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白话文及注释

十善业道经 | 作者:王亮居士 [投稿]

白话文:

  还有龙王,若能离弃贪欲,即能成就五种自在。是哪五种呢?

  身行、说话、意念自在,因为身体各处长相完好,没有缺陷;

  二,财物自在,因为一切怨贼不能夺取;

  三,福德自在,因为物品随心所欲,齐备无缺;

  四,王位自在,因为珍奇妙物都奉献而来;

  五,获得的物品,百倍于所需,殊胜于所求。因为这人往昔时,既不悭吝,也不嫉妒。

  这些便是五种福德。若有人能将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将来成佛时,被三界特别尊重,受到万灵敬养。

  还有龙王,若能离弃瞋恨恚怒,即能成就八种喜悦心。是哪八种呢?

  心无烦恼,不损耗精神;

  心不瞋恨恚怒;

  不随意直言相劝,所以没有争执心;

  内心柔和,本质正直;

  怀有圣者的慈心;

  常作利益事,安抚众生的心;

  身形、相貌端庄,被大众尊敬;

  因为柔和、忍耐,所以迅速往生清净世界。

  这些便是八种喜悦心。若有人能将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将来成佛时,心无障碍。凡看到这人的,心不生厌恶。

  还有龙王,若能离弃邪见,即能成就十种福德。是哪十种呢?

  以真诚善良为乐,同伴也真诚善良;

  深信因果。宁愿牺牲生命,也不作恶;

  只皈依与佛,不皈依与其余天界神明;

  直心,怀有正见。永离一切对或吉凶的困惑;

  常生于人天道中,不堕落在恶道;

  无量的福报和智慧,在辗转中不断增长;

  永离邪道,奉行圣道;

  不从身体感官中生出见解。舍弃诸多恶业;

  对万事的认识,没有障碍;

  不堕落在许多难处中。

  这些便是十种福德。若有人能将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将来成佛时,迅速证得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注释:

  身体感官生出见解:举例说,看到好景色、听见好声音、嗅到好气味、吃到好东西,就动了心。因为动了心,所以会起心动念,想要获得。许多不善的念头,由此产生,恶业随之而来。其实身体感官感觉到的,只是暂时的一种感觉罢了,并不真实。

白话文:

  这时世尊,再次告诉龙王:“若有菩萨依照这些善业,修习正道。因为能离弃杀害,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他长寿而不夭折,不被一切的怨家盗贼侵害;

  因为离弃不给自取,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他最胜无比,齐备诸佛法藏。

  因为离弃邪淫,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这人家风正直顺合,不论母亲、妻子,还是自己儿女,无人会贪恋他的财富。

  因为离弃妄语,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他远离人众的毁谤,接受持守正法。这人誓愿得以如愿,所作的必成其果。

  因为离弃离间的言语(两舌),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这人眷属和睦,志向和乐,相同如一。他规劝别人改过,却恒无不和谐。

  因为离弃粗恶言语,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一切法会大众,欢喜地皈依他。他的发言,都令人相信,无人违背抗拒。

  因为离弃无意义的言语(绮语),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他的言语不形同虚设,都受众人敬仰。他能以方便他人接受的言语,令众生断除诸多疑惑。

  因为离弃贪心,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他将拥有的一切,都以智慧施舍出来。他相信佛法,内心开解,信心坚固,具有大威力。

  因为离弃忿怒,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他迅速成就无阻碍的心智。他身体各处长相俊美,令见者敬爱。

  因为离弃邪恶颠倒心(邪见),转而行布施,所以财宝恒常富足,无能侵夺。他内心恒生正见,并投生在敬仰、相信佛法的家庭中。他得以见佛,听闻佛法,供养僧众,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这些就是大士们修习菩萨道时,行的十种善业。因为行施舍,自然获得增益,所以便获得了上述大利益。龙王,以下就列举要点:

  行十善业道,因为持守戒律,所以自然获得增益。这人生出一切佛法利益,满足大愿。

  因为忍辱,所以自然获得增益。这人得着佛的圆满音声,具足众多好相。

  因为修行精进,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破除魔障,入于佛法藏中。

  因为定力,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生出不间断的智慧,忏悔罪恶,令身心轻松安适。

  因为生出智慧,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断除一切的虚妄见解。

  因为生出慈心,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对一切众生不起烦恼,也不去加害。

  因为生起大悲心,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怜悯一切众生,恒不厌烦,也不舍弃。

  因为随喜功德心,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见到修善之人,不嫌弃也不嫉妒。

  因为生出舍离心,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不论身处顺境或逆境,他都不喜爱或恚怒。

  因为修行‘四摄’,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恒能勤加引领、教化一切众生。

  因为接受‘四念处’道理,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想。

  因为勤加修行正法,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

  因为具足神足,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令身心恒感轻松、安适、快乐。

  因为依照佛法修行,所以身体五根自然增益。他能深信佛法,坚固不退,精勤修习,无有懈怠。他常不迷失在世界中,也常不忘失佛法。他心中寂静,身体各感官调顺,断灭诸多烦恼。

  因为自身业力,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的怨家尽都灭失,无能伤害他。

  因为修行‘七觉支’,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常能从一切境界中觉醒。

  因为修行‘八正道’,所以自然获得增益。正智慧常现于面前。

  因为心怀正见,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扫除那束缚着心的烦恼。

  因为以清净心观看一切,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如实知道,一切心触境界的本质。

  因为以方便接受的方法教化、救度众生,所以自然获得增益。他能迅速成就圆满那看似有作为,其实却无所作为的快乐。

  注释:

  四摄:1.用财物、佛法布施他人;2.慈爱的言语;3.所作所为利益他人;4.与他人相容共事,在融合他人后,慢慢引导感化他人。

  四念处:1.观察到身体是不洁净的;2.观察到感受其实是苦的;3.观察到内心的变化无常;4.观察到自己心念中,其实应该是无我存在的。

  神足通:六种神通之一。即获得了如意自在的神通力。

  七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除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支,就是分类的意思;七觉支合起来就是由迷而悟,由未觉而觉,能达到彻底觉悟、彻底解脱的七种修行类别、修行等级或七种智慧。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白话文:

  龙王,你要知道。这十种善业,以致能令众生圆满十力无畏、十八种功德、并一切佛法,所以你们应当勤加修学。龙王,好比所有城池村落,都是依靠大地得以安立。一切药草、花卉、树木、丛林,也都是依靠大地得以生长。十善业道也是如此,一切人天依靠它而得以站立存活。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菩萨的诸多修行、一切佛法,都是依靠这十善业大地,得以成就。

  佛说完这部经后,娑竭罗龙王和诸位大众,并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他们相信、接受、奉行。

  注释:

  十力无畏:佛的十种特殊能力。

  十八种功德:

  (1) 佛身无失。佛恒久持戒清净,以此灭尽烦恼,圆满成就真身,佛身永不衰变、也不减失。

  (2) 口无失。佛具足无量的辩才,以随顺众生可接受的时机方法,开悟众生、并得以证果。

  (3) 念无失。佛修行甚深禅定,心不散乱,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

  (4) 无异想。佛平等地普度众生,不会有优劣的选择。

  (5) 无不定心。佛心恒久安于正定之中,即使入于火海中,也永不退转。

  (6) 无不知己舍心。佛完全知道自己的本性,由大慈悲心,毫无保留得施舍、饶益众生。

  (7) 欲无减。佛具足一切的善,常怀救度众生的心,永不厌烦和满足。

  (8) 精进无减。佛的身心精进不退,恒行种种方便的方法救度众生,永不稍息。

  (9) 念无减。佛在念念之中,心存众生,永不减少。

  (10) 慧无减。佛具足一切的智慧。

  (11) 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的执着心,所以一切烦恼都灭尽,没有减少、漏失。

  (12) 解脱知见无减。佛知道、明了令众生得以解脱的一切方法,没有减少、漏失。

  (13) 一切身业,随智慧而行,皆能饶益众生。

  (14) 一切口业,随智慧而说,皆能饶益众生。

  (15) 一切意业,随智慧而产生,皆能饶益众生。

  (16) 以智慧力知道、看见过去世间中的一切,通达没有障碍。

  (17) 以智慧力知道、看见未来世间中的一切,通达没有障碍。

  (18) 以智慧力知道、看见现在世间中的一切,通达没有障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