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缘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生经 第一卷

佛说和难经第三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和难释子。多求眷属。不睹其人。不察行迹。有欲出家。便除须发。而为沙门。受成就戒。不问本末。何所从来。父母姓字。善恶好丑。识与不识。趣欲得人。而下须发。授具足戒。诸比丘呵不当为此。趣有来人。辄为沙门。欲得眷属。不顾后患。当问本末。何所从来。举动安谛。为见侵欺。后悔无及。和难比丘。都不受谏。值得见人。辄下须发。尔时之世。有凶恶人博掩之子。遥闻和难释家之子。有无央数衣被钵器。好求眷属。趣得来学。不问本末所从来处。便下须发。其身饥冻。无以自活。欲往诳诈。心豫设计。诣和难所。恭敬肃肃。稽首为礼。威仪法则。坐起安详。无有卒暴。和难释子。告其人曰。沙门安隐。无忧无患。亲近爱欲。则非吉祥。懈怠无行。人不知者。为欲所坏。而习爱欲。致无央数愦恼之害。贪着爱欲不能得度。其人答曰。我身不能弃损爱欲而为沙门。和难又问。子何以故。不为沙门。沙门者。多获众利。子便降意。出为沙门。所学德行。吾悉供给。其人答曰。唯诺从命。除诸忧患。假使安隐。便为沙门。则除须发。受成就戒。虽作沙门。受教易使。故自示现。恭顺无失。精进勤修。未曾懈怠。忍辱顺教。时和难见可信可保。不观内态。不复狐疑。信之如一。以诸衣被及钵震越诸供养具。皆用托之。出外游行。意中安隐。不谓作态。悉敛衣钵诸供养具。驰走藏窜。独在一处。与博掩子。俱共饮食。时和难闻彼新弟子所在。即时速还。观其室中。多所窃取。周匝普问。今为所凑。权时不现。但遥闻之。彼博掩子。落度凶暴。佯作沙门。欲欺诈卿。窃取财物。众人答曰。卿性仓卒。不问本末。便下须发。今所取物。在于独处。博掩子俱。而共食饮。以知在彼。恐不禁制。默声内恼。诸比丘闻。具足白佛。于是大圣告诸比丘。此博掩子。落度之人。不但今世。以畏形貌闲居之像。有所窃欺。前世亦然。和难比丘不刈续信之。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时王舍城。有一贤人。入淫荡家。与淫女俱。饮食歌戏。而相娱乐。所有财业。不久殚尽。其财物被淫女人悉夺取之。不复听入其家。淫女逐之。数数发遣。都不肯去。时淫女人。驱出其家。去更求财。尔乃来还。求财不得。用求财故。到郁单国。虽到彼国。无所识知。时郁单国。有大尊者。多财饶宝。势富无量。佯现仁贤。往诣尊者。吾为贾客。众人之导。从某国来。多致财宝。道遇恶贼。悉见劫夺。皆失财业。贫穷委厄。无以自活。纔得济命。尽力奔走。今归尊者。给侍左右。于时尊者。见之如此。威仪法则。行步进止。有威神德。此则佳人。吾为设计。令兴复故。其人黠慧。聪明辩才。举动应机。志不懈怠。意性易寤。极可尊者而以自乐。护慎其心。未曾放逸。所作成办。无事不成。身行清净。口言柔软。无有粗犷。工谈美辞。众人见者。莫不欢喜。尊者眷属。家中大小。悉共敬爱。皆共赞誉。尊者见然。踊跃慰劳。咸以为庆。见其行迹。无有漏失。实时付信。于时尊者观其人德。内外表里。不睹瑕短。普劝助之。其人所作。有所成立。第一恭敬。未曾轻慢。最见笃信。如弟如兄。等无差特。戒定安谛。无有欺诳。稍稍付信。以大财业。实时窃取。出之在外。车载财宝诸好物。还至王舍城。与妖淫荡女。饮食相乐。彼于异时。其人不现。普遍行索。不知所凑。观察藏中。大亡财宝。不可称计。见无财宝。遍行求索。不知所凑。乃从人闻。此人还至王舍城。与淫女俱饮食。此博掩子。非是长者。非仁贤人。尊者心念。以走远近。不可复得。甚自瞋恨。叹吒说偈

  非是贤君子  外貌以好华

  不可色信人  及柔软美辞

  观察举动行  外现如佳善

  明者当远虑  共止当察试

  乃知志性恶  博掩子扬声

  吾时不弃舍  譬如杂毒食

  云何无反复  亦复薄恩情

  智者不与俱  虽救令当舍

  我时适见之  信故见欺侵

  非贤现贤貌  窃财而亡走

  佛告诸比丘。尔时尊者。今和难比丘身是。落度欺者。今博掩子作沙门欺和难者是。前世相侵。今世亦然。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邪业自活经第四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和难释子。为人说经。论生活业。但讲饮食衣被之具。为人说经。讲福德事报应之果。未曾讲论道谊之慧。大获衣被饮食诸馔。摄取此已。立离贤圣。有若干事。说俗经典世间饮食。兴起种种非宜之说。不演度世无极之慧。诸比丘见所行分卫。在于人家。但说俗事衣食之供。实时诃谏。转相告令。众学闻之。即共追随呵谏所为。云何贤者。世尊大圣。已以圣通身最正觉。讲世妙法。难及难了。玄普道教。无念无想。其心离名。安隐无患。明者所达。从无央数亿百千劫。本从诸佛。听闻奉持。皆安隐度。诸比丘闻。以家之信。离家为道。而返更说世俗经典。多想多求。兴发诸事。世俗饮食。无益之义。离圣贤迹。乃复讲论世俗之事。时比丘往启世尊。佛告比丘。是非沙门。此非具足出家之业。因法生活。但求衣食。未曾教导。时佛世尊。以无数事。诃之所作非道法教。告诸比丘。和难释子愚騃丈夫。非但今世以衣食利世俗经典广说法也。欲自显名。令众供养。前世亦尔。乃往过去无数世时。于异闲居。多有神仙。处在其中。有一仙人。愚冥无明。心闭意塞。为国王太子及诸臣吏。唯但讲说饮食诸馔衣服之具。不论经道。处知时节见乘车马。逆为说经。或为迷者而往说经。或处罣碍而为说经。或为衣食世俗诸馔为叹说经。由是之故。致美饮食诸供养具。时异学梵志见之如此。为国王子及诸大臣讲说经典。遥见乘骑。时诸仙人往启和上。及余仙人。闻之如斯。皆共诃谏。非之所为。于时和上五通仙人问之。菩萨实时呵谴。不当如是。其有犯此非义之事。若有诽谤。计此二人。皆非善哉。不为奇雅。为说此经。离圣贤住。不应典籍。其听受者。亦应宜不。则两堕落。于是和难。以偈颂曰

  两俱不解谊  计之两堕落

  说法不得理  听经不解义

  于世俗难值  神仙讲道谊

  以俗衣食供  无知叹说此

  服食粳米饭  上美肉全供

  以依圣贤谊  欲论解典籍

  游志在闲居  饭食采果粮

  是吾所叹乐  神仙叹此法

  道德寂所歌  法利为梵志

  威仪自调伏  无得乐非法

  知节而少求  舍家行分卫

  宁以此业活  无得违经典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常以衣食诸馔说法。不论道者。今和难释子是也。净诸梵行。其和上者。今比丘众是。五通仙人我身是。前世相遇。今亦相值。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是我所经第五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一尊长者。财富无量。金银珍宝。不可称数。勤苦治生。饥渴寒热。触冒诸难。忧戚诸患。不以道理。积此财业。虽为财富。不自衣食。不能布施。不能供养奉事二亲。不能给足妻子仆使。无益中外家室亲里。安能布施为福德乎。衣即麤衣。食即恶食。意中吝惜。父母穷乏。妻子裸冻。家室内外。不与交通。各自两随。常恐烦娆。有所求索。所作悭贪。吝惜如此。少福无智。第一矜矜。无所赍持。本治生时。或能至诚。或不至诚。积累财宝。不可称计。不能衣食。于时寿终。既无子姓。所有财宝。皆没入官。世尊告比丘。且听愚冥下士得微妙宝。不能衣食。不供父母妻子奴客。万分之后。无所复益而有减损。比丘闻此。具足启佛。唯然。世尊。有一长者。名号曰某。财富无量。不能衣食。不供父母妻子仆使。不能布施。一旦寿终。财物没入官。佛告诸比丘。今此尊长者。非但今世。悭贪爱惜财宝。前世亦然。乃往过去无数世时。有大香山。生无央数荜茇诸药。及胡椒树。荜茇树上。时有一鸟。名曰我所。止顿其中。假使春月药果熟时。人皆采取。服食疗疾。时我所鸟。唤呼悲鸣。此果我所。汝等勿取。吾心不欲令人采之。睢叫唤呼。众人续取。不听其声。彼鸟薄福。愁忧叫呼。声不休绝。缘是命过。佛言。如是如是。比丘于是之间。愚騃之子为下士。治行求财。或正或邪。积累财宝。一旦命尽。财不随身。由如彼鸟名我所者。见荜茇树及诸药树。且欲成熟。叫唤悲鸣。皆是我所。人遂采取。不能禁制。于时世尊。则说颂曰

  有鸟名我所  处在于香山

  诸药树成熟  叫唤是我所

  闻彼叫唤声  余鸟皆集会

  众人取药去  我所鸟懊恼

  如是假使人  积聚无量宝

  既不念饮食  不施如斯鸟

  县官及盗贼  怨家水火子

  夺之或烧没  如我所药果

  不能好饮食  床卧具亦尔

  香花诸供养  所有皆如是

  既致得人身  来归于种类

  命尽皆舍去  无一随其身

  是故当殖德  顾念于后世

  人所作功德  后世且待人

  无得临寿终  心中怀汤火

  吾前为放逸  故当造德本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我所鸟者。则今此尊长者是。是故比丘当修学此。不当悭惜。除垢浊心。常修清净。是诸佛教。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