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地藏经的,一定不能忽略鬼道众生。这个世界上,鬼道众生永远比人道多。在轮回了无始劫后,我们在鬼道的眷属,永远比在人道的多。现在提倡人间佛教,很多觉得,人间佛教就是注重人间,那其他道的众生呢?大乘的佛子,是不应该忽略其他道的众生,尤其是鬼道的众生。很多人骂佛教鬼鬼神神,天天超度啊,焰口啊,念经啊,不去做一些慈善。这是很短浅的讲法,不是我不赞同慈善,而是说佛教不仅仅是慈善,不仅仅是做人间的,不要把放焰口,念经,看成是迷信的,没有用的。觉得赶经忏没有用。经忏是祖师大德创造出来的,这是修行的方法啊,怎么能说没有用呢。
很多人觉得,学佛就要做慈善事业,这样才是佛教。不是的,如果只是慈善,那世俗人都会做啊,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都会做,而且世俗人做的都比佛教好。那佛教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佛教是解脱的,佛的目光,是解脱六道的众生,不仅仅是人道。不要把人间佛教看成是佛教的全部。比如说,有的人说,菩萨不是木头,不是石头,你行菩萨道,你就是菩萨。这个观念值得质疑,比如说观音菩萨,能去除水难火难,能循声救苦,能让瞎子复明,拜观音菩萨能开大智慧。你说,谁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不要把菩萨的境界,理解成做善事存好心就是菩萨。菩萨叫做自觉觉他,而且具足神通妙用,那人有吗?可见把菩萨定位成做人间善事,这是很浅显的解释佛教。
很多人看到外界对佛教慈善的赞美,就觉得这才是佛教,赶经忏就不是佛教。外界凡夫,不信佛,不信轮回,看不到六道,只看到人道,他才如此说。那我们佛教徒,看得到六道,我们怎么能只关注人道呢。还有无量无边的鬼道众生呢?
现在很多人把佛法理解很偏,做好人就是佛法了,做好人是基础,但不是佛法的全部。大乘发心,应该发利益六道众生的心。比如说鬼道众生来讲,佛以佛眼观察鬼道众生,都受到种种苦难,口里出火,肚子大如平原。这些苦难和医院里的病人,有过之而不及。那这些鬼道的苦,谁来救拔。所以出家人很慈悲,每天晚上都要下施,施食给鬼道众生。
比如说,做鬼的寿命,是1500年,等鬼道的业报受完后,才有资格去做畜生。那按照中国传统,中国祭祀祖先,就三代。就是爷爷的爷爷,三代。这三代以上,如果做鬼了,也无法得到祭祀。那变成了孤魂野鬼。你想看,你想看,假设我们死了,五百年还做鬼,这时是什么,是孤魂野鬼,那你五百年后的后代也不会祭祀你了。你怎么办,你就是孤魂野鬼,到处飘荡,没有东西吃,还要受到恶鬼的欺负。很可怜。还好有佛教,寺院每天施食,平等布施,晚上跑到寺院你去吃。就这样子。我们不能以人的心来看到佛教,要以佛的心,佛观察六道众生状态的心,来观察佛教。这样才有用。
翻开地藏经,一开头,不仅有佛,有菩萨,有天人,还有鬼神,最后还有阎罗鬼王。这个是个表法。修地藏法门,不仅是做好人,不仅是关注人道的苦就好。地藏菩萨为何要救度地狱之苦,饿鬼之苦,就是要关注鬼道的苦。哪里有苦难,地藏菩萨就往哪里走。
我常常说,学佛的人是真孝顺,世俗的孝顺,都是假的,短暂的。父母在世时,你给他好吃好喝,他很开心,那如果死了以后,进入恶道呢。你有什么办法?顶多给他一个坟墓,然后呢叫子孙拜祭他几十年。那几十年后,他仍然做鬼,而且是孤魂野鬼,你要怎么样呢。世俗人目光短暂,包括孝顺,也是很粗浅的。能听闻佛法,是最大的孝顺。父母能修行,是最大的孝顺,否则我们都是孝顺一辈子,可不管父母未来何去何从。要知道,父母也是凡夫,也是六道轮回的众生,也是自身难保。你给他吃好睡好,也自己让他色身享受而已,那下辈子呢,你也管不着。哪怕落入地狱了,你也无可奈何。按照佛法来讲,这个孝顺,不是真的。
祖师大德说,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能安心修道,父母才有救。婆罗门女的母亲也是靠婆罗门女的修道功德才脱离地狱的。所以好好修,接着色身来修,这才是对父母的孝顺。至少不担心父母堕落到恶道。佛教看问题的眼光,是长远的,不是短暂的。世俗人认为对的,不一定对啊,世俗人都是凡夫,唯有佛陀看到的,才是真实相。这样能增进我们修行的信心。
否则有人说,念佛人最不孝顺,不赚钱好好孝顺父母。于是修行也不修了,就去做世俗事业。当然不是说不能做世俗事业,而是佛弟子要明白,怎么样才是真的孝顺。不是拿着钱哄父母开心,就是孝顺。什么都顺着父母的意,就是孝顺。父母也是生死凡夫,在学佛上,应该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明白什么是真正利益到父母的。否则孝顺孝顺,这辈子开心,那下辈子呢,堕落了怎么办?
所以,有想过父母死后能去哪里吗?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世俗人想,给父母个坟墓,清明扫扫墓,就好了。然后父母就在鬼道受苦。这也是不孝啊。学佛的最孝顺,能给父母生命的意义,就是法身的意义,这才是孝顺。
晚课中每天晚上都会施食,给鬼神孤魂吃。只有佛教有这种悲悯心,世俗人在父母死后,不会每天都如此慈悲。更不会理睬孤魂野鬼了。要看到这些功德,看到佛教度化六道众生的功德,而不是慈善就可以的。所以佛弟子,应该要学会放蒙山,经常施食。而且更重要的,修地藏法门,要体会鬼道的苦,不仅是人道的苦。不是说修好人道,自己解脱就好了。
大家念地藏经时,多请鬼道众生来听,有空最好能学会施食给鬼道众生,这也是培养慈悲心的方法。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