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法师义净撰
为欲向西国人作学语样仍各注中梵音下题汉字其无字者以音正之并是当途要字但学得此则余语皆通不同者旧千字文若兼悉昙章读梵本一两年间即堪翻译矣。
锦囊玉函曾藏宝册矣梵语千字文斯其目也曩哲传言义净三藏之所撰也然旧籍之中援文才存全书久隐昔在东武偶摸一本而出败笥蠹简之余未能全矣顷年游洛幸得众本禅余考订粗复正策夐博达梵国之异闻大洗荡圣经之滞疑袭重秘惜独展眉矣顾其撰者之训人泛爱之所及而吾焉廋哉于是强繙函囊从事雕镂云时享保丁未之春建寅之望瑜伽乘沙门寂明书于洛东侨居。
一此书一名梵唐千字文安然录载云慈觉大师之请来今探数本参互考定而未无谬也披览君子幸得好本再质正之。
一梵唐对俪音韵赊切或不得正考之众本而无可据则置而不改纵有经轨明文而不据彼削此其意可知耳。
一诸本有异遽难决者间点示之揭之冠首又傍附国字力惠幼学耳。
一和州法隆寺藏中天贝叶二片般若心经及尊胜陀罗尼也末出悉昙十四音今此中梵字形容彼贝叶而与当世书家之迹互滥难辨随世焉耳如彼贝叶齿音第二作◇形唇音第二作◇形者忽示难范故不取之如舌音第二作◇喉音第二作◇第四作◇及摩多中第四点作◇第七作◇别摩多◇作◇者虽异例无滥自余少异披而可见焉。
一今此书也四字成句一齐押韵而数写数误文字出没布置错乱校之数帙而无可序矧其以唐对梵何详其趣纵使兴嗣次韵岂能并订二国之语意乎。
天地日月。阴阳圆矩。昼夜明暗。雷电风雨。星流云散。来往去取。东西南北。上下相辅。皇臣仆吏。贵贱童竖。刊定品物。策立州主。辨教礼书。置设卫府。父母兄弟孝义弘抚甥舅异邻。伯叔同聚。奉事友明。矜爱贫窭。山庭蔽轩盖。净野标。华柱。美素竟千秋嘉声传万古(已上麌姥)。
男女迎嫁。唤命招追。卖买出入。俗务交驰。市店商货。妍丑强羸。先蒙少赠。今酬重遗。一闻砥砺。再想箴规。谨身节俭。离此而谁。终希恶灭。恒敦福绥。祸如响应。善若影随。图名璀璨。积行葳蕤。汝钦睿哲。犹囊里锥。咸京遵硕德。龟洛启神师。既能欢夕殒。何得苦朝饥(已上支脂)。
讲道论妙。激扬理致。文参迭席。聪过【门@免】肆。玉砌推贤。石渠让次。捡验是非。提撕愚智。纸落浮花。诗成含翠。笔不停毫。句宁易字。意存忠直。弗尚邪媚。独畅幽情。偏抽雅思。片淑求仁。君子匪器。才伎勿嫌。固难周备。七步沉辞远。三略玄英秘。铨衡信立人。诚哉未沦坠(已上置至)。
兵戎偃戟。武帝腾辉。通衢走驿。结陌萦旗。九江跃羽。四海呈威。铜梁截险。剑阁要机。好谋宣败。临敌虑微。胜怀大惧虽劣莫欺。鱼丽只进。鹤翼双飞。赤心罔诈。黄泉指期。元首欣效。赏职靡疑。股肱竭操。佐弼乾基。送使只连伏。旋旌宿慎归。息静肩胸里战遂肥(已上微)。
饮食饭菜。盐酢羹【腕-夗+隹】。饼果喜团。糖蔗啖嚼。姜椒(胡椒)芥(白芥)芋。煮熟斟酌。恭敬持与。盘盂屏却。踞坐小床。返系衣角。餐罢迁位。齿木梳濯。牛粪涂拭。洗涤匙杓。仓库厨厅。储安釜镬。刀镰【土*瓦】瓮。斧箕绳索。违拒敕条。官司执缚。养身知患本。遂静栖林薄。专崇社多志。急遣斯封着(已上药铎)。
春耕种植。畎亩营农。决池降泽。犁耢施功。懒夫晨寐。勤士宵兴。鞭杖车舆。驴驮马乘。排槊弓箭。逆顺分崩。稻麻豆麦。课役年征。筹量斛数。计算斗升。绢布肘度。雇价依凭。丝缕箱筐。针綖裁缝。街吟巷吼。嗔笑吉凶。绝岭新芝碧。危峦旧蕊红。解带宜攀折。共鄙田家翁(已上东)。
给园仙树。鹿苑王城。薜舍梨国。劫比罗营。回顾恋别。报望恩生。鸡峰隐骨。龙穴潜形。禅河水浚。戒巘岩清。俯悲尘界。犹式遮听。慈幡永振。慧炬长荧。扶关六趣。开围十冥。祛除虐毒。轸忍黔灵。严仪像殿。写勘尊经。佛法处。僧念罪轻。位幸当修轨辙。毕至涅槃城(已上康耕)。
袈裟衣瓶钵卧具衣裳。厚被盛柜。单裙袋藏。虫鼠恐啮。浣晒舒张。氍毹绫锦。绣褥芳檐宇萧洒缓掉铿锵。有耻艾臭。无嫌麝香。赞咏歌管。博奕酒医。梵音弹舌。悉昙莫忘。愿兹利润。总洽无疆。且题八百。余皆审详。早须习奇说。始可向他乡。聊申学语样。岂欲耽文章(已上阳唐)。
初因业报。托形母胎。无明种子。造作根栽。识聚因起。名色相依。六处既剖。触支复推。受爱贪境。取有斯开。见生虽喜。老死还哀。忧悲始去。苦恼终来。如轮环之转。若箭之催。善居天苑。恶处煻煨。明可信。浩宁猜。四生频落泊。六趣几徘徊。眷言明智者。事可伤哉(已上灰胎)。
头目耳鼻。唇口牙咽。额项毛发。舌卷胸悬喉缺肩甲。臂腕相连。筋脉疮疥。指节纤骈。腰背乳助。肾勾牵。脐面胁。肠肚一边。屎尿充塞。臗【膫-(日/小)+(夸-大)】【敲-高+(立/(可-一))】偏。皮肉骨髓。脓血周缘。髀腿【跳-兆+专】膝。胫腂脶胼。手足顽痹。恒流唾涎。呜呼臭秽体。奇哉人并怜。请知生有过莫向死王前(已上先仙)。
唐字千鬘圣语竟
千文一书。题曰义净撰。识者非无疑。盖依全真唐梵文字而制之。托名净师者也。然有益于初学既已不少。伪也真也。何亦须言。故更附译注云尔
安永癸巳初冬望日
沙弥敬光书
【◇】娑嚩(二合)罗誐(二合)天
【◇】跛【跳-兆+里】(二合)体(他以反)尾地
【◇】素(引)哩也(二合)日
【◇】战达罗(二合)月
【◇】縒(引)也(引)阴
【◇】阿(引)多(上)博阳
【◇】波哩波吒圆
【◇】阿奈舍矩
【◇】儞(宁以反)嚩索昼
【◇】啰(引)底哩(二合)夜
【◇】阿(引)路脚明
【◇】阿怛迦洛暗
【◇】祢嚩蘖惹底(丁以反)雷
【◇】尾儞庾(二合)电
【◇】嚩庾风
【◇】缚啰沙(二合)雨
【◇】哆(引)啰迦星
【◇】素路(二合)多流
【◇】谜伽云
【◇】尾娜儞跢散
【◇】野底(丁以反)往
【◇】阿伊舍来
【◇】誐哆去
【◇】攞伊(上)誐里(二合)诃娜(二合)取
【◇】布罗嚩(二合)东
【◇】波室制(二合)摩西
【◇】诺乞叉(二合)拏南
【◇】乌多(重)啰北
【◇】邬跛罗上
【◇】系瑟姹(重)下
【◇】跛罗娑摩(二合)罗相
【◇】钵罗(二合)底嚩驮辅
【◇】祢嚩补怛罗(二合)皇
【◇】摩底哩(二合)臣
【◇】娜(引)娑仆
【◇】儞(宁以反)尾啰吏
【◇】摩曷伽贵
【◇】娑末罗伽贱
【◇】俱摩啰童
【◇】嚩攞多嚩竖
【◇】儞野多刊
【◇】扇(引)多定
【◇】跛哩嚩罗跢品
【◇】捺罗(二合)尾也(二合)物
【◇】阿毗世迦策
【◇】悉体(二合)多立
【◇】摩诃曩誐罗州
【◇】娑缚(二合)弭主
【◇】娑罗娑缚(二合)底(丁以反)辨
【◇】式乞叉左(上)教
【◇】儞(引)底(丁以反)礼
【◇】隶佉(入)书
【◇】娑嚩(二合)(引)比多(入)置
【◇】乌噜设
【◇】娑泮(引)衙
【◇】儞誐莫府
【◇】比哆(引)父
【◇】摩哆(引)母
【◇】臡瑟姹(二合)勃罗(二合)多兄
【◇】迦儞也(二合)娑(引)勃罗(二合)(引)多弟
【◇】戍迦孝
【◇】遏他义
【◇】物哩(二合)诃多(半音)弘
【◇】钵罗(二合)娑(引)娜抚
【◇】婆(引)儗宁也甥
【◇】娑(引)攞舅
【◇】跛哩(二合)诧迦(半音)异
【◇】跛哩弟史邻
【◇】臡(准上)瑟姹(二合)怛罗比伯
【◇】比怛哩(二合)也叔
【◇】曀迦娑佗(上)(引)同
【◇】谜攞聚
【◇】钵罗(二合)拏(上)摩奉
【◇】迦(引)啰事
【◇】弭(音泯)怛罗友
【◇】博乞洒(二合)(入)朋
【◇】迦噜拏矜
【◇】必哩(二合)也爱
【◇】娜哩捺罗(二合)(引)贫
【◇】阿捺罗(二合)弭也(二合)窭
【◇】钵缚多山
【◇】盎(上)誐娜庭
【◇】曼拏啰(引)蔽
【◇】乌縒啰(二合)(引)比多轩
【◇】璨怛啰(二合)盖
【◇】输(上)止净
【◇】阿咜(上)味野
【◇】止(即以反)贺曩(二合)(引)标
【◇】补涩波(二合)华
【◇】娑担(二合)婆(入)(重呼)柱
【◇】摩哩(二合)瑟吒(二合)美
【◇】湿吠(二合)多素
【◇】娑摩(引)波多竟
【◇】娑诃(上)娑罗(二合)千
【◇】舍啰姹邬秋
【◇】俱舍罗嘉
【◇】摄婆娜(二合)声
【◇】散左(引)啰传
【◇】钵罗陛娜万
【◇】补啰(引)拏古
【◇】补噜洒男
◇悉怛哩(三合)(引)女
【◇】钵罗(二合)底也(二合)誐摩曩迎
【◇】尾缚贺(上)嫁
【◇】郝迦(引)啰唤
【◇】尔(引)尾担命
【◇】儞(引)弭多(重)招
【◇】阿(引)羯罗洒追
【◇】尾讫利(二合)拏卖
【◇】讫哩(二合)拏买
【◇】儞迦(重)攞出
【◇】钵罗(二合)尾舍入
【◇】疙哩(二合)呬俗
【◇】迦啰理(引)也务
【◇】三弭也(二合)罗贺(上)啰交
【◇】惹(自罗反)嚩驰
【◇】贺(上)吒(重)市
【◇】钵罗(二合)娑(引)罗店
【◇】缚抳惹(准上)商
【◇】尾讫哩(二合)攞(引)货
【◇】钵罗(二合)娑(引)儞(宁以反)迦妍
【◇】讷缚(无拨反)拏(重)丑
【◇】摩攞缚虎(重)强
【◇】讷摩攞羸
【◇】布(引)罗嚩(二合)先
【◇】钵罗(二合)娑(引)娜蒙
【◇】窣妒(二合)迦少
【◇】普缚儞赠
【◇】阿儞也(二合)今
【◇】钵啰(二合)底布(引)惹酬
【◇】虞噜重
【◇】护缚抳遗
【◇】曀迦(上)一
【◇】戍噜(二合)多(上)闻
【◇】始攞(引)砥
【◇】势(引)攞砺
【◇】补曩(上)再
【◇】僧惹拏(二合)(引)想
【◇】孽贺(上)拏箴
【◇】儞(上)底规
【◇】虞(鱼娇反)啰嚩谨
【◇】设利(引)啰身
【◇】钵嚩(二合)(重)节
【◇】讷避乞洒(二合)(引)俭
【◇】尾誐多离
【◇】伊(上)贺此
【◇】阿(上)多而
◇句谁
【◇】儞瑟【女*它】(二合)终
【◇】嚩啰希
【◇】尾噜(引)跛恶
【◇】儞(儞逸反)嚩吒(二合)拏灭
【◇】萨嚩迦(引)攞恒
【◇】虞噜室啰驮(引)敦
【◇】本宁也福
【◇】苏悉体(二合)多绥
【◇】庇拏(引)祸
【◇】也佗(引)如
【◇】钵啰(二合)底(他以反)摄娜响
【◇】钵罗(二合)底庾(二合)多罗应
【◇】俱舍攞善
【◇】也儞(宁以反)若
【◇】舍(引)也(引)影
【◇】阿耨钵室者(二合)都随
【◇】质怛罗(二合)羯磨图
【◇】曩(引)摩名
【◇】穆怛罗(二合)势罗璀
【◇】璨
【◇】俱(引)姹(上)积
【◇】僧娑迦(二合)(引)罗行
【◇】虞拏惹葳
【◇】设驮罗蕤
【◇】怛缚(二合)夜(引)汝
【◇】虞噜钦
【◇】尾诺(重)睿
【◇】钵罗(二合)惹拏(二合)(引)哲
【◇】也佗(引)犹
【◇】虞惹(引)囊
【◇】弟腻多里
【◇】阿(引)啰锥
【◇】也竖止咸
【◇】摩诃京
【◇】虞(鱼娇反)罗嚩遵
【◇】始攞硕
【◇】虞拏德
【◇】迦縒跛龟
【◇】娑啰誐洛
【◇】乌娜伽(二合)吒启
【◇】祢嚩多神
【◇】舍娑多(二合)师
【◇】也儞(宁以反)既
【◇】舍枳也(二合)能
【◇】都瑟吒(二合)欢
【◇】罗怛哩(二合)怛啰(二合)夕
【◇】摩啰(二合)多殒
【◇】迦多摩何
【◇】跛罗(二合)跛多(二合)得
【◇】耨佉(上)苦
【◇】钵罗(二合)底庾(二合)洒朝
【◇】仆乞洒(二合)(引)饥
【◇】弭也(二合)企也(二合)南讲
【◇】跛多(上)道
【◇】设娑怛罗(三合)论
【◇】曼儒(左邬反)妙
【◇】阿(引)娑怖(二合)吒激
【◇】儞喻(二合)(引)多扬
【◇】弭也(二合)缚贺(引)啰理
【◇】阏佗致
【◇】恶乞洒(二合)啰文
【◇】阿娑颇(二合)(引)以参
【◇】乌补罗(引)跛罗迭
【◇】多攞丝(早以反)席
【◇】钵罗(二合)惹拏(二合)聪
【◇】阿底乞兰(二合)(引)怛罗(二合)(引)过
【◇】涅哩(二合)瑟置(二合)阅
【◇】左怛缚(二合)曷吒肆
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则方音罕贸。圆教岂臻。所以帝叙金照。皇述琼振。事邈千古。理镜三辰。郁矣斯文。备乎兹日。然则部分二四。昔徒掌其半珠。会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宝。窃案诸会别起。每比一部。辄复本以殊迹。各申一序。至如灵峰始集。宏韵首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契经。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远莫可涯涘。溯求其源。肇彼竺干流于震旦。
尔时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时胜帝佛告胜授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大雪山顶曼殊师利童子般若崛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罗汉。及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所谓普贤菩萨摩诃萨曼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至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十八金刚十二大天无量八部善神王等无量眷属。前后围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虽勇健。人众豪强。以我取彼。未足为有。时。阿阇世王命婆罗门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礼世尊足。问讯世尊。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又白世尊。跋只国人自恃勇健。民众豪强。不顺伏我。我欲伐之。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