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部二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九卷 宋高僧传

  第九卷 宋高僧传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沙门赞宁等奉敕撰

  习禅篇第三之二(正传十四人附见四人)唐京兆慈恩寺义福传一(行思)

  释义福。姓姜氏。潞州铜鞮人也。幼慕空门黍累世务。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凡二十余年未尝出房宇之外。后隶京师慈恩寺。道望高峙倾动物心。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经蒲虢二州。刺史及

  官吏士女。皆赍旙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拜礼纷纷瞻望无厌。以二十年卒。有制谥号曰大智禅师葬于伊阙之北。送葬者数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躬行丧服。若弟子焉。又撰碑文。神秀禅门之杰。虽有

  禅行得帝王重之无以加者。而未尝聚徒开法也。洎乎普寂始于都城。传教二十余载。人皆仰之。初福往东洛。召其徒戒其终期。兵部侍。郎张均太尉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常所信重。是日皆预造焉。福乃升

  堂为门人演说。且曰。吾没日昃当为此决别耳。久之张谓房曰。某夙岁饵金丹未尝临丧。言讫张遂潜去。福忽谓房曰。与张公游有年矣。张公将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向来若终此法会足以免祸。惜哉。

  乃提房手曰。必为中兴名臣。其勉之。言讫而终。后张均陷贼庭也受其伪官。而房翼戴两朝毕立大节。皆终福之言矣。又释行思。姓刘氏。庐陵人也。濡润厥躬贞谅其性。出尘之后纳戒已还。破觚求圆

  斲雕为朴。厥志天然也。往韶阳见大鉴禅师。一言蔽断犹击蒙焉。既了本心。地祇迭告还复吉州阐化。四方禅客繁拥其堂。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入灭于本生地。敕。谥大师号。曰洪济。塔曰归真

  。其塔会昌中例从堙毁后法嗣者重崇树之

  唐京师兴唐寺普寂传

  释普寂。姓凭氏。蒲州河东人也。年才稚弱率性轩昂。离俗升坛循于经律。临文揣义迥异恒流。初闻神秀在荆州玉泉寺。寂乃往师事凡六年。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久视中则天召神秀。至东都论

  道。因荐寂乃度为僧。及秀之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秀高年。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师统其法众。开元二十三年。敕普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大人竞来礼谒。寂严重少言。来者难见其和悦之容。

  远近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终于上都兴唐寺。年八十九。时都城士庶谒者皆制弟子之服。有制赐谥曰大慧禅师。及葬河南尹裴宽及其妻子。并缞麻列于门徒之次。倾城哭送。闾里为之空焉。裴尹之重寂

  职有由矣。寂之阐化神异颇多。裴皆目击。又得心印归向越深。时多讥诮。裴日夕造谒执弟子礼。曾无差脱。一日诣寂。寂悬知弟子一行之亡。及寂之终灭。裴之悲恸若丧所亲。缞绖徒步出城。妻子同

  尔。搢绅之讥生于是矣

  系曰。人之情也有爱恶焉。爱之者不见可恶。恶之者不见可爱矣。夫万物纷纶任其爱恶。折中之道可爱而不可恶。爱之者君子也。恶之者小人也。爱之不以道则君子之病矣。裴尹冠裳在御职事在躬

  。不避密行显掇时谤。宜哉。譬诸僧耽俗务。胡不舍袈裟而衣逢掖乎。若实得道后。终期脱屣有何不可耶。宽不抽簪。何悖礼于丘之门欤。宽若行方外之道。复何诛焉。达人大观。物无不可矣

  唐南岳观音台怀让传

  释怀让。俗姓杜。金州安康人也。始年十岁雅好佛书。炳然殊姿特有灵表。识者占是出家相非染俗贵。人宝来瑞国庆无疆。方之麟凤龟龙无万数也。天地无全功。气序有盈虚。纲维缺坏补塞不足。

  皆冥维密祐。惟应度者乃烛厥理。非庸庸所知也。弱冠诣荆南玉泉寺事恒景律师便剃发受。具叹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经之所谓出四衢道露地而坐也。时坦禅师乃劝让往嵩丘觌安

  公。安启发之。因入曹侯溪觐能公。能公怡然无馨无臭。洪波泛臻大[坚-臣+(虍-七+(一/谷))]之广乎。韶濩合奏大乐之和乎。让之深入寂定住无动道场为若此也。能公大事缘毕。让乃跻衡岳止于观音台

  。时有僧玄至拘刑狱。举念愿让师救护。让早知而勉之。其僧脱难云。是救苦观音。得斯号也。亦由此焉。化缘斯尽。传法弟子。曰道峻。曰道一。皆升堂睹奥也。其后一公振法鼓于洪州。其门弟子曰

  惟宽怀。晖道一大缘。将讫谓宽等曰。吾师之道存乎妙者也。无待而常。不住而至。能事集矣。金口所生从法而化。于我为子及汝为孙。一灯所传何有尽者。让以仪凤二年生。至天宝三载八月十日终于

  衡岳。春秋六十八。僧腊四十八。一公建塔于别峰。元和中宽晖至京师扬其本宗法门。大启传百千灯。京夏法宝鸿绪于斯为盛。至八载衡阳太守令狐权问让前迹。权舍衣财以充忌斋。自此每岁八月为观

  音忌焉。宝历中敕谥大慧禅师。塔号最胜轮。元和年中常侍归登撰碑云

  唐京师大安国寺楞伽院灵着传(法玩)

  释灵着。姓刘氏。緜州巴西人也。年殆志学方遂出家。登戒寻师不下千里。年四十精毗尼道兼讲涅槃。一律一经勤于付授。晚岁请问大照禅师。领悟宗风守志弥笃。后诣长安诞敷禅法。慕道求师者

  不减千计。若鱼龙之会渊泽也以天宝五载四月十日申时示灭于安国寺石楞伽经院。享寿五十六。僧夏三十六。将终寺中亟多变怪。盖法门梁栋之颓挠也。着加趺而坐怡然而化。三七日后茶毗起塔于龙首

  冈。邻佛陀波利藏舍利之所帝女娲之坟右。以其年十月十日迁入塔焉。弟子朗智道珣如一。追慕师德香火不绝。内侍上柱国天水赵思侃。命释子善运撰碑于塔所焉。有钱塘灵智寺释法玩。俗姓冯。本长

  乐人也。随祖宦于江东。遂为钱塘人也。父子通字元达。世袭冠裳传其素业。然精核百氏之余。执志慕净名之应质。谈论多召禅林之士于家。别室供礼愿生令嗣。弥久玩诞于家。岐嶷之性天发端谨。才

  胜衣也启父求出俗。固不阻留。披剃登具。探赜三乘如指掌焉。而性终耿介。于此寺之深坞。实淅江之阳也。别构兰若去伽蓝夐远。终日安禅。时同志者造门请益。玩随事指南多有所证。以天宝二载十

  二月十三日天之将晓。告侍者端坐奄从泥曰。春秋六十五。僧腊减二十年。于时山鸟哀鸣云雾蒙惨。远近檀越悲泣者如堵。以其月十九日迁殡于寺侧山原。有弟子俞法界及子怀福犹子希秀等。旧所归心

  。结塔营事皆出其家。塔因会昌中所毁。今存阯焉。碑石漫没。吁哉

  唐润州幽栖寺玄素传

  释玄素。字道清。俗缘马氏。润州延陵人也。生有异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静髫龀希尚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隶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已后戒光腾烛定水澄涟。思入玄

  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躬历弥载撞钟大鸣。威诲以胜法。得其不刊之旨。从是伏形苦节交养恬和。败纳衬身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

  儿行菩萨。道业既高人希瞻礼。开元年中僧汪密请至京口。郡牧韦铣屈居鹤林。四部归诚充塞寺宇。素纳衣空床未尝出户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于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

  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咸称异哉。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

  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耀。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礼部尚书李憕为杨州

  牧。斋心虔虔二时瞻近。未几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请还郡。二处纷诤莫决所从。李时谓人曰。本期奉道反成爱憎。因任从所请却归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与伦。以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

  日中夜无疾而化。春秋八十有五。哀感人伦恸彻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尽执丧师之礼。率众申哀江湖震响。素往于寺内坐禅之所。高松偃覆如盖。及移他树还

  互如前。又当舍寿之夕。房前双桐无故自枯。识者以为双林之变。但真乘妙理绝相难思。嘉瑞灵祥应感必有。经云。随缘赴感即其事也。有门弟子法鉴及吴中法钦。此二大士重光道原佥具别传。受菩萨

  戒弟子吏部侍郎齐浣广州都督粱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崔令钦并道流人望咸款师资。亦尝问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于夫子。洗心瞻仰天汉弥高。水鉴明心悟深者众矣

  。洎太和中。远慕遗风高其令德。追谥大律禅师。太和大宝杭之塔。后人多以俗氏召之曰马祖。或以姓名兼称曰马素是也

  系曰。弥天以出家子咸姓释氏。悬合后到阿含经。可不务乎。素师以俗姓呼之。必有由矣。噫繁盛法嗣犹不能遏此讹称。则知素师名翼一飞四海仰止。故登俗域今警将来。宜正名也

  唐均州武当山慧忠传

  释慧忠。俗姓冉氏。越州诸暨人也。孰辨甲子。或谓期颐之年。肌肤冰雪神宇峻爽。少而好学法受双峰。默默全真心承一印。行无住相历试名山。五岭罗浮四明天目。白崖倚帝紫阁摩穹。或松下安

  居于九旬。或[山*甘*欠]空息虑于三昧。既悬明月之戒。亦净琉璃之心。已度禅定之门。不起无生之见。嶷若苏庐八风莫能动。清如净鉴万象何所隐。可止也我则武当千峰狎于麋鹿。可行也我则虎溪一

  径。分卫人间。薄游吴楚。以至于顺阳川焉。卜居党子之林泉。四十余祀。深入法王之圣定。八万广门道声洋乎力量充矣。开元年中刺史前中书侍郎开国公王琚司马太常少卿赵颐贞。信潭以清闻风而悦

  。税驾扣寂杳然虚空。礼足散金银之华。不异弥伽长者。执手见微尘之佛。等毗目仙人。上奏玄宗征居香刹。则龙兴寺也。由是罢相节使王公大人罔不膜拜顺风从而问道。忠博达诂训广穷经律。降魔制

  外孰之与京不可以威畏。不可以利动。暾日而食对月澄心。清风飞霜。劲节凌竹。辞检理诣折彼慢幢。论顿也不留朕迹。语渐也返常合道。得之于心。伊兰作栴檀之树。失之于指。甘露乃蒺蔾之园。妙

  不可传花多果少。世有执砾水中。若获琉璃之宝。掬泡瓶内。谓得摩尼之珠。忠所以诃之止之不能已矣。故有超毗卢之说。令其不着佛求越法身之谈。俾夫无染正性。岂毗卢之可越。而法身之可超哉是

  以虚空之心合虚空之理纤妄若云翳。宗通如日月朝郎结驷而至安。禅不动受其顶谒俨如也。盖所谓昔人不迎七步以福于万乘之君。岂止百寮而已哉。肃宗皇帝载定区夏闻其德高。以上元二年正月十六日

  。敕内给事孙朝进驿骑迎请。其手诏曰。皇帝信问。朕闻调御上乘以安中土。利他大士共济群生。师以法鉴高悬一音演说。藏开秘密境入圆明。大悲不惓于津梁。至善必明于兼济。尊雄付嘱实在朕躬。

  思与道安宣扬妙用。广滋福润以及大千。传罔象之玄珠。拔沉迷之毒箭。良缘斯在勿以为劳。杖锡而来京师非远。斋心已久副朕虚怀。春寒师得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忠常以道无不在华野莫殊。遂高

  步入宫引登正殿。霜杖初下日照龙衣。天香以焚风飘羽盖。时忠骧首接武神仪肃若。天子钦之待以师礼。奏理人治国之要。畅唐尧虞舜之风。帝闻竦然膝之前席。九龙洒莲华之水。万乘饮醍醐之味。从

  是肩舁上殿坐而论道。不拘彝典也。寻令骠骑朱光辉宣旨住千福寺。相国崔涣从而问津。理契于心谈之朝野。识真之士往往造焉。洎夫宝应临御。以孝理国匪移前眷。划开万里之天。若见三江之月。又

  敕内侍袁守宏迎近阙下光宅寺安置。香饭云来紫衣天降。虽使臣拥禅门而不进御府列玉帛而盈庭。了之如泡观之若梦。澹然闲任自乐天倪。亦可罗浮不归方名宴坐双峰长往始契无生者哉。成圣元胎于是

  乎在。固所以万行齐发。千门不累于心矣则兜率之鼓无形乃声。修罗之琴不抚而韵。香传天主花雨空王。见之于忠矣。常以思大师有言。若欲得道衡岳武当。因奏武当山请置太一延昌寺。白崖山党子谷

  置香严长寿寺。各请藏经一本度僧护持二圣御影镇彼武当。王言惟允有司承式。猴一雁塔虽未饰于中峰。茅栋柴扉便以名于梵宇。睿札题额鸾回鹊飞。山川光煌黑白捲尽O虢鸬钪?善凇6醚?ㄖ?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