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脉经 卷九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

  又法: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太阴脉沉,太阳脉浮。

  又法: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手俱沉实,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

  又法: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

  又法:左右尺俱浮,为产二男,不尔则女作男生。左右尺俱沉为产二女,不尔则男作女生也。

  又法:遣妊娠人面南行,还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

  又法:看上圊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也。

  又法:妇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也。

  妇人怀娠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但离经者,不病也。

  又法: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夜半觉,日中则生也。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诸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手太阳、少阴不养者,下主月水,上为乳汁,活儿养母。怀娠者不可灸刺其经,必堕胎

  妇人怀娠三月而渴,其脉反迟者,欲为水分。复腹痛者,必堕胎。

  脉浮汗出者,必闭。其脉数者,必发痈脓。五月、六月脉数者,必向坏。脉紧者,必胞漏。

  脉迟者,必腹满而喘。脉浮者,必水坏为肿。

  问曰:有一妇人,年二十所,其脉浮数,发热呕咳,时下利,不欲食。脉复浮,经水绝,何也?

  师曰:法当有娠。何以故?此虚家法当微弱,而反浮数,此为戴阳。阴阳和合,法当有娠。到立秋,热当自去。何以知然?数则为热,热者是火,火是木之子,死于未。未为六月位,土王,火休废,阴气生,秋节气至,火气当罢,热自除去,其病即愈。

  师曰:乳后三月有所见,后三月来,脉无所见,此便是躯。有儿者护之,恐病利也,何以故?怀妊阳气内养,乳中虚冷。故令儿利。

  妇人怀娠,六月、七月,脉弦发热,其胎逾腹,腹痛恶寒,寒者小腹如扇之状。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妇人妊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

  妇人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

  妇人怀躯六月、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而堕。此非时,孤浆预下故也。

  师曰:寸口脉洪而涩,洪则为气,涩则为血。气动丹田,其形即温。涩在于下,胎冷若冰。阳气胎活,阴气必终。

  欲别阴阳,其下必僵。假令阳终,畜然若杯。

  问曰:妇人妊娠病,师脉之,何以知此妇人双胎,其一独死,其一独生?而为下其死者,其病即愈,然后竟免躯,

  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卫气平调,荣气缓舒。阳施阴化,精盛有余,阴阳俱盛,故成双躯。今少阴微紧,血即浊凝,经养不周,胎则偏夭。少腹冷满,膝膑疼痛,腰重起难,此为血理。若不早去,害母失胎。

  师曰:妇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若胎病不长,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则男,如肘头参差起者女也。冷在何面?冷者为死,温者为生。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中生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漏(一云阻),胶艾汤主之。

  妇人妊娠,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胎欲动,在于脐上,此为。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当下其,宜丸。

  问曰:妇人病,经水断一、二月,而反经来,今脉反微涩,何也?

  师曰:此前月中,若当下利,故令妨经。利止,月经当自下,此非躯也。

  妇人经自断而有躯,其脉反弦,恐其后必大下,不成躯也。

  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衄时嚏而动者,非躯也。脉来近去远,故曰反,以为有躯,而反断,此为有阳无阴故也。

  妇人经月下,但为微少。师脉之,反言有躯,其后审然,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阴阳俱平,荣卫调和,按之滑,浮之则轻,阳明、少阴,各如经法,身反洒淅,不欲食饮,头痛心乱,呕哕欲吐,呼则微数,吸则不惊,阳多气溢,阴滑气盛,滑则多实,六经养成,所以月见,阴见阳精,汁凝胞散,散者损堕。设复阳盛,双妊二胎。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

  妇人妊娠,小便难,饮如故,贝母丸主之。

  妇人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洒恶寒,起即头眩,葵子散主之。

  妇人妊娠,宜服散,即易产无疾苦。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一作脉),自道经断不来。师言:一月为,二月为血,三月为居经。是定作躯也,或为血积,譬如鸡乳子,热者为禄,寒者多浊,且当须后月复来,经当入月几日来。假令以七日所来,因言且须后月十日所来相间。

  设其主复来者,因脉之,脉反沉而涩,因问曾经半生,若漏下亡血者,定为有躯。其人言实有是,宜当护之。今经微弱,恐复不安。设言当奈何?当为合药治之?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自道经断,即去,师曰:一月血为闭,二月若有若无,三月为血积,譬如鸡伏子,中寒即浊,中热即禄,欲令胎寿,当治其母,挟寒怀子,命则不寿也。譬如鸡伏子,试取鸡一毛拔去,覆子不遍,中寒者浊。今夫人有躯,少腹寒,手掌反逆,奈何得有躯?妇人因言,当奈何?师曰:当与温经汤。设与夫家俱来者,有躯。与父母家俱来者,当言寒多,久不作躯。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因言阴阳俱和调,阳气长,阴气短,但出不入,去近来远,故曰反。以为有躯,偏反血断,断来几日,假令审实者,因言急当治,恐经复下。设令宫中人,若寡妇无夫,曾夜梦寐交通,邪气或怀久作瘕,急当治,下服二汤。设复不愈,因言发汤,当中。下胎而反不下,此何等意邪?可使且将视赤乌(一作赤马)。

  师曰:若宫里张氏不瘥,复来相问。(臣亿等详此文理脱误不属无本可校以示阙疑余皆效此。)

  师曰:脉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为躯,主之,法六十日当有娠。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方在《伤寒》中。

  妇人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平而微者实,奄续法也。而反微涩,其人不亡血、下利,而反甚,其脉虚,但坐乳大儿及乳小儿,此自其常,不能令甚虚竭,病与亡血虚等,必眩冒而短气也。

  师曰:有一妇人好装衣来诊,而得脉涩,因问曾乳子下利,乃当得此脉耳,曾半生漏下者,可。设不者,经断三月、六月。设乳子漏下,可为奄续,断小儿勿乳,须利止复来相问,脉之。

  师曰:寸口脉微迟,尺微于寸,寸迟为寒,在上焦,但当吐耳。今尺反虚,复为强下之,如此,发胸满而痛者,必吐血,少腹痛、腰脊痛者,必下血。师曰: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若下血、呕吐、汗出者可;不者,趺阳脉微而弱。

  春以胃气为本,吐利者可;不者,此为水气,其腹必满,小便则难。

  妇人常呕吐而胃反,若常喘(一作多唾),其经又断,设来者,必少。

  师曰:有一妇人,年六十所,经水常自下,设久得病利,少腹坚满者为难治。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言经水少,不如前者,何也?师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师曰:亡其津液,故令经水少。设经下反多于前者,当所苦困。当言恐大便难,身无复汗也。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抟,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溏,胃气衰则身体肿。

  少阳脉畀,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一作水分)师曰: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则为阳实,入则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则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抟,血结胞门,其藏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问曰:病有血分。何谓也?

  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

  问曰:病有水分,何谓也?

  师曰: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当下。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迟在上,紧在下。迟则为寒,名曰浑。阳浊则湿,名曰雾。紧则阴气栗,脉反濡弱,濡则中湿,弱则中寒,寒湿相搏,名曰痹。腰脊骨节苦烦,肌为不仁,此当为痹。而反怀躯,迟归经,体重,以下脚为肿,按之没指,腰冷不仁,此为水怀。喘则倚息,小便不通,紧脉为呕,血气无余,此为水分。荣卫乖亡,此为非躯。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亦作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新产亡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何故郁冒?师曰: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何故大便难?师曰: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但头汗出。所以生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所以便坚者,呕不能食也,小汤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而更发热者,此为胃热气实,承气汤主之。方在《伤寒》中。

  妇人产得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坚,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可与阳旦,方在《伤寒》中,是也。

  妇人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妇人产后腹中痛,可与羊肉汤。

  师曰:产妇腹痛,烦满不得卧,法当芍药散主之。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与下瘀血汤。

  妇人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四、五日,趺阳脉微,实再倍,其人发热,日晡所烦躁者,不能食,谵语,利之则愈,宜承气汤。以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方在《伤寒》中。

  妇人产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妇人热利,重下,新产虚极,白头翁加汤主之。(《千金方》又加阿胶)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

  师曰: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痒,痛则生疮,弦则阴疼掣痛。师曰:带下有三门:一曰胞门,二曰龙门,三曰玉门。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女属玉门。

  问曰:未出门女有三病,何谓也?

  师曰:一病者,经水初下,阴中热,或有当风,或有扇者。二病者,或有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见丹下,惊怖得病,属带下。师曰:妇人带下,九实中事,假令得鼠乳之病,剧易,当剧有期,当庚辛为期。余皆仿此。

  问曰:有一妇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时时腹中痛,少食多厌,喜胀,其脉阳微关尺小紧,形脉不相应,愿知所说?

  师曰:当问病者饮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饮食,闻谷气臭者,病为在上焦。假令病者言,我少多为欲食,不食亦可,病为在中焦。假令病者言,我自饮食如故,病为在下焦,为病属带下,当以带下治之。

  妇人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土瓜根散主之。

  妇人带下,脉浮,恶寒、漏下者,不治。

  师曰:有一妇人将一女子,年十五所来诊。言女年十四时经水自下,今经反断,其母言恐怖。师曰:言此女为是夫人亲女,非耶?若亲者,当相为说之。妇人因答言:自是女尔。师曰:所以问者无他,夫人年十四时,亦以经水下,所以断,此为避年,勿怪,后当自下。

  妇人少腹冷,恶寒久,年少者得之,此为无子;年大者得之,绝产。

  师曰:脉微弱而涩,年少得此为无子,中年得此为绝产。

  师曰: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腹中痛,半产而堕伤。浮则亡血,绝产,恶寒。

  师曰:肥人脉细,胞有寒,故令少子。其色黄者,胸上有寒。

  妇人少腹礘(音衮)磊(力罪切)转痛,而复自解,发作无常,经反断,膀胱中结坚急痛,下引阴中气冲者,久必两胁拘急。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则发热,少腹里急痛,腹满,手掌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中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与温经汤。

  问曰:妇人病下利,而经水反断者,何也?

  师曰:但当止利,经自当下,勿怪。所以利不止而血断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经断。利止,津液复,经当自下。妇人血下,咽干而不渴,其经必断,此荣不足,本自有微寒,故不引饮。渴而引饮者,津液得通,荣卫自和,其经必复下。师曰:寸口脉微而涩,微则卫气不足,涩则血气无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荣卫俱虚,言语谬误。趺阳脉浮而涩,涩则胃气虚,虚则短气,咽燥而口苦,胃气涩则失液。

  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涩则血不来,此为居经,三月一来。师曰;脉微血气俱虚,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为可,不者,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问曰:妇人妊娠三月,师脉之,言此妇人非躯,今月经当下。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卫浮而大,荣反而弱,浮大则气强,反弱则少血,孤阳独呼,阴不能吸,二气不停,卫降荣竭,阴为积寒,阳为聚热,阳盛不润,经络不足,阴虚阳往(一作实),故令少血。时发洒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数,多唾涎沫,此令重虚。津液漏泄,故知非躯,畜烦满洫,月禀一经,三月一来,阴盛则泻,名曰居经。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

  师曰:此妇人前绝生,经水不下,今反清血,此为居经,不须治,当自止。经水下常五日止者,五日愈。妇人月经一月再来者,经来,其脉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经二月必来。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问曰:妇人病经水适下,而发其汗,则郁冒不知人,何也?

  师曰:经水下,故为里虚,而发其汗,为表复虚,此为表里俱虚,故令郁冒也。

  问曰:妇人病如癫疾郁冒,一日二十余发。师脉之,反言带下,皆如师言,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濡而紧,濡则阳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气虚,凝寒,阴阳不和,邪气舍于荣卫,疾(疾一作候)起年少时,经水来以合房室,移时过度,精感命门开,经下血虚,百脉皆张,中极感阳动,微风激成寒,因虚舍荣卫,冷积于丹田,发动上冲,奔在胸膈,津液掩口入,涎唾涌溢出,眩冒状如厥,气冲髀里热,粗医名为癫,灸之因大剧。

  问曰:妇人病苦气上冲胸,眩冒,吐涎沫,髀里气冲热。师脉之,不名带下,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沉而微,沉则卫气伏,微则荣气绝,阳伏则为疹,阴绝则亡血。病当小便不利,津液闭塞,今反小便通,微汗出,沉变为寒,咳逆呕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损经络,因寒为血厥,手足苦痹,气从丹田起,上至胸胁,沉寒怫郁于上,胸中窒塞,气历阳部,面翕如醉,形体似肥,此乃浮虚,医反下之,长针,复重虚荣卫,久发眩冒,故知为血厥也。

  问曰:五崩何等类?

  师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形如血也。

  师曰:有一妇人来脉,反得微涩,法当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几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经水当断,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虚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脉则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妇人经水不利,抵当汤主之。在《伤寒》中。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僻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妇人腹中诸疾痛,芍药散主之。(一云:治怀妊腹中疼痛)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方在《伤寒》中。(一云:腹中痛,小便利,理中汤主之)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妇人咽中如有炙腐状,半夏浓朴汤主之。

  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小麦汤主之。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其人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虚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有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汤主之。方在《伤寒》中。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了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若上二焦,必当自愈。(二字疑)阳明病,下血而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写之,然汗出者则愈。妇人少腹满如敦敦状(《要略》云满而热),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生后疑)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甘遂汤主之。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

  妇人阴寒,温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妇人着坐药,强下其经,目眶为痛,足跟难以践地,心中状如悬。

  问曰:有一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

  师曰:得病转胞,不得溺也。何以故?

  师曰:此人故肌盛,头举身满,今反羸瘦,头举中空感(一作减),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服肾气丸,以中有故也。方在《虚劳》中。

  师曰:脉得浮紧,法当身躯疼痛。设不痛者,当射云何,因当射言。若肠中痛、腹中鸣、咳者,因失便,妇人得此脉者,法当阴吹。

  师曰: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浮则短气,弱则有热,而自汗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气满,涩则有寒,喜噫吞酸。其气而下,少腹则寒。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弱则生风,微弱相搏,阴中恶寒,胃气下泄,吹而正喧。

  师曰:胃气下泄,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导之。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则生疮。

  少阴脉数则气淋,阴中生疮。

  妇人阴中蚀疮烂,野狼牙汤洗之。

  妇人脏肿如瓜,阴中疼引腰痛者,杏仁汤主之。

  少阴脉弦者,白肠必挺核。

  少阴脉浮而动,浮则为虚,动则为痛,妇人则脱下。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

  诊妇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

  诊妇人漏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大紧实数者,死。

  诊妇人新生乳子,脉沉小滑者,生;实大坚弦急者,死。

  诊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

  诊妇人新生乳子。因得热病,其脉悬小,四肢温者,生;寒清者,死。

  诊妇人生产,因中风、伤寒、热病,喘鸣而肩息,脉实大浮缓者,生;小急者,死。

  诊妇人生产之后,寸口脉焱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金疮在阴处,出血不绝,阴脉不能至阳者,死;接阳而复出者,生。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小儿脉,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

  诊小儿脉,多雀斗,要以三部脉为主。若紧为风痫,沉者乳不消,弦急者客忤气。

  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者,脉乱无苦也。

  小儿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冷清也。

  小儿大便赤,青瓣,飧泄,脉小,手足寒,难已;脉小,手足温,易已。

  小儿病困,汗出如珠,着身不流者,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