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首页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槃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毗昙部
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诸宗部史传部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古逸部·疑似部

坐禅三昧经 第614部

经集部 | 作者:姚秦 鸠摩罗什译 [投稿]

  第一治贪欲法门

  淫欲多人习不净观。从足至发不净充满。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筋脉骨髓肝肺心脾肾胃大肠小肠屎尿洟唾汗泪垢坋脓脑胞胆水微肤脂肪脑膜。身中如是种种不净。复次不净渐者。观青瘀膖胀破烂血流涂漫臭脓啖食不尽骨散烧焦。是谓不净观。复次多淫人有七种爱。或着好色。或着端正。或着仪容。或着音声。或着细滑。或着众生。或都爱着。若着好色当习青瘀观法。黄赤不净色等亦复如是。若着端正。当习膖胀身散观法。若着仪容。当观新死血流涂骨观法。若着音声。当习咽塞命断观法。若着细滑。当习骨见及干枯病观法若爱众生。当习六种观。若都爱着。一切遍观。或时作种种更作异观是名不净观。问曰。若身不净如臭腐尸者。何从生着。若着净身。臭腐烂身亦当应着。若不着臭身净身亦应不着。二身等故。若求二实净俱不。可得。人心狂惑为颠倒所覆。非净计净。若倒心破便得实相法观。便知不净虚诳不真。复次死尸。无火无命无识无有诸根。人谛知之心不生着。以身有暖有命有识诸根完具心倒惑着。复次心着色时谓以为净。爱着心息即知不净。若是实净应当常净。而今不然。如狗食粪谓之为净。以人观之甚为不净。是身内外无一净处。若着身外。身外薄皮举身取之才得如【木*奈】是亦不净。何况身内三十六物。复次推身因缘种种不净。父母精血不净合成。既得为身常出不净。衣服床褥亦臭不净。何况死处。以是当知。生死内外都是不净(此下经本至二门初)。

  复次观亦有三品。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当教言。作破皮想。除却不净当观赤骨人。繁意观行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念令还。若已习行当教言。想却皮肉。尽观头骨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念令还。若久习行当教言。身中一寸心却皮肉。系意五处。顶额眉间鼻端心处。如是五处住意观骨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念令还。常念观心心出制持。若心疲极住念所缘舍外守住。譬如猕猴被系在柱极乃住息。所缘如柱。念如绳锁。心喻猕猴。亦如乳母。常观婴儿不令堕落。行者观心亦复如是。渐渐制心令住缘处。若心久住是应禅法。若得禅定即有三相。身体和悦柔软轻便。白骨流光犹如白珂。心得静住。是为观净。是时便得色界中心。是名初学禅法得色界心。心应禅法即是色界法。心得此法身在欲界。四大极大柔软快乐。色泽净洁光润和悦。谓悦乐。二者向者骨观白骨相中光明遍照净白色。三者心住一处是名净观。除肉观骨故名净观。如上三相皆自知之。他所不见。上三品者初习行先未发意。已习行三四身修。久习行百年身学。

  第二治嗔恚法门

  若嗔恚偏多。当学三种慈心法门。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者当教言。慈及亲爱。云何亲及愿与亲乐。行者若得种种身心快乐。寒时得衣热时得凉。饥渴得饮食。贫贱得富贵。行极时得止息。如是种种乐愿亲爱。得系心在慈不令异念。异念诸缘摄之令还。若已习行当教言。慈及中人。云何及中人而与乐。行者若得种种身心快乐。愿中人。得系心在慈不令异念。异念诸缘摄之令还。若久习行当教言。慈及怨憎。云何及彼而与其乐。行者若得种种身心快乐。愿怨憎得。得与亲同。同得一心。心大清净。亲中怨等广及世界。无量众生皆令得乐。周遍十方靡不同等大心清净。见十方众生皆如自见。在心目前了了见之受得快乐。是时即得慈心三昧。问曰。亲爱中人愿令得乐。怨憎恶人云何怜愍复愿与乐。答曰。应与彼乐。所以者何。其人更有种种好清净法因。我今云何岂可以一怨故而没其善。复次思惟。是人过去世时或是我亲善。岂以今嗔更生怨恶。我当忍彼是我善利。又念行法仁德含弘慈力无量此不可失。复思惟言。若无怨憎何因生忍。生忍由怨怨则我之亲善。复次嗔报最重众恶中上无有过是。以嗔加物其毒难制。虽欲烧他实是自害。复自念言。外被法服内习忍行。是谓沙门岂可恶声纵此变色憋心。复次五受阴者。众苦林薮受恶之的。苦恼恶来何由可免。如刺刺身苦刺无量。众怨甚多不可得除。当自守护着忍革屣。如佛言曰

  以嗔报嗔  嗔还着之  嗔恚不报

  能破大军  能不嗔恚  是大人法

  小人嗔恚  难动如山  嗔为重毒

  多所残害  不得害彼  自害乃灭

  嗔为大瞑  有目无睹  嗔为尘垢

  染污净心  如是嗔恚  当急除灭

  毒蛇在室  不除害人  如是种种

  嗔毒无量  常习慈心  除灭嗔恚

  是为慈三昧门

  第三治愚痴法门

  若愚痴偏多。当学三种思惟法门。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当教言。生缘老死无明缘行。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若已习行当教言。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若久习行当教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如是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问曰。一切智人是有明。一切余人是无明。是中云何无明。答曰。无明名一切不知。此中无明能造后世有。有者无无者有弃诸善取诸恶。破实相着虚妄。如无明相品中说

  不明白益法  不知道德

  而作结使因  如火钻燧生

  恶法而心着  远弃于善法

  夺众生明贼  去来明亦劫

  常乐我净想  计于五阴中

  苦习尽道法  亦复不能知

  种种恼险道  盲人入中行

  烦恼故业集  业故苦流回

  不应取而取  应取而反弃

  驰闇逐非道  蹴株而躃地

  有目而无慧  其喻亦如是

  是因缘灭故  智明如日出

  如是略说。无明乃至老死亦如是。问曰。佛法中因缘甚深。云何痴多人能观因缘。答曰。二种痴人。一如牛羊。二种种邪见。痴惑闇蔽邪见痴人。佛为此说当观因缘以习三昧。

  第四治思觉法门

  若思觉偏多。当习阿那般那三昧法门。有三种学人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当教言。一心念数入息出息。若长若短数一至十。若已习行当教言。数一至十随息入出。念与息俱止心一处。若久习行当教言。数随止观转观清净。阿那般那三昧六种门十六分。云何为数一心念入息。入息至竟数一。出息至竟数二。若未竟而数为非数。若数二至九而误更从一数起。譬如算人一一为二二二为四三三为九。问曰。何以故数。答曰。无常观易得故。亦断诸思觉故。得一心故。身心生灭无常相似相续难见。入息出息生灭无常易知易见故。复次心系在数。断诸思诸觉。思觉者。欲思觉。恚思觉。恼思觉。亲里思觉。国土思觉。不死思觉。欲求净心入正道者。先当除却三种粗思觉。次除三种细思觉。除六觉已。当得一切清净法。譬如采金人先除粗石砂。然后除细石砂。次第得细金砂。问曰。云何为粗病。云何为细病。答曰。欲嗔恼觉是三名粗病。亲里国土及不死觉是三名细病。除此觉已。得一切清净法。问曰。未得道者结使未断。六思觉强从心生乱。云何能除。答曰。心厌世间。正观能遮而未能拔。后得无漏道。能拔结使根本。何谓正观

  见多欲人求欲苦  得之守护是亦苦

  失之忧恼亦大苦  心得欲时无满苦

  欲无常空忧恼因  众共有此当觉弃

  譬如毒蛇入人室  不急除之害必至

  不定不实不贵重  种种欲求颠倒乐

  如六神通罗汉  教诲欲觉弟子

  汝不破戒戒清净  不共女人同室宿

  欲结毒蛇满心室  缠绵爱喜不相离

  既知身戒不可毁  汝心常共欲火宿

  汝是出家求道人  何缘纵心乃如是

  父母生养长育汝  宗亲恩爱共成就

  咸皆涕泣恋惜汝  汝能舍离不顾念

  而心常在欲觉中  共欲嬉戏无厌心

  常乐欲火共一处  欢喜爱乐不暂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