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启示

圆通章 | 作者:大安法师 [投稿]

  第二个启示佛与众生母子天性相关,这是念佛的一个重要的原理。我们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这个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这个不能了解的话,就觉得我念这句佛号是非常空洞的,佛是佛我是我,我为什么要念他呀!我的痛苦我的这种困难他会知道吗?他有能力解决吗?所以要了解这一点。在这个经文当中就直接把佛跟我们众生的密切的关系,用两种比喻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一是亲友忆;第二是母子忆。

  我们现在在无明黑暗当中迷惑颠倒六道轮回流浪不已,我们已经很大程度上忘记了我们本有故乡,忘记了我们的故乡还有一个大慈悲的父母,在那样地关注着我们,在那样地慈爱着我们。这个亲友啊!二六时中十劫以来都在忆念我们,但是我们却是忘记他,却从来没有一念去忆念这个亲友。是不是这样子啊!我们从早到晚、从生到死,我们忆念什么呀!五欲六尘哪!我们会忆念到还有一个一真法界的实报庄严土的一个这样的佛!这样的关注我们牵挂我们。我们说自己是业障众生,业障的表达就是不知道这桩事情、不闻这件事情、不相信这件事情、不报答这件事情。所以佛在这里非常恳切非常悲悯地说出这种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啊!我们怎么去体会佛心?佛心是大慈悲心,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是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亲生子女这样的心。

  那么我们了解佛心有时候又非常的隔膜,非常疏远呢,所以用比喻方法理解你父母的心,先理解父母的心。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就像世间它也会说,世间有一种爱能够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母亲十月怀胎的这种辛苦,生下来三年无微不至的呵护子女拉尿啊!她把子女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子女生病了她那种痛苦那种焦虑,就恨不得所有的病都到自己身上来,体会一下这个爱。

  我们可以举两个小例子,有一个研究力学的教授,他研究这个高空的物体高速穿下来的时候,是什么力量都挡不住的。就像空中一只小鸟的身体都能把飞机厚重的钢板撞成一个大洞一样,他常常跟学生讲述这个道理。

  有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这时他的妻子非常恐惧的跑过来说,不得了,他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大概都是还不懂事嘛!就爬到最高的一层楼顶上去了。就在楼顶的边缘在那里走来走去,想学小鸟的飞翔。他的妻子一看见就赶紧跑去给她的丈夫说这个事。这个父亲一听,连鞋子(因为实验室是地毯)他连鞋子都来及穿呢,就穿着工作衣光着脚往外跑。一跑啊就看到他那四岁的女儿站在那高楼顶上,在那里非常危险的走动。这个女儿一看到父母在下面就很高兴,就从楼上真的跳下来了。

  这一跳下来,这个教授的旁边有几个学生都怕他那个……,知道这危险,就把他的手都挽着不让他动。但这时候,这个教授在这关键的时刻挣脱了他的学生的手,赶紧跑到楼下伸出手来接他的那个四岁的女儿。这一接果然就撞在他的胳膊,他的胳膊刚噹一声就断了腿也断了,一下子昏过去了。到医院去抢救,抢救两天他才苏醒过来。苏醒过来,他的妻子他的学生都在它的旁边等候着,看到他苏醒过来就说哎呀我们等你等了两天两晚,你终于苏醒过来了。他说,你不知道这太危险了,这个教授说,他说我知道危险。我搞了半辈子的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但是父女之间,父亲和女儿之间只有爱没有力学。当他说这句话时他也很欣慰的看到他四岁的女儿,很甜蜜的睡在他的旁边得救了,这是父爱。

  你再来看个母爱的这个例子,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啊!就是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场景。这个大地震以后各地的救援人员都去了,就在这个残墙断壁里面去找人。两天之后救援人员正在找人的时候,忽然在一个障碍物下面看到了这么一个场景。有一个母亲用手撑着地,她的背上有很多大石块,很多重量之物压在她的背上,那不知道有多重。她的一个七岁的小女儿就在她的身体下面,她用整个身体支撑着那么重的重量,整整支撑了两天。她一看到救援部队来了,就赶紧哭着喊赶紧救啊!我已经快顶不住了。

  那个救援人员一看到这个场景都拍照,都很感动,大家都去救,光是扒那上面的石块用了大半天才把它清理完。那么记者从她的手下把她的那个七岁的小女儿把她先扯出来,这扯出来一看,她的小女儿已经断气了。但是她的母亲还在说,我的女儿怎么样?我的女儿怎么样?这时候救援人员都很安慰她说,你的女儿没事,我们已经送到医院去了。生怕说她女儿去世了,她可能当下也就完了。然后把她送到医院,她的这个双手的僵直,就没有办法再弯曲了。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一个特写:这就是母爱。那种父母对子女的爱他是无条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愿意把子女的痛苦担荷在自己身上的,那么作为子女的人是常常不了解的。

  我们看到一般的我们这些众生,从小在父母的恩爱当中他不了解,认为理所当然。然后到了青少年时还叛逆,有段相当长的叛逆时期。等到他父母年老了去世了,这时候他也做了父母了,当他做了父母的时候,他才有点理解他父母的恩。等到理解他父母的恩想报的时候,他父母已经去世了。这时候他就会留着忏悔的眼泪写那些纪念文章,拿到报刊杂志发表得点稿费。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一般子女,都很难去理解父母的恩德,很难去报答父母的恩德。

  我看到有个报纸上,也是一个作家写他的回忆他的母亲,这个作家二十岁的时候有一个事故,双腿高位截肢坐上了轮椅。这个青春年华的这青年遇到这样的变故,他心里就很烦躁,他觉得老天这样不公,天天牢骚。他就每天坐上轮椅到那个公园里面,找一个最僻静的地方去消磨时光。当他每天走的时候,他的母亲的那种样子又希望他不要走,但又不敢拦住他,因为他脾气不好。然后就默默的给他准备轮椅推他,推到门口,她出了门口,她的这个儿子也不需要他的母亲跟着,自己就去。

  他从来不知道他走了之后,他的母亲要站在那里,站一两个小时看着他。他是偶尔有一次有事回来拿点东西的时候,一看他的母亲怎么还在小巷里面张望,他第一次发现这个。然后他去了之后,他有时候傍晚都不想回来,因为他觉得太痛苦了。但是他的母亲一看到时间到了,他还没有回来就得去找他。那个公园很大呀!他有时还故意很倔强,坐在那个树木最繁茂的地方,让他母亲看不到,他母亲呢还是个近视眼,还就到处到处找。所以最后他才知道,他的这个轮椅的每一个印子旁边都有他母亲的脚步。等到母亲四十九岁去世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由于自己的变故,他的母亲比他自己更痛苦,这时候他就忏悔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追求事业追求五欲六尘,我们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一个不知恩,不报德的这样的众生。

  那么念佛法门,我们知不知道有一个比父母对我们还恩德的一尊佛呀!阿弥陀佛啊!他大国王不做了,出家在世自在王如来座下。他考察他方世界的众生实在是太苦了,轮转六道尤其是三恶道,那种败坏那种苦难;那种众生在里面还不知道这种苦难的愚痴,种种的恐惧。这个大国王就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了,他的出家,他的修行,他的功德,都是为了救度苦难的众生。

  为了实现他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目标,他可是花了五大劫的时间去考察十方微尘数佛刹,种种众生的根性、好乐、苦难种种情况。他要设定一个程序啊!使他这种大愿的蓝图实现之后,在法界当中不留一个众生在轮回里面了。度尽阿鼻苦众生,要把阿鼻地狱的众生全都度尽了,如果不能度尽,他就不成佛呀!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五大劫的思惟,由愿导行,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在无量劫的无量的生命过程当中,每一生命的这样的示现,都为众生献出他的生命,给众生广结法缘。为完成这桩救度众生的大愿,阿弥陀佛确实献出的鲜血多于四大海,尸骨高于须弥山。这些情况我们不了解不知啊!这十劫以来阿弥陀佛就像慈悲的母亲,在门口每天的张望,看着这个轮转了无量劫的浪子什么时候能回头。

  这个慈母思念子女的心早已成就,众生在那里受苦,阿弥陀佛就如箭入心。就好像一个慈母看到她的子女得了癌症倍受挣扎,那种化疗把头发都化掉的情况,你看看那个慈母在旁边是什么心情。我们在无明的大梦里面不断地做着各种恶梦,我们在梦里面喊救命哪!苦啊苦啊!然而我们不知道救命到那儿去求救啊!我们以为在轮转的过程当中只有自己的孤独啊无助啊!实际在法界当中,早已成就了一种救度我们的力量就在当下。十劫以来,阿弥陀佛那双接引的手就在我们的手边。然而我们确实昏迷得太久了,不了解。很多人在这个世间,尤其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他会对自己力量的孤弱,对环境的恶化表现出很大的绝望,他也许去自杀,他也不了解原来还有一种力量是可以得到拯救的。这种拯救是无条件的,就好像父母帮助小孩不会谈交换条件一样。但问题就是我们在这种众生的知见里面都是分别的,对这种同体的慈悲没有概念。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市场经济当中,都是要讲交换的,都是要讲条件的。我们不会领会还有一种无条件的慈悲,存在在我们的法界,存在在我们的每个念头里。这就是我们的业障,这就是我们怀疑的罪根。只要我们把这个障碍突破了,我们能够相信,我们这个浪子能够也像母亲思念子女一样去思念我的母亲啊!那这样这两种思念就耦合起来了,就互动起来了,这就叫感应上了。而且很容易感应的,因为母子的天性是那样的密切相关啊!这种相关这种感应,一方面是靠佛已经成就的慈悲;另一方面要靠我们众生的纯孝之心——孝心;如果这两者具足,阿弥陀佛那边已经具足,现在就看我们是不是具足,一具足就感应道交难思议。

  在儒家有一个孝子叫曾子,他有一个瞎眼的母亲。为了奉养他的母亲,他就辞官不做,在家里砍柴得点薪水,来赡养他的母亲。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曾子正好上山去砍柴了,古人都很厚道,客人来了就要热情招待。曾母呢就希望给这个客人准备一餐丰盛一点的饭食,但她自己的眼睛瞎了又没有能力,所以她就希望好的儿子赶快回家来招待客人。那么那个时代又没有手机,打个手机过去,没有。那怎么传达这个信息呢?唉!曾母有办法了,她就咬自己的中指,这一咬啊!这个山上的曾子就感到自己心口疼痛,这一疼痛呢,他就想到这可能是我母亲叫我有事,就赶紧下山。果然是他母亲叫他下来,母子连心呐!不仅是母子之间,就是世间相爱到一定深度的男女,他都有这些感通啊!

  大家看一个文学名著《简爱》,简爱和罗切斯彻之间的爱情。简爱知道罗切斯彻有妻子,毅然出走,但是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罗切斯彻碰到家庭的变故起火了,自己去救火,也是双眼瞎了,这时候一个贵族也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在这时候他就在呼唤简爱,是用他内心在呼唤,唉!在遥远的那个简爱呢,就听到了罗切斯彻的声音,她就来到了罗切斯彻的身旁。这种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众生的心性感通是不可思议。

  那么阿弥陀佛他忆念我们这些众生的力量很大,所以有一个比喻,就像强大的磁场,一块大的磁铁。这个磁铁对任何金属的东西都能够吸过来,但是一定要金属的东西吸过来。如果是一根草它吸不过来,如果是一块玉,它也吸不过来,一定是一根针。所以这就要用我们的念头转化,我们思念弥陀,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愿意母子重逢,我们的心变成了跟磁铁相应的同质了。如果我们没有这一念信心,还是在五欲六尘里面挣扎,在这种六道轮回里面造作种种的恶业。恶业造得愈来愈重,轮转在三恶道的这种时间愈来愈长,这就是舍父逃逸愈来愈远。这个父母事相上是表已经成就了的西方极乐世界;从理性上来说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佛性,天然的父母。我们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在这个心意识里面,愈来愈粗糙愈来愈逃逸,回不去了。

  所以诸佛如来来到轮转的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就是要把这桩事情传达出来。这些昏迷的颠倒的子女不了解他有父母,不了解父母对他有多么的慈悲,不了解父母有多少万贯家财等着他去继承,所以就得要宣说这桩事情。所以净土经典首先就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就要阐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要把阿弥陀佛跟我们众生是什么关系说出来。跟我们众生是超越父母的爱啊!为什么超越父母的爱?我们今生的父母他只是这一世对我们的恩爱啊!但是下一辈子各有各的轮转的道路,各有各的业力,对面不相识。然而阿弥陀佛对我们的爱,是生生世世的是无量劫的,他不仅有恩爱,而且他有智慧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无问自说?这桩事情是阎浮提众生想不到问不出来的。释迦牟尼佛他来到这个世间也是要开佛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要令一切众生离开三界的火宅。离开三界火宅最直接的方法,让大家归投阿弥陀佛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一条诸佛如来救度苦难众生的妙庄严路。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像大悲慈父,在这个世间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五恶五痛五烧娑婆世间种种的苦难,让我们生起厌离心。然后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让我们生起神往之心。此土是大火炬,彼土是清凉池;此土是八苦交煎,彼土是无有众苦,但受极乐;此土是魔界,无一安身之所,彼土是一真法界,令我们快速成佛。两个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只要有一点智慧不愚痴,我们舍娑婆取极乐,应该是一个正常心智的选择。

  那么释迦牟尼佛就发遣了,你们赶紧出离这个世界呐,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啊!这是发遣。但众生有时候他还是业障重,这个世间虽然苦啊!他也感觉到苦。但是呆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习以为常,甚至不以苦为苦,还以苦为乐。他觉得五欲六尘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你让他离开这个世间,他还舍不得呐。你看有很多念佛行人,临命终时听到佛号他不高兴,你们赶快给我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让我病好,他不愿走啊!如果见到阿弥陀佛真的来了,他还想能不能请几年假啊!我还没有活够,他是这样。所以这个出离心对我们众生就很难呐!如油入面烦恼重重。但是出离心出不来的话,这就跟木桩子,这条船就动不了呐!一定要有出离心。

  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这里讲的非常苦切啊!你这里造了什么罪,要下地狱;造了什么罪,要到恶鬼;多少多少劫,多么多么苦,要这样去说,让他有种畏惧感,觉得这个地方真不可惹啊!还是走为好啊!然后阿弥陀佛在彼土的慈悲的呼唤,你们赶快过来吧!就像善导大师讲水火二河白道比喻,在那个狭小的白道上行走,那念佛人都不敢走,走上去怕掉到水火二河去。那么这时阿弥陀佛都是就这样的慈悲,啊呀!你只要一心念着名号过来,我能保护你呀!不会让你掉到瞋恚的火河和贪欲的水河里去。这种保护是很重要的,就好像一个年轻的母亲保护她的婴儿一样,不让他摔倒一样。阿弥陀佛是有这种保护的智慧和有这种保护的慈悲的,所以这样一种慈悲是无条件的,实在是慈悲到了极点了。然而我们这些子女还是逃逝,还不相信,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办法了,再忆念也没有作用了,因为毕竟要我们用信愿持名来感应来呼应的。

  所以今生有幸,我们闻到了释迦的遗教,听闻到念佛法门。又去了解到阿弥陀佛像慈母一样,十劫以来无量劫以来,都忆念着我这个苦难的子女。这就好像在这种旅途潦倒憔悴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份家书,是母亲寄来的,要我们赶快回去。这时候他在外面已经历经无限的沧桑和心酸了,这时候对外面的世界他不再感觉到是精彩幸福了,他觉得是苦难重重了,他又了解到故乡的美好。这时候他就终于这一念就转化过来了,浪子终于回头了。这一回头也就思念他的母亲了,母亲早已在思念我们,只要忆念思念母亲就感应道交,这就是无量劫以来稀有难逢之一时。是我们苦难的浪子得救的一时,是阿弥陀佛内心欢喜的一时,是和弥陀慈母相见的一时。

  所以我们念佛行人要有这份如子忆母的情怀,归投到弥陀慈母的怀抱。我们就解脱一切苦难,我们就得到一切快乐,我们最终就能得到大乘的涅槃了。阿弥陀佛无量劫积累的财富就无条件地恩赐给我们了,我们这个穷子当下就骤然大富了,一到西方净土就是阿鞞跋致了。你看这是多么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却竟能被我们碰到了,那真是快乐无有极了。好,南无阿弥陀佛!

时间:2006年9月9日

地点:新加坡光明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