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偈颂

六祖坛经 | 作者:法海法师 [投稿]

【释功德净土第二】

  次日,韦剌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偈颂:有疑当请问,师为弟子说;闻后应思惟,信解依教行。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磨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磨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偈颂:修外不修内,着相性不明;有漏之福田,报尽后便坠。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偈颂:武帝久学佛,尚且无正见;何况一般人,福功分不清。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偈颂:因地有功行,果德终成就;证得法性身,方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偈颂:自身有功德,心谦行普敬;贡高内无功,虚伪外无德。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偈颂:修心是功夫,修身有德行;修善得福报,修行名功德。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偈颂:念佛念自心,自心即是佛;念念若清净,当下极乐国。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偈颂:心邪造恶业,西方路遥远;心正意清净,西方在眼前。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偈颂:迷人相上求,悟者心上作;端看净不净,莫分东与西。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偈颂:若真念佛人,除恶行诸善;信愿念觉悟,便睹阿弥陀。

  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偈颂:弥陀在西方,西方于汝心;汝心能作佛,作佛是自心。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偈颂:自迷即众生,自觉即是佛;原来凡与圣,只在一念间。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偈颂:心地无三毒,自有觉性起;净土非何方,遍地皆净土。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偈颂:人人可修行,不论缁白衣;心若能清净,自性即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偈颂:理性无差别,事相善分别;想修当要行,见性与师同。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偈颂:心平真持戒,行直实修禅;智者能心行,圆具戒定慧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偈颂:人成即佛成,不分亲与疏;报恩孝父母,仁义愍众生。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偈颂:谦让能下心,尊卑自和睦;忍辱无所诤,众人便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偈颂:钻木久取火,精进定成就;人在红尘里,不染心自净。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偈颂:不悟当求教,闻法虚心受;佛法是良药,汝须亲口服。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偈颂:知错即改过,无过智慧生;护短不修正,非贤便是愚。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偈颂:诸恶虽不造,仍应众善行;成道非修福,但须利众生。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偈颂:佛在心中坐,何劳身外求;迷悟全由己,毋须向人寻。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偈颂:闻此无相颂,依教来奉行;心净佛土净,即是西方境。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偈颂:佛法甚难遇,闻法当珍惜;若要真修道,各自见己性。

【定慧一体第三】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偈颂:定慧本不二,不二是佛法;性体本自定,妙用名为慧。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

  偈颂:心定智慧生,开口妙善语;心乱无明起,胡言又乱语。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偈颂:无诤心平等,有诤心得失;修行自身事,莫与他人辩。

  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

  偈颂:一心勤修行,自然入三昧;面对一切法,念念不执着。

  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偈颂:若修坐不动,恰似无情物;对境心不起,犹如木头人。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

  偈颂:天生一切物,必然有所用;心若有所滞,岂能道通流。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偈颂:一盲引众盲,执修不动起;心似活涌泉,岂是死水滩。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偈颂:心定如明灯,慧光破暗夜;灯在光亦在,灯亡火也亡。

  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偈颂:法本无高下,人却有不同;空中无差别,姑且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偈颂:若要能见性,直参无一字;管它念相住,尽概不执着。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偈颂:诸法本来空,自性亦如是;念念无所住,不缚生其心。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偈颂:见相非实有,自然离诸相;能离诸法相,清净心无着。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偈颂:遇境心清楚,只是不染境;事来心相应,事去不停留。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偈颂: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法本无可得,妄起有所获。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偈颂:诸法无二相,故无尘劳心;念念见本性,即是真如用。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偈颂:若明诸法相,根即不染境;真性常自在,如如亦不动。

【教授坐禅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偈颂:对境不着相,自见性不动;所有诸境界,一切无障碍。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偈颂:离相心自净,不乱心自定;性本净且定,着境动则乱。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偈颂:离相心得定,是名为禅定;念念当清净,自然成佛道。

  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偈颂:坐禅非定相,唯有不执着;不是不能动,而是心不动。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

  偈颂:口非身不动,与道相违背;守心执清净,却是障道因。

【传香忏悔第五】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偈颂:自性生万法,万法从性起;念念净其心,自度己成佛。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偈颂:不犯诸过错,心中自无非;恶念不再起,是名为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偈颂:睹善心不嫉,见恶心不瞋;顺逆皆不着,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偈颂:止恶修众善,不执行善心;自心常观照,见性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偈颂:自心息诸缘,善恶皆放下;从今无所碍,自在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偈颂:放下并提起,不可守空寂;学法度群生,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偈颂:香从自心燃,内熏莫外觅;久修证菩提,如同然灯佛。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偈颂:事忏为有相,理忏名无相;三世不可得,悟空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偈颂:往昔念不觉,皆因愚迷染;我今皆忏悔;永不让它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偈颂:从前念不正,皆被憍诳染;我今决心改;永不让它犯。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偈颂:过去念不善,皆被嫉妒染;我今誓愿断,永不让它造。

  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偈颂:忏则永不起,悔则不复作;如是能做到,即名无相忏。

  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偈颂:无相无不相,理空事不空;若无信因果,怎能真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偈颂:烦恼成众生,自度断烦恼;学法当见性,誓愿成佛道。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偈颂:佛法虽无边,众生仍自度;并非佛不度,而是人不觉。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偈颂:度化心众生,止恶除邪迷;无明尽散去,自性乃自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偈颂:邪来正见度,愚迷智慧破;十恶成十善,是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

  偈颂:烦恼本来空,妄想执着有;了知如梦幻,不断自然除。

  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

  偈颂:万法不离性,故须自见性;时时依正行,是名为真学。

  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偈颂:行正离迷觉,不执般若生;真妄亦不实,言下佛道成。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

  偈颂:归心不依外,性具觉正净;修福兼修慧,离欲众所尊。

  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偈颂:正觉无邪迷,清净不染着;自性有三宝,名曰佛法僧。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

  偈颂:少欲能知足,自离财与色;布施种福田,离色般若生。

  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

  偈颂:心正念无邪,无邪无执爱;人我众寿者,四相尽不着。

  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

  偈颂:六根触六尘,不染便无劳;于境不取舍,心地自清净。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偈颂:昔佛今不在,自佛未远离;外求三归戒,何不自归依。

  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偈颂:性有觉正净,内调自心性;相有佛法僧,外敬人如佛。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偈颂:色身即是假,三身名为真;借假来修真,真亦不可得。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偈颂:殿中三如来,迷人心外求;性中三身佛,智者心内见。

  何名清净法身?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偈颂:性中自清净,只缘无明盖;浮云若散去,天清日常明。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偈颂:明事乃为智,达理名为慧;不明不达者,闻法除迷妄。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偈颂:自心归自性,除迷即见性;心平行正道,通达无滞碍。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偈颂:自性能多变,法界任游走;善恶一念间,天地各有别。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

  偈颂:一灯除千暗,一智灭万愚;去执三世心,念念智圆明。

  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偈颂:善恶性无二,果报却不同;愚者造诸恶,智者两不执。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

  偈颂:性具体相用,亦是三身佛;法体变化相,起用为报身。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偈颂:一佛说三佛,一性言三身;自悟自修行,乃是真归依。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偈颂:往昔造诸恶,皆因贪瞋痴;今向心中忏,勤修戒定慧。

  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偈颂:行善名修福,不执乃修道;有漏非无漏,福与道不同。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偈颂:无住行施供,福德无有边;执善不断恶,三毒依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偈颂:作恶得恶果,行善乃善报;因果总不差,修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偈颂:罪缘由心来,故向此中除;善恶性本空,永不造新殃。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偈颂:深达罪福相,一切毕竟空;往昔诸恶业,从今罪不生。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偈颂:常观性清净,万法从此生;直至无上道,与佛同一般。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偈颂:佛传一乘法,祖师授此心;普愿大众等,悟空性平等。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偈颂:清净法身佛,人人本身是;离诸法相尘,垢除自性现。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偈颂:行者当努力,切勿空悠悠;一息尚不来,轮回至何时。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偈颂:若见自心佛,即悟大乘法;虔恭求佛道,得法度群伦。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偈颂:佛性莫远求,只在汝心头;自心见本性,自悟证佛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