十三。封金乡郡主,进封公主。统和中,下嫁萧图玉。以杀奴婢,得罪。薨於贬所。
艾氏生一女:兴哥,第十四。下嫁萧王六。
兴宗二女:仁懿皇后生二女:跋芹,第一。封魏国公主。重熙末,徙封晋国,加长公主。下嫁萧撒八。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之。清宁初,改适萧阿速。以妇道不修,徙中京,又嫁萧窝匿。
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大长公主。下嫁萧余里也。
道宗三女:宣懿皇后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郑国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国。下嫁萧末。端丽有智。大康初薨。
纠里,第二。封齐国公主,进封赵国。下嫁萧挞不也。驸马都尉挞不也坐昭怀太子事被害,其弟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未几,讹都斡以事伏诛。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为心,竟诛乙辛。大安五年,以疾薨。
特里,第三。封越国公主。乾统初,进封秦晋国大长公主。徙封梁宋国大长公主。下嫁萧酬斡。公主从天祚出奔。明年,攻应州,留公主守辎重。金人围之,公主奔行在所,天祚潜遁,为金人所获。大康八年,以驸马都尉萧酬斡得罪,离之。大安初,改适萧特末。为都统,与金人战,败于石辇铎,被擒。
昭怀太子一女:延寿。封楚国公主,徙封许国。乾统元年,进封赵国,加秦晋国长公主。下嫁萧韩家奴。幼遭乙辛之难,与兄天祚俱养于萧怀忠家。後李氏进挟谷歌,文帝感悟,召还宫。
天祚六女:文妃生一女:余里衍。封蜀国公主。为金人所获。
元妃生三女:俱为金人所获。
宫人生二女:俱为金人所获。
※校勘记
一:别为公主附表罗校,附字衍。
二:和古典按纪统和元年正月作胡骨典,四月作胡古典。
三:睿智皇后智原作「圣」。按卷七一本传作知,纪、志、表、传另见者并作智,据改。
四:岩母第二下嫁萧啜不按纪太平七年七月岩母作粘米衮,萧啜不作萧不。
五: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按辽文汇八妙行大师行状碑作秦越国大长公主。
六:咸雍中徙封魏国雍原作「和」,陈大任避金世宗雍名改,元人回改遗漏,今回改。
七:下嫁萧末纪大康二年六月作萧霞抹。
八:俱为金人所获按金史七四宗望传,天祚女为金人所俘者有骨欲、馀里衍,斡里衍、大奥野、次奥野,惟长女乘军乱逃去。馀里衍即余里衍。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