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这里是明杂报。畋猎,即是打猎。伤生害命而资口腹,其罪甚重。对于生物任情杀害,则业报尤甚,所以畋猎恣情者,身坏命终,必堕地狱,受诸苦毒。地狱报毕,生饿鬼中,饥火交然。饿鬼报尽,生傍生内,酬还宿债。业报赏毕,得生为人,贫穷下贱,短命多病。因为往昔畋猎恣情杀害一切生物,必令一切生物,惶恐惊怖,而丧失生命;以此为因,故感得惊狂丧命的果报。
父母生我育我,恩德如天,报之犹恐不及,而况对之悖逆!是以悖逆双亲的人,不会有善终的。或遇虎狼而丧生,或遭雷霹而失命。命终之后,堕落三途,受诸苦恼。故须摩提长者经云:「佛告大众,若人违逆,不顺父母,不行正法,不敬沙门梵志,及诸耆宿,如是之人,亦名为死。」起世经亦云:「若于父母起恶心,或佛菩萨声闻众,此等皆堕黑绳狱,其处受苦极炽盛。」
深山密林之中,必多大小身的众生居住,若放火烧山林木,则伤害生物必多。而且放火烧山林木的时候,火焰冲天,烟幕迷漫,而在山林中的小生命,见到这种情况,必惊狂万分。于中又莫辨东西,乱冲求出,一不小心,冲落火坑而丧失生命。以此为因,故得狂迷取死的果报。死后堕落三途,随业赏报,报尽为人,亦复贫穷下贱。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坊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
前后父母,即是继父母。有些继父母对于前后人的儿女,以为非己所出,任意的种种楚毒。但无理取闹的将前后人的儿女来泄愤,或者有意虐待;以此为因,将来感得鞭挞现受的果报。
雏是小鸟儿。网捕生雏,即是用网罗来捕捉初生的小鸟儿。小鸟儿是依母鸟而得生存的,人们无端端的将小鸟儿捉了去,令它生时母子分离;以此为因,故将来感受骨肉分离的果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这里是明破坏三宝的果报。佛法僧三,具足无量真净功德,善能饶益一切众生。佛如医生,法譬良药,僧若瞻病的人,所以称之为宝。众生对之谛信的实,能息无边生死苦轮,永离一切广大怖畏。故焰口集要云:「夫三宝者,千生罕遇,万劫难逢。归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以蠲除。若以恳切至诚心,故无求而不应。所谓道: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对于无上真净功德福田,应赞不赞,反而诋毁诽谤,直堕无疑。地藏十轮经云:「毁谤三宝,起断灭见,如是痴人,不久便当支体废残,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于诸恶趣,轮转往来,受诸苦恼,难可救济。多百千劫,难复人身,虽过无量无数劫已,还得人身,而生五浊恶世,无佛世界。生盲生聋,喑哑无舌。种种重病,常所婴缠。」由于多言,毁谤三宝,故得盲聋喑哑等报。生盲则永不能见三宝之相。生聋则永不能听闻三宝之名。喑哑则求不能出赞扬三宝之声。像这样的人,似乎在漫漫长夜一样,虽生犹死。故梵网经云:「若佛子;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谛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又云:「宁自入地狱,而不一闻恶人,以恶言谤破佛戒之声,而况自破。」
轻法慢教,即是对佛说的教法,而起轻慢的心。这种人,由于对佛的法教懅傲轻慢,则舍正法而妄为,是以不得解脱,而永久处在三恶道中,受诸苦恼。坚意经云:「佛告阿难:我今禅定,怜伤世人,不知佛道,真正弘深,而以浅伪轻薄之言,欲设嫉心谤毁道根,妄作穷难,难吾弟子。汝当正心,知此罪人,或是邪妖恶师,或是不知世俗奸人。若诸菩萨,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明经高洁,开解愚冥,为说生死罪福所钟,设其即解知服道真,此为罪灭福生之人。若其指掌为说桥梁,心怀愦愦,意不欲闻。虽欲强听,心多睡眠。或坏道法,轻毁沙门;及优婆塞。恶口妄语,当明此人,为罪所牵。」
破用常住,即是盗用四方僧物。十方施主为求福田,而布施诸物供养众僧,余人不得盗用。倘故盗用,必堕恶趣,百劫千生,输回赏报。报毕为人,亦复贫穷下贱。故地藏十轮经云:「侵损所施三宝财物,是不与取大罪,恶业根本之罪。」「一切给与四方僧物,皆悉不听受用。」「犯根本罪者,身坏命终,堕诸恶趣。」
污梵诬僧,即是污秽清净修梵行的人,捏造事实,以陷害善良的僧众。做这些无中生有的事,以诬蔑污辱人家的清誉,这种人自以为聪明,事实上是十分愚蠢卑鄙的行为。是以命终之后,堕落拔舌地狱。五百铁钉钉其舌,然后以五百铁犁,在其舌上而耕之。地狱罪毕,转生饿鬼之中,饮铜吞铁,受诸苦恼。饿鬼罪毕,生在畜生,常受鞭挞,水草不继,万劫千生,赏其宿债。畜生赏毕,得生为人,贫穷下贱,常生恶疮,痛毒无量。梵网经云:「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无中生有,捏造是非。经说是无根波罗夷罪。得是罪者,应堕三恶道,受诸苦恼。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这段文也是明杂业果报。汤即滚水,用滚水来浇众生,而拔其毛,以火来炙众生之体,而令其焦。或者斩其头,或者斫其手足,是故这汤火斩斫四者,都是伤生害命的刑具。由于以杀害生命为因,故此冤冤相报,无穷无尽。所以说得到轮回递偿的果报。如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绝百千劫,常在生死。」又云:「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破戒犯斋,即破戒破斋。破戒,即是破坏佛所制的禁戒。四分律说破戒有五过:一自害,二为智者所诃,三恶名流布,四临终生悔,五死堕恶趣。中阿含经则谓:犯戒得五衰:一求财不遂,二设得即耗,三众不爱敬,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大品经云:「佛告诸比丘,我若不持戒者,当堕三恶道中,尚不得下贱人身,况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梵网经:「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皆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大智度论云:「破戒之人,人所不敬。其家如冢,人所不到。破戒之人,失诸功德,譬如枯树,人不爱乐。破戒之人,如霜莲华,人不喜见。破戒之人,恶心可畏,譬如罗刹。……破戒之人,常怀怖惧,如重病人,常畏死至。破戒之人,死后堕恶道中。在地狱中,饥餐铁丸,渴饮铜汁,五脏焦烂,痛苦万端。」故大庄严经论亦云:「若毁犯禁戒,现世恶名闻,为人所轻贱,命终堕恶道。」受持佛的净戒,应遵佛制,食应依时,佛制八关斋法,一日一夜不得食。若中途破佛戒法而为食事,就叫做破斋。如舍利弗问经云:「舍利弗白佛言:有诸檀越,造僧伽蓝,厚置资给,供来世僧,有似出家僧,非时就典食僧,索食,而食与者食者,得何等罪?其本檀越得何等福?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非时与者,亦破戒人,亦犯盗人。盗檀越物,是不与取。非施主意,施主无福。以失物故,犹有发心,置立之善。舍利弗言:时受时食,食不尽者,非时复食,或有时受,至非时食,复得福否?佛言:时食净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人良友,是即天人导师。其不净者,犹为破戒,是大劫盗。是即饿鬼,为罪窟宅。非时索者,以时非时非时辄与,是典食者,即名退道。是名恶魔,是名三恶道,是名破器,是癞病人,坏善果故,偷乞自活。是故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命食,况我弟子,知法行法,而当尔耶?凡如是者,非我弟子,是盗我法利,著无法人,盗名盗食非法之人。盗与盗受,一团一撮,片盐片酢,皆死堕燋肠地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食诸不净。又生恶鸟,人怪其声。后生饿鬼,还伽蓝中,处都圊内啖食粪秽。百千万岁,更生人中。贫穷下贱,人所弃恶,不可言说。」由于破戒犯斋,所以堕落三途,受诸苦恼,故说以破戒犯斋为因;就会感得禽兽饥饿等果报。
非理毁用,即是不讲理是使气而毁坏一切用具,所以也会感得所求阙绝的果报。
吾我贡高,即是自我自大而卑视一切。五苦章句经云:「自大种性,贡高憍慢,特智懱愚轻邈他人,是汝重担。不舍重担,后入地狱。」地狱罪毕,转生饿鬼、傍生之中,常受饥虚,鞭挞之苦。倘得为人,必生贫穷下贱,卑鄙之家。
两舌斗乱,即是两边搬动,[抨-平+豆]构是非。以曲为直,以直为曲。在甲方赞甲而毁乙,或者说在乙前讲甲的坏话。在乙方就赞乙而谤甲,或者说在甲前讲乙的坏话。法苑珠林正报颂云:「两舌斗乱人,地狱被分裂;狱卒擘其口,焰刀割其舌。苦痛既如此,加之以饥渴。恶业不自由,还饮身中血。」习报颂云:「谗毁害人深,固受三涂苦。设使得人身,余报仍依怙。眷属多弊恶,违逆恣嗔怒。但令恶不亡,地狱无今古。」此生既以两舌斗乱人的是非,命终必堕三恶道,他世为人,自感无舌多舌的果报。
邪见之人,因为不信三宝,拨无因果,所以命终报生地狱饿鬼畜生之中。倘或为人,感生边地,贫穷下贱之家,永远不闻三宝之名。故大品经云:「若人不信,谤大乘般若经,直堕阿鼻地狱。无量百千万亿岁中,受极苦痛。从一地狱至一地狱。若此劫尽,生于他方,大地狱中,他方劫尽,复生此方,大地狱中。如是展转,遍十方界。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毕,来生人中,无佛法处。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常痴狂騃,无别所知。虽非愚畜,纵是聪人,妄生异执者,亦名邪见。」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这是结示业感差别。如是等阎浮提众生,是总标能造恶业的人。亦即是指上面所说,造种种恶业的众生。身口意业,是能造的业因,亦即是能生将来种种果报的种子。恶习结果,即是说以身口意为业因,而造种种的恶习,因此结成将来苦报的恶果。因为身口意三,造种种的恶因。因能感果,所作既广,所感也必多,故说百千报应。一个罪业众生所作的罪业,河沙难以尽其数。上面所举,亦止是荦荦大端而已。故云今粗略说。阎浮众生,刚强难化。业感、品性、与根机、又是千差万别,个个不同。地藏菩萨应机化导,亦必须要百千方便的善巧法子。科注云:「恶习结果者,准弥勒问经,有三种:一果报果生地狱等。二习气果出生人中。依杀生,有短命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三增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一切外物,无有气势等。百千报应者,准优婆塞戒经。众生造业,有四种报:一现报,今身作业,今身即受。二生报。今身造业,次后身受。三后报,今生造业,更二三生已去方受。四无报。犹无记等业。无报复有四种:一时定报不定,此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报不定。二报定时不定,由业力定,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不定。三时报俱定,业定故,时亦定。四时报俱不定,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俱不定。」
【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
这是嘱累四王,拥护国人,无令迷惑,造诸恶业。世间一切造罪众生,大都是先受上说,华报完毕之后,堕地狱中,动不动就经无央数劫,求出无期。优婆塞戒经云:「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旧杂譬喻经亦云:「昔有六人为伴,俱堕地狱中,同在一釜中,皆欲说本罪,一人言沙,二人言那,三人言特,四人言涉,五人言姑,六人言陀罗。佛见之笑,目犍连问佛:何以故笑?佛言:有六人为伴,俱堕地狱中共在一釜中,各欲说本罪,汤沸涌濯,不能得再语,各一语便回下。一人言沙者,世间六十亿万岁,在泥犁中为一日,何时当竟。第二人言那者,无有期,亦不知何时当得脱。第三人言特者,咄咄当用治生为,如是不能自制意,夺五家分供养三尊,愚贪无足,今悔何益。四人言涉者,言治生亦不至诚,我财产属他人,成为得苦痛。第五人言姑者,谁当保我,从地狱出,便不复犯道禁,得生天上乐者。第六人言陀罗者,是事上头本不为心计,譬如御车失道入邪道,折车轴悔无所及也。」「是故」二字,是承先接后的辞句。是故汝等下,正劝四天王,应以护国护人的本旨,而救护保卫一切众生,莫令这些众生被诸众业之所迷惑。科注云:「护人等,准光明疏,观心释护世四天王,云东集、南苦、西道、北灭。四谛理、是四天。观四谛智,为四王。护四谛境,名护国护心数,是护众生。世者,他也,为他说心数,名护他众生。若不照四谛理,见思二惑,侵害心王,毁损, 境界。心王亡国境败,心数人民迸散,境智俱为鬼神所恼。能观苦集,控御见思,则国安民宁。能为他说四谛,是护他国土,遮彼见思,使彼安乐,是为观心护世四天王也。若如是,何能令众生于是业不迷惑耶?央掘云:『护真实法,名为护世』,是也。」
【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这是四天王闻言已,悲感作礼而退。四天王由闻上面所叙业感差别的相状,感觉得众生受无央之苦报,均系自作自受。但仍靡不觉知,加倍妄为,因此招感未来苦报,无穷无尽。是以闻言涕泪悲叹。闻说上来苦切之语,衷心领谢,故合掌恭敬而退。
【地狱名号品第五】
上品叙述众生业感,标题虽是单指阎浮,实则十方法界莫不皆然。在十法界(四圣六凡)来说所指众生业感,总则遍十法界,别则只是六道。就是六道方面,三善则有苦乐相间,三恶则纯苦无乐。而在三恶道中,饿鬼畜生的苦事比较轻微,地狱的苦楚最为剧烈,尤以八寒八动为甚。本经光目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普贤菩萨在闻说众生业感品之后,跟著就问地狱的名称。因为上文只说众生业感,种种差别,因是先受华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而未指出地狱的名称,故此普贤菩萨请求地藏菩萨详说,俾未来众生,知所畏惧。地狱梵名泥犁耶(Niraya),或名那落迦,捺落迦(Naraka)等,译为不乐,不自在,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立世阿毗昙云:「梵名泥犁耶,以无戏乐故,又无喜乐故,又无行出故,又无福德故,又因不除离恶业故,故于中生。……此道于欲界中最为下劣,名曰非道,因是事故,故说地狱名泥犁耶。」旧婆沙论云:「地狱名不自在,谓彼罪人,为狱卒阿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故。」新婆沙论云:「问:何故彼趣,名捺落迦?答:彼诸有情无悦、无爱、无味、无利、无喜乐,故名捺落迦。或有说者,由彼先时,造作增长,增上暴恶,身口意业恶行,住彼生彼,令彼相续,故名捺落迦。有说彼趣以颠坠,故名捺落迦。」地狱趣在何处建立?若依本经,则谓在三海之内。如准婆沙,则说在南阎浮提之下。事实地狱有多种,或在地下,或处地上,或居空间。今取最卑最下之义,故言地狱。名者名目,号者称号。因为众生造种种之杂业,故受报地狱之中的等次差别,亦各各不同,所以名号亦各别。由于名目繁多,称号不一,故须详明,俾令众生知所警惕。这品因在本经之第五段,故说地狱名号品第五。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这是普贤菩萨请问地狱名号,及罪苦众生,受恶报的地方。普贤梵名邲输跋陀罗(Visvabhadra)或名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悲华经谓:转轮圣王无诤念之第八王子名叫阿弥具,于宝藏佛所,发种种广大誓愿,以是因缘,故佛为改字名曰普贤。由于普贤菩萨证得体性周遍之理,愿行弥满法界,化度众生,莫不周极,所以名之曰普。位邻极圣,随缘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名曰贤。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慧德相对,故能于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所以叫做普贤。
普贤位邻极圣,地藏亦亚圣之流,二大士既是德位相当,智行并齐。地藏既知地狱名目,难道普贤就不知道吗?但以地藏专司冥界度化罪苦众生,若得地藏当众说明,较为易令会众,及未来末法众生信受奉行。所以普贤特向地藏请问。仁者,对善良的人之尊称,即是说有仁德的人,对于一切众生,具恻隐之心,而普遍生出慈爱覆育的念头。
天龙,即指八部众。四众,即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些天龙八部与四众弟子,以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均是未得道果之辈。不知娑婆世界,尤其是阎浮提内,一切造罪应受苦的众生,所生受报的地方,地狱的名号。以及作何等恶事,应受何等恶报?故此请求地藏菩萨,详为说明。俾令未来末法众生,知是等痛苦的果报,而发向上求离脱的心。科注云:「罪苦众生,乃能受报者。所受报处,通则指六道,别则唯在地狱。恶报等事,受报时所历之境,略言有九种:若闻法两舌乱他,堕耽耳狗中。闻法不餐采,堕长耳驴中。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贱。恶食饲人,堕猪豚蜣螂中。劫夺人物,堕羊中,为人剥皮啖肉。喜盗人物,堕牛马中,出生为人下使。喜作妄语传人恶,堕地狱中。烊铜灌口,拔舌耕犁。喜饮酒醉,堕沸屎泥犁,出为猩猩。为人顽愚,为上鞭下,无所告诉,堕地狱中,出为水牛,贯鼻负重偿殃。若广明之,则有无量。」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
这是地藏谦恭访说。佛为圣主,神通叵测,威德难量,弟子秉承意旨,弘宣正教,故须仰承威神加庇,庶使法化无疆。普贤系佛真子,智德高胜,愿行弥深故须仰仗彼力,而圆成斯举。大士(Mahasattva),系菩萨的通称。菩萨运心广大,能作自他兼利的大事,所以称为大士。所谓略说地狱名号等。是谦逊的辞句。地藏菩萨,虽具广大的智慧,能够尽说地狱苦事而无遗,恒不言广说,而谦逊曰略说。这是菩萨直得敬仰的地方。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
这是总明地狱所在处。在这个阎浮提之下,有山叫做铁围。在铁围与铁围两山之间,有地狱在。黑闇无比,日月光明照不能及。这里所说阎浮提「东」方,疑是「下」方之误。如新婆沙论云:「问曰:地狱在何处?答曰:多分在此赡部洲下。……从此洲下四万逾缮那,至无间地狱底。」黑邃,是黑暗而深远的样子。即是说地狱里面,又黑黯又深远,日月光明所照不及。长阿含云:「佛告比丘,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大海水。周围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绕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于彼。」起世经云:「诸比丘,此铁围外,复有一重大铁围山。亦纵广六百八十万由旬。两山之间,极大黑暗,无有光明。日月有如是大威神大力大德,不能照彼,令见光明。诸比丘!于两山间,有八大地狱。」立世阿毗昙论亦云:「世尊说:有大地狱,名曰黑闇,各各世界,外边悉有,皆无覆盖,此中众生,自举其手,眼不能见。虽复日月,具大威神。所有光明,不照彼色。诸佛出世,大光遍照。因此光明,互得相见。」
【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
这是地狱中的两大主狱。这两地狱或说是一,或说是二。无论是二是一,都是治众生罪,令受极苦楚的地方。言是一的,因为阿鼻是无间的意思。如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告阿难:云何名阿鼻地狱?阿言无,鼻言遮;阿言无,鼻言救。阿言无间,鼻言无动。阿言极热,鼻言极恼。阿言大火,鼻言猛热。猛火入心,名阿鼻狱。」法苑珠林引经云:「何名阿鼻地狱?此云无间地狱。何名无间?狱卒捉彼罪人,剥取其皮,从足至顶。即以其皮,缠罪人身,著火车上,轮辗热地。周回往反,身体碎烂,皮肉堕落,万毒并至,故使不死。乃至其中罪人,举目所见,但见恶色。耳闻恶声,鼻闻臭气,身触苦痛,意念恶法。弹指之顷,无不苦时,故名无间地狱。」言分为二者,言极无间,即是说堕生在这层地狱的众生,所取罪苦,相续不断,没有丝毫的间歇,所以叫做极无间狱。言大阿鼻,即是说这层地狱里的众生,受极大的苦恼,业尽方毕。于其中间,无遮无救。故目连虽得大神通力,亦不能救拔堕在地狱受苦的慈母。所以叫做大阿鼻狱。如楞严经云:「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又云:「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因缘僧护经云:「尔时世尊,复告僧护:有九种人,常处阿鼻大地狱中。何等为九?一者食众僧物,二者佛物,三者杀父,四者杀母,五者杀阿罗汉,六者破和合僧,七者破比丘净戒,八者犯净行尼,九者一阐提。是九种人,恒在地狱。」
【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鈇。复有地狱,名曰多嗔。」】
这二十二个地狱名称,系阿鼻大地狱的眷属狱。亦即是属于阿鼻地狱所管辖的小地狱。如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阿毗至大地狱中,亦有十六诸小地狱,而为眷属,以自围绕,各广五百由旬。」正法念处经云:「阿鼻地狱,凡有几处?彼见闻知,如余地狱,具十六处。此阿鼻狱,亦复如是,具十六处……乃是阿鼻根本地狱眷属之处。彼十不善,恶业道行,并五逆业,皆共和集大地狱行,入阿鼻狱。」观佛三昧海经亦谓: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千由旬。有七重铁城,七重铁网,七重刀林,乃至八万四千,诸恶剑林等地狱,以为眷属。这二十二种地狱,都是以刑具而得名,现在向下逐条解释。
第一四角地狱,周围以热铁为壁,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上火彻下,下火烧上。或空中雨,火雨热铁,令诸有情身分,从顶至足,成为灰末。业力所感,故四方奔逐,亦复如是受极苦刑,所以叫做四角地狱。或者说这层地狱的众生,受热铁烧燃,令身份分分离散。或肉炭烧成八方,或骨碎煆成四角,故此叫做四角地狱。
第二飞刀地狱,即是刀轮地狱。由于罪人罪业招感,故生此地狱中。空中飞刀,如车轮形,自动旋转,从空雨下,斩斫罪人,而成肉酱。由业力故,犹故不死。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告阿难:云何名十八刀轮地狱?刀轮地狱者,四面刀山,于众山间,积刀如砖。虚空中有八百万亿极大刀轮,随次而下,犹如雨渧。自有众生,乐苦恼他,杀害众生,命终之时,患逆气病。……气绝命终,生刀轮上。犹如醉象,堕刀山间。是时四山,一时俱合,四种刀山,割切其身。不自胜持,闷绝而死。狱卒罗刹,驱械罪人,令登刀山。未至山顶,刀伤足下,乃至于心。畏狱卒故,匍匐而上。既至山顶,狱卒手执,一切刀树,扑杀罪人。未死之间,铁狗啮心,楚毒百端。铁虫唼食,肉皆都尽。寻复唱活,脚著铁轮,从空而下,一日一夜,六十亿生,六十亿死。如是众多,凡十八种。此人罪故,遂更增剧。如四天王寿八千万岁。」正法念处经亦云:「又彼比丘!观活地狱,第二别处,名刀轮处。彼业果报,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若心贪物,如是因缘,而杀众生。欲得命因,以刀杀生。彼人如是,以此因缘,而不忏悔。复教他杀,业业普遍。罪业成就,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彼地狱,生刀轮处。彼处火燃,周围铁壁,高十由旬。彼地狱处,大火常燃,如云相似。彼地狱处,常有铁火,速著其身。彼热铁火,割彼人身,碎如芥子,散烧劈裂,一切雨铁。譬如此间阎浮提中,夏日水雨。彼处十方,遍雨热铁,多与苦恼。彼地狱人,虽被劈裂,而常不死。以是恶业之果报故。如是割身,寻割寻生。彼刀轮处,有刀叶林。其刃极利,复有两刃。刃头下向,遥望彼林,青而有汁,与水相似。彼诸罪人,饥渴恼急,同业苦者,唱言走赴。既入彼林。以业因故,周遍雨刀,劈其身体。……如是无量百千年岁,常被劈裂。」
第三火箭地狱,即是铁机地狱。如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告阿难:云何名五百亿铁机地狱?铁机地狱者,有一铁床,纵广正等四百由旬,上安诸[抨-平+忌],[抨-平+忌]间皆有万亿铁弩,铁弩镞头,百亿锋刃。世间自有愚痴众生,为贪欲故,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顺善教,杀害众生,食诸奸人。此人罪报,命欲终时,身体振动。身诸六窍,汁自流出。……气绝命终,生铁机上,万亿铁[抨-平+忌]关从下动铁[抨-平+忌]抵昂,无量铁弩同时皆张,一一铁箭射罪人心。一日一夜,六百亿生六百亿死。」正法念处经亦云:「彼地狱处,铁地火燃。普皆水色,十千由旬。周遍炎起,有铁蒺藜。彼地狱人,怒杖急打。昼夜常走,火炎刀枷,挽弓弩箭,随后走逐。铁锥寻刺,恒常急走。阎魔罗人,手执铁刀铁枷铁箭,皆悉炎燃,斫打射之,乃至具受众苦。」
第四夹山地狱,即是两边铁火焰山,合夹罪人,令成肉泥。或者即是堆压地狱。如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堆压地狱,有十六小地狱。周匝围绕,各各纵广,五百由旬。何故名为堆压地狱?其地狱中,有大石山,两两相对,罪人入中,山自然合,堆压其身,骨肉糜碎。有大铁象,举身火然,哮呼而来。蹴蹋罪人,宛转其上。身体糜碎,脓血流出。苦毒辛酸,号啕悲叫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堆压。」或名众合地狱,如正法念处经云:「所谓二山,山甚坚硬。铁炎火燃,两相作势。一时俱来,拶地狱人。拶已磨之,其身散尽,无物可见。如是磨已,而复还生。复以二山,如前拶磨。如是如是,生已复拶,生已复磨。如是无量百千年岁,恶业未尽。」三法度论亦云:「众合地狱者,罪众生畏地狱卒,无量百千走入山间,入已,前后自然生火遮彼,为火前后遮已,两山自合如磨,由此故血流如河,骨肉烂尽。彼于此间喜磨众生为首。复次火烧大铁臼,以杵捣百年。彼以罪缘,故命不尽。」
第五通枪地狱,枪即刀矛等武器,可以伤身害命者。由于在世为人的时候,喜欢制造枪矛等杀生利器,而危害一切众生。或在为人时,恣意杀生,以及乐好战争者,死后堕在通枪地狱,受种种极苦的刑罚。科注引立世阿毗昙云:「罪人已度粪屎地狱,见剑叶地狱,心起爱,著如庵罗林。是剑林路,有诸刀剑矛戟等,锋利无比,遍布其地。罪人行此林路,备受钻刺等苦。」
第六铁车地狱,即热铁火车狱。罪人至此,或者为热铁而伤身,或者为铁火车之所辗而丧命。铁车地狱,或者即三法度论所谓的行地狱。如论云:「行地狱者,行列罪众生。如屠肆者,截手足耳鼻及头。本为屠儿,故受如是苦。复次热铁地狱,驾铁火车,狱卒乘之张眼叫唤,叱叱便走。彼于此间,乘象马驰驱,使疲劳故堕彼中。」
第七铁床地狱,即是以热铁而制成的床,罪人卧中,遍体焦炭。观三昧海经谓:世有愚痴众生,贪惑滋多,染爱不净。犯邪淫行,作不净业。气绝命终坐铁床上。铁床之上有刀轮,刀轮之间有铁嘴鸟。罪人入中,刀轮上下斩剉其身。铁鸟于中,啄罪人目。故饿鬼报应经云:「若为人时,如行邪淫,犯人妇女,命终堕生,铁床地狱。」
第八铁牛地狱,是以热铁铸成的牛,罪人生彼,热铁缠身,眼见热铁牛,横行治诸罪人之事;耳闻热铁牛怒哮,及罪人受苦悲惨之声。这是由于在世为人时,横蛮无理,恼乱有情,故死堕铁牛地狱,受诸苦事。
第九铁衣地狱,是以热铁为衣,致令身体焦烂,痛苦无量。科注引立世阿毗昙云:「有时狱卒,骂詈怖畏受罪之人。恶人起,起莫动,时无量罪人,大惊竦倚,犹如幡林。是时无数千万赤铁衣,从空而下,罪人叫唤:衣来衣来。是衣至己,各各缠裹,皮肉筋骨,悉燋烂已,铁衣自去。由昔人中,鞭打捶挞,有命众生。或复出家破戒,受用国土衣服,以此业报,于中受生。」或者说铁衣地狱,即是黑绳地狱。如三法度论云:「黑绳地狱者,挓罪人著地,以黑绳絣,段段斫截。彼于此间,以刀斫众生故生彼。复次以热赤铜铁鍱,缠身骨破,髓血流出。彼于此间,以鞭杖加众生,及出家不精进,受著信施衣故。」
第十千刃地狱,即是以百千剑刃。割治罪人,令到其身破碎,痛楚无量。如观佛三昧海经云:」自有众生,不顺师教,兴恶逆心,不知恩养。盗师害师,污师净食,坐师床座,捉师钵盂,藏弃不净,作五种恶。云何为五?所谓骂师、谤师、打师、杀师、以诸毒乐持与师饮。若沙门婆罗门,作诸非法,害师谤师,此罪恶人,无有惭愧。剥像破塔,劫法宝物。杀伯叔父母兄弟姊妹。如是罪人,命终即便坐于大剑床上,百亿剑刃。刃皆出火,烧刺其身。空中宝盖,化为火轮,从上而下,直劈其顶。其身碎裂,为数千段。」
第十一铁驴地狱,其中兽类,热铁所成。罪人触之,身心焦然,五内俱裂。这是由于触报之所招感。如喜触细软,或因著皮毛而伤生害命者,则堕铁兽之狱。如楞严云:「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槊,驱入城门,向无间狱。」
第十二洋铜地狱,以烧镕的铜汁灌罪人饮,令到罪人五内焦裂,这就叫做洋铜地岳;又叫做饮铜地狱。观佛三昧海经云:「云何名十八饮铜地狱?饮铜地狱者,千二百种杂色铜车,一铜车上六千铜丸。自有众生,悭贪嫉妒,邪见恶说,不施父母妻子眷属,及与一切,心生悭嫉。见他得利,如箭入心。如是罪人,命终之后,生铜车上。不久即往生铜山间,铜车轹颈,狱卒罗刹,以钳挓口,饮以烊铜。饮烊铜已,迷闷躄地,唱言饥饥,寻时狱卒,擘口令开,以铜铁丸,置其口中。吞十八丸,节节火然。……此人罪报,亿千万岁,不识水谷。」正法念处经云:「又彼比丘,观察绮语,乐行多作,恶业果报,彼见闻知。此地狱人,自业果报,受极苦恼。第一苦逼,得脱如是,阎摩罗人,处处驰走。复更为余阎摩罗人,执捉问言:所何所患,彼即答言:患饥极渴。阎魔罗使,闻彼语已,焰然铁钳,以擘其口。焰然铁钵,盛赤铜汁,热沸焰燃,置其口中。彼不相应绮语罪过,故烧其舌。」
第十三抱柱地狱,即是铜柱地狱。这层地狱,是烧红铜柱,令罪人抱,以致令身焦烂。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告阿难:云何名五百亿铜柱地狱?铜柱地狱者,有一铜柱,状如火山。高六百由旬,下有猛火,火上铁床。床上有刀轮,诸刀轮间,有铁嘴虫,铁乌在傍。世间自有愚痴众生,贪惑滋多,染爱不净,……乃至一切犯邪行者,作不净业。如此罪人,临命终时。举身反强,振掉不定。犹如弓弩,不自胜持。即作此念:得一坚大铜铁柱者,缚此身体,令不动摇。狱卒罗刹应时即至,化作童仆,手执铁杖,至罪人所白言:长者,汝今身强,余物皆弱,可捉此杖。心即欢喜,气绝命终。如弄杖顷,生铜柱头。猛火焰炽,焚烧其身。惊怖下视,见铁床上,有端正女,心生爱著。从铜柱上,欲投于地,铜柱贯身,铁网络首,铁嘴诸虫,唼食其躯。落铁床上,焰火炽然,而烧其身。……此邪淫报,一日一夜,九百亿生,九百亿死。」
第十四流火地狱,或者即是正法念处经所谓雨沙火地狱。如彼经云;「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杀生、偷盗、邪行、饮酒、妄语、邪见、乐行多作。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在彼地狱雨沙火处,受大苦恼。彼处五百由旬大火充满,一切焰然。有金刚沙,遍满其中。柔软如水,能烧罪人。犹尚畏没,况重恶业,地狱之人。彼地狱人,入中则没,犹如没水。恶业因故,没已复出。彼金刚沙,有三角块,刀尖极利,揩罪人身。乃至骨尽,尽已复生。生复更揩,揩已复尽。尽已复生,死而复活,无能救者。」长阿含经叫做量火地狱。如经云:「量火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地狱中,有大火聚,自然在前。其火焰炽,狱卒嗔怒驰迫罪人,手执铁斗使量火聚。彼量火时,烧其手足。遍诸身体。苦毒热痛,呻吟号哭。」法苑珠林称为烧炙地狱。如彼说:「时诸罪人,渭铁城中。其城火然,内外俱赤,烧炙罪人。乃至种种烧炙,皮肉焦烂,万毒并至,求出无期。」
第十五耕舌地狱,在世为人的时候,喜欢讲大话。或喜两舌斗乱,恶口绮语等。命终之后,堕在地狱。狱卒将这个罪人的舌,用火热铁钳,拉拔出来,然后以五百铁牛,在此罪人舌上耕犁,痛苦无量。故观佛三昧海经云:「世间自有愚痴众生,恶口两舌,绮语不义语。枉说是非,说经典过,毁论义师。如此罪报。命终之后,堕生拔舌耕犁地狱。狱卒罗刹,手执铁钳,拔舌令出,八十铁牛,有大铁犁,耕破其舌。」
第十六剉首地狱,昔为人时,喜斩斫众生之头,而害其命。命终之后,堕落剉首地狱。常被狱卒以利刀斧,斩剉其首。长阿含经云:「其中众生,怀毒害想。共相触娆,手执自然刀剑。刀剑锋利,迭相斫刺,剧剥脔割,身碎在地。」
第十七烧脚地狱,或者说即是灰河地狱。如观佛三昧海经云:「灰河地狱者,长二百由旬,广十二由旬。下有利刀,岸上剑树,满中猛火,厚十二丈。复有融灰以覆火上,厚四十丈。世间自有无惭众生,偷盗父母,偷盗师长,偷盗善友兄弟姊妹。如是痴人,无有惭愧,不识恩养。心常反复,贪利欲得,不识殃福,不顺师教。此人罪报,气绝命终,生灰河中。诸剑树间,有一罗刹,手执利剑,欲来伤害。是人恐怖,走于灰河。举足下足,刀伤其脚。剑树雨刀,从毛孔入。罗刹夜叉,叉其心出,躄地闷死,寻复还活。是以偷盗师长父母,罪因缘故,一日一夜,五百亿生,五百亿死。」科注引立世阿毗昙云:「名热灰,罪人从大地狱出,见外热灰,如平坦空地。见相起心,我应在彼。于是罪人,往到彼中。脚践热灰,皮肉即烂。譬如蜡块,投猛火中。随其举脚,皮肉还复。或至膝、至脐、至颈、或没不现。」
第十八啖眼地狱,即是地狱之中,有铁嘴鸟,时啖罪人的眼睛,苦毒无量。如正法念处经云:「又复如是,合大地狱。彼中有山,名为鹫遍。彼地狱人,烧身饥渴,走赴彼山。而彼山中,处处皆有炎嘴铁鹫,壮身大肚。而彼铁鹫,身内肚中,有地狱人,名为火人。彼地狱人,望救望归,故赴彼山。既到彼山,彼铁鹫鸟,先破其头,开髑体骨,而取其脑,复挑其眼。彼地狱人,号哭唱唤,然无救者。既破其头,饮脑尽已,掷头异处。彼地狱人,无头无眼,而复走同暗冥地狱。罪业力故,复有铁鹫,其身极大。彼鹫腹中,悉有火人,来向罪人,到即吞之。彼地狱人,入鹫腹中,即为火人。本侵他妻,罪业所致。」起世经亦云:「又彼剑叶小地狱中,诸众生等,恶业果故。有铁嘴鸟,忽然飞来。在彼众生,两膊之上。足蹈其膊,翅覆其头。便以铁嘴,啄彼罪人,两眼之睛,口衔而去。尔时罪人,受极重苦,痛恼严切,不可思议。然其寿命,亦未终尽。」
第十九铁丸地狱。即是饥食热铁丸的地方。如观佛三昧海经云:「铁丸地狱者,八十由旬。满中铁城,八十八隔。一一隔中,有五刀山,持用覆上。下有十八,大恶铁蛇。蛇皆吐舌,舌出铁剑,剑头火然。世间自有愚痴众生,毁辱布施,言施无报,劝人藏积。如是痴人,向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及一切众说:施无因亦无果报。如此罪人,命终之后,生铁城中,东西驰走,铁蛇出毒,缠绕其身,节节火然。即作是念:愿天爱我,降注甘雨。应念即雨大热铁丸。从顶而入,足下而出。」长阿含经亦云:「铁丸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热铁丸,自然在前。狱鬼驱捉,手足烂坏,举身火然。苦痛悲号,万毒并至。」
第二十诤论地狱,是由于在世为人的时候,喜欢诤辩人我是非,谈论自他长短曲直。这是口业的过失,贪嫉的使然。故临命终时风刀解体,堕在诤论地狱,时受刀剑宰割的苦楚。
第二十一铁鈇地狱,鈇即刀斧,可以伤生害命者。这层地狱,长阿含经叫做釿斧地狱。如彼经云:「釿斧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彼入狱已,狱卒嗔怒,捉此罪人,扑热铁上。以热铁釿斧,破其手足耳鼻身体,苦毒辛酸,悲号叫唤。余罪未尽,犹复不死。」起世经称为斫截地狱。如彼经云:「斫截地狱,亦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其守狱者,即取罪人,扑置炽然热铁地上,乃至推令仰卧于地。热大铁鈇,炽然猛热,炎赫可畏。斫彼地狱受罪众生,斫手斫足,如是乃至举身支节,段段斩斫。彼诸众生,受极苦刑,命亦未终。」
第二十二多嗔地狱,由于往昔为人时,贪嫉冲动,意业时起嗔恚。因此业终,堕生地狱,常见种种危害众生的恐怖刑罚。科注云:「诤论多嗔,虽分二狱,同成一因。诤论起于贪嫉,以贪嫉故,遂多嗔恚。由因感果,故生此中。三法度论云:『复因恶罪,手自然生铁爪,锋利犹若刃,形如半月。各各生怨结意,彼曾逼迫我,我今复逼迫。由此生恚,更相攫截,如刈竹苇。彼于此间,结恨心死,故生彼中。』」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上面所举,止是略陈。实数则河沙难以形其多。所谓如是等,是指上面所略举的地狱。其数无限,即是说上面举的地狱,其中每一地狱,就有若干小地狱,或十六游增,乃至五百亿地狱等。因其中的数字太多,故说其数无限。
【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剌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