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之五浊恶世

阿弥陀经 | 作者:圆瑛法师 [投稿]

  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出甚难希有之事。能即上能为之能,于者在也。娑婆此云堪忍,为本师释迦所统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堪能忍受五浊之苦,不生厌离,故以名焉。五浊,即文中劫等五者,交扰浑浊自己净性。楞严有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如若有人,投以沙土,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形汨然,名之为浊。

  劫浊者:梵语劫波,此云时分。劫浊无别体,四浊交凑,即其相也。若当减劫,人寿减至二万岁时,众生具下四浊,即名劫浊。人寿减至百岁,名为五浊恶世。极乐世界,乃是五清净土,无有种种浊恶之事。我等自当舍浊就清,求生彼国,超越劫浊。劫浊中,非带业横超之行,必不能度。

  见浊者:五利使为体,诸见炽盛,即其相也。五利使者,五种妄见,能使众生造作诸业,能使众生趋入生死,故名为使。而几微迅速,非比五钝使,故名为利。一者身见:执身为我,而起我身之见,妄生贪著。不悟四大假合,梦幻无常。二者边见:执断执常,而起二边之见,一味偏执。不悟见解既偏,失乎中道。三者戒取:非因计因,而起我能持戒之见,修诸苦行。不悟蒸沙作饭,尘劫难成。四者见取:非果计果,而起自负所见之见,未证谓证。不悟有漏界中,终非究竟。五者邪见:拨无因果,而起邪外不正之见,堕豁达空,疑误众生,入无间狱。此五种妄见,昏昧汨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极乐国中,人皆正见。我等自当求生彼国,超越见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烦恼浊者:五钝使为体,三灾感召,即其相也。五钝使者,五种妄心,能使众生造诸恶业,能使众生趋入生死,故亦名使。此前五利,稍为重滞,故名为钝。一者贪心:于顺情境上起诸贪爱,不能看破。二者嗔心:于违情境上,起诸嗔恨,不能含忍。三者痴心:于中庸境上,非顺非违,起诸痴迷,不能觉察。四者慢心:于诸众生,心起骄慢,不能谦逊。五者疑心:于诸善法,心起疑异,不能抉择。此五种妄心,烦动恼乱,浑浊自性,故名烦恼浊。极乐国中,诸上善人,离诸烦恼,疾趣菩提。我等自当求生彼国,超烦恼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众生浊者:揽五阴见慢为体,恶名秽称,即其相也。众生积聚五阴为身,故曰揽五阴。皮肉筋骨,属色阴。五识领受五尘境界,为受阴。六识想像前尘落卸影子,即想阴。七识恒审思量,念念迁易,如急流水,望如恬静,即行阴。八识执持息暖寿三者,一期住世,而不散坏,即识阴。而中间三阴,有处说即遍行中,受、想、思,三心所。而诸识皆有受,惟前五识受力偏强,故以属之。又诸识皆有想,惟第六识想力偏盛,故以属之。又诸识皆有思,惟第七识思义偏重,故以属之。见慢果报者,见是横计主宰,为见我。慢是俱生主宰,为慢我。前世所作业因,今世所受果报,以为其体。恶名秽称者,众生之名,鄙恶下贱;色心劣秽;生死轮回,备婴众苦,故云众生浊。极乐国中,清净庄严,微妙相好。我等自当求生彼国,超众生浊。众生浊中,非忻净厌秽之行,必不能度。

  命浊者:色心连持为体,催年减寿,即其相也。色,即地水火风之色法。心,即见闻觉知之心法。人生揽地水火风四大以为身,四大本无知之物,因有八识见分,旋令觉知。见分本一精之体,因被地水火风壅令留碍,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因此色心,互相连属,息、暖、识、三,相持不散,是为命根。一不连持,命根即断,故以为体。催年减寿者,人生上寿,不过百年。寒暑迁流,从少至老,变化密移,刹那不住,故云命浊。极乐国中,寿命无量,同于彼佛。我等自当求生彼国,超越命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之行,必不能度。

  人生五浊恶世,根机浅薄,外境内惑,亦相逼迫。能于此中,立定脚根,不为境缘所惑,而能持戒修福者鲜矣。能于此中,觉悟人生幻化,世相匪坚,修持谛缘诸度,而得三乘道果者,抑又鲜矣。何况于此永断无明,顿证佛果,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岂非能人之所不能也。此明得道难,属自利不可思议功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