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四十一讲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晋朝著名的车胤。车胤从小聪颖好学,而且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家境衰落,家境贫寒到什么地步呢?经常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没有油,所以他在夏天的夜里,就去捕捉萤火虫,把萤火虫装在这种透明的比较薄的丝绸,做的这个口袋里面,这个囊里有一堆萤火虫,在里面就会发出光亮,夜里用来照明用来读书。车胤的学识由此突飞猛进,与日俱增,后来成为知名的学者。现在的湖北公安县斗湖堤镇曾埠头乡,还有一个遗迹叫囊萤台,这个遗迹就是用纪念车胤的。

  后面那个故事映雪,讲的也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晋朝的一个人物,叫孙康。在当时来讲是个非常成功的人物。他幼年酷爱学习,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所以他想夜以继日来攻读,碰到跟车胤一样的情况,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到天黑就没有办法读书了。前面讲车胤的故事是夏天,因为夏天才可以抓萤火虫,而这个故事映雪,一听就知道讲的是冬天,因为只有冬天才下雪,由此可见,《三字经》的安排是非常妥当,独具匠心的。那这个孙康到了冬夜,长夜漫漫,他辗转反侧睡不着,睡不着想起来读书又点不起灯,所以他刚开始时采取一个办法,就是在白天拼命地多看,到冬夜他躺在床上背诵默念,这样来读书。

  有一天夜里他还是睡不着,起来推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白雪皑皑,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一下子觉得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这个雪景的同时突然心里一动,为什么不能借着雪光来读书呢?所以他赶紧地返回家里取来书,映着满地大雪所反射出来的那点微弱的光,开始读起来,这就是映雪的故事。

  “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家庭虽然很贫困,生活虽然很困难,但绝对不停止自己的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就等同于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学习,绝不让一寸光阴虚度。

  画外音:囊萤映雪,一夏一冬,《三字经》的作者选取故事的角度独具匠心,意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恶劣环境下也不能停止积累知识的脚步。古人尚且能够做到,更何况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抱怨自己时间不够用没时间读书,那关于这个问题,《三字经》的作者又会通过什么样的故事来给我们以启迪呢?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三字经》接下来又讲了两个故事,“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也就是背着柴火,讲的是汉朝朱买臣的故事,汉朝著名官员,字翁子,吴人,也就是今天江浙一带的人。家里非常穷,但非常喜欢读书,无心去管理产业,对发家致富没什么兴趣,所以必须经常砍柴来维持生计。他担着柴一路边走边读书。朱买臣的妻子也跟着朱买臣去担柴,跟着他就劝他,你不要瞎唱好不好。因为古人读书读出来是吟唱吟古文的,古人读书像唱歌一样,他妻子不懂,说你穷到这个样子,背着柴,一路你穷开心什么啊,瞎唱什么啊。但朱买臣越唱越响亮,实际上是越念越响亮。他妻子认为这实在是丢面子,实在是太羞耻,所以就请求咱们俩分开算了,离婚,不跟你过了。

  那么朱买臣就对他妻子讲,我50岁时一定富贵,你看,我都40多岁了,你熬都熬到现在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耐心点,等我富贵以后回来报答你。他妻子非常愤怒地回答,像你这种人我看最后是要饿死在沟里,都没人给你收尸,你还富贵呢?所以呢,他就问朱买臣要了一纸休书,强烈要求离婚,就走了。之后朱买臣依然如此,天天去砍柴,边走边读书,像唱歌一样的读书。过了几年朱买臣碰到他的妻子又嫁人了。他妻子就跟他后来的丈夫有一次去上坟,看见朱买臣还挑着担子在那唱歌呢,看他又冷又饿的样子,过来过来到坟头上来吃点饭吧。朱买臣就可怜到这个份儿上。

  然而到了50岁,有一次朱买臣跟着一个小官,这个小官干嘛的?管那个账本的,这个小官要把这个账本送到长安去,朱买臣就作为一个随从跟着他,到了皇宫送上这些账本奏折以后,迟迟没有答复,就在旅馆里等候皇帝的这个命令,粮食也用完了。那么当时朱买臣也没什么吃的,他是个随从,别人轮流给他送吃的。但朱买臣在这个时候,大家已经觉得他不大对了,看样子不是一个一般的随从,而是肚子里有货的,经常出口成章啊,动不动就吟几句古文出来。

  那这个时候正好他有一个同县的人,他的一个老乡叫严助,正好受到皇帝的宠信,就向皇帝推荐了自己的这个老乡,这有个读书识字的,很有学问的人叫朱买臣。召见以后,皇帝龙心大悦,发现了一个人才,就一下任命他为会稽太守。会稽太守是包括今天宁波一部分,浙江绍兴在内一大片地区。这一下朱买臣当然就不挑担子了他已经是太守了,就乘着官家的马车去赴任。

  当地的官员听说新的太守要到任,赶快就征招百姓,修整道路,要给他铺路啊,不然路不好。县府官员100多辆车都在路边恭候。到了会稽这个地方,朱买臣一看,他的前妻和丈夫正好在修路,就停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上他的前妻和他前妻后来嫁的那个丈夫,一起到太守府安置好。请他们吃饭,送了他们好多礼物,过了一个月,他的妻子就在太守府里上吊身亡,不知是后悔还是心里窝火,而由朱买臣拿出银两安葬他的前妻。这就是负薪的故事。

  画外音:朱买臣一边打柴一边读书,最终学有所成,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像这样一个发愤读书的成功典范,往往会在民间演绎出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而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成语“覆水难收”讲的就是这个朱买臣,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经常讲破镜难圆,覆水难收,而覆水难收还是讲的朱买臣,讲的是同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读书人叫朱买臣,一直当不了官,也没办法发达,天天只能去砍柴,而他的夫人崔氏觉得过这种清苦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所以这个夫人对朱买臣的言语越来越尖刻,看到你这副寒酸样就很恼火。朱买臣有口难言,只能默默忍受。有一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的妻子就逼着朱买臣上山砍柴,朱买臣就上山砍柴去了。砍完了柴以后满心以为自己打完柴能够换一些米面,能够让自己的妻子高兴。谁知道等他回家时发现他的妻子早就盘算好了,就拿出一纸休书希望朱买臣休了她,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新的丈夫。那在民间传说当中这个丈夫是谁呢?是有一技之长的家道很殷实的张木匠。那朱买臣也没办法苦苦哀求,没有效果。

  不久,在民间传说当中,朱买臣考上了进士,做了太守。那么崔氏当然知道了以后就心慌意乱,她想张木匠虽然很能干但怎么能跟太守比呢,所以她又决定去找朱买臣,又强烈要求张木匠给她一纸休书,又想回到朱买臣身边。而崔氏蓬头垢面,光着双脚来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朱买臣允许自己回到朱家。这时正好骑着高头大马的朱买臣一看若有所思,他没有答应她的请求也没拒绝她的请求,而是叫自己的手下端了一盆清水泼在马的面前,就告诉崔氏,如果能将泼在地上的水给收回到这个盆里边,你就可以回朱家。这就是覆水难收的故事。而朱买臣的妻子后来精神失常。

  “身虽劳,犹苦卓”这六个字告诉我们的是身体尽管已经非常劳累,非常受苦,但依然坚持勤奋,坚持努力,毫不松懈。讲完了这个负薪的故事后还有一个故事叫挂角。这个故事讲的是唐代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李密。

  画外音:在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战斗力最强的队伍瓦岗军,而这支队伍的首领就叫李密。那李密是怎样加入瓦岗军的?而《三字经》中提到的“如挂角”是一个关于他什么时候的故事?

  李密的先辈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就在隋炀帝的宫廷里面当侍卫,他是个贵族子弟。生性灵活,在值班时他很活泛,值班时东张西望,摇头晃脑,被隋炀帝发现,就认为这个孩子不大老实,在这儿是当侍卫的,你在这儿摇头晃脑,就免去了他的差事,把他赶出宫去。李密倒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心做一人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去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在牛角上挂了一部书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从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而且牛角上还挂了一部书,当然觉得很奇怪了,就问你怎么那么用功啊?李密回过头来一看发现是当朝宰相,赶紧下来磕头报了自己的名字。那么这个问他,你在看什么?李密说我正好在读项羽的传记。杨素觉得这个孩子可以谈谈的,所以就在那跟他进行了一番交谈,觉得这个少年非常有大志。回家以后,杨素就把他那天路上踫见那个在牛角上挂书的这么一个少年的事情,跟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杨素告诉杨玄感,我看这个叫李密的,这个少年才识才干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如果你们遇到天大的事情可以去找这个李密要他帮忙。从那以后杨玄感就和李密交上了朋友。

  后来杨玄感要寻找一个谋士,当然他记得父亲的叮嘱,他跟李密也一直有交往,就把李密请来。杨玄感问李密,如果要推翻隋炀帝应该采取什么样一个策略?就是李密给他定下了一个战略,李密跟他讲,要打败隋炀帝的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趁皇帝现在在辽东我们就带兵北上截断他的退路,他前面是高丽,后面又没有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那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向西夺取长安抄了隋炀帝的老窝,官军如果想退兵的话,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再看情况,这是中策;第三策,就是就近攻打洛阳,不过这是一条下策,因为第一洛阳不一定攻得下来,城池坚固,第二,洛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隋朝的军队。

  李密的主意是对的,问题是杨玄感真是像他父亲说的那样,在常识才能上都比不上李密,他急于求成采取了第三条策略,下策,去进攻洛阳,所以杨玄感打洛阳时一时间很多农民都来投靠他,队伍一下扩大到十万人,连续打了几个胜仗。但隋炀帝马上派自己的大将军宇文述率领大军来进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果然抵挡不住,只能退到西安去。一路被隋朝的大将追上,最后杨玄感终于被杀。杨玄感没有完全听李密的话被杀了。

  李密从混乱当中逃了出来,他投奔到了瓦岗军,成为瓦岗军里边一个重要人物,他自己也成为隋朝末年推翻隋朝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就是李密的故事。李密也正是通过这种学习,利用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才能。当历史给予他某种机遇时,他挺身而出,最后在历史上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接下来《三字经》又把目光投向学习应该在人生哪个阶段开始,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好呢,还是年岁大了学习也无碍?或者说,是不是年岁大了你就可以不学习了呢?或者说,你是不是从小就有神童之名,从小做出一点成绩就可以放松学习呢?《三字经》接下来依然从历史中寻找出好多事例来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历程和学习历程之间的关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