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53课丨总喜欢挑别人的错,只会越错越多

第53课丨总喜欢挑别人的错,只会越错越多

- 什么是正?什么是倒?-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告阿难:

  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这一段的文意比较坚,而且里面的法相也比较多。这里的阿难又从座起了,每次请法这是必备的礼仪,阿难就是多闻第一,天天在佛面前,他也没有疲厌,该怎么样怎么样,问一句话还要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这是对法的恭敬。

  为什么呢?因为他又生起了疑情了,不是一般的这种乞问,所以他得长跪。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前面的,应当说见和闻,若此见闻,不但有见性,还有闻性,他已经悟到是一样的。无所遗失,为什么世尊老是说我们这些人,一会儿说我们遗失真性、一会儿说我们颠倒行事,为什么?既然不灭,就不会失。不灭就是永远在,你怎么能说我颠倒行事,遗失真性呢?

  阿难的理解,既然佛说我遗失了,那么它就肯定灭了。可是你前面佛说没有灭,我这里就执疑在念,就是这个念头里边又起了疑心了,所以尘垢障心,愿佛为洗尘垢。他又产生了疑情,贯不过去了。

  在这个时候,如来就又开始垂金色臂。佛再一次以身示教,用手臂的正和倒来表示下面的这一段教法,来做教材,做工具。这里有一个词叫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

  之前是一个兜罗绵,这里就成了母陀罗了,母陀罗汉语译为印,就是我们盖的那个印。什么意思呢?就是佛说的时候会结法印,有时候是说法印,有时候说陀罗尼,有时候讲法。这个表跟他现在所说的法相应的,结了这么一个手印,而且也有加持之意。所以佛手有时候我们又叫做宝印手,除了兜罗绵,母陀罗,还有宝印手。

  阿难老遭到佛的呵斥,他也学聪明了。佛将五轮手垂指于地,就是手垂下来,这样子的,给阿难示说:你见我的这个手是正,还是倒的?就是我们一般的概念里边总归是相对二元的,有个向上,还是有个向下,向上称之为正,向下称之为倒,可是阿难被呵斥了一路了,他现在学精了,他说世间的众生以为这种状态叫做倒,但是我实际上不知道哪边为正哪边倒,就开始这个钻空子一样。

  这里佛就告诉阿难了: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就是说,如果说世间人把这个手臂朝下叫做倒,那么世间人将以什么为正呢?阿难又说了,说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这是世间人的,跟我阿难还没有关系。

  历史上祖师们注释的时候,这里也有出了偏差的,后来又被纠过来了。蕅益大师和交光法师就破了这一段。就是一开始有的在注释的时候就发现,我们不是一般地说这样是正、这样是倒吗?就把正和倒大做文章,结果忽略了后面首尾相呼的法义。

  这里说正说倒,在理解上我们这里理解这个正倒,不是这段经文主要表达的。他是借这个正倒要表达:不是说正是手臂是不失的,或者倒了手臂就失掉了,或者说正了说明你就是在这个妙明心上,倒了就成了颠倒妄想了。不是这一层。是用这个正和倒,因为我们众生都不是认为手臂朝上就是正,手臂朝下就为倒吗?用这个浅显的道理来喻知佛要讲的这个深理,因为浅显的人人都知道。

  所以这是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一倍瞻视就是说,就是清楚又清楚了,一个迭叹词。佛就给说了,这只是把我的首尾、胳膊相换一下,往正的时候,上边是手下边是尾。往反的时候呢?上边是尾下边是手,首尾相换了。那么首尾相换,往上叫正,往下叫倒。这是所有的世间人都一目了然,都清楚的事。

  随顺着世间,这个胳膊,虽然倒,也有时候正,这样的话我们就认为倒,虽然正和倒,可是他这个胳膊有增减,会少一个指头或者多二斤肉吗?没有。以这个来比喻,因为人容易明了。

  但是,人的妄想在倒的时候,或者如来在正的时候,如来悟到妙明心了,在正的时候,那么凡夫被这个妄想所染,在倒的时候,这个不失,就是这个法身,我们讲的妙觉明心没有失,一般人不知道。所以阿难这里不是就以为说失掉了,你不是说我往日,老说颠倒妄想,遗失明性吗?那么我就失掉了,你怎么说它老是不灭呢?这是这个问题的焦点。

  说正和说倒,手臂是同一条,就是说正说倒手臂没有减少东西,佛用这个来作意,让阿难以容易理解的去理解那个不容易理解的。就是显这个真性,在佛,尽管也叫正遍知,它也没有增,在阿难,也叫性颠倒,它也没有失。只不过是因为众生颠倒、迷而不觉,所以才这里本没有失,而假说成为一个失。

  所以这就是回答阿难的,你不是说我说你遗失真性,我是假说你遗失了,其实这个性,就是刚才见的不灭不动的这个心性,它是没有散失的,从来没有失去的,永远都在,这就是直白的告诉阿难这句话。

  佛后面就说了,所以你身佛身,就是说你的这个身体,你如来的佛身,我们这里不可以色身来理解了,要理解成清净法身。他说,既然你的身体和佛的身体,如来叫做正遍知,就好比手虽没有增和减,但是它是向上指的。

  凡夫,汝等是性颠倒,向上指的时候,头是头,尾是尾,举世都叫做正,世间人都叫做正。可是你们凡夫、阿难你和在场的众生都叫做性颠倒,譬如:这个胳膊虽然没有减,但是向下了,就把头当做尾,尾做头了,举世都知道这叫做倒。

  可是不论正还是倒,它只是头尾调换了,胳膊没有动,是不是?就让阿难明白:虽然我呵斥你说颠倒妄见、迷失本性,可是,其实你的本性一直都在,迷不迷失都在,从来都在,不是没有在。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阿难他就听不懂了。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佛反问阿难了,这不是随汝谛观吗?这句就是佛给他说了以后,不是说真正的失去了,而是在你颠倒的时候还没有失去。

  在这个时候,佛又让他进一步给他解误,你自己谛观一下,你的身和佛的身,你的身我刚才说了你叫做性颠倒,那么你这个性颠倒,既然你说性颠倒的话,它有个名字吧!名字何处,号为颠倒?就是说,你既然说叫颠倒,你有个名字,那么你就要告诉我,颠倒这个东西在哪里,你给我找出来。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精不瞬。什么意思呢?又不知道从哪说起了,又懵了。就是佛的意思说,凡有东西、有物,一定有名有相,是不相离的,名和相是不相离的,所以现在依你这个名,你要给我把这个相给我拿出来,就好比:我们说你黑,黑是个名,有黑这个名字,那么相对于白的物体,必然有黑的东西可见。现在,你仔细观照你的身与佛的身的法身,佛的法身而言,你的身称之为颠倒,既然有颠倒这个名字,相对于正遍知,就有性颠倒这个名字,还要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到底在你的身体里的何处,称之为性颠倒呢?

  这时候又把他问住了,阿难就迷懵不解的看着佛,眼也不会转了,不知道身心中的颠倒在哪里。我们这会儿这么一问,没有佛说也搞不清楚。从本质上来讲为什么不知道,这里从三个层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不知呢?这个颠倒的名虽然在阿难之身,佛不是问你身上给我找出来一个颠倒,可是它的本意、就是颠倒的内涵,它是从心的,由心起颠倒,所以从身上你能够找一个颠倒的相出来吗?这是第一重。

  再往深里悟,颠倒这个东西、这个相,还不在心。心本来就没有颠倒,而在于我们的执著,妄想,这个颠倒在执著妄想上,起迷起执了才叫做颠倒,而这个心不会依照这个妄想而真的成为颠倒。所以,由心上你也找不出来个颠倒的相,所以阿难就懵了嘛。

  再往深里悟,这个心的颠倒它不可以以相见,只能用这个法,无上甚深微妙法的法义来辨。

原标题:总喜欢挑别人的错,只会越错越多丨《楞严经》53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