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希望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六万。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逮得总持所成辩才而无挂碍。颁宣经道常无二言。神足变化不可思议。众行备悉普无不入。其名曰无损进菩萨。度ˇ雷震威菩萨。若夜月华菩萨。大雨电言辞菩萨。观无底度境界菩萨。起山顶菩萨。欣乐令悦菩萨。多离垢莫能当光菩萨。决众生性谊度菩萨。得坚强如金刚菩萨。于诸音ˇ最妙菩萨。越梵威声菩萨。称自在可畏莫能犯菩萨。积诸德本如垒宝菩萨。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如是上首。六万开士
于诸贤者舍利弗。在于独处一心禅思。从燕坐起往诣佛所。彼时世尊坐于树下。逮寂随ˇ三昧正定。时舍利弗住远世尊。遥见大圣威仪礼节寂然和雅。寻即求草敷一面座。而结加ˇ。直正其身而不倾猗适坐已竟心自念言。至未曾有。如来至真威神光仪不可称载。安隐道本。由是之故群生得安。所可逮致无上正慧咨嗟功勋。皆了诸法无不通达。于时大圣静然安和。从三昧起声扬发音。时舍利弗。闻佛世尊声扬发音。善心生焉。得其本愿。前进佛所一心而住。稽首归命志怀踊跃。寻叹此偈。而赞颂曰
若有众生不怀希望未曾着念
于诸经典游步世间平等独欢
则能常忍于斯经法众生无能
见其瑕短斯等信解如幻自然
选择诸法了如虚空不见吾我
尔乃大安其不思ˇ一切众生
不念众生若无众生未曾逮得
一切思ˇ不见吾我尔乃大安
从始已来不ˇ合会不为有ˇ
之所迷惑不令兴立亦无所住
不见寿命尔乃安隐若有明智
不猗众生则于法界而无斗诤
弃捐一切众人之ˇ无若干念
乃为安隐其常建立于禁戒者
能仁一切不怀悭嫉而生于法
无有计数不见怯弱尔乃为安
若以忍辱安和超众彼未曾睹
诤讼之贪不得精进亦不懈怠
不ˇ忍辱尔乃为安谛住坚固
一心禅思心无所念除其烦乱
ˇ了诸法而在等定其不ˇ禅
尔乃为安若无明达亦无智慧
亦复不从无智之教不怀了了
亦无愚冥无智慧ˇ尔乃为安
如处闲居聚落亦然于斯二事
而修平等亦不惟恶是为聚落
不思闲居是乃为安假使行索
具足分卫亦不念言吾身求食
不自咨嗟我行乞食无分卫ˇ
是乃为安其从久远着弊坏衣
受取执持于斯身形不自叹言
我着粗服不临慢人尔乃为安
诸佛所教安住敕示三品之衣
不离其身不自ˇ念我不违礼
不自欣豫尔乃为安其能颁宣
微妙之法不计吾我不着众生
不自誉言我为讲法不猗音ˇ
尔乃为安于诸德本不怀妄ˇ
无坚固ˇ不念居业心中所怀
不思清浊身不造行是乃为安
若以兴起无兴起ˇ有所住立
不ˇ其处夙夜精进经行应节
其无言辞是乃为安设不思念
作与不作常无妄ˇ奇特之念
如来外学不以殊别不怀胜ˇ
是乃为安其不计数安隐之ˇ
等如虚空无所ˇ越心不怀念
吾我众生不见殊特尔乃为安
若了幻化如夜所梦逮得辩才
志不忽忘游于世间如水中月
无有进退尔乃为安若了善权
明见真谛其言有身无一坚固
则能觉了寂然之法不行妄ˇ
尔乃为安
于是世尊赞舍利弗曰。善哉善哉。所知深远奉行慧义极究竟矣。以法谈言应道妙归。何其快乎。今舍利弗。诸所游止耆榻崛山。周旋学者比丘菩萨。普令会此启受道教。时舍利弗寻即白佛。我不堪任请令集会。所以者何。诸大士等。威德过龙道智无尽。非吾所及。于时世尊从身放光。照于三千大千世界。寻时佛界诸菩萨众。蒙此明曜。如一念顷皆来集会于灵鹫山。行诣佛所稽首足下。绕佛三匝还住空中。闲居比丘及诸菩萨。来诣佛所稽首于地。还坐一面。王舍大城无数人民百千之众。行诣佛所稽首足下。退坐一面。于时世尊。见无数众皆来集会。举其尊颜瞻文殊面。寻复即笑。文殊师利便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叉手问佛。ˇ者所笑为何变应。如来至真未曾虚欣。佛告文殊。今灵鹫山有万菩萨。俱讲经典。经名喻ˇ。于往古昔亦曾所论。贤者阿难闻佛所说。即从座起更整衣服。长跪叉手稽首自归。善哉世尊。愍伤众生令致永安。唯当颁宣此喻ˇ经。斯法难值众所希闻。愿欲时说一切诸部。皆来云集听此经典。必当逮得深入光明幽奥玄妙。所以者何。如来至真尊无双比三界无侣。ˇ者尊颜观文殊面。应时即笑。此不虚妄会当有意。佛言。善哉善哉。阿难。汝乃睹察珠异德本。所可识者慧不可ˇ。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ˇ者笑意。于是阿难与诸大众受教而听。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信乐斯法。举动进止如ˇ游步。信此法者彼等之类如大ˇ游。亦如龙步。爱喜此法真谛义者。为师子步。举动进止尊无。俦匹。佛告阿难。此经典要悦诸菩萨。是经法教顺菩萨众。应当咨受。本宿功德ˇ于目前。我逝之后。此经典者归诸菩萨。令手执持。志静意定所以归空。口诵心思是菩萨藏。不归薄德ˇ塞菩萨。不归怀毒谄伪菩萨之身也。亦复不归多愿妄ˇ菩萨之手也
尔时世尊。即ˇ瑞应感动文殊。文殊师利应时知之。即自念言。我欲启问如来至真深远之法。一切声闻及与缘觉所不能逮。诸菩萨众履迹瑞应。以为等类。文殊师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欲启问如来至真等正觉。设见听者乃敢自陈。佛告文殊。恣汝所问。诸大众会悉来集此并当蒙恩。文殊师利即白佛言。何谓菩萨而得建立诸功勋法。普ˇ一切诸菩萨行。开化无数不可计会众生之类。ˇ诸佛国如水中月。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ˇ所问者但举其要。如来当为具足分别。令致建立功勋之德。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文殊师利与诸大众。受教而听。佛告文殊。若有菩萨当行六法。亦能具足道义之教。立于一切功勋之德。何谓为六。若有菩萨。奉行施度无极。一切所有施而不吝无所贪惜。具足顺行不自见身。建立禁戒不犯众恶。不见吾我而ˇ了义。成就忍辱柔和安雅。心不怀恨。睹已解脱不在结滞。殷勤精进身无所行。心无所怀分别一切。一心正志于解脱门ˇ。了便宜。定意正受心常永安。不慕一意解畅智慧以为道业。自睹其身不离五趣。诸所生处皆令蒙度。是为六法。菩萨所行备悉此法。具足一切功德之勋
佛告文殊师利。复有六法具足此事。建立一切功勋之法。何等为六。一曰菩萨往诣地狱。摄护拔济烧炙之患使生天上。其在畜生扰攘不安。或愤愦闹不识义理。摄取其性ˇ以柔和微妙之法。其在下贱庶民小姓。则以开示转轮圣王势贵之位。皆以普ˇ诸生五趣而等开度。所生之处与众超异。明ˇ随时入诸佛国土。而于法身无所动移。无来无去而悉遍ˇ诸佛国土。演万亿音畅出言教。各令得闻。其心常定不偏不党志性荡荡。是为六法菩萨建立一切功勋。文殊师利复问佛言。何谓菩萨摄护地狱使生天上。佛告文殊。菩萨大士以大莲华三昧正受。将护地狱就往拔济。则令于彼一切得升天祚之安。用以众生被苦恼故。ˇ示忉利最选之宫。见此厄难因则患厌。而得度脱诸所受恼。为地狱人而说经典。令无央数百千之众度地狱痛。是为菩萨摄护地狱令得拔济烧炙之患。已常顺法无所违失。文殊复问佛言。何谓菩萨摄护扰攘拔济畜生迷愦之厄。生于人间安乐之处。佛告文殊。菩萨大士有三昧定。名曰寂灭。以是三昧正受之时。因能摄护在畜生者。令心不乱志性和悦。则得安隐生于人间。守护三事为说经法。令无央数众生之类建立道法。是为菩萨摄护畜生迷愦之厄令生人间。文殊师利复问佛言。何谓菩萨生于下贱庶民小姓。则得更受转轮圣王安隐之德。佛告文殊。有三昧。名入于清澄定意正受。因其三昧越诸衰种。使皆清净。虽生小姓。则得更受转轮圣王安隐之德。是为菩萨生于下贱庶民小姓。而受转轮圣王安隐之德。文殊又问。何谓世尊菩萨普ˇ生诸五趣与众生超异。佛告文殊师利。有三昧。名遣诸行照明殊特。以此定意正受。菩萨住斯定时。普ˇ五趣导御众生。令得超异殊特之行。皆发无上正真道也。文殊师利复问佛言。何谓菩萨随时方便。普入一切诸佛国土。于本法身不动移处不来不去。普ˇ一切诸佛国土。如月ˇ水。佛告文殊师利。有三昧。名咸入诸音菩萨。以是定意正受立时。能ˇ己身在于十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不动移处不来不去。住彼定意。睹见十方诸佛世尊。闻所说经。是为菩萨不动移处随时方便。普ˇ一切诸佛国土。如月ˇ水不来不去。菩萨如是所周旋化亦无往来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何谓菩萨演万亿音畅出言教各令得闻。佛告文殊。于是菩萨逮得无量回转总持。达知无ˇ众生志性随其言语各畅辞声。分别无数诸ˇ言教而称其意。达其所趣逮此总持。演一切音普令得闻。各各开演辞不错谬。是为菩萨演万亿音畅出言教各令得所
于是文殊师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诸菩萨等善权方便。难及难及超绝无侣。是经典要诸菩萨学常所启受。当以何业至信脱门。佛告文殊。菩萨欲学斯经典者。则当信解虚空之门。又问世尊。何谓虚空。佛告文殊。其虚空者则谓虚无。无有尘污无恚害心。亦不忽忘。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污无害亦无忽忘。犹如虚空。不成布施不具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永无所及。如是文殊。一切诸法不成施戒忍进寂慧。犹如虚空。以是之故无解无除。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解无除犹如虚空。有所行者无所造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则无所行亦无造证。犹如虚空无有ˇ冥亦无明耀。诸法如是。无ˇ无明犹如虚空。旷然无际不可捉持。诸法如是。普无齐ˇ。不可捉持犹如虚空。无有正路亦无邪径。诸法如是无路无径。亦无邪正犹如虚空。不建立身离诸漏行。不学声闻。不志缘觉。不着诸佛。无上大乘诸法如是。不学声闻缘觉大乘。犹如虚空。无有思ˇ无所分别。诸法如是。无有妄ˇ亦无分别。犹如虚空无举无下无进无怠。诸法如是。无进无怠犹如虚空。无应不应无双无只。诸法如是。无应不应亦无双只。犹如虚空。普照众生无能尘污令不净者。诸法如是。至于灭度永无尘污。以是之故不可灭除。无能移去犹如虚空。无所建立亦无所住。不动不摇无处所故。佛告文殊。菩萨大士解诸众生无有住处。不当观察见有处所。逮致本际。不动不摇无住无不住。佛言。如是。文殊师利。彼法自然。其欲得见如来至真。则为邪见。其邪见者求入正见。其正见者是为泥洹。非大德果无大功勋。其至泥洹非大德果。无功勋已则世众ˇ。其世众ˇ。则于众ˇ无所希望。其于众ˇ无希望已。即能具足虚静之慧。已具静慧则能速成无所从生法忍。时彼众会六十比丘。皆怀甚慢各心念言。今者如来颁宣冥路迷惑之训。诸外邪学悉有是辞。何以为行。ˇ者世尊复演此教。亦如弗兰迦叶。摩诃离ˇ耶楼。阿夷帝基耶。今离披休迦旃先。比卢持。尼琶子等。悉说此言。何因如来亦演斯辞。有何殊别。云何则之所当遵修。以何为业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六十人等怀甚慢者心之所念。寻时即告文殊师利。佛为如来至真正觉。颁宣经典。亦与外道异学俱同等无差特又外异学不能分别如来说法义之所归。六十比丘适闻此言。益怀忧戚意不欢悦。甚不钦乐讲是经义。即从座起无何而去。文殊师利告诸比丘诸贤者等。欲何所凑。时诸比丘报文殊曰。吾等不解是法所说为何所归。时舍利弗告诸比丘诸贤者等。斯义善哉。当以此事重白其意。且待须ˇ。我当启问如来至真。何故说此。时诸比丘闻舍利弗宣如是教还复故座。时舍利弗则前问佛。何故如来颁宣此言。令诸比丘皆怀犹豫。唯愿世尊。加哀垂恩为决结网。彼时世尊告舍利弗。于意云何。其有比丘漏尽意解无余结缚。闻此言教。宁怀狐疑心怖龄Yˇ4鹪徊灰病J雷稹R鸭?姓叻畋惹鹦小S谝磺幸ˇ钏?源恰2豢植徊酪嗖换ˇАˇ慰ˇ惹鹇ˇ∫饨馕抻嘟岣炕骋煽忠病7鸶嫔崂?ァˇ蛴杏奕艘馊?邻ぁS谖丛ˇ蟹ā6ˇ惩ˇ氪ˇ榭招小J鄙崂?ジ次史鹧浴Nˇ复笫ァ7ˇ菜菇陶戮渌?ぁA钪罨嵴哳贸ˇ烈ˇ闹刑谷弧7鸶嫔崂?ァF溆忻沃屑?缋凑摺Nˇˇ蠹?嫒诵魏ˇH缋次酱嗣沃兴?迷蚍钦媸怠2晃ˇ嵋ˇˇ砸蛩枷爰扑?枷搿I笪抻邢胛藓匣嵯搿N匏?幸选T蚪馊缋次匏?直鹣胛奚筅邢搿2换诚胂搿N藓匣嵯搿N匏?性蚪庖磺兄谏?蛭锝晕ˇ橥ˇ2患?媸怠1隳芟ˇ酥罘ˇ曰蟮叩狗乓荨R涯芟ˇ酥罘ˇ曰蟆J枪嗜缋淳咦阈?ˇ曰笮凹?R涯芊直鹨磺兄罘āˇ晕ˇ凹?T虿桓此婷曰笮耙闪?ˇˇ?J俏ˇ崂?トˇ杏?廴缋粗琳嬖蚨樾凹?J枪噬崂?ァH缋此荡恕Hˇ杏?廴缋瓷碚咴蚨樾凹?3ˇ?畔搿Nˇ廴缋茨宋扌凹?J鄙崂?ジ次史鹧浴ˇ挝绞雷鹌湫凹?吡钊胝ˇ?7鸶嫔崂?ァR磺杏揄胺卜蛑ˇ俊V钏?ˇ肽钣Σ挥ΑK?煞ˇ鹆ˇ诖λ?T蛴诖耸露ˇ恍胖ˇN匏?ˇ⒕ˇˇ傅∥匏ˇ拗弧F鹱约?砦胰耸倜?R棱⒓莆岫ˇ白盼摇Oˇ朔直稹H绱松ˇ窦?拍钪ˇO怖炙?迪の匏?小H缡撬?猩笪匏?小J俏ˇ??J俏ˇ匏??J俏ˇ橥ˇJ钦媸笛越晕匏?小F湫橥ˇ咴虻敝ˇˇNˇ蕹肫ノ尴裰ˇ健R晕蕹肫ピ虺尚凹?7鹞ˇ崂?ァF淙缡窍瘛ˇ?钚橥ˇ瞬灰曰蟆J俏叫凹?T蛴胪獾佬凹?阃ˇR允侵ˇ省I崂?ァVˇ涠樾凹?抵抡ˇ?I崂?ァ8次史鹧浴ˇ挝秸ˇ?ˇ氡苏摺F涓2淮蠊ρˇ辉丁7鸶嫔崂?ァˇ偈褂腥巳缡窍袷ˇJˇ酥诘v则成无为亲近无为。其无为者。无有少福无大功勋。无小名称亦不大称。所以者何。其无为者皆离一切功勋之报。无有处所。时舍利弗。复问佛言。如来至真云何讲说无为而无处所。本叹无为。最为奇特功勋无ˇ。佛告舍利弗。愚瘿凡夫众行茂盛。计有吾我及人寿命。如来故为咨嗟无为。功勋无量ˇ其处所。欲令众人断终始患故叹殊特。又舍利弗。当察贤圣非贤非圣亦非众ˇ。当作斯观成就贤圣。离欲众ˇ犹如农夫。随其所种各得其类。反依谷苗。或生荆棘草秽之瑕。于舍利弗所志云何。为是农夫所报实乎。本种荆棘草秽瑕耶。舍利弗答曰。不也世尊。佛言。如是。舍利弗。设如农夫下种于地。依猗于此诞生荆棘。地之荒秽[(陋-(阿-可))-丙+蓬]变为[廿/公/心]。如是舍利弗。施于贤圣欲立功德。不能欢悦。此非好种不成为果。将无所获。若不建立无为之田。则当知之生死果报。是故舍利弗。欲致平等。是等无为则非大福。非大功勋
时舍利弗复问佛言。唯然世尊。何修无为。非有大福非大功勋。布施斯等其福云何在世众ˇ。佛告舍利弗。假使不怀小福之ˇ。无大福ˇ。是为种殖众ˇ之德。已能种殖众ˇ之德。明靡不曜不受果报。是则蕊幥鲜兰渲罾嘀ˇ笾诘v。若舍利弗。建此施者无尽德田。不受其华不获其实。以是之故如此施者。非有大福非大功勋。是世众ˇ不受果报。舍利弗复问佛言。云何世尊。为施众ˇ入于众ˇ。无受果报乎。佛言。于舍利弗所志云何。所施众ˇ依于无为。又计其法有报应乎。舍利弗白佛。无也世尊。其以无为施于众ˇ。不受报应则无果证。其无为者则无所求。贤圣之士亦无所望。时佛赞曰。善哉善哉。舍利弗。诚如所云在世众ˇ也。假使有人施此众ˇ则无希望。时舍利弗复问佛言。云何世尊。有所施者而无报应具足空慧。佛告舍利弗。其能ˇ了一切诸法悉自然者。彼义为实为是虚耶。白世尊曰。其能ˇ了诸法自然。则能分别自然自幻。其能ˇ了诸法如幻。彼应虚无了虚无慧。所以者何。一切诸法自然如幻。是佛所说其如幻者。彼谓虚无虚无之慧。是故世尊。ˇ了诸法自然如幻。所以者何。计于彼法不有所成。亦无所获。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如汝所云。假使有法实有处所。有所有者念行真谛。则不复知众生灭度无为之义。用一切法虚无无谛而无真实。以是之故。开化度脱如江沙等五趣众生令得灭度。众生之类而无损减。悉由众生因虚无出也。如是舍利弗。何以故。众生所ˇ虚无。其所思ˇ无所逮得。是故名曰具虚无慧。因此所学用施众ˇ。无报应果。具虚无慧也
时舍利弗复问佛言。云何具足虚无之慧。以是之故。能疾逮成无所从生法忍。佛言。其于虚无而不造证。是则名曰具虚无慧。又舍利弗。何谓虚无知身虚无。我人寿命亦复虚无。见于断灭而计有常。众事牵连亦复虚无。佛法圣众无为之ˇ。疗治心意诸念思ˇ。心所游逸皆悉虚无故。舍利弗。其能咨受如是ˇ比。当了斯慧以至解脱。此舍利弗。具虚无慧分别若斯。则能疾逮无所从生法忍。说是语时。四万菩萨寻时皆逮无所从生法忍。时六千人发大道意。三万六千天子值遇慧时当近道迹。其六十比丘怀甚慢者。漏尽意解至无起余。异口同音而俱举声。白佛言。我等世尊。从今以往奉六师教而因出家。佛非我师不奉受法不归圣众。从今以往悉无所作亦无报应。不兴重衅亦无恶趣。一切众会闻说斯义。无央数人皆悉惊愕不知云何。各心念言。斯等比丘将求迷惑。远佛违法。舍于禁戒就外异学。所以如是今演此辞。时舍利弗。知诸众会心之所念。即时告此诸比丘言。仁等何故发于斯言。吾等之身从今以往无佛世尊。因从异学出为沙门。时诸比丘报舍利弗。吾从今始敬事六师。一切所归为一ˇ耳。不猗六入。是以不见若干种佛。不ˇ出家为沙门也。舍利弗复问。何故诸贤复发此言。从今日始不以佛为圣师。诸比丘报曰。从今日始自在其地不在他ˇ。自归于己不归他人。己为师主不用他师。是以故往不以佛为圣师。所以者何。其佛正觉不离吾我。其吾我者不离于佛。时舍利弗又复更问。诸比丘众贤者等。何故复言。从今以往不启受法不归圣众。比丘答曰。不得诸法所可归念。亦无合集故不归法众。舍利弗。复问诸比丘。何故发言。从今日往无所造业亦无所作。诸比丘曰。从今日始ˇ了诸法一切无作。其无作者亦非不作。以是之故。从今以往无所造业。舍利弗。应时复问。仁等何故ˇ者说言。从今以往无有果报。诸比丘答曰。朋愚不解。故趣生死缠绵终始。吾等愚尽无缘无报。以是之故。从今以往无有果报。时舍利弗复问之曰。仁等何故复发此言。从今以往无有殃衅。诸比丘曰。吾等ˇ了一切诸法皆寂灭度。吾等解了一切诸法无法无报。所以诸法无有果报。因是之故而发斯言。从今已往无有殃衅。时舍利弗复问言曰。诸仁何故复发此言。从今已往无有恶趣。诸比丘曰。吾等从今ˇ了一切诸法所趣。永无恶趣。其无开化无不开化。无律不律。以是之故。从今已往无有恶趣。亦无不趣无律不律。时诸比丘说如是比弃自大义。时彼闻者三千六百比丘。漏尽意解至无起余。于是世尊赞诸比丘曰。善哉善哉。其于诸法无所得者乃为真得。又问世尊。何谓于法有所逮得。佛告文殊。所谓得者。谓逮无所从生法忍。文殊又问。若有菩萨。欲乐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当云何学如何建立。何谓奉行。佛时欲解。文殊师利。学法无上游一切智。诸通慧义。常当遵习无所从生法忍。佛尔时颂曰
欲慕学佛慧一切学中尊
不受于诸法亦复无所舍
法者无所得亦不越成就
诸法无所有愚者欲令有
欲为除此行故为众说法
反志乐所生不信无所起
若能弃魔事佛道尊无上
若以生愚冥故不了此义
以兴若干种愚者见各异
其生无若干一切为一ˇ
佛者世明慧为凡夫说之
用计吾我故不能奉修道
念言当久如灭尽于贪淫
远离嗔愚冥念吾无尘劳
无有而ˇ有断灭于灭度
开化贪欲恚故说寂然空
冥尽无所生故叹于泥洹
方便赞灭尽离佛法甚远
ˇ施奉禁戒若希望乐道
是不修佛教为慕学思ˇ
愚者或虚妄不解虚无法
诸法一等ˇ及怀若干念
若ˇ了此法诸法自然ˇ
如人观五指得道然不难
道不离人远亦复不在近
精勤求妄ˇ以故离人远
愚者行各异展转ˇ求短
是人奉禁戒此者凶犯恶
善施行正法有为悉虚无
不复受神识如幻无所见
无有奉戒ˇ亦复无犯恶
诸法因缘合彼亦无吾我
若于亿千劫布施无等双
将养上禁戒导师不受决
若以去思ˇ所施无所望
弃捐诸希求然后见授别
说布施得福持戒生天上
其无所逮得此乃无上道
愚者猗颠倒妄ˇ有所求
吾当致法忍无起无为业
无所从生法心不念所生
逮法忍不难不更亿千劫
假宣有法名诸法无所作
无本无所住ˇ皆如虚空
无数亿诸佛颁宣上妙法
令除淫怒疑诸法亦无尽
诸法假使实则当归尽赐
以无所有故是以不可得
淫怒痴无量计之无崖底
设无有崖底彼则无根本
所种无有芽何因生华实
设不得叶者何缘当有花
无所从生法则无有人种
众生无众生不生亦不灭
犹如淫女人彼则无有子
以无有子者则无有子忧
明智观如是诸法无所生
彼便无恐惧周旋生死苦
愚为虚伪惑不解法如幻
受取虚空担患厌圣善教
若分别此教无量无边际
无数不可ˇ尔乃不患厌
如佛说本际宣畅无崖底
当来际亦然中际为一ˇ
无际ˇ有际无底际虚无
吾已了此义则解无二分
本际虚空ˇ人际不可议
其际譬如影斯慧不可了
因以行妄ˇ由是退转心
当尽斯罗网何缘当成佛
正觉无所ˇ彼则无所成
诸法无所生愚者欲令成
虚空不可捉及宿诸处所
虚空无所住无为无形ˇ
如咨嗟虚空解道亦当然
如分别了道ˇ众生亦如
众生界悉等平等虚空界
其能了此等成佛道不难
不精进求度不思念随顺
不求愿诸法成佛道无难
道离诸所愿一切断要誓
心不抱求愿诸佛道最上
布施心自念所施用得道
道者无所得上道无所获
志常怀禁戒ˇ精进有实
彼不承佛教欲求望报故
诸法无勤修而反ˇ精进
其无所行者此上度精进
其发如是ˇ斯法无诸漏
斯法为有漏彼心不随顺
所讲无念法赞之如虚空
不缚亦无脱是慧为无上
其希望奉戒亦ˇ犯禁者
此二俱犯禁无二为上禁
诸法无有异无ˇ无殊特
若解达无见此乃奉佛教
其心无所生譬之如虚空
等受如是决乃为真寂志
其无所ˇ者一切无所念
无心无所生佛道不难得
其不受贪欲不为欲所使
贪则无所生佛道不难得
若不厌劫数不畏亿本际
不惧生死难佛道不难得
于是世尊说此颂竟。告文殊师利。若有菩萨。凡人笃信斯经典者。闻之不疑不怀犹豫。受持讽诵为他人说。具足解义。则当ˇ致二十事功德之勋。何谓二十事。一曰诸天神明悉宿左右。二曰诸大蛟龙而来护之。三曰诸大鬼神咸共卫之。四曰心常安隐未曾见乱。五曰所生之处为众尊长。六曰世世在处常识宿命。七曰生生所处常得五通。八曰速得法忍加当复见弥勒菩萨。九曰专精修此经典之要。心捐睡寐疲极之意。十曰若以寐时常于梦中得见诸佛。亦复当得见诸菩萨。十一曰用以笃信此经典故。当疾逮得柔顺法忍。十二曰若有受此经典本者。ˇ世得致灭除诤讼。十三曰若行蛇矽毒害之虫。念是经典终无恐惧。十四曰思此经卷则能降伏怨仇嫌隙。十五曰若能专惟斯经典者。便即逮得普光三昧。十六曰若能ˇ了斯经典者。则当知之除一切罪。十七曰若讲斯经便能获致不可称计百千法门。十八曰世世所在不失道心。十九曰所生之处面见诸佛。致无量转总持之要。彼若思惟斯经典时。诸魔波旬未曾得便。所至受身常见诸佛。二十曰思此经者所愿必成。二足三足四足毒虫悉共护之。若有非人欲来恐之。王者群臣飞尸恶鬼欲来恐之。自然有护无能犯者。佛语文殊。是为二十功德之勋。法师比丘闻此经典。欣然笃信而不以疑不怀犹豫。受持讽诵抱在心怀。具足分别为他人说功德如是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譬如药树名曰普疗。皆能除愈一切疾病。斯经如是。疗治一切淫怒痴疾众ˇ之患。佛言文殊。如仁所言诚无有异。斯经典者。实为ˇ除一切众生五阴六衰三毒五盖十二因缘九十六径六十二疑邪见之碍。所以者何。乃往过去久远世时。其劫无ˇ不可计会。其数过此。时世有佛号乐师子步。会无央数无ˇ人民。大众之中讲说经典。时乐师子步如来至真等正觉。有一菩萨名金刚幢。于其佛所闻是经典。其心不疑不怀犹豫。即时启受于斯经典功德之勋。持讽诵读笃信执玩不离其心。行入郡国ˇ邑聚落州城大邦。见之欢欣。皆言良医当来治我众患之疾。一心ˇ信豫怀欣然。时百千人共ˇ聚会。皆俱往诣于金刚幢菩萨之所。各欲求护。时金刚幢。则以笃信悲哀之心。用斯经典咒于众人。取此经中神咒诸句。将护众人以德劳之。而以宿卫。文殊师利。彼为何谓神咒句耶。以辞咒曰
无捶(一)离为(二)以律舍(三)善度(四)不有实(五)无有处(六)离迷惑(七)尊虚空(八)荒如幻(九)无所生(十)不可得(十一)慈善慈(十二)愍众生(十三)一切下(十四)求径路(十五)义精进(十六)斯无楚(十七)此神咒(十八)
是神咒章句将护众生。若得恼病至于困病。众患之苦痛不可言。若干诸疾悉得除愈。诸天龙神及与非人所见娆者。并余毒虫蟒蛇虎狼蚊虻析蜂。慈念此经无能触者。病疮痛癞。若得水疾悉得除愈。佛语文殊。时金刚幢菩萨。大士住此经典。为众生类皆疗众疾莫不安隐。于文殊。意志云何。时金刚幢菩萨大士为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则吾身是。吾于彼世受斯经典。笃信爱乐持讽读诵。开化饶益一切众生。是故文殊。当观此经如普药树
文殊师利复问佛言。其有菩萨。受此神咒章句义者。持讽读诵当云何行。佛告文殊。若有菩萨受斯神咒章句义者。持讽读诵。其人发意奉行是经。不服食肉。不以ˇ油涂薰其身。常怀慈心愍于众生。饶益一切如普药树。常当亲近于一切智。诸通普慧令无恼害得其便者。若诵此经。常当清净柔和其心无秽浊行。讽是经时。净扫除地令无尘埃见者悦豫。文殊师利复白佛言。若有菩萨读是经时。弃捐贪爱不惜身命忽如无形。尔乃随教。佛告文殊。诚如所云一无有异。彼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受此经典持讽诵读。以用加益无数众生。斯经典者所益无量。阿难白佛。唯诺。当受如圣尊教。宣如佛说。佛言。善哉善哉。贤者阿难。若受此经奉持讽诵。为诸众生施作佛事。佛说如是。贤者舍利弗。贤者阿难。文殊师利。诸天世人阿须伦鬼神龙。闻佛所说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天地八阳神咒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毘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神通者少。不神通者多。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交素篆。分途列道。门张户设。既昧断惑之境。未接息言之路。讵能探神测妙。苞总无边。有圣将应。灵因旷远。志遗发肤。施单城国。及繁星驻彩。夕马腾空。出四门以结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佛劫数多少。
(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高无中边。诸大妙宝王。种种间饰。菩萨之身为师子座。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执金刚。虚空游步执金刚。虚空生执金刚。被杂色衣执金刚。善行步执金刚。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哀愍无量众生界执金刚。那罗延力执金刚。大那罗延力执金刚。妙执金刚。
イ 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ロ 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粟。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ハ 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粳米。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ニ 卯生酉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小豆。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南谟阿唎耶阿弭哆婆耶怛他孽多耶南谟阿唎耶跋嚧吉帝失筏啰耶菩地萨埵耶摩诃萨埵耶摩诃迦嚧尼迦耶怛跌他唵阿慕伽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娑婆诃 如是所说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即是一切秘密神咒之主。若有人能诵此神咒成就之者。即能通达一切神咒。但是咒法所有事业皆得圆满
护身命经 界比丘道真 佛说救护身命经济人疾病苦厄 尔时佛在娑罗双树间临般涅槃时。舍利弗阿难及无量无边诸大菩萨诸大弟子一切诸天皆来集会。佛还正坐告阿难言。吾当入般涅槃。我灭度后五浊恶世中。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