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证严上人著作的忠实读者,相信见到这本新书,一定会有个疑问:「八大人觉经」不是已经出版了吗?是不是换了新封面崭新出版?还是内容有所增减?这个问题,正是编者首先要为大家解答的。
本书取自证严上人二OO二年底晨语开示,与一九八四年所讲、而后结集出版之「八大人觉经」(静思文化出版,佛典系列3)一书,讲述内容皆以佛典《佛说八大人觉经》为范本,成书方向则略有不同。早年的版本,重在经文释义,务使大众深入了解佛法奥义,增加背诵的容易度。本书则在释义之外,加入当代时事实例演绎,更切入佛法生活化的脚步,使读者由事会理,能以佛法精神开解日常种种难题。
因此,二书各擅所长而又相辅相成,是以编者几经思考,前书必不可废,后书辄有新味,读者可自行阅览参照,编者也就不强行剪贴、化二为一了。
《佛说八大人觉经》经文主旨,归纳而言,在明示「觉无常,去贪欲,离痴怨,知生死」几大方向,虽是佛为弟子们讲说修心养性之法,实则对一般大众亦是一盏指路明灯,能净化人心,端正人行。
所谓「救世先从救心起」,人心净化了,爱的种子就能遍满天下,不同宗教、不同族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展现不同特色,一起为关怀世界而努力。这才是人生「宗」旨,生活「教」育的真实发挥。
再来,读者假使细心的话,也可以发现《佛说八大人觉经》除了文字简短、易于背诵之外,似乎跟其它经典也有所不同,不曾清楚提到讲说的人、事、时、地、物,也没有诸佛菩萨会聚的盛大场面,更没有神通变化种种描述,只是那么简单地讲修行的道理。
修行是漫长的道路,是真真切切的革心,也是踏踏实实的践履,不是天花乱坠、夸口说说就成的,否则诸佛菩萨与历代祖师也不必苦口婆心一再说了。只不过,物欲横流、变动不息的世间,匆忙间,人们已经大大压缩了静心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随波逐流的后果,心早已不知去向,又何处觅得善念?
幸好如慈母不舍爱儿的宗教师们,还是一股悲心支持着,继续殷殷切切传那一点火苗,要让它聚成火把,让薪火远远地传出去、传下去,点亮众生的心,挽救世界无常的狂澜。让「成、住、坏、空」的定律永远慢了脚步,甚或忘了运转……化娑婆秽土为净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相信「一切唯心造」,它就会成真。
在此,编者并诚心与读者们分享,如果您看过《佛说八大人觉经》深有所感,建议您可再看《四十二章经》及《佛遗教经》。这三部佛教经典,或详说,或简述,皆在教人身心修行、趣入圣道之法,值得相互参照,以之自我剔励。
公元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当世界许多国家准备欢度新年前夕,伊朗巴姆镇却传出大地震的消息,死亡人数最终没有确切的数字,大约是接近五万人。
伊朗,古称波斯,中国汉代称为安息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至今仍保存古国文明的遗迹,尤其此次地震震央所在的巴姆古围城,更是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瑰宝。地震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考虑将巴姆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料这惊天一震,千年古城几乎夷为平地,瞬时面目全非,已成世间永远的遗憾。
慈济基金会在得知伊朗地震消息,秉持佛教慈悲济世、人溺己溺的精神,勘灾救援小组迅速成军,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踏上这块土地,立即展开物资发放及医疗义诊的工作。来自不同国界、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慈济团体,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好奇和怀疑,但在慈济人亲手发放,并至灾民帐棚区贴心义诊的真情交流后,彼此之间却已亲如兄弟,交织成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
当慈济第一梯次勘灾人民要离开伊朗时,当地人忍不住上前拥抱哭泣,口中直言:「这是另一次心灵的地震!」可知道勘灾团员们心中亦是万般不舍,于是在泪眼相对中承诺——我们会再回来。
果然,第二梯次赈灾及医疗人员,赶在中国年除夕当天(二OO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再度前往伊朗,接续起这一分血浓于水、无远弗届的大爱。另一方面,全球慈济人的爱心聚焦在伊朗,各地纷纷募款、义卖,努力筹措赈济经费,只愿这遥远的国度,能感受到来自世界地球村的温暖,快快从悲伤中站起来,重建家园与希望。
时光流转,时间倒回公元一四八年,中国东汉时代桓帝建和二年,原为安息国(今伊朗)太子的安世高大师,同样带着「为佛教,为众生」的使命,不畏艰辛,跋山涉水来到中国。来华之后,以其语言文化的特殊背景,投入中译佛经的浩翰工程,历时经年,倾其心血遍撒佛种,利益无数中国人。
当时大师一介悲世胸怀,无分种族、国界传佛法旨,譬如本书原典《佛说八大人觉经》,佛弟子至今传诵勤习,历代法师大德讲演不断,即使一般人也能引为修身利世之圭臬。宇宙长流,佛法微义,法雨润渍之恩,吾人实难酬报!
不过一位为法忘躯的真修行者,想必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然而因缘促成,今日慈济人却以一佛教团体,打破宗教樊篱,来到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土,将大爱传回这块土地,尽其心力施医施药赠物资,谱成一段感人挚情。佛恩浩荡、法缘远流,这跨越时空的爱的循环,就如此奇妙地连结绵延。
《佛说八大人觉经》「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佛经中的道理,不只是束之殿堂高阁或是专供诵读膜拜的文字,在全球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中,它更真实地映现印证。这是佛法贯通古今的智慧,更是我们要警悟学习的真理。
证严上人云:「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面对逐日土崩瓦解的残破地球,人类对大地无情的毁伤,苦果正日日回报在人类身上。尽管科技先进诸国竞往太空探勘,然而在人类所知有限的情况下,只知道地球仍是目前唯一有生物存在的星球,此时此刻,是否也是全球人类该当觉醒的时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要爱她,保护她,我们才能安心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公元二00四年,慈济人对伊朗的关怀仍在,虽然对后续援助方式碍于当地国情,仍存在许多未知数,但是只要因缘不息,佛陀弟子的脚步总不停歇。就如《佛说八大人觉经》第八觉知所提示:「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这是全球慈济人佛心师志、永志不忘的心愿。
在此祈愿证严上人的三大愿望早日实现——净化人心,祥和社会,但愿天下无灾难!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
做为佛门弟子,应当精勤奋进,不分白天黑夜,怀着一颗至诚之心,诵念使人摆脱愚痴、走上觉悟之路的八种大智慧。第一种智慧:觉悟到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长存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国土也是危在旦夕,地水火风所构成的物质,从真理的角度看,也不过是苦的根源,全为虚妄;色、受、想、行、识这五种遮盖人们智慧的阴霾,是没有一个真正恒常不变的
我很欢喜把这一本佛教入世应用的圣经——《佛说八大人觉经》,介绍给诸位大众。在讲说本经之前,我先对本经做一个概述。我想用十次讲话的时间,讲完此经,本经名八大人觉,每一觉悟,作为我一次讲话的课题,正宗分有八大人觉,就要讲八次。本经的经题、译者、序分,我在概述里讲,作为第一讲,经文最后的流通分是总结,也作为一讲,前后加起来共
我曾在报纸上看过一句话,『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大意是说:一个吃饱饭没事做的人,一定不快乐,日子过得毫无意义。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又有谁会是闲人呢?每个人每天总是匆匆忙忙,一副忙碌状,而他们忙得快乐吗?我看不尽然吧!他们每天放著正事不做,却忙著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我想,这种忙一定会使他们在饱乐之后,感到疲倦与空虚。
一、前言 在众多佛经中,《般若心经》与《佛说八大人觉经》是两部很简短又很重要的经典,前者对空慧的了悟与修持极为重要,后者对大乘修行人由出离心、发菩提心直到行菩萨道证菩提,本经都提供重要的开示。因此本人认为大乘修行人都要仔细研读《佛说八大人觉经》,甚至要经常背诵。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么叫“生死疲劳”呢?就是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断地轮回,没完没了。就好像蒙着眼睛拉磨的驴,无意义地在那里绕圈,绕着那个磨,来回这么转,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真的很苦,很没意思。
我们这次,大家有很殊胜的因缘,由于净土梵音的启请,大家能够暂时的放下人世的尘劳,来共同学习八大人觉经。在讲述本经之前,我想简单地说明研究本经的目的。从总相来说,佛教的修行它是一个宗教,宗教和我们一般的世俗的技术最大的差别,就是它能够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种改造的功能,这个生命的改造,简单的说,就是破除我们的邪执,使令我们离
八大人觉经 题解 《八大人觉经》,通题后汉沙门安世高译。历代均入藏。版本较多,但除若干文字有微小差别外,差异并不大。本经文以日本《大正藏》本为底本,并参校江北刻经处版本。 安世高,本名安清
《佛说八大人觉经》是佛遗教三经之一。在本经中,佛陀详细介绍了诸佛菩萨等大人应觉知思念之八种法。经中以此八事,开导一切众生,觉生死之苦,舍离五欲,修行圣道,从而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经文中不仅讲到了为人处世,而且也讲到修证方法,是指导佛弟子为人处世,精进道业的指南。因此,经文劝佛弟子,应当经常昼夜念诵
这部经典的标题为《佛说八大人觉经》。『佛』为『佛陀』的简称,佛的中文意思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者。本经中的『佛』,本是诸佛名号的统称,此处专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为『能仁』;『牟尼』为名,意为『寂默』。『说』即讲话的意
这是《八大人觉经》开头的一段经文。这部经的内容,主要是佛陀教示修学佛道者,应觉知思惟的八种教法。「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是佛教的宇宙观;「四大苦空,五蕴无我」,是佛教的人生观。两者合起来,即整个佛教的世界观。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称「世间」,世间是时间和空间所和合的世界,是变化无常、没有长久固定的形态
这部经典的标题为《佛说八大人觉经》。『佛』为『佛陀』的简称,佛的中文意思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者。本经中的『佛』,本是诸佛名号的统称,此处专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为『能仁』;『牟尼』为名,意为『寂默』。『说』即讲话的意
《佛说八大人觉经》是佛陀为了开启众生成就无上圆满正觉而特别讲说的八种证道方法。以使众生通过闻、思、修三种过程,不断地修学自觉、觉他的菩萨行,达到觉行圆满的时候,自然成就『大人觉』。与佛陀讲说其他经典一样,《八大人觉经》也有一个讲说因缘:佛陀一次在向弟子讲经时,持戒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向佛陀请教佛弟子如何修菩萨行。佛陀于是为
《八大人觉经》的讲解到此告一段落了。大家回去多点诵念,多点思维其义,经文内容能够引导你走向正道。而且《八大人觉经》把修行的次第与方法说得很清楚了。大家要记住:经常思维经文的含义,这样的话,你的烦恼也会少很多,这真的是转化自己烦恼的一个好方法。
谈到利益众生,我们会马上想到,他人生病,我们能照顾;他人没有吃穿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能伸手援助,帮忙度过难关。这是利益他人,利益众生。但是这种利益只是暂时的,只是暂时减轻痛苦,并不能究竟令他人离苦。虽然是暂时的帮助,如同雪中送炭,这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如果能够究竟的令一切众生离苦,得到幸福和快乐,才是真
说到利益众生,是佛弟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事“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其实世间人也讲利益众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世间人的利益众生,和佛弟子的利益众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都知道,世间人利益众生的心最恳切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利益,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子女,让子女走最光明的人生之路。
很多人就算不学佛,也都知道《般若心经》,可能也会认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佛经。但事实上,在三藏典籍中,另有一些经论,字数同样不多,甚至有些比《心经》还要少。另外还有一些佛经,字数虽比《心经》稍多,但文字更简易明了,相对而言《心经》反而核心名相太多,不易被普通人领会。今天介绍一部简短佛经《八大人觉经》,希望大家能有一定的收获。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因为心多贪欲,也因造成了人生种种的业,这些业就像一条绳子一样,把我们牢牢的绑住,困在六道当中,很难解脱。人的善与恶是平行的。在造福的过程中,也会无意中造业,所以常是苦乐参半,设若善业强盛,就可以上升天道;由于在天道中完全是在享受福报,没有机会可以再修行,也就没机会再造福
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对于修学来说非常不利,外面的境缘诱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说实在话,如果没有深厚善根,怎么能够抵得过诱惑? 诱惑是什么?魔。《八大人觉经》给我们讲的四类魔事。 第一类是五阴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唐般刺密帝译。十卷。
于它论述了瑜伽师修行时所由。经历的十七个阶段(十七地),所以也叫作《十七地论》。关于本经的作者,西藏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传说无著为了能正确了解佛法的意义,希望能见到弥勒。他在鸡足山的一个岩洞中勒修弥勒法三年,但没有任何效果。
传说六祖慧能本来是岭南一个樵夫,因为卖柴,在大街上听到一户人家念《金刚经》,在心灵上产生了领悟,于是开始修行佛法。慧能修行过程中取得那个诵经人的资助,于是到黄梅县东禅寺参见五祖。他见五祖时,两人的对话使五祖认为慧能此时显然已开了智慧
《维摩诘经》是佛教大乘的瑰宝,和其他更具盛名的佛经相比,本经没有像《心经》一样超广泛地为众口所诵念,也不像《法华经》是佛陀生命前夕最后盛开的一朵涅槃花,更不像《华严经》、《楞严经》这样的经典比较独成体系、完满自足。尽管如此,却没有一部佛经像
在佛教中,只有释迦牟尼佛的言论才被称为“经”,但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有一部由中国僧人所辑录的被称为“经”的著作,这便是由禅宗六祖慧能口述、弟子法海整理而成的《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是由弟子法海整理六祖讲经内容而成,是中国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也是
三藏经典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法华信仰在艺术上的表现,一开始就多种多样。早在《法华经》译为汉文以前,山东省滕县在东汉初期已经出现《譬喻品》中的“三车喻”——羊车比喻声闻乘,鹿车比喻缘觉乘,牛车比喻菩萨乘。这可能是依据民间口头传说而来的。此外,成都万佛寺出土的一件南朝刘宋元
《涅槃经》卷七《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
净土宗必读经典之一,既是“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也是与《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可谓是净土宗修法的最佳导航,也是究竟方便兼而有之难得的法门。
首先,六祖慧能是因为《金刚经》入佛门,又因为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彻大悟,成为禅宗的六祖。其次,六祖慧能的禅法依据的就是般若法门,提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