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般涅盘经》略释(重新核对版)(上)

【大般涅盘经卷第九】

  【月喻品第十五】

  这一品内容是,用此方月落他方月出,而月实无出比喻佛示现般涅盘而实无般涅盘;即有佛入涅盘,而无涅盘佛。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何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生性无出没。如来应供正遍知亦复如是。出现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有父母。众生皆谓生阎浮提。或阎浮提示现涅盘。如来之性实无涅盘。而诸众生皆谓如来实般涅盘。譬如月没。善男子。如来之性实无生灭。为化众生示有生灭。】

  佛说,众生见此方月落,不见他方月出,而此月实无落出。佛示现出生,示现涅盘,佛性实无涅盘,实无生灭,为度众生示现生灭。月有盈亏,佛性无盈亏。

  佛用初一日至十五日的月盈亏来比喻示现初生、入学堂、出家、成道、破魔、佛像庄严、示现般涅盘。

  【善男子。如此满月余方见半此方半月余方见满。阎浮提人若见月初。皆谓一日起初月想。见月盛满谓十五日生盛满想。而此月性实无亏盈。因须弥山而有增减。善男子。如来亦尔。于阎浮提或现初生或现涅盘。现始生时犹如初月。一切皆谓童子初生行于七步如二日月或复示现入于书堂。如三日月。示现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无量众生魔众。如十五日盛满之月。或复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而现涅盘喻如月蚀。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侵蚀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复次善男子。譬如满月一切悉现。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泽水中若井若池。及诸水器一切皆现。有诸众生行百由旬百千由旬。见月常随。凡夫愚人妄生忆想言。我本于城邑屋宅见如是月。今复于此空泽见之。为是本月为异于本。各作是念。月形大小或言如鍑口。或言如车轮。或言如四十九由旬。一切皆见月之光明。或见团圆犹如金盘是月性一。种种众生各见异相。善男子。如来亦尔出现于世。或有人天而作是念。如来今者在我前住。复有畜生亦生是念。如来今者在我前住。或有聋痖亦见如来有聋痖相。众生杂类言音各异。皆谓如来悉同己语。亦各生念。在我舍宅受我供养。或有众生见如来身广大无量。或见微小。或有见佛是声闻像。或复有见为缘觉像。有诸外道复各念言。如来今者在我法中出家学道。或有众生复作是念。如来今者独为我故出现于世。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方便之身随顺于世。示现无量本业因缘。在在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以是义故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佛用满月随水现影和人行万里月随,来比喻不同众生心里的佛相各异。声闻、缘觉、天、人、畜生等心中的佛各有区别。而佛真身是无生方便身,随顺不同众生本业因缘,在在处处示现佛身。

  【复次善男子。如罗睺罗阿修罗王以手遮月。世间诸人咸谓月蚀。阿修罗王实不能蚀。以阿修罗障其明故。是月团圆无有亏损。但以手障故使不现。若摄手时世间咸谓月复还生。皆言是月多受苦恼假使百千阿修罗王不能恼之。如来亦尔。示有众生于如来所生粗恶心出佛身血起五逆罪至一阐提。为未来世诸众生故。如是示现坏僧断法而作留难。假使无量百千诸魔不能侵出如来身血。所以者何。如来之身无有血肉筋脉骨髓。如来真实无恼坏。众生皆谓法僧毁坏如来灭尽。而如来性真实无变无有破坏。随顺世间如是示现。】

  佛用月蚀比喻有众生出佛身血、造五逆罪、魔坏僧断法等留难,是示现随顺世间,而佛法身无坏无变。

  【复次善男子。如二人斗。若以刀杖伤身出血。虽至于死不起杀想。如是业相轻而不重。于如来所本无杀心。虽出身血是业亦尔轻而不重。如来如是于未来世。为化众生示现业报。】

  佛用二人比武伤身或致死,其罪不重,比喻有意无意出佛身血的业报,有意业重,无意业轻。

  【复次善男子。犹如良医勤教其子医方根本。此是根药此是茎药此是色药。种种相貌汝当善知。其子敬奉父之所敕精勤习学善解诸药。是医后时寿尽命终。其子号慕而作是言父本教我。根药如是茎药如是花药如是色相如是。如来亦尔为化众生示现制戒。应当如是受持莫犯作五逆罪诽谤正法及一阐提。为未来世起是事者是故示现。欲令比丘于佛灭后作如是知此是契经甚深之义。此是戒律轻重之相此是阿毗昙分别法句如彼医子。】

  佛用良医教子用药,比喻佛制戒与比丘守戒。佛灭度后,持戒修行者是承传佛法,如子承父医。

  【复次善男子。如人见月六月一蚀。而上诸天须臾之间已见月蚀。何以故。彼天日长人间短故。善男子。如来亦尔。天人咸谓如来短寿。如彼天人须臾之间频见月蚀。如来又于须臾之间。示现百千万亿涅盘。断烦恼魔阴魔死魔。是故百千万亿天魔悉知如来入般涅盘。又复示现无量百千先业因缘。随顺世间种种性故。示现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是故如来常住无变。】

  佛用诸天一会儿工夫见月蚀月明,天日长、地日短,比喻佛为度众生随顺世间种性,在很短时间内示现生业因缘与成道及入涅盘。

  【复次善男子。譬如明月众生乐见。是故称月号为乐见。众生若有贪恚愚痴则不得称为乐见也。如来如是其性纯善清净无垢。是最可称为乐见也。乐法众生视之无厌。恶心之人不憙瞻睹。以是义故。故言如来譬如明月。】

  佛用众生喜见明月,比喻佛性纯善清净无垢。佛法为善心之人喜见,恶心之人见而不喜。

  【复次善男子。譬如日出有三时异。谓春夏冬。冬日则短春日处中夏日极长。如来亦尔。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为短寿者及诸声闻示现短寿。斯等见已咸谓如来寿命短促喻如冬日。为诸菩萨示现中寿。若至一劫若减一劫喻如春日。唯佛睹佛其寿无量喻如夏日。善男子。如来所说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现世间雨大法雨。于未来世若有人能护持是典。开示分别利益众生。当知是辈是真菩萨。喻如盛夏天降甘雨。若有声闻缘觉之人。闻佛如来微密之教。喻如冬日多遇冷患。菩萨之人若闻如是微密教诲如来常住性无变易。喻如春日萌芽开敷。而如来性实无长短。为世间故示现如是。即是诸佛真实法性。】

  佛用春夏冬三季的白天中、长、短,比喻声闻人等见佛如冬日短,菩萨见佛如春日中,佛见佛如夏日长。于未来世,若有人护持此经,开示众生,当知此人是真菩萨。声闻人见此经如冬日怕冷;即自身功德不具足。菩萨行人见佛性常住如春日发芽,必然生根结果,利益众生。

  【复次善男子。譬如众星昼则不现。而人皆谓昼星灭没其实不没。所以不现日光映故。如来亦尔。声闻缘觉不能得见。犹如世人不见昼星。复次善男子。譬如阴闇日月不现。愚人谓言日月失没。而是日月实无失没。如来正法灭尽之时。三宝现没亦复如是非为永灭。是故当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何以故。三宝真性不为诸垢之所染故。】

  佛用白日见光不见星,比喻佛之三宝真性常住无变。

  【复次善男子。譬如黑月彗星夜现。其明炎炽暂出还没。众生见已生不祥想。诸辟支佛亦复如是出无佛世。众生见已皆谓如来真实灭度生忧悲想。而如来身实不灭度。如彼日月无有灭没。】

  佛用黑夜彗星,比喻众生见知佛入般涅盘为不祥,闻知佛实无灭度而生忧悲。

  【复次善男子。譬如日出众雾悉除。此大涅盘微妙经典。亦复如是出兴于世。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是大涅盘甚深境界不可思议。善说如来微密之性。以是义故。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如来生常住心。无有变易正法不断僧宝不灭。是故应当多修方便勤学是典。是人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此经名为无量功德所成。亦名菩提不可穷尽。以不尽故。故得称为大般涅盘。有善光故犹如夏日。身无边故名大涅盘。】

  佛用日出雾散,比喻此经出世,能灭众生无量无间恶业。世间有此经住世,如佛常住,正法不断、僧宝不减,当多修勤学。此经为无量功德所成,亦名为菩提不可穷尽,故得称为大般涅盘。

  【菩萨品第十六】

  这一品内容是,此经能为众生发菩提心之因,唯对佛法生断灭想与不信受的人不能为因;此经开始流布与最后陨没等。

  【复次善男子。如日月光诸明中最一切诸明所不能及。大涅盘光亦复如是。于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盘光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是故复名大般涅盘。】

  佛说,此经大涅盘光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能入众生诸毛孔,能为发菩提心的因。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盘光入于一切众生毛孔。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世尊。犯四重禁作五逆人及一阐提。光明入身作菩提因者。如是等辈与持净戒修习诸善有何差别。若无差别如来何故说四依义。世尊。又如佛言。若有众生。闻大涅盘一经于耳。则得断除诸烦恼者。如来云何先说有人恒沙佛所发菩提心。闻大涅盘不解其义。若不解义云何能断一切烦恼。】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与作五逆业的人对佛生断灭想,对佛法不信受的一阐提人,怎么能将此经光明入身作菩提因呢?这样的人与持净戒修善的人还有区别吗?再有,有人于无量佛所闻此经不解其义,怎么一经于耳能断除一切烦恼呢?

  【佛言。善男子。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盘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佛说,除一阐提外,其余众生皆能为菩提因;听闻此经法音,光明入毛孔的人,一定当得无上正等正觉。听闻此经的人不是福薄之人,于往昔供养恭敬无量诸佛,知诸佛甚深密藏佛性的大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未发菩提心者得菩提因。】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未发菩提心的人怎么为因呢?

  【佛告迦叶。若有闻是大涅盘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即于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懅。罗刹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趣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盘威神之力。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以是义故大乘妙典真佛所说。】

  佛说,若有人说听闻此经后不用发菩提心,就能成就菩提道是诽谤正法。但有人听闻此经后,未发菩提心;如在梦中见罗刹鬼像,心中害怕,听罗刹鬼像说,你今若不发菩提心,就要你命。此人梦醒后,惊恐索命而发菩提心。这样的人,虽即生难以成就,在三途或人天等,经常能心念发菩提心这档事。在此经妙神力作用下,能成就这样人的菩提道。

  这里,佛用罗刹鬼像索命作比喻,实则是于偶然中遇此因缘,并深深印入八识田中,于因缘成熟时,自发菩提心。而不是恐吓人,逼迫人发菩提心。

  【复次善男子。如虚空中兴大云雨注于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水所不住。流注下田陂池悉满。利益无量一切众生。是大涅盘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雨大法雨普润众生。唯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复次善男子。譬如焦种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生芽。芽若生者无有是处。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盘微妙经典。终不能发菩提心芽。若能发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是人断灭一切善根如彼焦种。不能复生菩提根芽。复次善男子。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投之淤泥不能令清。是大涅盘微妙经典亦复如是。置余众生五无间罪四重禁法浊水之中。犹可澄清发菩提心。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心。何以故。是一阐提灭诸善根。非其器故。假使是人百千万岁听受如是大涅盘经。终不能发菩提之心。所以者何无善心故。复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若和奶酪若蜜若酥若水若浆。若末若丸若以涂疮。熏身涂目若见若嗅。能灭众生一切诸病。如是药树不作是念。一切众生若取我根不应取叶。若取叶者不应取根。若取身者不应取皮。若取皮者不应取身。是树虽复不生是念。而能除灭一切病苦。善男子。是大涅盘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若内若外所有诸恶。诸有未发菩提心者。因是则得发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经典诸经中王。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大涅盘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不能令一阐提辈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妙药虽能疗愈种种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复次善男子。如人手疮捉持毒药毒则随入若无疮者毒则不入。一阐提辈亦复如是。无菩提因如无疮者毒不得入。所谓疮者即是无上菩提因缘。毒者即是第一妙药。全无疮者谓一阐提。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坏者悉能破坏一切之物。唯除龟甲及白羊角。是大涅盘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悉能安止无量众生于菩提道。唯不能令一阐提辈立菩提因。复次善男子。如马齿草娑罗翅树尼迦罗树虽断枝茎续生如故。不如多罗断已不生。是诸众生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盘经。虽犯四禁及五无间。犹故能生菩提因缘。一阐提辈则不如是。虽得听受是妙经典。而不能生菩提道因。复次善男子。如佉陀罗镇头迦树断已不生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得闻是大涅盘经。而不能发菩提因缘。复次善男子。譬如大雨终不住空。是大涅盘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普雨法雨于一阐提则不能住。是一阐提周体密致。犹如金刚不容外物。】

  佛接着说,此经妙神力如法雨,能普润利益众生,为发菩提心因缘。唯一阐提,不能得到普润利益。一阐提如发霉种子,虽经千万劫,也不能发芽。这样的人断灭一切善根,即便有机会听闻此经,也不能发菩提心。此经妙神力如明珠放入破四戒与作五逆业众生的浊水之中,水可澄清而发菩提心。而此珠放入一阐提的污泥中,无论如何不能澄清而发菩提心;因非根器而无善心。此经妙神力如药树王,能灭众生一切病苦,能销除一切众生破四戒重罪与获五无间罪等恶业,而敬信修持发菩提心;如妙药不能治必死之人一样,一阐提不能发菩提心。此经妙神力,如众生手外伤敷药得愈而发菩提心。而一阐提如众生手无外伤敷药,无发菩提心因缘。此经妙神力,如金刚能坏一切物品,安止无量众生于菩提道。就如锯掉的废羊角无论怎么坏损也与羊无关一样,不能让一阐提立菩提因。此经妙神力,如马吃枝草,断枝草能续生一样,让虽犯四重戒与作五逆业的人,能续生菩提因。而一阐提如多罗树枝断不能续生一样,不能续生菩提道因。一阐提如断树不生、雨不住空、金刚不容外物一样,必然不能发菩提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说偈

  不见善不作  唯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  犹如险恶道

  世尊。如是所说有何等义。】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这样说一阐提有什么法义吗?

  【佛言。善男子。不见者谓不见佛性。善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作者所谓不能亲近善友。唯见者见无因果恶者谓谤方等大乘经典。可作者谓一阐提说无方等。以是义故。一阐提辈无心趣向清净善法。何等善法。谓涅盘也。趣涅盘者谓能修习贤善之行。而一阐提无贤善行。是故不能趣向涅盘。是处可畏者谓谤正法谁应怖畏所谓智者。何以故。以谤法者无有善心及方便故。险恶道者谓诸行也。】

  佛说,一阐提不能见知真常佛,不能修行贤善之行,不能亲近善知识;认为造作无因果,世间根本就无佛,更不存在佛法等。有智慧的人,见到这样的人必堕三恶道,很可怕。

  【迦叶复言。如佛所说

  云何见所作  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  如王夷坦道  是义何谓。】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此法义还有别的说法吗?

  【佛言。善男子。见所作者发露诸恶从生死际所作诸恶。悉皆发露至无至处。以是义故是处无畏。喻如人王所游正路。其中盗贼悉皆逃走。如是发露一切诸恶悉灭无余。复次不见所作者。谓一阐提所作众恶而不自见。是一阐提憍慢心故。虽多作恶于是事中初无怖畏。以是义故不得涅盘。喻如猕猴捉水中月。善男子。假使一切无量众生。一时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此诸如来亦复不见彼一阐提得成菩提。以是义故名不见所作。又复不见谁之所作。所谓不见如来所作。】

  佛说,能知忏悔无量劫来造诸恶业,后不复造,诸恶业可消灭;如王者出游正路,盗贼望风逃散,不复再来一样。而一阐提心骄慢,多作恶,不畏惧;又如猴水中捞月,空转六道;有无量众生成佛,而没有一阐提什么事。一阐提不能发菩提心,具体有以下缘故:

  【佛为众生说有佛性。一阐提辈流转生死不能知见。以是义故名为不见如来所作。又一阐提见于如来毕竟涅盘谓真无常犹如灯灭膏油俱尽。何以故。是人恶业不损减故。若有菩萨所作善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阐提辈虽复毁呰破坏不信。然诸菩萨犹故施与。欲共成就无上之道。何以故诸佛法尔

  作恶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一是,一阐提不知佛性真常,见佛入涅盘说,释迦牟尼不也和普通人一样,油尽灯灭吗!见菩萨作善业,诋毁破坏不信,欲置死地而后快。

  【一阐提者名为无目。是故不见阿罗汉道。如阿罗汉不行生死险恶之道。以无目故诽谤方等。不欲修习如阿罗汉勤修慈心。一阐提辈不修方等亦复如是。】

  二是,一阐提身有眼而心无目,不见苦集灭道真谛,而谤佛法。

  【若人说言。我今不信声闻经典。信受大乘读诵解说。是故我今即是菩萨。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以佛性故众生身中。即有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之所说不异佛说。汝今与我俱破无量诸恶烦恼如破水瓶。以破结故即能得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虽作如是演说。其心实不信有佛性。为利养故随文而说。如是说者名为恶人。如是恶人不速受果如乳成酪。譬如王使善能谈论。巧于方便奉命他国。宁丧身命终不匿王所说言教。智者亦尔于凡夫中不惜身命。要必宣说大乘方等如来秘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三是,一阐提恶比丘自称我今是菩萨,不信小乘经典,只信受大乘经典,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缘因,认为众生身中也具足佛的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自称我说法与佛说法一样,破无量烦恼如破水瓶一样简单,瓶破而见佛性。这样的人随文解义,口说佛性而心实不信有佛性,是为利养的恶人。而有智慧的人,如国家驻外使节,宁丧身而不辱使命一样,在众生中广说佛三乘法藏,真常佛性。

  【善男子。有一阐提作罗汉像住于空处诽谤方等大乘经典。诸凡夫人见已皆谓真阿罗汉是大菩萨摩诃萨。是一阐提恶比丘辈。住阿兰若处坏阿兰若法。见他得利心生嫉妒。作如是言。所有方等大乘经典。悉是天魔波旬所说。亦说如来是无常法。毁灭正法破坏众僧。】

  四是,一阐提恶比丘住伽蓝清净处,自称是真阿罗汉,是大菩萨,破坏佛清净法。见有人讲佛法,心里嫉妒,说这部经是伪经,那部经是魔说,佛经都是无常法等。毁灭正法,破坏众僧。

  【复作是言。波旬所说非善顺说。作是宣说邪恶之法。是人作恶不即受报。如乳成酪灰覆火上愚轻蹈之如是人者谓一阐提。是故当知大乘方等微妙经典必定清净。如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大乘经典亦复如是。】

  五是,一阐提恶比丘说,魔王说法就是没有善巧顺着佛说;如杀人放火做州官,死后业报谁见到,有业报也不过那么一说而已;这就是邪恶之法。

  【复次善男子。譬如莲花为日所照无不开敷。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得见闻大涅盘日。未发心者皆悉发心为菩提因。是故我说大涅盘光所入毛孔必为妙因。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得生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六是,众生听闻此经妙神力如日照莲花开放,悉为发菩提心之因。而一阐提虽有佛性,以无量罪垢所覆业缘,不得妙因,流转生死无尽头。

  【复次善男子。如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物头华芬陀利华生淤泥中而不为彼淤泥所污。若有众生修大涅盘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虽有烦恼终不为彼烦恼所污。何以故。以知如来性相力故。善男子。譬如有国多清凉风若触众生身诸毛孔能除一切郁蒸之恼。此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遍入一切众生毛孔。为作菩提微妙因缘。除一阐提何以故非法器故。】

  七是,众生听闻此经妙神力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样,虽有烦恼终不被烦恼所缚,为作菩提微妙因。而一阐提不是法器,不能为因。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解八种药灭一切病。唯不能除阿萨阇病。一切契经禅定三昧亦复如是。能治一切贪恚愚痴诸烦恼病。能拔烦恼毒刺等箭。而不能治犯四重禁五无间罪。善男子复有良医过八种术。能除众生所有病苦。唯不能治必死之病。是大涅盘大乘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众生一切烦恼。安住如来清净妙因。未发心者令得发心。唯除必死一阐提辈。】

  八是,如良医善于用药,能治身、眼疾、小儿、邪鬼、毒胎鬼上身等病,却不能治心病一样,不能去除一阐提邪见心。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能以妙药治诸盲人。令见日月星宿诸明一切色像。唯不能治生盲之人。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能为声闻缘觉之人开发慧眼。令其安住无量无边大乘经典。未发心者。谓犯四禁五无间罪。悉能令发菩提之心。唯除生盲一阐提辈。】

  九是,佛说诸经禅定三昧能治贪嗔痴三毒烦恼病,而不能治已犯四重戒与获五无间罪的业病,唯有此经妙神力能治;却不能去除一阐提的断灭心。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解八术为治众生一切病苦。种种方药随病与之。所谓吐下涂身灌鼻。若熏若洗若丸若散。一切诸药。而贫愚人不欲服之。良医愍念即将是人。还其舍宅强与令服。以药力故所患得除。女人产难儿衣不出。若服此药儿衣即出。亦令婴儿安乐无患。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所至之处若至舍宅。能除众生无量烦恼犯四重禁五无间罪。未发心者悉令发心。除一阐提。】

  十是,此经妙神力如良医良药,能治众生一切病,能让盲人复明,能治上吐下泻,女人难产等诸病一样,让声闻、缘觉开发慧眼,让犯四重戒与获五无间罪的人发菩提心。而不能治必死之人和天生盲人一样,不能让一阐提发菩提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犯四重禁及五无间名极重恶譬如断截多罗树头更不复生。是等未发菩提之心。云何能与作菩提因。】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与获五无间罪极重恶的人,未发菩提心,怎么能作菩提因呢?

  【佛言。善男子。是诸众生若于梦中。梦堕地狱受诸苦恼。即生悔心。哀哉我等自招此罪。若我今得脱是罪者。必定当发菩提之心。我今所见最是极恶。从是觉已即知正法有大果报。如彼婴儿渐渐长大。常作是念。是医最良善解方药。我本处胎与我母药。母以药故身得安隐。以是因缘我命得全。奇哉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餔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当报母恩色养侍卫随顺供养。犯四重禁及无间罪。临命终时念是大乘大涅盘经。虽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如是经典亦为是人作菩提因。除一阐提。】

  佛说,此诸众生虽造业极恶,但临命终时,听闻此经后幡然醒悟,知恶有恶报,心生忏悔。虽报在六道,但唯此一念于心识中作菩提因。此经妙神力,具体如下: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及良医子。所知深奥出过诸医。善知除毒无上咒术。若恶毒蛇若龙若蝮。以诸咒术咒药令良。以此良药用涂革屣。以此革屣触诸毒虫毒为之消。唯除一毒名曰大龙。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若有众生犯四重禁五无间罪。悉能消灭令住菩提。如药革屣能消众毒。未发心者能令发心。安住无上菩提之道。是彼大乘大涅盘经威神药故。令诸众生生于安乐。唯除大龙一阐提辈。】

  一是,此经妙神力如用药涂鞋赶路,诸毒虫自退,唯毒龙一阐提不能退。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杂毒药用涂大鼓于众人中击令发声。虽无心欲闻闻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横死者。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在在处处诸行众中有闻声者。所有贪欲嗔恚愚痴悉皆灭尽。其中虽有无心思念。是大涅盘因缘力故能灭烦恼而结自灭。犯四重禁及五无间闻是经已亦作无上菩提因缘渐断烦恼。除不横死一阐提辈。】

  二是,此经妙神力如药涂大鼓,诸众生闻鼓声而贪嗔痴等烦恼渐渐自断,唯一阐提不能断。

  【复次善男子。譬如闇夜诸所营作一切皆息若未讫者要待日明。学大乘者虽修契经一切诸定。要待大乘大涅盘日。闻是如来微密之教。然后乃当造菩提业安住正法。犹如天雨润益增长一切诸种成就菓实。悉除饥馑多受丰乐。如来秘藏无量法雨亦复如是。悉能除灭八种热病。是经出世如彼菓实多所利益安乐一切。能令众生见如来性。如法花中八千声闻。得受记莂成大果实。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一阐提辈亦复如是。于诸善法无所营作。】

  三是,此经出世如万粮秋收能安乐众生,悉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唯一阐提无一粮可收, 何来安乐。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闻他人子非人所持。寻以妙药并遣一使。敕语使言。卿持此药速与彼人。彼人若遇诸恶鬼神。以药力故悉当远去卿若迟晚吾当自往。终不令彼抂横死也。若彼病人得见使者及吾威德。诸苦当除得安隐乐。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外道有能受持如是经典。读诵通利复为他人分别广说。若自书写令他书写。斯等皆为菩提因缘。若犯四禁及五逆罪。若为邪鬼毒恶所持。闻是经典所有诸恶悉皆消灭。如见良医恶鬼远去。当知是人是真菩萨摩诃萨也。何以故。暂得闻是大涅盘故。亦以生念如来常故。暂得闻者尚得如是。何况书写受持读诵。除一阐提其余皆是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男子。譬如聋人不闻音声。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复欲听是妙经典而不得闻。所以者何。无因缘故。】

  四是,四众弟子及诸外道,有受持此经、读诵或为人说等,皆为发菩提心因。若再能为犯四重戒与获五逆罪的人和为邪鬼毒恶所持身之人,讲解此经或教人书写此经,信受之人诸恶消灭,邪鬼自去。要知能这样讲解此经之人,是真菩萨。一阐提如聋人不闻其声一样,想听也听不到此经妙典,无此因缘。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一切医方无不通达。兼复广知无量咒术。是医见王作如是言。大王今者有必死病。其王答言。卿不见我腹内之事。云何而言必有死病。医即答言。若不见信应服下药。既下之后王自验之。王不肯服。尔时良医以咒术力。令王隐处遍生疮疱兼复【病-丙+带】下虫血杂出。王见是已生大怖*懅。赞彼良医。善哉善哉。卿先所白吾不用之。今乃知卿于吾此身作大利益。恭敬是医犹如父母。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于诸众生有欲无欲。悉能令彼烦恼崩落。是诸众生乃至梦中梦见是经恭敬供养。喻如大王恭敬良医是大良医知必死者终不治之。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终不能治一阐提辈。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知八种悉能疗治一切诸病。唯不能治必死之人。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悉能救疗一切有罪。唯不能治必死之人一阐提辈。】

  五是,诸众生想听闻或不想听闻此经,一旦听闻此经后,众生烦恼之山自崩落;但一阐提不能。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知八种微妙经术。复能博达过于八种。以己所知先教其子。若水若陆山谷药草悉令识知。如是渐渐教八事已。次复教余最上妙术。如来应供正遍知亦复如是。先教其子诸比丘等。方便除灭一切烦恼修学净身不坚固想。谓水陆山谷。水者喻身受苦如水上泡。陆者喻身不坚如芭蕉树。其山谷者喻烦恼中修无我想。以是义故身名无我。如来如是于诸弟子。渐渐教学九部经法令善通利。然后教学如来秘藏。为其子故说如来常。如来如是说大乘典大涅盘经。为诸众生已发心者及未发心作菩提因。除一阐提。如是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盘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未曾有也。当知即是无上良医。最尊最胜众经中王。】

  六是,佛先教诸比丘等四众弟子,修学净身,修无我想,逐渐教学其它经典,最后说此经既为已发菩提心的人说,又为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作菩提因;但一阐提除外。

  【复次善男子。譬如大船从海此岸至于彼岸。复从彼岸还至此岸。如来正觉亦复如是。乘大涅盘大乘宝船。周旋往返济渡众生。在在处处有应度者。悉令得见如来之身。以是义故如来名曰无上船师。譬如有船则有船师。以有船师则有众生渡于大海。如来常住化度众生亦复如是。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乘船欲渡。若得顺风须臾之间。则能得过无量由旬。若不得者虽复久住经无量岁不离本处。有时船坏没水而死。众生如是。在彼愚痴生死大海乘诸行船。若得值遇大般涅盘猛利之风。则能疾到无上道岸。若不值遇当久流转无量生死。或时破坏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不遇风王。久住大海作是思惟。我等今者必在此死。如是念时忽遇利风随顺渡海。复作是言。快哉是风未曾有也。令我等辈安隐得过大海之难。众生如是。久处愚痴生死大海困苦穷悴。未遇如是大涅盘风。则应生念。我等必定堕于地狱畜生饿鬼。是诸众生思惟是时。忽遇大乘大涅盘风。随顺吹向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知真实生奇特想。叹言快哉。我从昔来未曾见闻如是如来微密之藏。尔乃于是大涅盘经生清净信。】

  七是,佛以此经为无上船师,驾法船接引众生。但众生也要值遇大般若船,顺风顺水才能到达彼岸。否则,无量劫于六道生死,不能值遇。值遇此经要生奇特想,生清净信,才能安稳过生死海,达彼岸证菩提。

  【复次善男子。如蛇脱皮为死灭不。不也世尊。善男子。如来亦尔。方便示现弃舍毒身。可言如来无常灭耶。不也世尊。如来于此阎浮提中方便舍身。如彼毒蛇舍于故皮。是故如来名为常住。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师得好真金随意造作种种诸器。如来亦尔。于二十五有悉能示现种种色身。为化众生拔生死故。是故如来名无边身。虽复示现种种诸身。亦名常住无有变易。

  复次善男子。如庵罗树及阎浮树一年三变。有时生花光色敷荣。有时生叶滋茂蓊郁。有时雕落状似枯死。善男子。于意云何。是树实为枯死不耶。不也世尊。善男子。如来亦尔。于三界中示三种身。有时初生有时长大有时涅盘。而如来身实非无常。迦叶菩萨赞言。善哉诚如圣教。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八是,佛示现入般涅盘,如蛇蜕皮,皮退而常住;又如真金作器,于三界化度众生示现种种身,而真身常住无变;再如庵罗树一年三变,开花、结果、落叶,于三界示现三种身,初生、长大、涅盘。而真身真常,不是无常。

  【善男子。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先陀婆者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三者水。四者马。如是四物共同一名。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洗时索先陀婆即便奉水。若王食时索先陀婆即便奉盐。若王食已欲饮浆时。索先陀婆即便奉器。若王游时索先陀婆即便奉马。如是智臣善解大王四种密语。是大乘经亦复如是有四无常。大乘智臣应当善知。若佛出世为众生说如来涅盘。智臣当知。此是如来为计常者说无常相。欲令比丘修无常想。或复说言正法当灭。智臣应知。此是如来为计乐者说于苦相。欲令比丘多修苦想。或复说言我今病苦众僧破坏。智臣当知。此是如来为计我者说无我相。欲令比丘修无我想。或复说言所谓空者是正解脱。智臣当知。此是如来说正解脱无二十五有。欲令比丘修学空想。以是义故。是正解脱则名为空。亦名不动。谓不动者是解脱中无有苦故。是故不动。是正解脱为无有相。谓无相者无有色声香味触等。故名无相。是正解脱常不变易。是解脱中无有无常热恼变易。是故解脱名曰常住不变清凉。或复说言一切众生有如来性。智臣当知。此是如来说于常法。欲令比丘修正常法。是诸比丘若能如是随顺学者。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善知如来微密之藏。如彼大王智慧之臣善知王意。善男子。如是大王亦有如是密语之法。何况如来而当无耶。善男子。是故如来微密之教难可得知。唯有智者乃能解我甚深佛法。非是世间凡夫品类所能信也。】

  佛接着说,”如来密语,甚深难解“;如大王身边有智之臣,知大王晨起后一系列的各个环节;一洗,拿水盆;二吃,上食物;三饮,奉水杯;四游,牵马等;是大王的无声语言,比喻佛说的大乘经典。若佛出世为大众说佛入般涅盘,有智慧的人应知,这是佛本真常而说无常相,想教诸比丘等修无常观。若佛说正法当灭,有智慧的人应知,佛本常乐而说苦相,想教诸比丘等修苦观。若佛说我病苦僧坏,有智慧的人应知,佛性真常而说无我相,想教诸比丘等修无我观。若佛说证空的人为正解脱,有智慧的人应知,正解脱是离三界诸有,想教诸比丘等修空观。若佛说一切众生有佛性,有智慧的人应知,是法常住,想教诸比丘等依法修行,若能随顺学的人,是佛弟子,知佛密藏。

  甚深佛法,不是世间凡夫识几个字就能释解。

  【复次善男子。如波罗奢树迦尼迦树阿叔迦树值天亢旱不生花实。及余水陆所生之物皆悉枯悴。无有润泽不能增长。一切诸药无复势力。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于我灭后有诸众生。不能恭敬无有威德。何以故。是诸众生不知如来微密藏故。所以者何。以是众生薄福德故。】

  佛接着说,于佛灭度后,若有人不能恭敬此经,此人于大众中无有威德。众生不知自有佛性,而此人误以为众生缺少福德。同时,正法将要灭尽时,多有行恶比丘等不知自有佛性,懒惰懈怠;如痴贼弃珍宝黄金而挑担草木,甚可哀哉可怕。唯有诸菩萨等取此经真实义,不着文字相,为众生解说。

  讲到这里多说一句,有的人总有”大海无涯天作岸,登山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见哪位法师弘法,不知末法时期弘法艰辛万难,居高临下而专作评论家、批评家。自己却空无证悟,妄谈佛理,甚可哀哉怖畏。交流证悟莫攻击,商洽知见莫指责。圣智凡愚自心明,说与不说众生知。

  【复次善男子。如来正法将欲灭尽。尔时多有行恶比丘。不知如来微密之藏。懒隋懈怠不能读诵宣扬分别如来正法。譬如痴贼弃舍真宝担负草木。不解如来微密藏故。于是经中懈怠不勤。哀哉大险当来之世甚可怖畏苦哉众生不勤听受是大乘典大涅盘经。唯诸菩萨摩诃萨等。能于是经取真实义不着文字。随顺不逆为众生说。复次善男子。如牧牛女。为欲卖乳贪多利故。加二分水转卖与余牧牛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转复卖与近城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转复卖与城中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诣市卖之。时有一人为子纳妇。急须好乳以供宾客。至市欲买。是卖乳者多索价直。是人语言。此乳多水实不直是。值我今日瞻侍宾客。是故当取。取已还家煮用作糜无复乳味。虽无乳味于苦味中犹胜千倍。何以故。乳之为味诸味中最。善男子。我涅盘后正法未灭余八十年。尔时是经于阎浮提当广流布。是时当有诸恶比丘。钞略是经分作多分。能灭正法色香美味。是诸恶人虽复诵读如是经典。灭除如来深密要义。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钞前着后钞后着前。前后着中中着前后。当知如是诸恶比丘是魔伴侣。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而言如来悉听我畜。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是恶比丘为利养故。不能广宣流布是经。所可分流少不足言。如彼牧牛贫穷女人辗转卖乳乃至作糜而无乳味。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辗转薄淡无有气味。虽无气味犹胜余经越踰千倍。如彼乳味于诸苦味其胜千倍。何以故。是大乘典大涅盘经。于声闻经最为上首。喻如牛乳味中最胜。以是义故名大涅盘。】

  佛接着说,佛入般涅盘后,正法时代的后八十年,此经于世广泛流通。首先有诸恶比丘等众抄略此经,抄前不抄后,抄后不抄前,抄前后不抄中等。然后用此经的某一句去攻击另一部经,指责法师,使众生不知真伪而灭佛正法。这样的人也读诵此经,却是为装门面、装明白,文饰而不知实义;如贫穷牧羊女卖乳,辗转加水,已无乳味。这样的人破坏大乘经典,也是这样作法。此乳虽无乳味,但仍胜诸苦味千倍。如此经虽遭像法、末法,仍是诸声闻经之王,而为上首。

  现在,有的人用一句”末法时代魔王说法如恒河沙“去指责法师,谁讲佛法谁是魔,弄得人人不敢弘法而灭正法;要知这样的人,是魔王伴侣。

  【复次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无有不求男子身者。何以故。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复次善男子。如蚊蚋水不能令此大地润洽。其女人者淫欲难满亦复如是。譬如大地一切作丸令如芥子。如是等男与一女人共为欲事犹不能足。假使男子数如恒沙。与一女人共为欲事亦复不足。善男子。譬如大海一切天雨百川众流皆悉归注。而彼大海未曾满足。女人之法亦复如是。假使一切悉为男子。与一女人共为欲事而亦不足。复次善男子。如阿叔迦树波吒罗树迦尼迦树春花开敷。群蜂唼取色香细味不知厌足。女人欲男亦复如是不知厌足。善男子。以是义故。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听是大乘大涅盘经常应呵责女人之相求于男子。何以故。是大乘典有丈夫相。所谓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盘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之聚。何以故。以说如来秘密藏故。是故善男子善女人。若欲速知如来密藏。应当方便勤修此经。】

  佛接着说,如世人皆赞叹男身,知女身是世间是非罪恶的住处;女人虽对诸有贪欲无足,但能知自有佛性就是丈夫相;即不知自有佛性的男人也不是真丈夫相,如同女人。知自有佛性的女人,虽是女人也有大丈夫相,如同男人。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今已有丈夫之相。得入如来微密藏故。如来今日始觉悟我。因是即得决定通达。】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今日才觉得决定通达佛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随顺世间之法而作是说。】

  佛赞叹迦叶菩萨说,你今日为随顺世间法故,才这么说。

  【迦叶复言。我不随顺世间法也。】

  迦叶菩萨对佛说,我不能随顺世间法,因菩萨知世间法,世俗世论破坏佛法。

  所谓,众生恋世多激情,轮转生死浩浮盈。如是顺流背本己,无明神识六道中。学佛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所知无上法味甚深难知。而能得知如蜂采味。汝亦如是。复次善男子。如蚊子泽不能令此大地沾洽。当来之世是经流布亦复如是。如彼蚊泽。正法欲灭。是经先当没于此地。当知即是正法衰相。】

  佛赞迦叶菩萨说,你今获无上法味,难知已知;如蜂采百花为蜜一样难得。但是,又如蚊子泽水不能润大地万物一样。虽此经于未来世流通,但能信受此经、听闻此经或见到此经者极少,大多数众生无法受益。何况于末法时代的正法灭失时,此经先灭失。那时佛法在此世间已现衰相,将无佛法。

  有人问,世间无佛法时会是什么样子?今日的动物世界是。

  【复次善男子。譬如过夏初月名秋秋雨连注。此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为彼南方诸菩萨故。当广流布降注法雨弥满其处。正法欲灭当至罽宾具足无缺潜没地中。或有信者或不信者。如是大乘方等经典甘露法味。悉没于地。是经没已。一切诸余大乘经典皆悉灭没。若得是经具足无缺人中象王。诸菩萨等当知。如来无上正法将灭不久。】

  佛接着说,此世间佛法要灭时,如秋雨连绵,其它大乘经典悉皆灭失。那时,若有人能保存一部完整无缺的此经或大乘经典都如人中王一样稀有,只有诸菩萨隐世才能做得到。

  有人问,此经为什么这样重要?告诉诸位,只有依此经才能矫枉人心中的像法、末法,过正还原人心中的正法。早在十几年前,有一位九华山开悟证道的高僧对众弘法时说,大开普度十年后,将有人弘传正法,矫枉过正四众心中的像法、末法。于末法时代中兴正法,最后四众尚不证知是何人。我提醒诸位,要注意当今世上每一位法师讲法,尊重赞叹。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纯陀犹有疑心。唯愿如来。重为分别令得除断。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汝当说之。当为除断。文殊师利言。纯陀心疑如来常住。以得知见佛性力故。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见时应是无常。若本无常后亦应尔。何以故。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是无常。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有差别。】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纯陀独有疑心。心疑依佛性而真佛常住,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即释迦牟尼佛肉身不真常,我们今日却实实在在地见到了;而佛常住真身今日说有,而我们却没有实实在在地见到。依据此理,诸佛、菩萨、声闻、缘觉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本有今无  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  无有是处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亦有差别亦无差别。文殊师利赞言。善哉诚如圣教。我今始解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佛说,”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诸法,无有是处。“四圣位也有差别,也无差别。差别在功德圆满不圆满,无差别在佛性觉与不觉。分别解说,如乳牛种色不一,地域不一,而牛乳白色同一。不一的是业报因缘,同一的是佛性;这是四圣位的本无差别。那佛为什么还说三乘法呢?因为世间诸漏与出世间功德不一样,即功德不一样而有差别;如乳还可加工成乳油、奶酪、乳酥等。又如冶炼矿石成金,金价昂贵。矿石的含金量不一样,矿渣多少不一样而有差别;而同是金矿石的同一佛性,无有差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性无差别。唯愿如来分别广说。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佛还有什么差别呢?虽然这么说有所不妥,但是什么因缘,众生皆有佛性呢?声闻入小涅盘,八万四千大劫,时间有限。缘觉入中涅盘,时间与声闻相同,而法乐环境比声闻天高界好。菩萨入大涅盘,离此三界至佛净土,时间与环境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比;菩萨虽入佛净土,但不是自己的净土。佛入般涅盘是入自性涅盘,无所入和不入,只是示现而已。前三圣位怎么不能同佛一样入般涅盘呢?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譬如长者多畜乳牛有种种色。常令一人守护将养。是人有时为祠祀故。尽构诸牛着一器中。见诸牛乳同一白色寻便惊怪。牛色各异其乳云何皆同一色。是人思惟。如此一切皆是众生业报因缘令乳色一。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同一佛性犹如彼乳。所以者何。同尽漏故。而诸众生言佛菩萨声闻缘觉而有差别。有诸声闻凡夫之人。疑于三乘云何无别。是诸众生久后自解一切三乘同一佛性。犹如彼人解悟乳相由业因缘。复次善男子。譬如金矿淘炼滓秽然后销融成金之后价直无量。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皆得成就同一佛性。何以故。除烦恼故。如彼金矿除诸滓秽。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同一佛性无有差别。以其先闻如来密藏。后成佛时自然得知。如彼长者知乳一相。何以故。以断无量亿烦恼故。】

  佛说,佛入般涅盘为入自性涅盘,不是其它圣位可比。大般涅盘为善有,即妙有。妙有自性净土庄严,妙有自性报身圆满,妙有自性化身无量而化度众生。菩萨的妙有有限,声闻、缘觉无妙有。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如酥,佛如醍醐,是同一佛性而又有差别。众生佛性,不是外来,不是后有,各自本具。众生与佛虽是同一佛性,但因觉而智慧与久迷烦恼又有差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佛与众生有何差别。如是说者多有过咎。若诸众生皆有佛性。何因缘故。舍利弗等以小涅盘而般涅盘。缘觉之人于中涅盘而般涅盘。菩萨之人于大涅盘而般涅盘。如是等人若同佛性。何故不同如来涅盘而般涅盘。善男子。诸佛世尊所得涅盘。非诸声闻缘觉所得。以是义故。大般涅盘名为善有。世若无佛非无二乘得二涅盘。迦叶复言。是义云何。佛言。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乃有一佛。出现于世开示三乘。善男子。如汝所言。菩萨二乘无差别者。我先于此如来密藏大涅盘中已说其义。诸阿罗汉无有善有。何以故。诸阿罗汉悉当得是大涅盘故。以是义故。大般涅盘有毕竟乐。是故名为大般涅盘。迦叶言。如佛说者。我今始知差别之义无差别义。何以故。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盘。譬如众流归于大海。是故声闻缘觉之人。悉名为常非是无常。以是义故。亦有差别亦无差别。迦叶言。云何性差别。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以是义故。大涅盘中说四种性而有差别。迦叶复言。一切众生性相云何。佛言。善男子。如牛新生乳血未别。凡夫之性杂诸烦恼亦复如是。迦叶复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罗名曰欢喜。佛记是人。由一发心。当于此界千佛数中速成无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来不记尊者舍利弗目犍连等速成佛道。】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怎么有人一发心就成佛道,而有的人久发心而不能速成佛道呢?

  【佛言。善男子。或有声闻缘觉菩萨作誓愿言。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乃成无上佛道。以发速愿故与速记。复次善男子。譬如商人有无价宝诣市卖之。愚人见已不识轻笑。宝主唱言。我此宝珠价直无数。闻已复笑各各相谓。此非真宝是颇梨珠。善男子。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若闻速记则便懈怠轻笑薄贱。如彼愚人不识真宝。于未来世有诸比丘。不能精勤修习善法。贫穷困苦饥饿所逼。因是出家长养其身。心志轻躁邪命谄曲。若闻如来授诸声闻速疾记者。便当大笑轻慢毁呰。当知是等即是破戒。自言已得过人之法。以是义故。随发速愿故与速记。护正法者为授远记。】

  佛说,有声闻、缘觉、菩萨先于佛前速作誓愿,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就速成佛道;如商人市场卖宝,愚人不识货而轻笑,见商人吆喝此宝无价后,又是轻笑。还相互说这年代哪有真宝,真好笑。不能速成佛道的声闻、缘觉就如同这样的愚人一样,不识佛宝,而轻视佛道。速成佛道的菩萨,识佛宝而于佛前已作誓愿。同时,于未来世有人因被生活所困等原因出家,心志不稳,邪见不说实话,不精进修行佛法。见闻经中佛为发菩提心的声闻速授记,便大笑、轻慢、攻击等,要知这是破戒,是用世智诋毁佛智与佛法。佛为其速授记,是为坚固其声闻道心,又为护持正法久住。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当得不坏眷属。】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怎么得不坏眷属呢?

  【佛告迦叶。若诸菩萨勤加精进欲护正法。以是因缘所得眷属不可沮坏。】

  佛说,勤修精进,护持正法。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众生得此唇口干焦。】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怎么口唇干焦呢?

  【佛告迦叶。若有不识三宝常存。以是因缘唇口干焦。如人口爽不知甜苦辛醋醎淡六味差别。一切众生愚痴无智。不识三宝是长存法。是故名为唇口干焦。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知如来是常住者。当知是人则为生盲。若知如来是常住者。如是之人虽有肉眼。我说是等名为天眼。复次善男子。若有能知如来是常。当知是人久已修习如是经典。我说是等亦名天眼。虽有天眼而不能知如来是常。我说斯等名为肉眼。是人乃至不识自身手足支节。亦复不能令他识知。以是义故名为肉眼。复次善男子。如来常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种种形类。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佛以一音而为说法。彼彼异类。各各得解。悉皆叹言。如来今日为我说法。以是义故名为父母。复次善男子。如人生子始十六月虽复语言未可解了。而彼父母欲教其语。先同其音渐渐教之。是父母语可不正耶。不也世尊。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随诸众生种种音声而为说法。为令安住佛正法故。随所应见而为示现种种形像。如来如是同彼语言。可不正耶。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所说如师子吼。随顺世间种种音声。而为众生劝说妙法】

  佛说,众生愚痴无智,不识常住三宝;既无法水润泽,又于烦恼险路。众生不知佛真身常住,虽有目如盲者。若知佛真身常住者,虽是肉眼,却似天眼,此人久修行于大乘法。若有天眼者,不知佛真身常住,却似肉眼,此人不能修行于大乘佛法。因为,佛常为一切形类,无足有足多足等众生,以一音说法,彼彼异类各得醒悟。所以,佛为一切众生之父母。佛随顺世间如大人对不会说话的婴儿说话,婴儿虽听不懂什么,却为将来会说话、说什么话打下基础。佛为众生说妙法也是如此,为众生将来成就佛道撒下菩提种子。

  从迦叶菩萨请法,逐一开示至这里。

  有人问,宣化法师讲,佛法灭时《楞严经》先陨没,这里佛怎么说此经先陨没呢?这里不矛盾,此经为声闻经王,有此经在,等于佛正法住世。《楞严经》是菩萨乘的铜轮王,有《楞严经》在,等于佛正智住世。从声闻乘讲此经先陨没,从菩萨乘讲是《楞严经》先陨没。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