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仅哭,还得围着他的棺材转,希望他能从棺材里出来。古时候有诈尸,为什么会有诈尸呢?因为他的第八识没有死,通过一哭一闹,识神从阎王爷那里回来了。
阎王爷就问他怎么回事呀?他说刚才开着摩托车挺好的,不知道撞了什么,一跟头跑这里来了。阎王翻翻他的账本,一看在阳间坑蒙拐骗。一审,他往世的记忆力出来了,还记得药师佛的名号,于是就念药师佛的名号。阎王一听佛号,账本一合,也不审了,看在佛面的份上,就把他送回来了。
这个时候念佛,心与宇宙诸佛菩萨要融为一体。张口就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那谟薄伽伐帝,裨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剌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不能慌张。这些法和咒已经深植他的心灵里了,已经在第八识储存起来了,这时就不要慌。不慌,阎王爷听完这个名号,就得恭恭敬敬的把他送上来还阳。
为什么能还阳?就因为在往世能听闻佛的名号、佛的咒语,才可以免去灾难。
『然彼自身卧于本处。』死者的灵魂从身体里出来了,看着这些人在哭,在拍棺材板劈劈啪啪,不光看到自己在那里卧着。他的x光眼出来了,就可以透过木板看到里面的他。怎么回事呀,我怎么在那里躺着,不是在这里站着吗?
这时他去拥抱家人,一抱一个空。还弄得他的亲朋的头发根一会一慄,阴嗖嗖的,一阵阵发凉呀,心里就像入了地狱似的。这就是脱体的灵魂去拥抱的时候,他们有种种的不舒服的感应。
大家以后最好不要参加这种横死者的葬礼,或者死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看。如果你和死者的缘分相合的话,那你就糟糕了。上吊、喝药、跳楼死的都不能看,这是告诉大家一个经验。
他死后他的神通就会出来,他就能看到你和他以前的缘分,这个以前是老公,跟着!那个是老婆,他就天天去闹你去!所以大家要尽量躲开,不要给自己增加麻烦。不管从佛法来讲,还是从民间来讲,横死鬼都不要去沾。
正常寿终的人,我们可以去祝福他。两大喜事:一个生小孩是喜事,一个寿终正寝是喜事。
『见琰魔使。』就是看见阎魔王的差役来了,黑无常、白无常来了,大链子哐啷哐啷,那时会心惊肉跳,我的天呀,原来真有阎王。
佛说的不会是假的,不光是佛说,在佛之前已经承认有六道轮回,已经承认有神和鬼魂存在,只不过佛在这上面又发扬光大了。虽然是有,但我不执著于它们,放下它们。
『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大链子往脖子上一挂,其神识(魂灵、色魂)就乖乖地跟着黑白无常走了,被带到阎王爷跟前。
十殿阎罗,还不是一个殿。五殿阎罗王是包公,大家应该都知道,包公是日审阳间,夜审阴间。
『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然而那些死的有情众生,它的第六识的根,也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俱生神)就全招了,不用打,是自招。
在人间修道,就是要把俱生神里的恶修掉,是把它里面的恶业转为十善业。这个肉体在人间所作所为,俱生神统统像演电影一样像镜子一样一览无余的放在阎王爷面前。
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就是第七识俱生神。把它里面的恶业种子全都修干净,最后全都是善业,这时候回归于阿赖耶识,最后达到清静无为,所以修行是次第而行。你得把第七识里的恶业转为善业,才能成佛。
说带业往生,如果你是中下品以下的话,八大菩萨是不来接的,那佛更不会来了。中下品要靠你自力去,你去不了就转为人身,再接着修,把你的业障修完,修剩下一点的时候可以带业往生的。中上品以上的,八大菩萨阿弥陀佛前来接你。
如果杀了无数条人命,临终前几天念阿弥陀佛就能走,那西天的门票就那么便宜?不要说西天的门票,就是从昆明到北京的飞机票也不便宜吧!心不清净,怎么能坐在莲花上哪?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肮脏的心在那里坐着,怎么能坐得稳?一下子还要掉下来!大家不要抱着幻想,要真正的明了法义,把恶转为善,往生才有希望呀。
若罪若福,都是俱生神招供的,一生一览无余的罪福善恶,判官统统给写得清清楚楚。把罪福善恶的记录,统统的拿给阎王爷看。所以大家要明了,《药师经》告诉了我们如何来修,句句都是真实的,不多一个字不减一个字。
『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这个时候阎王拿着本子开始审判他。根据他的恶善来判他的罪。阎王爷一看他坏事做的不多,善事做的蛮多,到山区里投生为人做个穷老师去吧。做个穷教师到山区里也很苦呀。幸亏他做的善事还多,否则说不定转成猪了,长肥了就被宰。
转成一个人,让他受尽人间的苦楚,之后要去学佛修行。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没有这个身体也不能修行。我打的比喻不是白打的,大家要往心里去。虽然是个笑话,但笑话当中有真实的东西,不好好修,将来带业往生的不一定是你呀,也许是那个老老实实的真正用心修行的人。
『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在这个时候,这个病人的亲属以及知书达理同情的人或者善知识,若能为病人皈依药师琉璃光如来,请清净的有道行的僧人来为他念诵药师经,点七层的灯(每一层七盏,七七四十九盏灯),挂上一个五色续命的神旛(用五色彩的布制作条幅,写上咒语或者经文或者佛的名号,写上病人的名字也可以)。《封神榜》里,当这个人灵魂跑了,姜子牙念咒语,用神旛引自封神台上,就是招魂用的。
在没出家之前,我就是个学道的,连着几年在阴历九月份的时候,就梦到自己是老道士的装扮,腾云驾雾,似梦半梦之中从自己的顶门百会穴出来了,然后穿着道家的衣服手里拿着拂尘,背一把宝剑,出来就专抓鬼。
后来碰到一个很高明的师父说:你是每年的九月都出来,你再这样出来的话,不知道守,光知道出,你会精尽人亡的。人体的精华为元气,精华用没了,再过个三两年精华没有了,你也就死掉了。
当时我听完吓坏了,确实是这样的,感觉一年比一年差,人家睡一晚觉能休息过来,我睡一晚觉比上班还累。他说:这是阴魂自动的跑,再跑三两年你也就死掉了。那时明显感应到了,确实这个东西我又制止不了,因为没那么大的道行。光练,不会守,他都跑出来了。
他教给了我一个方法,通过那个方法守住之后,确实再也没有出来过。然后就碰上佛法了,碰上佛法一年多就出家了。出家之后感觉到经文上写的,就是在人间走过的路。
『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开药师法会、做水陆法会、某个庙里正在做法事的时候,他的识神就可以回来了,他就好像梦中做梦一样,溜达出去又溜达回来了。就像我刚才给你们讲的故事似的,到了阎王爷那里,一听是学佛的人,阎王爷就恭恭敬敬地给送了回来,魂和肉体相合,然后大咳嗽一声。
为什么要大咳嗽?气脉已经断了,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气脉是堵的,气管子瘪了,也是堵的。这时候他回来,要用力把气管子撑开炸开,才能呼吸顺畅。所以说“哎哟”一声,神识就回来了,也就是人的真魂回来了。在地狱里的过程他了了分明,一点虚假的东西都没有,的的确确就是这么回事。这个时候他就明白了什么叫业债,什么叫阎王殿。
『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或者经过七天念经和供养七盏灯,或二十一天,或三十五天,或四十九天,里面包括拜忏。比如说人死在那里躺着,但心口上还有一点点跳动,但就是没有力气就像植物人一样的,这时家里人要念七天的经,或二十一天,三十五天,四十九天。这个人的识神用五色神旛招回来的时候,他就好像做梦似的,自己做的一切恶事,在地府里头都历历在目,一清二楚,他做的善业、恶业也晓得了。
不仅和尚要念经,家里的六亲眷属、父母兄弟,还得为他去磕头拜忏来求药师佛。在庙里的就会知道,不在庙里的可能不知道,我们先知道这个过程。
『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由此看见自己的经历,善恶都历历在目,善恶报应,因果不爽。非正常死亡的命难都是因为自己所造的恶业所感召的,应该承受的果报。之后,他再也不造恶业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正因为这个原因,从地狱回来的他变成清静的了,或者翻译成一切清静的、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都能受持药师佛的名号,随自己的力量诚恳的来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供养药师佛的经典。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经中有很多生僻字,本文即为《药师经》中的生僻字注音版。
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有一次,当世尊为了教化众生,而在印度的各个国家和地方云游的时候。来到了一座国土广大,人民富饶的城邦,名字叫做广严城。那时,世尊安坐在一棵大树下面,当微风吹来的时候,枝叶就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所以它的名字叫做乐音树。在世尊的周围,有已经证得圣果的八千多位大比丘弟子们;有三万六千多位初地
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不乱,此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药师如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佛光注照○○○(称自己名或他人名)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耀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愿以此功德,供养药师佛,上报四重恩,下济六道苦。法界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琉璃国。
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的;缺衣少穿,缺医少药的;有病苦厄难求解脱的;女人难产的;厌离女身的;犯王法做牢狱的;长相丑陋,身体残疾,顽疾不愈;恐惧战争饱受战乱之苦;命已尽想增寿的;怕有无量横死,无量灾难的;想修行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部经典,是消业祛病的养生治病法门、次第修行的筑基前行法门,是获得现实利益、积累资粮的福慧双修法门。《阿弥陀经》说:人们只要在生前持诵《药师经》,称念药师佛名号,并广修众善,死后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学佛久了,很多人会争执一个吃素的问题。我就明确告诉大家,念佛之人,一定会吃素,因为色身已经转化,吃素是结果。如果还吃肉,说明念佛学佛功夫还没有到。学佛的人,色身一定会转化,这是可以验证的。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这里提到一生所系菩萨,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大乘善根具足入正定地的菩萨,承佛慈力所加,于佛所说甚深法要,无所畏惧、不生疑惑,堪任受持。大乘善根成熟的菩萨有什么好处呢?佛所说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卷首叙述佛在广严城乐音树下,对曼殊室利叙说药师如来之十二大愿,并说药师如来之净土是在过东方十殑伽沙等佛土之净琉璃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都是佛在因地所发的誓愿,也是药师佛成佛的根本所在,这些愿是别愿。我们读诵经文时会看到这些,然后认为只要我们念诵《药师经》就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或者认为会得到药师佛的加被获得这样的殊胜功德。有人常说“要是诵经不能得到那些功德,我为什么还要念”,其实这是搞错了经义。
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一讲《药师功德本愿经》的这个作者是谁,就是最早是谁翻译的,我们现在读的这本经的作者是谁,就是来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唐代著名的高僧,号称为“三藏法师”的玄奘大师啊。
殊胜地位 如果说《地藏本愿经》是指明娑婆世界的恶道之苦、激发人们升起出离心,《阿弥陀经》是指点人们出离娑婆世界之后的归宿――往生极乐世界,《药师本愿经》则是指导人们如何从娑婆世界过渡到极乐世界的
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十三祖,终生都在弘扬西方净土法门,但是在他的文钞里保留下来了两篇为刊刻《药师经》写的序。他写道:“《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药师经’和‘法华经’一样,属于大乘佛法中最上乘的秘密,是一切佛的秘密之教,不是普通密宗,是一切佛的最高秘密。经典文字上看起来很容易懂,实际是你真不懂。
一、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凡有所愿,所求皆得】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其名曰:曼殊室利菩萨、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善现菩萨、大慧菩萨、明慧菩萨、山峰菩萨、辩峰菩萨、持妙高峰菩萨、不空超越菩萨、微妙音菩萨、常思惟菩萨、执金刚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及诸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
《药师经》,据佛说有三个名称: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3、《拔除一切业障》。现在流通的《药师经》,是以第一名称为经题。拔一切业障,就是药师如来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将的饶益有情,也是护持药师如来的功德法,而令有情获得功德的法益,所以立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广东新兴人。大师出生时,有两位梵僧专程来到他的家中,为他取名“惠能”,并道出名字的寓意:“惠,以佛法惠施众生;能,能做佛事。”大师一生艰苦卓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智慧与传奇。《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大师的重要人生经历和思
弟子发问:《六祖坛经》中讲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两处的念指啥?有啥不同?恳请师父慈悲开示。大寂法师答:意根起念,是妄念纷飞,真如自性起念,是净念相继。
《六徂坛经》也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为《坛经》,是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口述,大弟子法海禅师集录而成的。共分十品。是中国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著作。本经也被视为禅宗典籍中的无上宝典。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祖师语录集,《六祖坛经》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翻开《坛经》,其中精美绝伦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譬喻。
佛说一切法本无有定法,若有定法,即非佛法。因为法无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是经过各种苦修等才能成道的。禅宗的祖师大德们,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大师、黄檗、临济宗师、憨山及近代的虚云禅师等,并没有修过一般的佛法,不也都成就大道了吗?
弟子请问:1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皆有发菩提心这一条,这里的菩提心是通途的菩提心,还是净土的菩提心?2 、印祖文钞中斥王龙舒:王氏死执三辈即九品。印祖这里所说无量寿经三辈和观经的九品不一定是对应的。如果《无量寿经》三辈所说菩提心是通途菩提心……
苏轼熟悉大乘佛教经典,对《楞严经》尤为推重。他说:“《楞严》者,……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又说:“大乘诸经至《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以房融笔受故也。”到了晚年被谪居儋州时,苏轼曾有诗记云:“《楞严》在床头,妙偈时仰读。”可见,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就是这段经文,启动了整个《楞严经》的大教。我们看“尔时”,是说:阿难尊者因为身为佛陀的侍者,人长得庄严又很慈悲,所以跟居士的因缘非常好。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这怎么回事?我今生没有造这个罪,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因为仓库里面有。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果你原来有些个形相,你画什么都画不成了。我们要学《楞严经》的时候,先把一些思虑、缘念——就是我们自己所有的一些想法——你都要放下,就像一张白纸似的无知。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