镡津文集 第十七卷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古律诗共六十首
三高僧诗(并叙)
唐僧皎然灵彻道标。以道称于吴越。故谚美之曰。霅之昼能清秀。越之澈如冰雪。杭之标摩云霄。吾闻风而慕其人。因谚所谓。遂为诗三章。以广其意也
霅之昼能清秀
昼公文章清复秀。天与其能不可斗。僧攻文什自古有。出拔须尊昼为首。造化虽移神不迁。昼公作诗心亦然。上跨骚雅下沉宋。俊思纵横道自全。禅伯修文(修或挥字)岂徒尔。诱引人心通佛理。缙绅先生鲁公辈。早蹑清游慕方外。斯人已殁斯言在。护法当应垂万代
越之澈如冰雪
澈公之清若冰雪。高僧天资与人别。三十能诗名已出。名在诗流心在律。不殊惠远殊惠休。皎然未合谁与俦。白云萧散何定止。忽入关中访包李。孤清难立众所沮。到底无辜中非语。木秀于林风必摧。澈公怀德成祸胎。古人已往不复叹。为尔为诗遗后来
杭之标摩云霄
标师之高摩云霄。在德岂在于沉寥。一庵岭底寄幽独。抗迹萧然不入俗。有时虚陟层崖眺。不闻其语闻清啸。当时陆羽事幽讨。曾入青云预闻道。取雨救旱驱神龙。此与人间事岂同。冥机感异心之苗。此公所以称道标
送章表民秘书
一日夫子来山陲。来言去别将何之。清尘旧尉亦皆至(时周感之同来)鲜车轻佩光陆离。入门顾我颜色好。林下把袂相追随。笑傲恣肆意气豪。举首不觉白日欹。拂榻乃留岩宇宿。纸衾蒲席诚可嗤。不计丰约但适美。唯唯无语相拒违。是时春和二月半。永夜耿耿轻寒微。高谈交发雅兴合。如瓶注泉争淋漓。须臾促席命言志。直吐胸臆撝淳词。人心不同有如面。平生各自有所为。表民卒然趋席端。曰吾有志人不知。末俗浅近乌足语。含哺未吐长嗟咨。少从先生学经典。不探枝叶穷根基。帝王之道断可识。殷盘周诰无复疑。古今事业贵适用。文意述作须有规。岂类童稚空琢刻。画饼不能疗朝饥。十五孜孜事文字。磨砻笔砚精神罢。长篇大轴浩无数。慷慨但欲扶政治。前年补吏来浙右。局务冗俗不可窥。倾怀欲效王霸略。骐骥捕鼠非宜宜。钱唐大府多达官。品秩相较我最卑。孟轲独负浩然气。谁能敛袂长低眉。丈夫所重以道进。青云万里须自驰。咄嗟顾我胡为者。甘以门荫为身资。遂为谢病远引去。遽与簪组相差池。胶西董生苟可慕。下帷克苦穷书诗。闲居落莫多感激。所感时政生瑕玼。贱臣抱节私自效。作书万字投丹墀。天阍深岩在西北。引领一望云[雨/斯][雨/斯]。德音毕竟不下报。漫陈肝胆空涕洟。嗟嗟吾生时命谬。不遇当时甘佚遗。龙蛇之蛰尺蠖屈。万物不时须自怡。我家田园在南国。亦有溪山名武夷。泉甘壤黑堪稼穑。归与老农事镃基。余与感之闻此语。精神飞动惊支颐。深谋远虑不可测。沧溟无底天无涯。阊阖门前无限客。摩肩踏足争前词。暖衣饱食恣气艳。几辈卓荦能如斯。请君更前与君语。何必轻沮烦孜孜。嘉谷冬收槿朝发。众物荣茂有疾迟。不闻伊尹五干汤。尧舜之道方得施。贤杰轻身重天下。岂使汲汲营其私。况当夷狄侮中国。蹂践二鄙翻地皮。将军诛讨苦未克。百万师老劳旌旗。凶年乐岁复间作。风雨霜雪犹不时。天子勤政不暇食。亦待才能相补裨。庙堂之上有君子。聪明岂肯饶皋夔。执秉公道尊大匠。裁度杞梓宁参差。爱君为人性疏达。不以其教交相訾。临风明月千里别。祝祠岂惮倾肝脾。俗人好毁寡乐善。嘉名清节慎莫亏。朝廷若问平津策。贤良第一非君谁
古意(五首)
风吹一点云。散漫为春雨。洒余松柏林。青葱枝可取。持此岁寒操。手中空楚楚。幽谷无人来。日暮意谁与
二
君莫笑支许。寂寞非愚懵。君莫轻稽阮。山林有清兴。人生徒百岁。乐少忧还剩。万事漫短长。无如使道胜。尔非傲世士。高蹈钓名称。但谢区中缘。甘心栖石磴。澄空白日飞。世事终无应。不如省尔诚。自言还自赠
三
云中见双鸟。高飞揭日月。毛羽贲文章。翱翔异鹰鹘。翛然邈千里。竟不顾林樾。春风漫飘扬。劲翮更超忽。陌上游侠子。窥尔徒仓卒。虽有金弹丸。睥睨不敢发。因知奇异资。自保长超越。回视黄雀群。胡为恋尘[土*孛]
四
堪笑浮云高。凌虚翳日星(凌虚或作扶摇)宁作兰蕙幽。草中自芳馨。自足乃天分。未需尔虚灵。掩翳之所恶。胡为久亭亭。古来旷达士。浪迹多晦暝。山林惜长往。藏用亦藏形。愚谷不可及。窅然还自宁。嗟余亦羡此。岑寂养颓龄
五
穷品偶真叟。授我一卷书。深林值幽人。遗我斧与锄。斧锄亦奚为。教养材与蔬。荒秽必须剪。使之蔼自如。授书欲胡为。教尔心与躯。学必先正己。自治乃及余。此意有嘉训。佩之未始除。如何悠悠人。自谬欲是渠。相习成薄俗。鲜德怀蘧篨。吾裁此俚语。凭君为传诸
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
日出野旷明。肃然访道生。杳渺湖外去。散诞云边行。秋高天宇净。脱叶飞纵横。乘风度林岭。转觉衣屦轻。时闻缥缈间。微颷传鹤声。知与仙家近。逸思泠然清。须臾转幽谷。紫府芝田平。仙童走脚报。松子来门迎。接袂语且笑。所欢非俗情。丹脸人未老。道貌天已成。开筵罗玉粒。盘餐馐紫英。绸缪似交旧。洒落怀抱倾。薄暮忍云去。徘徊倚山楹。欲有重寻约。还忧变高名
感遇(九首)
海水晦夜清。秋色涵蓬壶。有叟双龙公。铁网罗珊瑚。风云浩容与。怅恨何所图。欲问天上人。可换明月无
二
仙人白玉京。去去何缥缈。琼楼十二层。玲珑泛云表。银湟月为波。万顷即池沼。秋来宫殿光。逗落人间晓。空际时澄明。烟霞眇青鸟。可见不可到。所思空杳杳
三
悠哉杨执戟。识远才绝奇。初提草玄笔。颇为人所嗤。卓卓孔孟道。谢尔平崄巇。玉鉴含幽光。千载方葳蕤。寄语旷怀士。未达休嗟咨。心期道自贵。俗态势焉随。青山保长往。白日贞可窥。高标谢松柏。孤芳操弗移
四
天威不到处。干戈动边鄙。将军奋威猛。英雄势随起。纷纷出榆关。肃肃秋色里。白马冒黄云。清霜厉严旨。少壮羽林儿。务能莫多喜。好武匪君心。用兵不得已。寄言飞将军。妙略应无比。志在报君恩。岂为黄金死。丈夫身许国。慷慨当如此。宁教太史书。轻笑鲁连子
五
苍茫天地间。流光一何遽。曾闻太古人。未见曦轮驻。才沈崦嵫云。还上浮桑树。山色愁里暝。天形梦中曙。安知穆天子。龙马神为御。万里速乘风。又向瑶台去。超遥侣神仙。此理当何故。不向尧年长。永使人间住
六
冠盖何处客。凌云意气骄。旦旦趋双阙。冲冲过渭桥。金珂云外响。画烛月中烧缥缈行天路。升腾在玉霄。如何区宇内。顿与人间遥。长拂罗裳去。明光殿下朝。一俯复一仰。荣多忧亦饶。白发领边长。朱颜镜里凋。岂知松桧下。幽人长寂寥。万事淡无虑。恣卧时长谣。浩荡天地间。孰问牺黄尧。临风一清啸。胡为王子乔
七
空虚澄远烟。霁色含秋景。思君每盘桓。驻目千峰顶(驻目或作独往)明月初团圞可照美人影美人来不来云霞渺林岭
八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
九
悠然严子陵。远大寥廓器。故人贵为君。白驹要不至。耽闲恋渌潭。高超弄芳饵。青山泛白云。万古寄高意。侯霸不知道。初亦嫌傲志。何事卑王侯。其心越天地。因悲娄护辈。胡为附权势。流游绛灌间。折节蹁跹例。皇皇古皇道。劳生自拘系。不如归去来。乘风拂长袂
怀越中兼示山阴诸开士
厌见人境喧。清游忆灵越。东南千万山。浮青满寥沈。从来鉴中景。形胜人间绝。月湛换鹅溪。云起藏书穴。客子若飘蓬。遽与故人别。尺素未及通。芳草已云歇。所悲行路难。俯仰损名节。鸣雁欲东飞。寄语谢明月
早秋吟
山家昨夜房栊冷。梧桐一叶飘金井。长天如水净藏云。明月含晖变秋景。桂枝花拆风飘飘。谁在高楼吹玉箫。人间不见槎升汉。天上将看鹊作桥。年少征人在何处。白露沾衣未归去。海畔今无漂母家。江南谁与王孙遇。徘徊月下空长吟。吾徒自古难知音。欲上高台问明月。明月何不照人心
群贤宿山赋得暮云岩下宿
微风静林杪。红日下岩阿。明月出已满。白云归未多。高应伴猿鹤。深不暗松萝。若弗为霖去。其如旱岁何。
浙江晚望
暮色看无际。秋空水混天。片帆飞鸟外。新月落潮边。隔越山形小。吞吴地势偏。几人来往老。早晚渡头船。
题径山寺
翠拔群山外。连天势未休。云迷飞鸟道。雨出古龙湫。僧在深云定。香和杳霭浮。人间游不到。台殿自清秋。
郎侍郎致仕
平时独高谢。道胜欲韬光。白发辞明主。青山恋故乡。药畦容鹤到。吟径恐云藏。更爱禅林卧。时来拂石床。
山中早梅
亭亭映晚景。皎皎出林端。小圃连云淡。孤芳冒雪寒。人间殊未见。物外最先看。但欲方琼玉。宁将胜牡丹。
泛若耶溪
越水乘春泛。船窗掩又开。好山沿岸去。骤雨落花来。岸影樵人渡。歌声浣女回。沧浪无限意。日暮更悠哉。
书毛有章园亭
爱此园林好。重来花木滋。游人醉不去。幽鸟语无时。烟郭连芳草。春湖泛渌池。松篁非俗韵。游子漫相期
山亭晚春
山庭晚来静。林石自巉岩。犬去吠人语。花飞恣鸟[衔-金+缶]。晴烟熏茂草。煦日霭高杉。更喜团圆月。清光下碧岩。
自赠
静坐还看竹。闲行亦合樵。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漫将支遁笔。闲且赋逍遥。
夏日无雨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俗谓水鸟啼则天下雨焉)
岁暮书怀
朔风适变寒。晓日将含煦。南国殊未还。东山岁云暮。浮生奄忽往。芳颜安得驻。寄谢人世间。纷华尤可悟
山中早行
前山经夜雨。独往步春泥。天岸日将出。田家鸡更啼。孤烟行处起。旷野望中低。犹喜逢樵客。相将过数溪
湖上晚归
人间薄游罢。归兴寻旧隐。春岸行未穷。夕阳看欲尽。岚光山际淡。天影水边近。自怜幽趣真。清吟更长引
季春寄友生
湖上无烟昼。人间寒食时。阴晴春易变。花月候难齐。未畏青蛙乱。先愁紫蕨衰。云山向渐热。相访勿应迟
寄怀泐潭山月禅师
闻道安禅处。深萝杳隔溪。清猿定中发。幽鸟坐边栖。云影朝晡别。山峰远近齐。不知谁问法。雪夜立江西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
北郭送阳子。日斜归旧居。路泥侵晓润。晦月逼春余。桑柘雨中绿。人烟关外疏。依然见风俗。归兴混樵渔
次韵无[(工*几)/言]赴承天再命
载命还高让。知君所趣深。青山当隐处。白发欲栖心。更俟逢梅雨。何妨过虎林。潺湲合涧水。六月足清音
山舍晚归
薄暮还精庐。徐行无所并。日入月还清。山空水更静。仿佛闻疏钟。翛然在西岭。寄语高世流。来兹谢尘境
读书
读书老何为。更读聊遮眼。此意虽等闲。高情寄无限。错磨千古心。翻覆几忘饭。不知白云去。春静山中晚
送庐隐士归庐山
世事如循环。是非终莫尽。羡尔归深山。任他讥小隐。黄鹄举已高。白云去非近。天籁归寂寞。何峰弄清轸
还南屏山即事
岁晚归来石室寒。松萝岑寂自盘桓。但知林下一年过。不见人间万事难。招隐有诗题石记。解嘲无说与时看。此心已共空生合。身似浮云不必观
入石壁山
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直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
山中自怡谢所知
万事随宜勿强攀。暂过朝市即归山。劳生未必浮名好。称性应须到处闲。都似梦中休问影。只堪吟里更怡颜。襄阳道者宁知尔。猿鹤萧然石室间
寄承天元老
清散年来事益闲。不论林下与人间。禅心至了非喧静。默客何妨更往还。奇石清轩增胜趣。流泉碧座照衰颜。支形脱略时机甚。应笑归来别买山。
诫题(因事)
高吟远瞩倚云梯。往事经心尽可题。道德二篇徒自辩。是非一马岂能齐。晖山真玉伤惊火。失水灵蛇畏在泥。寄语冥鸿上天去。凌云羽翼莫思低
元日
暗里春催曙色明。百鸡迎晓报新声。宿寒尚在龙蛇蛰。藏历初传日月迎。萱叶四时今始发。梅花一旦占先荣。山家也祝尧天寿。漫学牛山报太平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
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夸沧海游。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岐修。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冷泉独赏寄冲晦上人
南风掠波溪水满。山中幽人来洗浣。独立溪傍清兴款。更爱泉流芳草短。平生幽讨贵萧散。世道纷纭何足算。人间五月夏云烦。相约归来君莫缓
遣兴三绝
逸兴应须效皎然。此生潇洒老诗禅。何妨剩得惊人句。咏遍江山一万篇
吾道陵迟事事讹。而今无计遏颓波。徇人玩法成流俗。但泣金书柰尔何
去年聊驻江头寺。今寄林僧岩下扃。莫谓此身无定迹。人生都类一浮萍
书南山六和寺
青葱玉树接溪岑。台阁凌虚地布金。行到白云重叠处。水声松韵淡人心
寒食日雨中
漠漠行云晴复阴。野花垂湿晚沉沉。游人莫怨天多雨。况在东皋春已深
早起
天窗月过星疏渺。檐际冥分云窈窕。山家深处勿鸡啼。时有寒鸦来报晓
对喜鹊
静卧时惊鹊喜多。须臾果有故人过。山中明度还无事。问尔绵蛮更语么
寄晤冲晦
年老相看眼倍青。念君诗思苦劳形。人间更有无穷感。好把禅关护性灵
洗笔
古人信文字。字字从此出。天下心不欺。尔亦有阴搿e??湃孀印D钭任从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大雪山顶曼殊师利童子般若崛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罗汉。及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所谓普贤菩萨摩诃萨曼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至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十八金刚十二大天无量八部善神王等无量眷属。前后围绕。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尔时灭恶趣菩萨在毗卢遮那佛大集会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趣众生。说灭罪成佛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何以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议福德因缘。今蒙世尊与我授记。欲令利益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能断一切系缚。能灭一切怖畏。一切众生蒙此威神。悉离苦因获安乐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我灭后五百岁中。能于日夜六时依法。受持此陀罗尼神咒法门者。一切业障悉皆消灭。一切陀罗尼法悉皆成就。今我念报世尊恩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往诣佛所绕佛七匝。以众香华奉献世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大金刚须弥卢峰楼阁。安住大金刚三摩地。以大金刚庄严劫树。于大金刚池宝莲花光照。金刚沙而布于地。于大金刚加持。金刚道场天帝释宫殿。以俱胝那庾多百千庄严大金刚师子之座。说法神通处。一切如来神力之所加持。入一切法平等出生萨婆若智。与八十四俱胝那庾多菩萨众俱。皆是一生补处。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