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隐书八景飞经八法并序
九天丈人受太空灵都金真玉光,元始天王名之《八景飞经》,广生太空名之《八素上经》,青真小童名之《豁落七元》,九天太上大道君名曰《素书玉诀金章》,同出于九玄之先。目其上篇,而四时名焉,其道高妙,众经之尊。凡行此道,不得冒殗入秽,触死生之污,犯此之禁,真灵高逝,返止上宫,施召不至,返误兆身。子得此法,慎此为先。法曰:
立春之日,三素元君上诣天皇大帝游宴之时,元景行道受仙之日也。兆修《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之法,当以其日沐浴、斋戒,清朝入室,烧香行礼,施按招灵,致其摄魔之符,置于四方,兆于中央东北向,叩齿十二通,仰思紫绿白三色之云东北而回,便心念微言:三素元君,乞回神驾,下降我身,右列我名,赐我神仙。毕,还思东方青微上府始阳宫中元景司空司录道君,姓葛,讳太兕献,形长七寸八分,身著玄黄之绶,头冠七色曜天玉冠,足蹑五色之履,手执威神之策,乘八舆之轮、飞龟玄云之车,骖驾青龙,从太和仙童二十三人,下治兆身泥丸宫中,乃微祝曰:
元景大神,玄道回精,上节告始,万炁混生,九微上化,回降我形,保固元宫,监总帝灵,招真制魔,我道威明,上致太和,玉芝充盈,通神彻视,洞睹三清,得乘飞景,俱升帝庭。毕,仰咽八炁止。此元景之道,行之八年,则三素之云八舆飞轮迎兆之身,上升帝晨。所谓八道元景招灵秘言,不传非仙之士。
春分之日,太微天帝君上诣高上玉皇游宴之时,始景行道受仙之日也。至其日,如上法,夜半东向,叩齿九通,仰思玄青黄三色之云东北而回,便心念微言:太微天帝君,乞回神驾,下降我身,上我帝简,赐我神仙。毕,还思东方青阳上府玄微宫中始景老子大道君,姓某,讳幽宛,形长九寸,身著紫青之绶,头戴九色通天宝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命神之章,从太阳仙童三十六人,乘八景之舆、青云之车,骖驾苍龙,下治兆身明堂宫中。乃微祝曰:
始景上元,招灵致真,承气命节,法典帝先,回精玄盖,上宴玉晨,回灵下降,镇固我身,保精炼气,五华结鲜,紫气流映,洞得御神,骖乘飞景,上宴琼轩。毕,仰咽九炁止。此始景之道,行之八年,则玄景飞轮来迎兆身,上升太清。八道始景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立夏之日,太极上真三元真人上诣紫微宫游宴之时,玄景行道受仙之日也。至其日,如上法,清旦东南向,叩齿九通,仰思紫青黄三色之云西北回,便心念微言:太极上真三元真人,乞回神驾,下降我房,书我玉名,使我神仙。毕,还思东南少阳上府太微宫玄景玉光无极道君,姓王,讳无英,形长八寸八分,身著丹锦之绶,头戴无极进贤玉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招灵之章,乘玄景绿舆、五色云车,骖驾凤凰,从灵飞仙童三十九人,下治兆身洞房宫中。乃微祝曰:
玄景上灵,骖宴八气,造宴九玄,翱翔无外,回真下降,解我宿滞,廕以飞云,覆以紫盖,得乘八景,上升霄际。毕,仰咽八气止。此玄景之道,行之八年,则紫青黄三色之云玄景绿舆来迎兆身,上升太清。玄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夏至之日,扶桑公太帝君上诣太微宫游宴之时,灵景行道受仙之日也。至其日,如上法,清旦南向,叩齿八通,仰思赤白青三色之云东南而回。便心念微言:扶桑大帝君,乞回神光,下降兆身,记名东华,得乘飞烟。毕,还南向思太阳上府紫微宫中灵景太尉元先道君,姓玄,讳伯史,形长八寸八分,身著绛锦丹绶,头戴平天耀精玉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制魔之章,乘光明八道之舆、赤云气之车,骖驾凤凰,从丹灵上宫玉童三十六人,下治兆身中元丹田宫中。乃微祝曰:
灵景启灵,乘气旋回,迅驾八道,光明吐威,下降我房,映我丹辉,摄魔御神,万灵悉摧,使我洞幽,与景齐飞。毕,仰咽八气止。此灵景之道,行之八年,则致光明八道之舆来迎兆身,上升太清。灵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立秋之日,太素上真,白帝君上诣玉天玄皇高真,游宴之时,元景行道受仙之日也。至其日,如上法,清旦西南向,叩齿十二通,仰思赤白紫三色之云正西而回,便心念微言:太素真人,乞回神光,下降我身,奏名玉天,得为真人。毕,思西南少阴上府灵微阳宫之中元景太淡天道君,姓黄,讳运珠,形长七寸八分,著玄黄素绶,头戴七宝进贤之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命神之策,乘翛条玉辇、五彩硃盖紫云之车,骖驾六龙,从黄素上宫仙童二十四人,下治兆身丹田宫中。乃微祝曰:
元景上真,八道玄景,上治黄母,下治兆身,徘徊神辇,流映紫清,历运御气,三元焕明,制神摄魔,我道洞精,长保上景,飞仙长生。毕,仰咽七气止。此元景之道,行之八年,则致翛条玉辇来迎兆身,上升太清。元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秋分之日,南极上真赤帝君上诣阆风台九灵夫人游宴之时,明景行道受仙之日也。至其日,如上法,清旦西向,叩齿十二通,仰思青黄赤三色之云西南而回,便心念微言:南极上真上皇赤帝君,乞回神光,下眄我房,赐书玉简,上奏九灵,得乘飞景,升入无形。毕,思正西太阴上府精思允宫中明晨太和道君,姓浩,讳仁义,形长六寸八分,身著白文素灵之绶,头戴无极玉宝天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度命保生玉章,乘绛琳碧辇、白云之车,骖驾白虎,从素灵上宫玉童二十四人,下治兆身华盖宫中。乃微祝曰:
明景道宗,总统九天,匡络紫霄,迅御八烟,回停玉辇,下降兆身,启以光明,授以金真,豁落招灵,身无稽延,得乘飞景,上宴霄晨。毕,仰咽七气止。此明景之道,行之八年,则致绛琳碧舆来迎兆身,上升太清。明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立冬之日,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上诣高上九天玉帝子游宴之时,洞景行道受仙之日也。至其日,如上法,清旦西北向,叩齿九通,仰思绿紫青三色之云西南而回,便心念微言: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乞回神驾,下降兆房,赐书玉名,上奏上清,得乘飞景,升入无形。毕,思西北阴晖上府清微宫中洞景司录太阳道君,姓某,讳元辅,形长五寸八分,身著玄黄之绶,头戴九玄飞景玉冠,足蹑五色之履,手执摄杀之律,乘玄景八光丹辇、紫云之车,骖驾玄武,从太玄仙童二十四人,下治兆身仓命宫中。乃微祝曰:
洞景帝尊,玄灵阴神,乘霞御龙,骖驾飞烟,上游玉清,下治太玄,回降紫辇,来入我身,得乘八景,位同真人。毕,仰咽五气止。此洞景之道,行之八年,则致玄景八光丹辇下迎兆身,上升太清。洞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士。
冬至之日,太霄玉妃太灵上真人诣太皇宫太微天帝君,游宴之时,清景行道受仙之日也。至其日,如上法,清旦正北向,叩齿十二通,仰思硃碧黄三色之云东北而回,便心念微言:太霄玉妃、太灵真人,乞回神驾,下降我房,赐书玉名,奏上太霄,得为真人,游宴上宫。毕,思北方阴精上府道微宫中谏议玄和道君,姓王,讳阴精,形长五寸八分,身著玄云五色之绶,头戴玄晨宝冠,足蹑五色师子之履,手执招灵之策,乘徘徊玉辇、锦云珠玉之车,骖驾玄凤黑翮,从太玄上宫仙童二十六人,下治兆身玄谷宫中。乃微祝曰:
清景素真,元始洞灵,受化九元,含气硃婴,徘徊玉辇,逍遥紫清,转轮八节,纬度天经,削我死录,保命南生,得乘飞景,接辔绿軿。毕,仰咽五气止。此清景之道,行之八年,致徘徊玉辇下迎兆身,上升太清。清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行《八景飞经八道秘诀》,上皇玉帝告命诸天,十方众圣、五岳灵仙敬护兆身,降致玄舆飞辇,得与真人同升上清。真皇守兆之命,太一防兆之身,出入游行,无有凶横之祸。若有仙名玉籍,列图紫宫,幽冥亦不以此经启悟兆心。兆得此经,即东华注簿,位同真人。唯保唯秘,不可轻宣,妄泄秘言,死灭兆门。
◎太上丹景道精隐地八术一名紫霄飞灵八变玉符
隐地八化玄真之术,一曰藏形匿影,二曰乘虚御空,三曰隐沦飞霄,四曰出有入无,五曰飞灵八方,六曰解形遁变,七曰回晨转玄,八曰隐景儛天,此乃上清金台玉室秘房妙术,藏之玉笈,封以金章,侍以玉童,卫以玉女,各八百人,太上玉晨高圣君受之于九玄,七千年乃传太极真人、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旸谷神王、清虚真人,告盟于上清,裂金以誓,身有其文者则隐沦八方,有修其术则乘虚驾空。口口相授,不得妄传,子不示父,臣不奉君,唯在刻字金简,书名玉篇,轻泄秘文,殃及七玄,身为下鬼,充塞河源。按如神真秘而奉焉。
第一藏形匿影之术,当以立春之日,平旦入室,向东北角上坐,思紫云郁郁从东北角上艮宫中下,覆满一室,晻冥内外,良久,紫云化为九色之兽如麟之状,在我眼前。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回元变影,晚晖幽兰,覆我紫墙,藏我金城,与气混合,莫显我形。毕,便九咽止。闭目,云气豁除,便服灵飞玉符。修之一年,形常隐空。有难之日,立艮宫之上,取本命上土,撮以自障,按如立春之日祝思之,气自覆,人不见焉。
第二乘虚御空之术,当以春分之日,正中入室,东向冥目、思碧色之云郁郁如飞轮,从东方震宫中下,覆满一室,内外晻冥。良久,青气化为苍龙,在我左耳一缠绕我身。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腾玄御气,轮转八宫,坐则同人,起则入室,覆我碧霄,卫我神龙,映显我形,通幽洞冥。吞咽九灵,永得无穷。毕,便九咽气止,开目,服符。修之二年,乘虚驾空。有难之日,立于震宫上,取行年上土,撮以自障,按如春分之祝思,气自覆,人视如气。
第三隐沦飞霄之术,当以立夏之日,正中入室,东南向冥目,思赤云如烟之状,从东南巽宫中来,覆满一室,内外晻冥。良久,赤气化为玄兔,在兆胸腹之上。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玄兔灵飞,启告三晨。披除嚣翳,通我清津,景登云举,气降紫烟,万灵稽首,皆伏我前。毕,便九咽气止,开目,服符。修之三年,隐沦飞霄。有难之日,立于巽宫,左取十四气以自覆,则与气同行。
第四出有入无之术,当以夏至之日,正中入室,南向冥目,思赤气蓊郁郁从南方离宫中来,覆满一室,内外晻冥。良久,赤云化为凤凰,在我头上。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赤霞映玄,气液流通,九道之变,化为凤凰,授我真符,赐我玉浆,出自天门,入自离宫,招致云軿,驾虚乘光。毕,便九咽气止,开目,服符。修之四年,能出入无穷。有难之日,立于离宫,左取九气毕,便开目服符;又九咽气止,撮取月建上土以自障,按如立夏之祝思,赤气自覆,则身为火光。
第五飞灵八方之术,当以立秋之日,晡时入室,西南向冥目,内思白气郁郁如天之雾,从西南上坤宫中来,覆满一室,内外晻冥。良久,白气化为麒麟,对在我前。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仰注玄精,吞咽黄华,身生飞羽,轻举登霞,游宴八宫,万万不俎。毕,便九咽气止,开目,服符。修之五年,能升八方。有难之日,立于坤宫上,仰咽三十六气,左取今日辰上土以自障,按如立秋之祝思,白气以自覆,则身化为雾露,人不见也。
第六解形遁变之法,当以秋分之日,哺时入室,西向冥目,内思白云从西方兑宫中来,覆满一室,内外晻冥。良久,白气化为白虎,常在我右边。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解形遁变,追飞蹑浮,先谒玉皇,退之八嵎,分身为万,适意如求,俄倾之变,八宫已週。毕,便九咽气止,开目,服符。修之六年,形化影变,纵横八方,任意所之。有难之日,当立兑宫之中,思火气来烧我身,仰咽气九过,取丙上土以自障,祝如上法,则人莫之见也。
第七回晨转玄之术,当以立冬之日,子时入室,西北向冥目,内思黑云从西北方上乾宫中来,覆满一室,内外晻冥。良久,黑云化为雰蛇,在我左足下。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太微九玄,化为雰蛇。回轮五星,运转七机,上宴玄宫,八景同晖,吞精咽气,永无终衰。毕,便九咽气止,开目,服符。修之七年,能回转五晨,出入无间。有难之日,当立乾宫之中,思黑云来覆我身,仰咽三十五气,取天门上土以自障其身,祝如立冬之日,则人不见之。
第八隐景儛天之术:当以冬至之日,子时入室,北向,内思黑气叠沓相覆,从北方坎宫中来下,覆满一室,内外暗冥。良久,黑气化为玄龟,在我右足下,因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曰:
八道隐方,藏地儛天,逃以六阴,显身玉轮,骖龙御烟,上造帝晨。毕,便九咽气止,开目,服符。修之八年,则登玉清宫。有难之日,立在坎宫之上,思黑云覆身,仰咽三十五气,取地户上土以自障,祝如冬至之文,则人不见逃也。
◎太清玉霞紫映观上法
常以本生上旬之日,沐浴、清斋、净服,平旦入室,以内观开明玉符,清华之水便向洗眼,并漱荡口腹,令内外清虚,口无馀味,腹无馀熏,眼无馀视,体无馀尘,恬淡静默,唯道是身。然后还南向,平坐瞑目,内思紫气出兆头顶之上,勃勃冲天,气冠己身内外,郁冥。便引紫气,仰咽三十九过,觉气咽三十九过,气咽入兆口腹之中。咽讫,开眼,朗然豁除。便叩齿三通,仰祝曰:
上清流霞,晖真吉旦,紫云映灵,扬精交焕,内住金门,玉户受观,宝神和藏,魂魄无散,明皇九真,八道流羡,攀云招灵,灵降乐汉,洞彻幽元,三晨齐宴,游腾玉堂,上拜帝馆。毕,仰咽三过止。本生上旬之日,若甲子旬,生以甲寅日为上旬,他皆仿此也。
《紫书诀》云:修上清玉霞紫映内观之道,常以月生一日,取西流水三升,盛之以铜器亦佳,以真珠一两,内著水中,名曰金精石景水母玉胎之瑛,露于中庭,至月十五日正中,日精玄映于石景水母,日象焕明水母之中,东向流霞,开明洞观,玉符投内石景水母中。转南向、叩齿十六通,仰呼曰:日魂珠景,照韬绿映,丹霞赤童,玄炎飚象。凡十六字毕,闭眼思日中,五色流霞,下冠兆身,洞焕一形,存见日中有一仙人,形长八寸,头戴硃阳赤冠,衣绛锦丹裙,下在兆身头顶之上,口引日中赤丹金精石景水母之瑛,以灌溉兆形,便临所盛水中映日光,而微祝曰:
耀罗丹阳,元景敷陈,赤炉大明,九气齐真,三五运精,二象交缠,玉胞石体,炼故返新,流霞玄注,水母凝神,和魂柔魄,内外同烟,仰餐丹华,口掇日根,灵芝盈溢,面发金仙,与气同躯,与日同存,乘景飞空,上造帝晨。毕,仰向日十六咽止。取石景水母之瑛,向日洗目,并沐浴形躯,馀水放之西流。行此九年,面有金容,内外洞彻,与日同光,飞行玄虚,上造日间。此道高妙,不传下世,轻泄宝文,罚以鬼兵,身役鬼官,七祖获殃。
◎存玄白法
胎精中景黑白内法,常以旦旦坐卧任意,在泥丸中有黑气存,心中有白气存,脐中有黄气,三气俱生如云以覆身。初存气如小豆,渐大冲天,三气缠绕身,共成一混。因变成火,火又绕身,通明洞彻,内外如一内通外彻,支体共火一色。旦行之,至日中乃止。于是服气一百二十,都毕。行之三十年,遁形隐身,日行五百里。
◎三素云法
夜卧谓子后睡觉起时。又云:坐起可行之,不必夜也,要当以生气时如此,则子后午前皆可为之,然宜以丑后卯前为之佳矣。先闭目东向当东向平坐,以手大指后掌左右按拭目就耳门,使两手俱交会于项后,三九过,存目中各有紫青绛三色,并出目前,此是内按三素云以灌目童子也先存两目中,各有此三色云,仍各出目前凝郁,良久,按拭之。于按中每觉目外之云,还入目童子中,晖光莹彻。手过又出,拭之又入,以至数毕。而阴祝曰:
眼童三云,两目真君,英明注精,开通精神,大玄云仪,灵验篇篇,保我双关,启彻九门,百节映响,朝液泥丸,身升玉宫,列为真君。毕,因咽液五十过存液入肝中。行之一年,则耳聪目明;久为之,彻视千里,罗映神灵,听之于绝响也。
又法,《返胎按摩经》云:常以阳日,月一日为阳,每阳日之旦,夜之卧觉,旦将起,急闭目,向本命之方,以两手掌相摩,切令小热,各左右拭按两目笼耳门,令两掌交会于项中,九过,又存两目中各有紫赤黄三色云炁各下入两耳中。良久,阴祝曰:
眼童三云,明目真君,映明注精,开通帝神,太玄云仪,玉灵敷篇,保我双关,启彻九门,百节应响,回液泥丸,身升玉宫,列为上真。祝毕,咽液三过。毕,乃开目坐起。常行之,不如旦暮也。行之三年,耳目聪明。
中国古代阴阳家有邹衍、驺奭、公梼生、公孙发、南公、乘丘子等。其中以邹衍最为著名。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亦是五行的创始人。邹衍的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
都匠符三道 凡欲行符先服都匠符若病人服亦先吞此符 堂以当日书此符安膝下纳一符笔管中书符大有验 凡书三部符及一切符同用上符印印诸符 解秽符十一道 二符皇老角殗行符时先吞之 符纳水中漱
阴阳家是先秦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其中心思想为阴阳五行学说,故名。《汉书·艺文志》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阴阳家将古代科学知识和占卜巫术相混杂,他们掌握了自然界变化的一些规律,
论真仙第一 吕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钟曰:「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
玄要篇 仿古二章 元始祖气,朴朴昏昏。元含无朕,始浑无名。混沌一破,太乙吐萌。两仪合德,日月晦明。乾交坤变,坤索乾成。异名同出,一本共根。内外虚实,刚柔平均。阴阳壁理,变化分形。真精真气,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阴阳家的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
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 自赵献书燕王曰:始臣甚恶事,恐赵足……臣之所恶也,国外冒赵而欲说丹与得,事非……臣也。今奉阳〔君〕……封秦也,任秦也,比燕于赵。令秦与〔兑〕……宋不可信,若我其余徐制事,
阴阳家的创始人是邹衍。邹衍是道家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章丘相公庄镇郝庄村。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
《仙经》云:从半夜子时服九九八十一,鹦呜时八八六十四,日出时六六三十六,食时五五二十五,禺中四四一十六。夫前法是世人及旧经相传,妄为习服,虚役岁月,徒履艰辛,功效无成,久而反损。盖由不服元气,
主言第三十九 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于君子之言者甚希矣。于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 曾子起曰:敢问:何谓‘主言’?孔子不应。曾子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持这种看法的有郭沫若、黄云眉、顾实、刘汝霖等。
学术 先生谓董遵曰: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以为性,须是与天地之体同其广大,天地之用同其周流,方做得一个人。若天地间有一物不知、一物处置不得,便与天地不相似矣。 学者须是大其心,葢心
童蒙训卷上 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 孔子以前,异端未作,虽
穷秀才谴责下人,至鞭扑而极矣。暂行知警,常用则翫,教儿子亦然。 贫人不肯祭祀,不通庆吊,斯贫而不可返者矣。祭祀絶,是与祖宗不相往来;庆吊絶,是与亲友不相往来。名曰独夫,天人不佑。 凡无子而
迹府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 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
吴从善序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于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假言
原序 忍乃胸中博闳之器局,为仁者事也,惟宽恕二字能行之。颜子云犯而不校,《书》云有容德乃大,皆忍之谓也。韩信忍于胯下,卒受登坛之拜;张良忍于取履,终有封侯之荣。忍之为义,大矣。惟其能忍则有涵
序 《神农书》一卷,相传炎帝神农氏撰。案《汉书.艺文志.农家.神农》二十篇;《兵阴阳家.神农兵法》一篇;《五行家.神农大幽五行》二十六卷;《杂占家.神农敎田相土耕种》十四卷;《经方家.神农黄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