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76、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安士全书原文
  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发明]地上有河港,划断南北东西,使行者望洋浩叹。一旦济之以桥梁,是犹绝处逢生,不舟而渡也。谓建桥者,非大功勋事乎,岂止千万人往来乎。
  修造桥梁,是渡人于川涧。布施作福,是渡人于贫穷。改恶修善,是渡人于患难。勤学好问,是渡人于愚痴。修行学道,是渡人于生死。内典称六波罗蜜,即所谓六度之意也。

  下附征事(四则)

  海神示约(《万安桥记》)

  福建洛阳江,地形濒海,旧设海渡渡人,每遇风波,溺死无算。宋大中年间,有舟将覆,忽闻空中曰:"勿伤蔡学士!"已而风浪顿息,一舟无恙。询之,舟中无姓蔡者,止有一妇,厥夫姓蔡。时妇方娠已数月矣,心窃自异,即发愿云:"若所生之子,果为学士,必造舆梁,以济渡者。"后生子,即忠定公襄,以状元及第。出守泉州时,母夫人犹在,促公创建此桥。公念水深莫测,且潮汐频至,何以兴工?于是因循者年余。母夫人促之益力,公乃移文海神,遣一隶卒赍去。其卒痛饮大醉,投书海中,酣卧海上,醒后视之,书已易封。公启视之,止一"醋"字,翰墨如新。公恍然曰:"神其命我二十一日酉时兴工乎!"至期,潮果退舍,泥沙拥积丈余。潮之不至者,连以八日,遂创建此桥。其长三百六十丈,广一十有五尺,共费金钱一千四百万,因名之曰万安桥。
  [按]时董其事者,有卢实、王锡、许忠,及释氏义波、宗善等,十有五人。独言蔡公者,因其为之倡也。

  延龄裕后(《善余堂笔乘》)

  程夷伯,年二十九,一夕梦其父谓曰:"汝今年当死,可求觉海救之。"夷伯醒而惘然。一日遇见一蜀僧,善相术,叩其字,号觉海。问及寿算,曰:"君年甚促,恐不能至明岁矣。"夷伯固恳之。乃觅水一杯,呵气入其中,令夷伯饮。且曰:"今夜若有吉梦,可即报我。"是夜,梦至一官府。左廊下所立男子女人,皆衣冠整肃,有喜悦状。右廊所立,皆枷锁缧绁之人〖缧(léi)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哀号涕泗。旁一人云:"左廊是修建桥路人,右廊是毁坏桥路人。若要福寿,自可择取。"夷伯遂发心修补桥梁道路,不遗余力。后复见觉海,曰:"寿已延矣。"后夷伯年九十二,子孙五世昌盛。
  [按]造桥与拆桥,明明两种人。善报与恶报,明明两条路。若说因果虚,必定遭奇祸。

  建桥福果(昆邑共知)

  昆山周季孚,富而好善,中年无子。后迁至苏郡,遇一异人告曰:"汝命数无子,必欲求之,当修造桥梁三百,便可得子。"周曰:"吾无其力,奈何?"或曰:"桥不拘大小,亦不必创造,但能修补缺略,亦可凑足其数。"周欣然从之,欲造者造,欲修者修,略无难色,恰满三百之数,而周已六旬矣。其后连举三子,皆为名儒,其一则息关蔡先生之婿。公之没也,在康熙四十九年,时已八十有四。
  [按]一桥既成,犹能济人无数,况三百乎?宜其转无后为有后。命数不足以敌其福报也。

  毁桥获谴(金陵共传)

  江宁贡院前,为秦淮湖,素无桥梁,行人以舟为渡。康熙甲辰,有巨商涉此渡,适乏渡钱,舟子逼勒之,商怒曰:"吾于此建桥甚易,岂靳一钱乎〖靳(jìn),吝惜〗?"舟子争论不已,哄然市人咸集。商即以二千金买木石。其工匠,则一僧募焉。僧乃露栖其处,以董其役,不胜劳瘁,逾年而后告成。丙午秋闱〖乡试〗,江宁府脱科,咸归咎于桥。诸生呈于当事,因拆毁之。僧恚甚,投湖而死。未几,倡首拆桥之士,亲见僧来诘责,数之以罪,立时呕血而死。
  [按]脱科亦偶然事,未必果系乎桥。即或因桥而有碍,亦当更想榜上所登者,为何如人?设或读书学道,动师古人,每事必欲济人利物,脱科固是可恨。不然,一登仕籍,即欲奉妻孥,美田宅,结交官吏,武断乡曲,使善良之士畏若虎狼。则桥之当拆与否,尚可徐商,正不必如是之汲汲〖急切〗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