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罪福报应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高二十里。枝布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皆除眼目精明。佛坐树下。时诸比丘取果食之。佛告阿难。吾观天地万物各有宿缘。阿难即前为佛作礼。长跪白佛。何等宿缘。此诸弟子愿欲闻之。唯具演说开化未闻。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若乐闻者一心听之
佛言。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所益无限。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精修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讲畅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以其前生不行杖捶故。为人姝长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慢人故。为人丑陋喜嗔恚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颛愚不教人故。为人喑痖谤毁人故。为人聋盲不视经法不听经故。为人奴婢负债不偿故。为人卑贱不礼三尊故。为人丑黑遮佛前光明故。生在裸国轻衣搪摲鹁?峁省I?硖闳斯?祯娣鹎肮省I?┬厝斯?际┳鞲;谙?墓省I??棍绯局袘兙?廊斯省I?榱?袘兊飨饭省I砩?翊?位つ巡睢?儽薨裰谏?省H思?断睬吧??嘶对霉省H思?换断病G吧??瞬换对霉省?冊庀毓俦障道斡?煨灯渖怼G吧??肆?抵谏?淮右夤省N?宋侨薄G吧?鲇阌憔隹诠省N藕醚陨朴镄牟焕治拧S谥心钟锫胰颂?芫?ㄕ摺:笪?⒍?贰N潘捣ㄓ镄牟伙{采。后生长耳驴马之中。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穷饥饿衣不蔽形。好者自啖恶者与人。后堕猪豚蜣螂中。劫夺人物后堕羊中。人生剥皮。憙杀生者后生水上浮游虫。朝生暮死。憙偷盗人财物者。后生牛马奴婢中偿其宿债。憙淫他人妇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出生为人堕鸡鸭中。憙作妄语传人恶者。入地狱中洋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出生堕恶声鸟鸺鹠鸜鹆中。人闻其鸣无不惊怖。皆言变怪咒令其死。憙饮酒醉犯三十六失。后堕沸[尸@矢]泥犁中。出生堕狌狌中。后为人愚痴顽无所知。夫妇不相和顺者。数共斗诤更相驱遣。后生鸽鸠鸟中。贪人力者后生象中。为州郡令长粟食于官者。无罪或私侵人民鞭打捶杖。逼强输送告诉无从。桁械系录不得宽纵。后堕地狱神受万痛数千亿岁。从罪中出堕水牛中。贯穿鼻口挽船牵车。大杖打扑偿其宿罪。为人不裁净者从猪中来。悭贪不庶几者从狗中来。佷戾自用者从羊中来。为人不安谛不能忍事者。从猕猴中来。人身腥臭者从鱼鳖中来。为人凶恶含毒心者。从蝮蛇中来。为人好美食。杀害众生无有慈心者。从豺狼狸鹰中来。生世短命胞胎伤堕不全。生世未几而早命终。堕在三涂。数千万劫无得竟时。慎之慎之
佛言。凡作功德皆应身。为烧香福食及以转经。不得请人而不嚫。愿如倩人食。岂得自饱不复饥耶。烧香洁净逮萨云若摄一切想。然灯聪明得三达智无所挂碍。烧香斋食读经达嚫以为常法。布施得福诸天扶将。万恶皆却众邪敢当。懈怠之人安隐谐偶无精进心。一朝疾病有不吉利。便欲烧香方云作福。诸天未降众魔故前。试共娆触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精进。罪福随人如影随形。殖种福田如尼俱类树。本种之时为种几核。阿难长跪叉手答佛言。种一枚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佛言阿难。施一得万倍。言不虚也。佛时颂曰
贤者好布施 天人自扶将
施一得万倍 安乐寿命长
今日施善人 其福不可量
皆当得佛道 度脱于十方
佛语阿难。世人无知生死。肉眼不知罪福。吾以道眼睹无数劫来。至于今日罪福报应。犹如掌中观宝琉璃。内外明彻无狐疑也。阿难即前整衣服。作礼而白佛言。演说此法当何名之。佛告阿难。此经名为五道轮转罪福报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宣传功德无量。当见贤劫千佛奉事供养。不堕三涂八难之处。得无识定。佛说经已。五百比丘漏尽意解。诸天龙神时会树下。清信士万二千人。清信女六千人。悉履道迹。皆前为佛作礼而去
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则方音罕贸。圆教岂臻。所以帝叙金照。皇述琼振。事邈千古。理镜三辰。郁矣斯文。备乎兹日。然则部分二四。昔徒掌其半珠。会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宝。窃案诸会别起。每比一部。辄复本以殊迹。各申一序。至如灵峰始集。宏韵首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契经。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远莫可涯涘。溯求其源。肇彼竺干流于震旦。
尔时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时胜帝佛告胜授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大雪山顶曼殊师利童子般若崛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罗汉。及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所谓普贤菩萨摩诃萨曼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至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十八金刚十二大天无量八部善神王等无量眷属。前后围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虽勇健。人众豪强。以我取彼。未足为有。时。阿阇世王命婆罗门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礼世尊足。问讯世尊。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又白世尊。跋只国人自恃勇健。民众豪强。不顺伏我。我欲伐之。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