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普门品 | 作者:圣严法师 [投稿]

  二、如何游化娑婆世界?

  (一)三十三身随类应化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这是〈普门品〉的请法主无尽意菩萨向说法主释迦牟尼佛请示:「观世音菩萨如何在我们的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其善巧方便究竟如何?」下段经文便指出观世音菩萨是以三十三种身分、身相来随类应化、随机教化

  观世音菩萨可以分身千百亿,但我们从《楞严经》和《法华经》里可以看到三十二身或三十三身,而地藏王菩萨也有三十多种分身,而且类别大同小异。因此,以多种身分来教化众生,可说是佛及大菩萨们共同的情形。

  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国土,娑婆意指「堪忍」,有两层意思:1.是指生在这个世界的众生,虽然受种种苦难,但却不知是在苦难之中;或者虽然知道受苦,竟然没有想到要离开这种苦况,所以众生是由于自身的愚痴而处于苦难之中。2.是指佛与菩萨为了救度众生,不得不重入苦难的世界,所以能受种种苦而在这个世界广度众生。凡夫众生因为自己造的种种不善业,而在这个世界受种种苦难;佛与菩萨因为怜悯众生如此愚痴,所以也到这个世界,一面受苦,一面度众生。以此可见,我们自己造业不但自己受苦,也连累了佛菩萨们出现在这个世界受苦。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分身,又可分为圣人及凡夫两大类:

  1.四种圣人身: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这里所讲的三十三种化身中有三种是圣人,也就是佛、独觉、声闻。经文中虽然没有提到菩萨,但因为观世音本身就是菩萨,所以应该说有四类圣人的身分。

  至于菩萨为什么可以显现佛身呢?这是因为凡是第八地以上的菩萨,也就是修行进入第三大阿僧祇劫时,就可以显现佛身来广度众生;而且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所以能化现佛身。

  辟支佛、声闻是二乘,即是小乘的圣人。辟支佛就是独觉,在没有佛法的期间、没有佛的环境下,因前世修行的因缘,自己悟得十二因缘的道理而成佛;声闻有四种层次,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圣人,最高的四果叫作阿罗汉

  小乘常常被大乘批评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而不度众生。然而就是因为有许多人厌倦这个世界,不愿再来受苦受难,因此佛、菩萨也会向这些人说有一种修行法可以出三界、离生死,也就是说,为了使得这类根器的众生愿意接受、修习佛法,佛菩萨也会讲小乘法。

  2.天、人、鬼、神的凡夫身: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这段经文讲的都是天神。天神与人类不同之处,在于其福报大、寿命长,物质条件细微、精妙,不像人间身相粗陋、寿命短促、生存条件恶劣。

  天又可以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其中只有欲界天、色界天有身体,到了无色界天就完全是精神的世界,没有身体。所以〈普门品〉此处所说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只有欲界和色界的代表。

  梵王天是色界初禅的大梵天王,根据《大智度论》指出,初禅天又分三个层次,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帝释天是欲界六天中第二天忉利天的天主。

  自在天身属于欲界最高层次的第六天,即是他化自在天;从这里看来,欲界中的每一种天神的身分,观世音菩萨都可以化现。

  大自在天是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天主,他有两种身分:一种是婆罗门教的教主湿婆,一种是佛教所说的净居天摩醯首罗,传说他有三目、八臂、乘白牛,住于色界之顶,故又名有顶天;它既是哲学思辨的原理,也是宗教信仰的神格。

  天大将军属于欲界、色界诸天王的将军;毗沙门是欲界天之初阶四王天中北方的多闻天王,另外三位是西方的广目天王、南方的增长天王、东方的持国天王。经文中以北方的多闻天王为代表,其余三位天王也应该包括在内了。

  以佛教的角度来看,中国道教的玉皇大帝相当于帝释天,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上帝或天主,则相当于大梵天王。所以其他宗教的教主或神,也可被视为佛教菩萨的化现。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心量,是因为菩萨能现种种身度种种人。

  此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前,受到魔王的诱惑和干扰,那就是欲界魔王天的作为。但是,从释迦牟尼佛的观点来看,虽然是天魔,但也是菩萨的化身;尤其有些人需要种种磨难,才能使得道心更坚固、修行更得力。所以从佛的立场来看,魔王也是修道的助缘,也是菩萨行者,观世音菩萨必要时也会现魔王身。

  从观世音菩萨化身的立场来看,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自己不得以魔鬼的行为迫害众生,但在遭遇到任何顺逆情况时,都要当作是助道的因缘,遇到任何人,不管是帮助、打击、毁谤、赞叹,都是菩萨的示现,都要感谢、感恩,这是菩萨行者应有的心态。

  今天有位居士告诉我,她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常常心想自己应该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因此瞋恨心越来越消融,慈悲心越来越增长,这就是修行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好处。因为对于修行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人来说,眼见的、耳闻的、接触的……没有一人一事可以使我们憎恨,而是时时处处都是那么好、对自己有益,这样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及菩萨行者。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这里说的是人间的身体。凡夫都希望见到异人、圣人或佛菩萨,因为相信比我们能力强的人才能真正帮助我们。但同时也有另一种心理,如果有人高高在上、神秘兮兮、高深莫测、不易接近,却会使人害怕。这两种心理都是我们凡夫常有的。

  因此对于菩萨来说,有些众生要以圣人、天王身来施行教化,有些众生则要以凡夫身来使他接受佛法。

  经文中的「小王」是和统治全世界的转轮圣王相对的,指的是统治一时一地的国王。小王中又有大小之分,在释迦牟尼佛时印度有十六个大国以及许多小国,有些小国只有一城。

  「长者」是指望重德劭之人,而不是实质的官员。

  「居士」是在家学佛的人,男的叫居士,女的叫居士女、居士妇。

  「宰官」就是政府的政务官或事务官,例如国家的宰相或地方的官吏。

  「婆罗门」是类似道家的道士、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般的宗教师,但在印度的婆罗门是指宗教师的阶级或种姓。

  这段经文是说观世音菩萨为了教化众生,也可以现外道宗教师的身分来说佛法。现在有许多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修士以及牧师跟我学佛法、打禅七,而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神父勒莫德(E.Lamotte)把《大智度论》译成法文,非常有名,因此虽然他是一位神父,但也可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不过佛教虽可容受其他宗教,正信的佛法尚有不改的原则,菩萨化现仅是权宜之计。

  「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受了具足戒、修习佛法的男女。「优婆塞」、「优婆夷」是受了三皈五戒或仅仅受了三皈的男女。主持三宝、弘扬佛法的,就是以此四众为中心。

  「妇女身」是指化现长者的妇女、居士的妇女、宰官的妇女、婆罗门妇女等的身分,而为众生说法。

  还有一些人比较能接受小孩的感化与感动,因此观世音菩萨也会化身为男童、女童来说法。一星期前我看到一个小孩才六岁,就能背《心经》、〈大悲咒〉,也能讲三皈五戒的意义,所以有些本来不信佛教的大人看了之后,便说:「我也要信佛了。」

  我也听说有位西藏的迦罗仁波切于九十多岁圆寂后,最近找到他转世的灵童,没到过西藏就会修法,摇铃、打鼓、念经,有模有样。有些人看了便觉得佛教真是不简单,所以就相信了佛教。因此,有时观世音菩萨需要以童男、童女之身来感化、感动众生。

  但也有一些人要看到护法神现身、听到护法神说法才相信佛法,所以有天龙八部身的化现。

  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这里提到「天龙八部」。

  「天」除了是指四天王以上各天天王的扈从,所谓天居神之外,也指游于空中的空居神、处于地上的地居神,在印度是泛指一般的神,如草木神、水神、火神,都叫作天,梵语名为提婆。

  「龙」在传说中小的龙如蛇,大的龙能上天下海,行云下雨,居住在水底的龙宫。

  「夜叉」是一种行走得很快的鬼。

  「干闼婆」就是飞天、音乐神,如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飞天,手里拿着乐器飘浮在天空。

  「阿修罗」住在地上,但能上天,有天的福报,没有天的德行,所以瞋恨心重,猜疑心强,烦恼也很多,但在听了佛法后,也会护持三宝。

  「迦楼罗」是大鹏金翅鸟,是类似大鹰般的神物。

  「紧那罗」是人身但头上长角的一种神。

  「摩?罗伽」则是人身的大蟒神,如蛇腹行。

  以上这些八部神王都叫「人非人」,因为他们不是人,却常常显现、变化出人的身体、人的头;蕅益大师的《法华会义》卷一六则另有解释:「言人则老少贵贱何所不收,言非人则地狱鬼畜何所不收。」依《舍利弗问经》所言:「八部皆卅人非人」。

  「执金刚神」,又名那罗延天或大力天神,就是寺庙里的怒目金刚,有些手持降魔杵而且面孔凶恶难看,但也有面孔和善好看的,如同韦陀菩萨一般。

  因为观世音菩萨可以现种种身、种种相,所以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不管看到任何形相、身分,只要对我们有帮助、为我们说佛法,我们就把他当作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所以可以说处处都能看到观世音菩萨,而到处都有他的化身。

  (二)施无畏者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功德无量,因为他能以种种形相、身分,在所有的世界出现,帮助、度脱一切众生,因此我们应该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表示恭敬感恩。

  并且由于观世音菩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人得到平安,没有恐怖,给予无畏的布施,所以他又有「施无畏者」的名号。

  所谓「千江水映千江月」,各处地面凡有积水,都能映照天上的月亮,而天上的月亮并不因此而增减多少;同时,月亮是不须移动的,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现出月亮的光影。

  如同观世音菩萨救济苦难、度脱众生,是不须离开极乐世界的,只要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希望他来救济我们,便随时可得到救济,而他根本不忙,根本没动,只是我们有求,他便有应,等于凡有水处就看得到月亮,没水就看不到月。

  (三)为悯众生应受供养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这段文字虽长,但意思相当简单,就是因为前面释迦牟尼佛说应该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所以无尽意菩萨马上把自己颈项上所挂的许多宝珠、璎珞取下来要供养,可是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无尽意菩萨就说:「你若怜恤我们,应该接受。」

  这时佛陀也帮忙说话:「观世音菩萨,你应怜恤这些众生而接受供养。」

  观世音菩萨在接受供养之后,并没有把这些宝物收起来,而是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一份供养多宝佛塔。

  《法华经》第十一品记载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名叫多宝如来,他曾经发愿,他的舍利塔会在释迦牟尼佛的法华会上,从地下踊出在空中,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华经》;因此在佛说〈普门品〉时的法华会上,便有两尊佛:一尊是过去的多宝佛,一尊是现正在说法的释迦牟尼佛;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把所得到的供养,分作两份,奉献给这两尊佛。

  释迦牟尼佛赞叹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功德,可是观世音菩萨不觉得自己真有功德,因为一切佛法都是由佛而来的,为了报佛恩,应该把所有的功德回向于佛,因此把所得的供养也供养了两尊如来。

  中国人有句话:「借花献佛」,表示自己并没有花,但借了别人的花来献给佛,这是为送花的人求福,也让献花的人对佛产生敬意,而不是对自己恭敬、供养。这是一种菩萨心,也是观世音菩萨值得我们学习的了不起心怀。

  至于今天我在这里讲〈普门品〉,若有任何功德,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佛的功德,我没有功德。诸位要感谢的话,不要感谢我,要感谢释迦牟尼佛,要感激观世音菩萨,感谢住持佛法的三宝,这也是我的「借花献佛」。

重颂问答观音圣德

  重颂问答观音圣德这一部分,鸠摩罗什法师并未译出,是后人补译出来再加入《法华经》的。这样的偈颂,是佛经中常用的文体,是为了便利读诵、记忆,多半是在一段散文之后,再用颂文重新表现一遍,所以其内容与散文是大致相同的。

  一、为何名为观世音?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卅: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

  释迦牟尼佛接着也是以偈颂回答,赞叹观世音菩萨的修行:

  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已经发了深誓,修持了很长的时间,供养了很多的佛,发了很大的清净悲愿,要广度无量的众生。下面四句,是要我们心念观世音菩萨,便有不可思议的感应。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释迦牟尼佛说:我为你大略介绍,你听到他的名字或见到他的身相,并且心里不断念观世音菩萨,便能灭三界的一切苦难。

  一般人习惯把念佛的「念」字加个「口」字边,那是错的,仅仅口念心不念,等于是放录音带;所以这里特别强调要用「心念」。

  接下则说明念观世音菩萨的好处: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坏。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这些都是举例说明任何危难时,若能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都能马上消灾解难。

  二、观音无处不现身

  接下来的偈颂,是说观世音菩萨在一切十方国土之中无处不现其身。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这一段是说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济无限、神通广大无边,能解救任何危难,甚至像地狱那样痛苦的地方,他都会寻声救度。因此,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心念观世音菩萨,生老病死种种苦难,都会消除化解。

  我们人世间的苦难实在太多了,如果有病,或遇到天灾人祸,人力无法拯救,心念观世音菩萨就能使我们得到平安。

  所以我常劝人要相信观世音菩萨的救济,而且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种种法门,若无力修或不会修,至少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三、赞叹观音圣德

  接下来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圣德: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这段偈颂里有许多的道理,其中有一句话最重要,那就是「念念勿生疑」。只要不怀疑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神力,念他的名号,就一定能得到他的救济。

  我们修行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第一要口念观世音菩萨,第二要身拜观世音菩萨,第三要心想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这样身体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圣像,口里称扬系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心里学习向往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便是修行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便能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感应。

结论

  一、持地结赞观音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普门品〉中出现了三尊菩萨:

  第一尊是问法的无尽意菩萨,第二尊是被赞叹、介绍的观世音菩萨,第三尊是结赞观世音菩萨功德的持地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一切法门中都能施展神力,对人以人的法门,在天以天的法门,为小乘以小乘的法门,于菩萨以菩萨的法门,需佛则以佛的法门。观世音菩萨会因为众生的不同需要,而以大神通力来示现种种法门,所以叫作「普门示现」,而〈普门品〉的意思也就在此。

  二、大会众生普得法益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八万四千众生」代表无量众生,这段是说法华会上所有听法的众生在听了〈普门品〉之后,都发了成佛的心,也就是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菩提心。

  各位听了三晚的〈普门品〉,是不是也发了成佛的心呢?但是成佛一定要从菩萨做起,一定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要以慈悲心来关怀一切众生,要以智慧心来处理自己的问题,也以智慧心来指导慈悲行的实践,才不枉听了三晚的〈普门品〉。

  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向各位讲解〈普门品〉,因为各位是未来的佛,而我借了佛法来献给各位,可说是把佛法再献给佛,这也是「借花献佛」。(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应香港「此岸彼岸」的永惺长老之邀,讲于香港伊利莎白体育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