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佛经名句 | 作者:网络 [投稿]

  201.许多念佛同修问我:‘什么叫功夫成片?’这就叫功夫成片,真的成片了。‘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确实不动心,不被它所转,不受它影响,功夫才叫得力。功夫得力,就肯定能往生,你往生就有把握。这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是念佛人起码的功夫,最低的功夫。

  202.我若真至心相信、愿意去(很爱去)的话,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设我睡著,他也有办法叫醒我,带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办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动,佛也有办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办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办法。 我们看父母亲带著孩子去旅行,万一在火车上,小孩睡著了,难道父母亲会把小孩子丢在车上、丢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吗?孩子睡著了,父母亲一定会设法把他抱回去的。

  20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出处:《念佛镜》

  204.鲜血淋漓味足珍 一样苦痛冤难伸 设身处地替他想 谁肯将刀割自身

  205.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听屠门夜半声

  206. 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207.《楞伽经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208.一切众生皆是前世之六亲眷属。昔日寒山大士游化人间,见一户民宅娶亲,锣鼓喧天,席开百桌,即以天眼观之,不禁流泪叹道:”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一语道出无始劫来,一切轮回六道之众生,皆是吾人累劫之亲眷,只因众生无明覆心,未能了见。

  209.白香山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210.慈受禅师

  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211.吕纯阳 戒杀诗

  物要死时汝救他,汝要死时天救汝。延生种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212.寿光禅师

  放生续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213.人在牢狱 终日愁欷 是以物命 而为儿戏 聆此哀音 凄入心脾 鸟在樊笼 终日悲啼

  214.水边垂钓 闲情逸致 是以物命 而为儿戏 刺骨穿肠 于心何忍 愿发仁慈 常起悲愍

  215.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216.买肉须要肥,买鱼须要活。买衣须要美,买田须要阔。若教买命放,一毛不肯拔。黄泉途路险,失脚恐难脱。

  217.戒杀诗 明·陶周望

  一指纳沸汤,浑身惊却裂。 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218.莲公净语 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219.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220.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吾心,吾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221.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222.弥勒菩萨戒杀诗 劝君勤放生,终久自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223.庆寿戒杀 黄彼岸

  人寿遥期到百年,到来鸡犬亦欢然。忍心满座称觞客,饮血茹毛不一怜。

  224.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225.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依报随着正报转

  226.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27.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228.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229.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230.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

  231.三十三天天外天 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232.阿弥陀佛是法界一切诸佛本名!一切诸佛的名号是他的别号,阿弥陀佛是他的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

  233.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一切咒语,都是阿弥陀佛的一部分。阿弥陀佛是全体。所以「阿弥陀佛」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我过去讲《心经》,讲到后面,我就知道什麽是大神咒,什麽是无上咒,什麽是无等等咒。「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234.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咒语。

  235.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 、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236.《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237.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即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238.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239.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240.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241.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242.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当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243.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244.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245.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246.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247.一切法得成于忍。

  248.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249.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250.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

  251.五念无虑福无边,私心杂念是罪愆

  252.莫道地狱无人见,人间便是大地狱。

  253.信愿念佛即是无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菩提心。

  254.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

  255.所谓发菩提心者正是发愿作佛之心

  256.所谓的发菩提心者,正是发愿作佛之心;发愿作佛之心者,则是救度一切众生之心。而度众生的心者,则是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于诸佛国土之心也。

  257.今时净业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

  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258.七笔勾》词曰: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 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 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 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 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 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 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 名一笔勾。 富比王候,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 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 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 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 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绸,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 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罗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 怀一笔勾。

  259.十方诸刹土 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 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 极乐界中出

  260.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261.也就是,这个人啊,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才告诉他这个法门。如果他成佛的机缘还没到,佛告诉他这个法门也没有用,因为他不是成佛的材料。

  262.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

  263.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264.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 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265.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266.大王!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恭敬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一。大王。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载宝。其数各百,以用布施。不如有人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大王。假使复以象车百乘,载大秦国种种珍宝。及其女人身佩璎珞。数亦满百持用布施。犹故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复置是事。若以四事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复置是事。若使大王供养、恭敬恒河沙等无量众生。不如一往娑罗双树到如来所诚心听法。”

  267.若转轮王,十万岁中满四天下七宝,布施十方诸佛,不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一弹指顷座禅,以平等心怜悯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功德。

  268.说尽大藏非有字,道通三世本无文。一句圣号老实念,密中之密禅上禅。

  269.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270.《观经四帖疏》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271.《往生礼赞》云: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272.十方如来邻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273.持名念佛是《观无量寿佛经》里头第十六观。度什么众生?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还有什么话说?圆证三不退就是成佛。要不是成佛,三不退怎么能圆证?我们在前面说过,小乘初果开始证「位不退」;这大乘,就是四果罗汉回小向大,如果拿圆教来讲,七信位的菩萨证「行不退」,第二种不退;明心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才能证得「念不退」,但是刚刚证得,没有圆满。圆满的三不退是谁?是圆教的等觉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之流的,他们才是圆证三不退。所以这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你看看他不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要经历那么多阶级,那么多的位次,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到等觉,他不用经历,他从凡夫一下就跳到那么高,又是一刹那之间十念一念就得到了,这不可思议。真的,菩萨都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在净土三经里头细讲,给我们讲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是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十方诸佛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诸位要知道。

  274.疾则一日。迟则七日。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即是八地菩萨。何以故。为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阿弥陀经中。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萨。

  275.这地方的因果就不是普通因果,而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样的因果,确实连法身大士不知道的都很多。如果法身大士都知道的话,华严会上又何必要劳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因果的确很多菩萨不知道,如果菩萨知道了,他不会走很多冤枉路,他一生就成佛了,决定成佛。菩萨还要修其他的法门,就是对于这个因果还不知道,还不相信,不能接受,所以他这一生还是成不了佛,还是不能到西方去。

  276.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成佛了,这在极乐世界,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他发心帮助我们。给我们说只要具足信,真信、切愿,真信切愿就是“菩提心”,再加上“一向专念”,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忙就帮上了。

  277.极乐世界好!好在什么地方?第一 个好处,无量寿!有无量的寿命,那你一生当中当然能成就,能证得佛的境界! 第二个好处,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圆证菩提,经上讲的圆证三不退。 “三不退” 是指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是指初果须陀洹,见惑断尽了,位才不 退,绝对不堕三恶道。行不退是指证到阿罗汉果,思惑也断尽了。念不退,必须 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品法身。 虽然证得了三种不退,但没有圆呀!圆证三不退是谁?是等觉菩萨!等觉菩 萨已经证得正等正觉,差一个“无上”就成为无上正等正觉!一到西方世界,那 种受用,那种生活方式就如同等觉菩萨一样,谁相信?所以说,净土法门是难信 之法!可是,这个是事实,佛决不会妄语,所以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278.《阿弥陀经》就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最殊胜的第一法门。因为有 些人不肯相信,这才教给他别的法门,说来说去到最后,还是要归到这个法门, 才能成就。真正有大福报,肯相信的,那直截了当,一生就成就了!学佛人在一 生当中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依照修行,那你的福报真不晓得是哪 一辈子修来的?你一生绝对成就!

  279.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就是在念佛,这个法门为「一切诸佛之心要」。心要,就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宗旨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诸佛的目的,就是弘扬念佛、劝导念佛。「菩萨万行之司南」,就是说菩萨广行六度万行的目标,就是成佛,而念佛就可达到菩萨六度万行、自利利人的目的。

  280.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281.随缘开妙法,教众得真情。圣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282.念佛愈能熟,处事愈精详。

  283.如果我们信受弥陀的救度,我们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苦恼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

  284.发上等愿,享下等福。

  285.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286.若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

  287.地狱众生单单听到这句名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288.六字洪名更能破地狱。

  289.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290.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不仅可以养德,还可以远害。“

  291.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292.《礼记》头一句话,就是「曲礼曰,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间的学问,从哪里做起?从恭敬做起,你没有恭敬心,你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常讲对人要恭敬,对事要恭敬,对物也要恭敬,这是对事物。人要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业没有指望,世间事业也一事无成。你们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说在佛法里头修行人,就是世法里面,他们的事业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恭敬,他们都敬人,人会为他尽忠,会为他负责办事。如果常常摆上一副居上位的那个架子,对底下总是命令呵斥,这个人的福报决定不久。为什么?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大家畏惧你、怕你,不能不服从,为了讨生活。你的权势一衰的时候,不会再有人理你了。尤其是现代的社会,道义没有了,所以这是自取失败。

  293.真正修道人不见一切众生的过失,心才真正清净,才不染著。众生有没有过失?决定没有,造极恶业的众生也没有过失。我们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们尊重、赞叹、恭敬他的本性,我们自己才能成为纯善纯净。最傻、最笨的人,才把众生的染污放到自己心里面去,把自己的心变染污了,自己的心坏掉了。我们心里装一切众生的善,众生的不善我一丝毫都不装进去,所以,好快乐、好自在、好欢喜,见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这方法要学。

  294.什么是清净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什么叫一心,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每个众生,蚊虫蚂蚁、妖魔鬼怪、花草树木,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一向专念,心就觉悟了。

  295.不要以为自己修行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如果我们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一切诸佛如来是一心,你也一心,你心跟一切诸佛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界限,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迷,你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一切迷人的心变成我的心,所有迷人所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

  296.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297.清净心现前,所有一切善恶业都变成功德,都变成大圆满。凭善业你到三善道度众生,凭恶业你到三恶道度众生,在六道九法界得大自在,广度一切众生。

  心清净了,无量劫来的罪业都没有了,若得一心,罪业都消除了,起心动念,罪业又现行了。

  298.病从哪里来的?心想生。念头不清净是疾病的根源,胡思乱想,生理组织排列发生了障碍。心要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里面组织排列一切正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他怎么会生病呢?

  299.我们修的是净业,修行的重点是清净心。怎样清净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用这一句佛号打掉一切妄想执著。另一个方法是修助缘,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一切作为,为大众。用我们的心力、一切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一切不为自己,心就清净了,为自己心就不清净。

  300.如何修清净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应酬,在这里面学不著相。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不把拉拉杂杂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只有经典上的教诲。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凡夫做了好事,总觉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著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净。心地清净、空寂,什么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统统放下,清净心里生欢喜、生智慧。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内心里生出来的,是真欢喜。世间不管什么事,听到也好,见到也好,统统不要放在心上,见如不见,闻如无闻,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

  301.所以要改一切命,根源就在这个”轻贱众生“要治这个轻贱病,就要恭敬孝顺众生--如果我连父母师长都轻贱,我还有哪一个众生不轻贱?如果我连父母师长都不恭敬孝顺,我可能孝顺哪一个众生?

  302.他永远没有恭敬众生的心,永远轻贱众生,所以永远得不到尊得不到贵,永远被人辱,被事辱。他永远没有柔顺众生的心,所以他永远没有顺的果报,命运不会顺他,众生不会顺他,工作不会顺他,一切生活琐事不会顺他。

  303.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304.被恨的人,是没有痛苦的,去恨的人,却是伤痕累累。

  305.心里放不过自己是没有智慧,心里放不过别人是没有慈悲。

  306.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307.竹密不妨流水过,青山岂碍白云飞

  308.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309.成功不是偶然的,失败必有原因。

  310.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311.算了吧、不要紧、会过去的

  312.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是男子。

  313.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

  314.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315.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316.慧剑歌

  柳为营兮花作寨,绝世佳人称主帅。

  酒兵日夜苦相争,又有笙歌增气概。

  杀人妙算是风流,斩将奇谋有恩爱。

  任他举鼎拔山雄,但与交锋无不败。

  力战筵前气血衰,洞房迭媾神精惫。

  连年累月不解兵,管教性命从兹坏。

  劝君修德立城池,不淫不纵守关隘。

  一朝修得慧剑成,诛尽酒魔与粉黛。

  317.女色多迷人,人惑总不见,龙麝暗薰衣,脂粉厚涂面。人呼为牡丹,佛说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318.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动曰因缘,非也。业境相随,互为流转,夙生魔障未消,还来亏损其德尔。

  319.日轮渐渐短,光阴一何促。身如水上沫,命似当风烛。常须慎四蛇,持心舍三毒。相见论修道,更莫著淫欲。淫欲暂时情,长劫入地狱。纵令得出来,异形人不识。或时成四足,或是总无足。可惜好人身,变作丑头畜。今日预报告,行行须努力。

  320.休夸年少趁风流,强走轮回贩骨头。不信试临明镜看,面皮底下是骷髅。

  321.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322.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底平等,则大地平正。

  323.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324.一切法无来,是故无有生,以生无有故,灭亦不可得。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若能如是解,斯人见如来。诸法无生故,自性无所有,如是分别知,此人达深义。”

  325.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

  326.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327.诸佛大事者,所为救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

  328.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329.缘起性空,真空妙有。

  330.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

  331.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

  332.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

  333.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若使菩萨有所得着,则非菩萨,是名凡夫。

  334.以何因缘名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善男子。夫着相者则能生痴。痴故生爱。爱故系缚。系缚故受生。受生故有死。死故无常。不着相者则不生痴。不生痴故则无有爱。无有爱故则无系缚。无系缚故则不受生。不受生故则无有死。无有死故则名为常。以是义故涅盘名常。

  335.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 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

  336.发上等愿,享下等福。

  337.人到无求品自高。

  338.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如是业缘如来觉证。是故我说以因缘故而诸法生。以因缘故而诸法灭。若离因缘则无业报。如是等事如来觉知。

  339.复次善男子。又有一法如来觉证。何等一法。所谓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缘。如是等法如来觉证。

  340.复次善男子。我亦复说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来觉证。又善男子。诸法性相一味解脱。如是等事如来觉证。善男子。如是解脱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

  341.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我们台湾的同胞过年的期间,你看许多寺院庵堂,拜万佛忏,拜万佛;拜千佛是三千佛。拜千佛,拜万佛,实在讲佛是无量无边,不知道漏掉多少。十方佛,恒河沙数,你才拜一万尊,你想想看你漏掉的有多少。怎样才能够叫一尊佛都不漏呢?念阿弥陀佛,一尊也不漏。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为什么说我们念一尊佛阿弥陀佛就把所有一切诸佛都念到了呢?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所以一切诸佛都念到了。没有一尊佛不讲《阿弥陀经》,所以我们念这部经,这部经的经题底下就有了,《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们念这一部经,一切诸佛都护念,岂不是统统都念到了吗?所以拜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都拜到了,一个也不漏。这个真是大喜事啊。

  342.永明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343.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今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今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义。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含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生。阿罗汉果。此四句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是故得福。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

  344.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故堕胎生。人与人畜类。本分贪淫。为人坚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惟人最贵。惟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坠地狱。有德为神。有道成圣。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345.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穽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土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一如。性土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土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346.阿弥陀佛是法界一切诸佛的本名!其他一切佛的名号是别名。阿弥陀佛是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佛。

  347.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呀,法界藏身是诸佛之王呀,所以名号换句话来说,是具足着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所有的功德。我们要认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我们每天念的这句名号是多么地不寻常呀,多么地沉甸甸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法报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都在这六个字里面。它是无尽的宝藏呀!那么我们每一声去念这句名号,都是开采这个宝藏呀!我们能把六字洪名的宝藏完全开显出来,我们也就成佛了,万德洪名,名具万德。

  348.我们大家大概多数都是修的净土法门,有人问:“十方佛很多,为什么你们只念阿弥陀佛?”我想有不少同修都曾经被人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专念阿弥陀佛?要知道,佛是很多,但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菩萨、罗汉,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都说得很清楚,这是从理上讲。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法界藏身,这诸位读经的话都会念到过;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能现能变、真心自性的本名,本来的名号。

  这四个字,「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如果把它的意思翻译出来,实在讲并没有困难。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觉”,无量智、无量觉。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智、不是无量觉?佛佛道同。

  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了,不要一个一个念。念其他的名号是念别名,念这个是念本名;本名不变,别名千变万化。为什么--别名是随众生机缘而建立的。

  譬如释迦牟尼佛这是别名,为什么称释迦牟尼佛?佛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要契机,这个世界众生需要什么,你一定要晓得。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对自己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对人家、对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佛就抓到教化娑婆世界众生,这两椿事情是教学的宗旨,是课程的中心。所以就提出释迦,释迦翻作能仁,就是我能够仁慈,用仁慈对待别人,别名;牟尼翻作清净。就是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教学用的别名。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到别的世界去作佛教化众生,别的世界众生跟我们情况不一样,他要换名字,他不能用释迦牟尼。

  但是阿弥陀佛是本名,无论到哪个世界,无论在什么地区,对什么样的众生,决定不变。不但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你们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十方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道理在此地。

  这是一个解说,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名号殊胜,它是一切佛的本名,一切佛名号都是别名。佛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这是帮助无量无边苦难众生。

  349.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不仅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道理就很深很深。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共同的名号。

  350.前面蕅益大师跟我们说过,他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讲的这段经文。可见得蕅益大师说这个话真的是有根据。而我们天天念《阿弥陀经》,有很多人《阿弥陀经》念得滚瓜烂熟,假如碰到一个人问你:“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你就呆着,不知道!哪里晓得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法门,就在《弥陀经》这一句。可见得,我们天天念经,有口无心,这样重要的一桩事情居然马虎过去了,没有留意到。如果你真正留意到,我相信其它所有宗派法门你都不要修了。为什么?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方法成佛的,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佛的。我不修这个方法,我还会修别的方法,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还搞其它的法门,把净土法门摆在旁边?对它不认识,不了解,不知道诸佛是怎么成佛的。

  351.  蕅益大师真的对我们有大恩德!他要不跟我们点破,说老实话,《弥陀经》我也念了几十年,不知道,不晓得佛是怎么成佛的。到这个地方,才真是恍然大悟。等觉菩萨用这个方法成佛,大家相信,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用这个方法也一样成佛,就摇头了,不相信。这是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不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万缘放下,真的放下了,其它的什么都不搞了。古来有许多真正彻底明了的人,他在一生修行当中所表现的,就是一卷《阿弥陀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其它的都舍弃了。

  352.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总持法门。念其它佛名号,漏掉了许多,年阿弥陀佛则没有漏掉一个,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念到了。

  353.一句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所说的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了,一条也不漏。不但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也都包括了。

  354.十方三世佛 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 威德无穷极。

  355.诸法悉如幻  但从分别生 于第一义中  无有男女相

  幻师以幻术  于四衢道中 化作男女像  兵众共鬪战

  皆共相侵害  其事非真实 我今观生死  如幻无有异

  如人于梦中  造作种种事 以其无真实  觉已无所见

  谛观于我见  惟是阴入界 无有真实体  但从颠倒生

  譬如水中月  可见不可捉 法性同水月  其实无去来

  亦如热时炎  见有动摇相 或见是河池  而无有真实

  诸法皆如炎  其性无所有 但从颠倒生  毕竟无有我

  我本为女身  而从颠倒生 今观男子身  皆空无所有

  若有能知空  不应分别生 则于见中空  身证无罣碍

  是佛境界力  复从宿福生 亦修现前法  得离女人身

  若有诸女人  欲成男子身 当发菩提心  所愿便成就

  356.散乱心念佛可以往生吗?

  居士:“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大安法师: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思是我们所执持的阿弥陀佛名号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水里,便能澄清浊水。用这个来比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投到我们凡夫众生浑浊散乱污染的心中,我们的心念亦法尔自然地趋近佛心,因为佛号即是实相,即是阿弥陀佛的心,所以我们的心也一定会像阿弥陀佛那样,具有他的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广大心、光明心,这就是凡心不得不佛,说明这个名号就有像清水珠那样的功能作用。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憨山大师《费闲歌》中说的话。这个偈子意谓:如果不具备信愿,只是口头上去念弥陀名号,也没有信愿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很难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带业横超往生净土,所以才称作“喊破喉咙也枉然”。

  如果具足信愿持名,虽然内心还有散乱,但也绝对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咙也枉然的。所以这个偈子大家不要随便乱用,不要断章取义,要把前面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信愿持名,虽然散乱,绝对往生;如果没有信愿,只是口念,当然就不能往生,这时候可以说是枉然。这里应当辩识清楚,不可颟顸自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