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上德

老子〔文子〕曰: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接亂。故其身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老子學于常樅,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因川,觀影而知持後,故聖人虛無因循,常後而不先,譬若積薪,燎後者處上。

老子〔文子〕曰:鳴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煎,虎豹之文來射,猿[犬穴]之捷來格,故勇武以強梁死,辯士以智能困。能以智知,未能以智不知。故勇于一能,察于一辭,可與曲說,未可與廣應。

老子〔文子〕曰:道以無有為體,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幽冥者,所以論道,而非道也。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覺,不大迷;不小惠,不大愚。莫鑒于流潦,而鑒于止水;以其內保之,止而不外蕩。月望日奪光,陰不可以承陽,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末不可以強于本,枝不可以大于幹。上重下輕,其覆必易。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日布][土果],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清之為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為害,河水不見太山。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止,性之有也。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泄藏,人二氣即生病。陰陽不能常,且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修,地廣者德厚,故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山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園有螫蟲,葵藿為之不采;國有賢臣,折沖千里。通于道者若車軸,轉于轂中,不運于己,與之致于千里,終而復始,轉于無窮之原也。故舉枉與直,何如不得;舉直與往,勿與遂往。

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故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預慮,故聖人畜道待時也。欲致魚者先通谷,欲來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為魚得者,非挈而入淵也;為猿得者,非負而上木也;縱之所利而已。足所踐者淺,然待所不踐而後能行;心所知者褊,然待所不知而後能明。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唇亡而齒寒,河水深而壤在山。水靜則清,清則平,平則易,易則見物之形。形不可并,故可以為正。使葉落者,風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礛諸之功也;莫邪斷割,砥勵之力也;虻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飢。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怒出于不怒,為出于不為,視于無有則得所見,聽于無聲則得所聞。飛鳥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螿得木,各依其所生也。

水火相憎,鼎鬲在其間,五味以和;骨肉相愛也,讒人間之,父子相危也。犬豕不擇器而食,俞肥其體,故近死。鳳凰翔于千仞,莫之能致。椎固百內,而不能自椽;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因高為山,及安而不危;因下為淵,即深而魚鱉歸焉。溝池潦即溢,旱即枯。河海之源,淵深而不竭。鱉無耳而目不可以蔽,精于明也;瞽無目而耳不可以蔽,精于聰也。混混水濁,可以濯吾足乎?冷冷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素勺]之為縞也,或為冠,或為[糸末]。冠則戴枝之,[糸末]則足蹍之。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勢勝火,一酌不能救一車之薪。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變其節,霜雪麃麃,日出而流。傾易覆也,倚易軵也,幾易助也,濕易雨也。蘭芷以芳,不得見霜;蟾蜍辟兵,壽在五月之望。精泄者,中易殘;華非時者,不可食。

舌之與齒,孰先弊焉?繩之與矢,孰先直焉?使影曲者形也,使響濁者聲也。與死同病者,難為良醫;與亡國同道者,不可為忠謀。使倡吹竽,使工捻竅,雖中節,不可使決,君形亡焉。聾者不歌,無以自樂;盲者不觀,無以接物。步于林者,不得直道;行于險者,不得履繩;海內其所出,故能大。日不并出,狐不二雄,橑輪未足恃也。張弓而射,非弦不能發;發矢之為射,十分之一。飢馬在廄,漠然無聲,投芻其旁,爭心乃生。三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滿;十石而有塞,百斗而足。循繩而斷即不過,懸衡而量即不差。懸古法以類有時,而遂杖格之屬,有時而施。是而行之,謂之斷;非而行之,謂之亂。

農夫勞而君子養,愚者言而智者擇。見之明白,處之如玉石;見之黯晦,必留其謀。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畢開,不如一戶之明。蝮蛇不可為足,虎不可為翼。今有六尺之席,臥而越之,下才不難,立而逾之,上才不易,勢施異也。助祭者得嘗,救鬥者得傷。蔽于不祥之木,為雷霆所扑。日月欲明,浮雲蔽之;河水欲清,沙土穢之;叢蘭欲修,秋風敗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蒙塵而欲無眯,不可得絜。黃金龜紐,賢者以為佩;土壤布地,能者以為富。故與弱者金玉,不如與之尺素。轂虛而中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使一軸獨入,眾輻皆棄,何近遠之能至。橘柚有鄉,萑葦有叢。獸同足者相從游,鳥同翼者相從翔。欲觀九州之地,足無千里之行,無政教之原,而欲為萬民之上者,難矣!凶凶者獲,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君子有酒,小人鞭缶,雖不可好,亦可以醜。人之性,便衣綿帛,或射之即被甲,為所不便,以得其便也。三十輻共一轂,各直一鑿,不得相入,猶人臣各守其職也。善用人者,若[虫開去門]之足,眾而不相害;若舌之與齒,堅柔相磨而不相敗。石生而堅,芷生而芳,少而有之,長而逾明。扶之與提,謝之與讓,得之與失,諾之與已,相去千里。再生者不獲,華太早者不須霜而落。污其準,粉其顙,腐鼠在阼,燒熏于堂,入水而增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不能為工。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木方盛,終日采之而復生;秋風下霜,一夕而零。質的張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勢之所致。乳犬之噬虎,伏雞之博狸,恩之所加,不量其力。夫待利而登溺者,必將以利溺之矣。舟能浮能沉,愚者不知足焉。驥驅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求道理。

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雖齊,必有危。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無以正曲直。用規矩者,亦有規矩之心。太山之高,倍而不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竹木有火,不鉆不熏;土中有水,不掘不出。矢之疾,不過二里;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累塊不止,丘山從成。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弓先調而後求勁,馬先順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巧冶不能消木,良匠不能斫冰,物有不可如之何,君子不留意。使人無渡河可,使河無波不可,無曰不辜,甑終不墜井矣。刺我行者,欲我交;呰我貨者,欲我市;行一棋不足以見知,彈一弦不足以為悲。今有一炭然,掇之爛指,相近也;萬石俱熏,去之十步而不死,同氣而異積也。有榮華者,必有愁悴。上有羅紈,下必有麻[糸費]。木大者根瞿,山高者基扶。

老子〔文子〕曰:鼓不藏聲,故能有聲;鏡不沒形,故能有形;金石有聲,不動不鳴;管簫有音,不吹無聲。是以,聖人內藏,不為物唱,事來而制,物至而應。天行不已,終而復始,故能長久;輪得其所轉,故能致遠;天行一不差,故無過矣。天氣下,地氣上;陰陽交通,萬物齊同;君子用事,小人消亡,天地之道也。天氣不下,地氣不上;陰陽不通,萬物不昌;小人得勢,君子消亡,五穀不植,道德內藏。天之道,裒多益寡;地之道,損高益下;鬼神之道,驕溢與下;人之道,多者不與;聖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天明日明,而後能照四方;君明臣明,域中乃安。域有四明,乃能長久,明其施明者,明其化也。天道為文,地道為理,一為之和,時為之使,以成萬物,命之曰道。大道坦坦,去身不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物,其德不絕。天覆萬物,施其德而養之,與而不取,故精神歸焉;與而不取者,上德也,是以有德。高莫高于天也,下莫下于澤也。天高澤下,聖人法之,尊卑有敘,天下定矣。地載萬物而長之,與而取之,故骨骸歸焉;與而取者,下德也,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地承天,故定寧;地定寧,萬物形;地廣厚,萬物聚。定寧無不載,廣厚無不容。地勢深厚,水泉入聚,地道方廣,故能久長,聖人法之,德無不容。

陰難陽,萬物昌;陰復陽,萬物湛。物昌,無不贍也;物湛,無不樂也。物樂則無不治矣。陰害物,陽自屈,陰進陽退,小人得勢,君子避害,天道然也。陽氣動,萬物緩而得其所,是以,聖人順陽道。夫順物者,物亦順之;逆物者,物亦逆之,故不失物之情性。洿澤盈,萬物節成;洿澤枯,萬物荂。故雨澤不行,先下荒亡。陽上而復下,故為萬物主;不長有,故能終而復始;終而復始,故能長久;能長久,故為天下母。陽氣畜而後能施,陰氣積而後能化,未有不畜積而後能化者也。故聖人慎所積。陽滅陰,萬物肥;陰滅陽,萬物衰,故王公尚陽道則萬物昌,尚陰道則天下亡。陽不下陰,則萬物不成;君不下臣,德化不行,故君下臣則聰明,不下臣則暗聾。日出于地,萬物蕃息,王公居民上,以明道德;日入于地,萬物休息,小人居民上,萬物逃匿。雷之動也,萬物啟;雨之潤也,萬物解。大人施行,有似于此,陰陽之動有常節,大人之動不極物。雷動地,萬物緩;風搖樹,草木敗。大人去惡就善,民不遠徙,故民有去就也,去尤甚,就少愈。風不動,火不出;大人不言,小人無跡。火之出也必待薪,大人之言必有信。有信而真,何往不成!河水深,壤在山;丘陵高,下入淵。陽氣盛,變為陰;陰氣盛,變為陽。故欲不可盈,樂不可極。忿無惡言,怒無惡色,是謂計得。火上炎,水下流;聖人知道,以類相求。聖人[人哀]陽,天下和同;[人哀]陰,天下溺沉。

老子〔文子〕曰:積薄成厚,積卑成高,君子日汲疾以成輝,小人日快快以至辱。其消息也,雖未能見,故見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苟向善,雖過無怨;苟不向善,雖忠來惡,故怨人不如怨己,免求諸人不如求諸己。聲自召也,類自求也,名自命也,自官也,無非己者。操銳以刺,操刃以擊;何怨于人,故君子慎其微。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居中央,是以木實生心,草實生于莢,卵胎生于中央,不卵不胎,生而須時。地平則水不流,輕重均則衡不傾,物之生化也,有感以然。

老子〔文子〕曰:山致其高而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澤流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樹黍者不獲稷,樹怨者無報德。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