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接着来学习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在路途中,就所见到的各种事物和情景所发的十九愿。
首先来看这部分的第一愿,总偈颂的第五十九愿:
若见众会 当愿众生
说甚深法 一切和合
见到“大众集会”的情景,该如何发愿呢?《华严经疏》云:“谓众聚多谈无义,故愿说深法。”意思是众人聚集在一处,多谈无益之语。因此,发愿宣说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
何谓甚深之法呢?根据《华严经疏》所说,甚深法正是契理契机的佛法。它能引导众生觉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相,舍离各种恶法,勤行六度万行,契入法界理体,圆满佛果菩提。因此,大众聚会说“甚深法”,既可避免谈论无益之语浪费命光,又能相互启发增长智慧,结下成佛的胜缘。
《华严经疏》云:“众心易乖,故令和合。”众生的心性是一,但因为知见有种种差别,所以就容易起诤论。
讲一个律中的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拘睒弥国的比丘们,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便分成二部,争执不休。佛亲自去劝解,他们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知见,仍然争吵。佛只好离开拘睒弥国。
佛陀走后,居士们对争吵的比丘失去了信心,不再供养他们了。无奈之下,比丘们只能去找佛陀求忏悔,表示愿意和合。
佛接受了比丘们的忏悔,回到了拘睒弥国,并为他们开示:只要大家能认识到生命不是永恒的,每个人都会死,争论自然就息灭了。
从佛陀的开示里面,我们也应该有所觉悟:修行的根本,一定要建立在了悟无常的基础上。一个人若能够了悟自己决定会死,只是死期不定,又能够观照到今生不解脱,来世仍然要受轮回之苦,自然就会与人无争,提起修道的心来。
所以,不要被“我活着”的今天所迷惑,觉悟今天才是我真正修行的好机会。修学佛法,就是要学习佛陀的教法,悟入佛的知见,放下我执我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可谓:
法无高下应机妙,
万法皆由唯心造。
欲证佛果得自在,
妙智抉择菩提道。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原文标题:学习《净行品》六十二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华严经原文
华严经原文
《白话华严经》系“地球禅者”洪启嵩老师首次以导读、原典、白话语译、注释并举的方式,将《华严经》这部“经中之王”呈现于读者面前,帮助读者“ 依据《华严经》中所说的正见,仔细思惟,慢慢用心思量,以此正想,破除一切思惟思量分别境界,以思惟来破除心里的障碍,到最后证入无障碍的境界 ”。
华严经译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不是出自《华严经》。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华严经讲解
《华严经》法句一 1 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2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3 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4 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5 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 6 于一切法心无
《华严经》它是唐代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翻译的。实叉难陀他一生当中来到中国翻译了十九部经典,总共有一百零七卷,我们《华严经》八十卷就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还有大家熟悉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他老人家翻译的,《大乘起信论》等等,包括《楞枷经》都是实叉难陀翻译的。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
所有的经典都是开智慧的。《华严经》有八十一卷。里面的思想内容非常深奥,不是像我们这些末法时代业障深重的众生所能够理解的。《华严经》是教导你圆融。什么叫圆融?事跟理要圆融。我们修行,很多人执著事,然后到理上不圆融。佛法讲中道,中道是不偏于任何一边,是绝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穿戴盔甲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用善法铠甲庄严自身,勇猛精进,趣求究竟无师的智慧,证得圆满无上的佛果。见着甲冑:“甲冑”,指铠甲和头盔。在与敌人交战时,戴上头盔,身披铠甲,就可以保护自身,不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节操高尚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建大丈夫志、行大丈夫事,树立正知正见,坚守高尚的志节和操行,永远不舍离佛道。见操行人:什么是操行人呢?指具备高尚节操和品行的人。
此偈告诉我们: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在搭好衣、捧起钵准备乞食的时候便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舍除骄慢,成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法器,受天人赞叹供养。执持应器:“应器”,也叫做应量器,指出家人吃饭用斋的器皿——钵。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不放逸修行苦行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少欲知足,舍离对五欲的贪着,以佛法的正见为指导,严持净戒,勤修苦行,得不退转大乘弘愿,借助修习苦行到达究竟成佛的彼岸。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婆罗门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修身守道,执持佛戒,永保梵行清净,舍离一切恶法。见婆罗门:“婆罗门”是梵语,华言净行、梵行等。《一切经音义》中讲:“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博学多闻者也。”婆罗门是古印度四种姓之一,有出家有在家。
此偈的大意是说: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出家修行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三业清净调柔,心意寂静,最终成就佛的大智慧。若见沙门:“沙门”是梵语,华言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是说,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是说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
第一次讲功德: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数量很重要。这个是第一次。第二次讲功德:在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呢?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所得到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有点不理解。觉火法师开示:众生有佛性犹如矿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缘,种子才能启发出来。学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缘的,我们修行就是在开矿。阿弥陀佛!
在《悲华经》、《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中很多都是以芬陀利花作为经题的,用来比喻此经的清净、无染和广大。在由僧叡著的《妙法莲华经·后序》中描述道,莲花在诸花之中最胜。花尚未敷则名为屈摩罗,敷而将要落则名为迦摩罗,当它处中盛时则名为芬陀利。没有敷喻二
《涅槃经》又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涅槃”的意思是“消灭烦恼火焰,达到觉悟状态”。本经是四大部之一,说明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全经共分13品: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如来
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另称《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卷十四品。主要内容是,叙述毗耶离城居士维摩,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
苏辙在苏门三杰中被称为“小苏”,是苏轼的弟弟。他熟读《楞严经》,并有相当深厚的佛法修证功夫,他写有一首叫《春尽》的诗:“春风过尽百花空,燕坐笙箫起灭中。树影连天开翠幕,鸟声入耳当歌童。《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客同。试问邻僧行乞在,何人闲暇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这里提到一生所系菩萨,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大乘善根具足入正定地的菩萨,承佛慈力所加,于佛所说甚深法要,无所畏惧、不生疑惑,堪任受持。大乘善根成熟的菩萨有什么好处呢?佛所说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广东新兴人。大师出生时,有两位梵僧专程来到他的家中,为他取名“惠能”,并道出名字的寓意:“惠,以佛法惠施众生;能,能做佛事。”大师一生艰苦卓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智慧与传奇。《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大师的重要人生经历和思
弟子发问:《六祖坛经》中讲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两处的念指啥?有啥不同?恳请师父慈悲开示。大寂法师答:意根起念,是妄念纷飞,真如自性起念,是净念相继。
《六徂坛经》也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为《坛经》,是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口述,大弟子法海禅师集录而成的。共分十品。是中国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著作。本经也被视为禅宗典籍中的无上宝典。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