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十七章 流通分(嘱累品)

第十七章 流通分(嘱累品)

一、概说

嘱累,嘱,是付嘱,累,是凭累、担累,佛以如来家业相付,这是重任,有荷负,故言累。也是佛谦下之词。殷勤付嘱,缘累不轻,付嘱凭累,是法水长流,群生信解,所以叫嘱累。在全经中,流通分非常重要,它犹如人的双脚,人再有健康的身体,发达的头脑,如果没有双脚,则行之不远。

太虚大师说,释尊以此经法功德,乃为无量亿劫修集,能令南阎浮提众生,由是悟入佛之知见,故付嘱弥勒,累其广宣流布于此人间,及如何修行信解之法。有法师将此一品经分成五个部分:一、付嘱弥勒;二、诸菩萨发愿弘扬;三、四王自誓拥护;四、命阿难受持;五、大众闻法欢喜,信受奉行;为了明了起见,我将此品分为二部分作解,使其思想内容更加明了。一、如来嘱累;二、会众流通。

二、如来嘱累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

不付阿难,因为阿难“无有神力“,不能令大法宣流。不付维摩,因为他不是此土菩萨。不付文殊菩萨,因其游方不定。弥勒当来于此成佛,故付于弥勒,合情合理,弥勒也能担当此任。同时,弥勒也正因为担当此任,而得以功德成就。

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

此段三重意思:

一、约理教以辩得失,入理为得;

二、唯就教以明其失;

三、唯就理以彰其失;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著,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

僧肇法师说:行之深浅,各有异相,得失两陈,以励护持法者;佛说一切经典,凭借语言文字以显经义,所以听法的人,必须“因指见月“,“得鱼忘筌“才可以。好文言佳句,显然是新发心的菩萨。大乘佛法义理双照,圆融无碍,中道义玄,所以闻法听经,不能圆解,而是将空有等概念相对立,或以他说否定彼说,或以此经对立于彼经,这都说明学修者智慧心量是有局限的,而不是佛所说法有异。如果听闻学修了大乘佛法,无染于字句,不住于法,体达法无定法,没有恐怖畏惧,并能依之久久修行,则反证其人“久修道行“,已于大乘法门久植善本。

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

一、对于没有听闻过的大乘经法,因为信心善根等因缘,不能生起决定信心,初次听闻便生起恐惧,“毁谤不信“,这是其一种表现;

二、对于讲说大乘实相决定经典的人,不但不供养恭敬,反而诽谤。所以这段经文重在示诫心量狭小者,新发意学修者,不可以以自已狭劣的心行,去量度大乘法和发大心的人。

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其一,虽有深解,但没有运用在实践中。类似的表现不可胜举,集中表现在轻慢新学,不愿教诲上;

其二,虽有深解,专致力于名相,取相分别,这是说法人易犯的二种过失。

三、会众流通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

念力,指忆念力。与其,是给学修此经的人,以神通力加持,令所闻不忘。

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弥勒自誓流布此经的同时,菩萨们也发愿于十方阐扬大法。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恶魔鬼神,遍界皆有,如果不是神灵统帅,处处恼害于人,四天王是它们的首领,现在在佛前发誓,拥护佛法,佛灭度后,修行人不患扰乱之难。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阿难言:“唯然!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

因为阿难将来是结集经典之人,故专此受命。经文内容体系庞大,举经名,以纲举目张,使学人得其要领。一经之题,如人之双目,目是人全身精神汇集之处,经题也如是。

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经中维摩所说居多,现在经“佛说“是经己,是为了“名分不越“。《大论》释“欢喜“有三义:一、能说人清净,佛无碍智无有错谬名为清净,今遇此人,故欢喜;二、所说清净,能令众生得入三昧,离虚设故,所以欢喜;三、依法所得果清净,如闻品获益,得无生忍,得如是果K?曰断病

至此,全部《维摩诘经》释完。之所以补后十八章的用意是为了让学人,从本经的翻译、论注、流传、感应四方面,从经文的外围了解此经的重要性,以增广见闻,助长信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