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道德

文子〔平王〕問道,老子〔文子〕曰:學問不精,聽道不深。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達。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故聽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盡精;不能盡其精,即行之不成。凡聽之理,虛心清靜,損氣無盛,無思無慮,目無妄視,耳無苟聽,專精積[禾畜],內意盈并,既以得之,必固守之,必長久之。夫道者,原產有始。始于柔弱,成于剛強;始于短寡,成于眾長。「十圍之木,始于把;百仞之台,始于下。」此天道也。聖人法之,卑者所以自下也,退者所以自後也,儉者所以自小也,損者所以自少也。卑則尊,退則先,儉則廣,損則大,此天道所成也。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門,萬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待之而寧。夫道,無為無形,內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與天為鄰,無為而無不為,莫知其情,莫知其真,其中有信。天子有道,則天下服、長有社稷;公侯有道,則人民和睦、不失其國;士庶有道,則全其身、保其親;強大有道,不戰而克;小弱有道,不爭而得;舉事有道,功成得福;君臣有道,則忠惠;父子有道,則慈孝;士庶有道,則相愛;故有道則和,無道則苛。由是觀之,道之于人,無所不宜也。夫道者: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盡行之,天下服;服則懷之。故帝者,天下之適也;王者,天下之往也。不適不往,不可謂帝王。故帝王不得人不能成,得人失道亦不能守。夫失道者,奢泰驕佚,慢倨矜傲,見余自顯自明,執雄堅強,作難結怨,為兵主,為亂者。小人行之,身受大殃;大人行之,國家滅亡,淺及其身,深及子孫。夫罪莫大于無道,怨莫深于無德,天道然也。

老子〔文子〕曰:夫行道者,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巧,擊之不中。夫刺之不入,擊之不中,而猶辱也。未若使人雖勇不敢刺,雖巧不敢擊。夫不敢者,非無其意也;未若使人無其意。夫無其意者,未有愛利害之心也,不若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歡然皆欲愛利之。若然者,天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天下莫不願安利之,故「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文子〔平王〕問德?老子〔文子〕曰:畜之養之,遂之長之,兼利無擇,與天地合,此之謂德。何謂仁?曰:為上不矜其功,為下不羞其病;于大不矜,于小不偷;兼愛無私,久而不衰,此之謂仁也。何謂義?曰:為上則輔弱,為下則守節,達不肆意,窮不易操,一度順理,不私枉撓,此之謂義也。何謂禮?曰:為上則恭嚴,為下則卑敬。四者既修,國家安寧。故物生者道也,長者得也,愛者仁也,正者義也,敬者禮也。不畜不養,不能遂長;不慈不愛,不能成遂;不正不匡,不能久長;不敬不寵,不能貴重。故德者,民之所貴也;仁者,民之所懷也;義者,民之所畏也;禮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文之順也;聖人之所以御萬物也。君子無德則下怨,無仁則下爭,無義則下暴,無禮則下亂。四經不立,謂之無道。無道不亡者,未之有也。

老子〔文子〕曰:至德之世,賈便其市,農樂其野,大夫安其職,處士修其道,人民樂其業;是以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死;河出圖,洛出書。及世之衰也,賦斂無度,殺戮無止。刑諫者,殺賢士,是以山崩川涸,蠕動不息,[楙土]無百蔬。故世治則愚者不得獨亂,世亂則賢者不能獨治。聖人和愉寧靜,生也;至德道行,命也。故生遭命而後能行,命得時而後能明,必有其世而後有其人。

文子〔平王〕問聖智?老子〔文子〕曰:聞而知之,聖也;見而知之,智也。故聖人常聞禍福所生而擇其道,智者長見禍福成形而擇其行。聖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禍福所生;智者先見成形,故知禍福之門。聞未生,聖也;先見成行,智也;無聞見者,愚迷。

老子〔文子〕曰:君好智則信時而任己,棄數而用惠,物博智淺,以淺贍博,未之有也;獨任其智,失必多矣。好智窮術也,好勇危亡之道也。好與則無定分,上之分不定,則下之望無止,若多斂則與民為仇。少取而多與,其數無有,故好與,來怨之道也。由是觀之,財不足任,道術可因,明矣。

文子〔平王〕問曰:古之王者,以道蒞天下,為之奈何?老子〔文子〕曰:執一無為,因天地與之變化。「天下,大器也。不可執也,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執一者,見小也;見小故能成其大也。無為者,守靜也,守靜能為天下正。處大,滿而不溢;居高,貴而無驕。處大不溢,盈而不虧;居上不驕,高而不危。盈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富貴不離其身,祿及子孫,古之王道具于此矣。

老子〔文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義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君執一即治,無常即亂。君道者,非所以有為也,所以無為也。智者,不以德為事;勇者,不以力為暴;仁者,不以位為惠;可謂一矣。一也者,無適(敵)之道也,萬物之本也。君數易法,國數易君,人以其位達其好憎。下之任懼,不可勝理,故君失一,其亂甚于無君也。君必執一,而後能群矣。

文子〔平王〕問曰:王道有幾?老子〔文子〕曰:一而已矣。文子〔平王〕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誅暴就弱,謂之義;敵來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爭小故,不勝其心,謂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于敵國者,謂之驕。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天道也。

老子〔文子〕曰:釋道而任智者危,棄數而用才者困。故守分循理,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成者非所為,得者非所求,入者有受而無敗,出者有授而無與。因春而生,因秋而殺,所生不德,所殺不怨,則幾于道矣。

文子〔平王〕問曰:王者得其歡心,為之奈何?老子〔文子〕曰:若江海即是也,淡兮無味,用之不既,先小而後大。「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必效其歡愛,進其仁義,而無苛氣,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雖絕國殊俗,蜎飛蠕動,莫不親愛,無之而不通,無往而不遂,故為天下貴。

老子〔文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失宜,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古相返也,時務異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聖人法之可觀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其言可聽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三皇五帝輕天下,細萬物,齊死生,同變化,抱道推誠,以鏡萬物之情,上與道為友,下與化為人。今欲學其道,不得其清明,玄聖守其法籍,行其憲令,必不能以為治矣。

文子〔平王〕問政?老子〔文子〕曰:御之以道,養之以德,無示以賢,無加以力;損而執一,無處可利,無見可欲,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無矜無伐。御之以道則民附,養之以德則民服,無示以賢則民足,無加以力則民樸。無示以賢者,儉也;無加以力,不敢也,下以聚之,賂以取之,儉以自全,不敢自安。不下則離散,弗養則背叛,示以賢則民爭,加以力則民怨。離散則國勢衰,民背叛則上無威,人爭則輕為非,下怨其上則位危。四者誠修,正道幾矣。

老子〔文子〕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用也,下言者權用也。唯聖人為能知權。言而必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行,直而證父,信而死汝,孰能貴之?故聖人論事之曲直,與之屈伸,無常夷表,祝則名君,溺則捽父,勢使然也。夫權者,聖人所以獨見。夫先迕而後合者,之謂權;先合而後迕者,不知權。不知權者,善反醜矣。

文子〔平王〕問曰:夫子之言,非道德無以治天下。上世之王,繼嗣因業,亦有無道,各沒其世而無禍敗者,何道以然?老子〔文子〕曰: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各自生活;然其活有厚薄。天下時有王國破家,無道德之故也。有道德則夙夜不懈,戰戰兢兢,常恐危亡,無道德則縱欲怠惰,其亡無時。使桀紂循道行德,湯武雖賢,無所建其功也。夫道德者,所以相生養也,所以相畜長也,所以相親愛也,所以相敬貴也。夫聾蟲雖愚,不害其所愛,誠使天下之民皆懷仁愛之心,禍災何由生乎!夫無道而無禍害者,仁未絕,義未滅也;仁雖未絕,義雖未滅,諸侯以輕其上矣,諸侯輕上,則朝廷不恭,縱令不順;仁絕義滅,諸侯背叛,眾人力政,強者陵弱,大者侵小,民人以攻擊為業,災害生,禍亂作,其亡無日,何其無禍也。

老子〔文子〕曰:法煩刑峻,即民生詐;上多事,則下多態;求多,即得寡;禁多,即勝少。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猶揚火而使無焚也;以智生患,又以智備之,譬猶撓水而欲求其清也。

老子〔文子〕曰:人主好仁,即無功者賞,有罪者釋。好刑,即有功者廢,無罪者及。無好憎者,誅而無怨,施而不德,放準循繩,身無與事,若天若地,何不覆載。合而和之,君也;別而誅之,法也。民以受誅,無所怨憾,謂之道德。

老子〔文子〕曰:天下是非無所定,世各是其所善,而非其所惡。夫求事者,非求道理也,求合于己者也;非去邪也,去迕于心者。今吾欲擇是而居之,擇非而去之,不知世所謂是非也。故「治大國若烹小鮮」,勿撓而已。夫趣合者,即言中而益親,身疏而謀當,即見疑。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從規我者乎?吾若與俗遽走,猶逃雨無之而不濡。欲在于虛,則不能虛,若夫不為虛,而自虛者,此所欲而無不致也。故通于道者如車軸,不運于己,而與轂致于千里,轉于無窮之原也。故聖人體道反至,不化以待化,動而無為。

老子〔文子〕曰:夫亟欲戰而數勝者,則國必亡。亟戰則民罷,數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而國不亡者,則寡矣。主驕則恣,恣則極物;民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平王問文子曰:吾聞子得道于老聃,今賢人雖有道,而遭淫亂之世,以一人之權,而欲化久亂之民,其庸能乎?文子曰:夫道德者,匡邪以為正,振亂以為治,化淫敗以為樸,淳德復生,天下安寧,要在一人。人主者,民之師也;上者,下之儀也。上美之則下食之,上有道德則下有仁義,下有仁義則無淫亂之世矣。積德成王,積怨成亡,積石成山,積水成海,不積而能成者,未之有也。積道德者,天與之,地助之,鬼神輔之,鳳皇翔其庭,麒麟游其郊,蛟龍宿其沼。故以道蒞天下,天下之德也;無道蒞天下,天下之賊也。以一人與天下為仇,雖欲長久,不可得也。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亡。平王曰:寡人敬聞命矣。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