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首页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槃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毗昙部
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诸宗部史传部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古逸部·疑似部

法句经 第210部

本缘部 | 作者:吴 维祇难等译 [投稿]

  述千品法句经第十六十有六章

  述千品者。示学者经多而不要不如约明。

  虽诵千言  句义不正  不如一要

  闻可灭意  虽诵千言  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  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千千为敌  一夫胜之  未若自胜

  为战中上  自胜最贤  故曰人雄

  护意调身  自损至终  虽曰尊天

  神魔梵释  皆莫能胜  自胜之人

  月千反祠  终身不辍  不如须臾

  一心念法  一念道福  胜彼终身

  虽终百岁  奉事火祠  不如须臾

  供养三尊  一供养福  胜彼百年

  祭神以求福  从后观其报

  四分未望一  不如礼贤者

  能善行礼节  常敬长老者

  四福自然增  色力寿而安

  若人寿百岁  远正不持戒

  不如生一日  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  邪伪无有智

  不如生一日  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  懈怠不精进

  不如生一日  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  不知成败事

  不如生一日  见微知所忌

  若人寿百岁  不见甘露道

  不如生一日  服行甘露味

  若人寿百岁  不知大道义

  不如生一日  学推佛法要

  恶行品法句经第十七二十有二章

  恶行品者。感切恶人动有罪报不行无患。

  见善不从  反随恶心  求福不正

  反乐邪淫  凡人为恶  不能自觉

  愚痴快意  令后郁毒  凶人行虐

  沉渐数数  快欲为人  罪报自然

  吉人行德  相随积增  甘心为之

  福应自然  妖【卄/(阿-可+辛)/女】见福  其恶未熟

  至其恶熟  自受罪虐  贞祥见祸

  其善未熟  至其善熟  必受其福

  击人得击  行怨得怨  骂人得骂

  施怒得怒  世人无闻  不知正法

  生此寿少  何宜为恶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渧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夫士为行

  好之与恶  各自为身  终不败亡

  好取之士  自以为可  没取彼者

  人亦没之  恶不实时  如构牛乳

  罪在阴祠  如灰覆火  戏笑为恶

  以作身行  号泣受报  随行罪至

  作恶不覆  如兵所截  牵往乃知

  已堕恶行  后受苦报  如前所习

  如毒摩疮  船入洄澓  恶行流衍

  靡不伤克

  加恶诬罔人  清白犹不污

  愚殃反自及  如尘逆风坌

  过失犯非恶  能追悔为善

  是明照世间  如日无云曀

  夫士所以行  然后身自见

  为善则得善  为恶则得恶

  有识堕胞胎  恶者入地狱

  行善上升天  无为得泥洹

  非空非海中  非隐山石间

  莫能于此处  避免宿恶殃

  众生有苦恼  不得免老死

  唯有仁智者  不念人非恶

  刀杖品法句经第十八十有四章

  刀杖品者。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众生。

  一切皆惧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为譬  勿杀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  不加诸楚毒

  现世不逢害  后世长安隐

  不当粗言  言当畏报  恶往祸来

  刀杖归躯  出言以善  如叩钟磬

  身无论议  度世则易  欧杖良善

  妄谗无罪  其殃十倍  灾迅无赦

  生受酷痛  形体毁折  自然恼病

  失意恍惚  人所诬咎  或县官厄

  财产耗尽  亲戚离别  舍宅所有

  灾火焚烧  死入地狱  如是为十

  虽倮剪发  长服草衣  沐浴踞石

  奈痴结何  不伐杀烧  亦不求胜

  人爱天下  所适无怨  世党有人

  能知惭愧  是名诱进  如策良马

  如策善马  进道能远  人有信戒

  定意精进  受道慧成  便灭众苦

  自严以修法  灭损受净行

  杖不加群生  是沙门道人

  无害于天下  终身不遇害

  常慈于一切  孰能与为怨

  老耗品法句经第十九十有四章

  老耗品者诲人勤仂不与命竞老悔何益。

  何喜何笑  命常炽然  深弊幽冥

  如不求锭  见身形范  倚以为安

  多想致病  岂知非真  老则色衰

  病无光泽  皮缓肌缩  死命近促

  身死神徒  如御弃车  肉消骨散

  身何可怙  身为如城  骨干肉涂

  生至老死  但藏恚慢  老则形变

  喻如故车  法能除苦  宜以仂学

  人之无闻  老若特牛  但长肌肥

  无有福慧  生死无聊  往来艰难

  意猗贪身  生苦无端  慧以见苦

  是故弃身  灭意断行  爱尽无生

  不修梵行  又不富财  老如白鹭

  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  又不积财

  老羸气竭  思故何逮  老如秋叶

  何秽鉴录  命疾脱至  亦用后悔

  命欲日夜尽  及时可勤力

  世间谛非常  莫惑堕冥中

  当学燃意灯  自练求智能

  离垢勿染污  执烛观道地

  爱身品法句经第二十十有三章

  爱身品者。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

  自爱身者  慎护所守  悕望欲解

  学正不寐  为身第一  常自勉学

  利乃诲人  不惓则智  学先自正

  然后正人  调身入慧  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调体正

  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  后我自受

  为恶自更  如刚钻珠  人不持戒

  滋蔓如藤  逞情极欲  恶行日增

  恶行危身  愚以为易  善最安身

  愚以为难  如真人教  以道法身

  愚者疾之  见而为恶  行恶得恶

  如种苦种  恶自受罪  善自受福

  亦各须熟  彼不自代  习善得善

  亦如种甜  自利利人  益而不费

  欲知利身  戒闻为最  如有自忧

  欲生天上  敬乐闻法  当念佛

  凡用必豫虑  勿以损所务

  如是意日修  事务不失时

  夫治事之士  能至终成利

  真见身应行  如是得所欲

  世俗品法句经第二十一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

  如车行道  舍平大途  从邪径败

  生折轴忧  离法如是  从非法增

  愚守至死  亦有折患  顺行正道

  勿随邪业  行住卧安  世世无患

  万物如泡  意如野马  居世若幻

  奈何乐此  若能断此  伐其树根

  日夜如是  必至于定  一施如信

  如乐之人  或从恼意  以饭食众

  此辈日夜  不得定意  世俗无眼

  莫见道真  如少见明  当养善意

  如雁将群  避罗高翔  明人导世

  度脱邪众  世皆有死  三界无安

  诸天虽乐  福尽亦丧  观诸世间

  无生不终  欲离生死  当行道真

  痴覆天下  贪令不见  邪疑却道

  苦愚从是  一法脱过  谓妄语人

  不免后世  靡恶不更

  虽多积珍宝  嵩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  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  爱如似无爱

  以苦为乐像  狂夫为所厌

法句经卷上

  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惟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梵为秦。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始者维祇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维祇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坐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实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有本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者广。实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解。会将炎来。更从谘问受此偈辈。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法句经 卷下

  尊者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述佛品法句经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不受恶  一切胜世间

  睿智廓无强  开曚令入道

  决网无罣碍  爱尽无所积

  佛意深无极  未践迹令践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灭

  根断无欲意  学正念清明

  见谛净无秽  已度五道渊

  佛出照世间  为除众忧苦

  得生人道难  生寿亦难得

  世间有佛难  佛法难得闻

  我既无归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船师能渡水  精进为桥梁

  人以种姓系  度者为健雄

  坏恶度为佛  止地为梵志

  除馑为学法  断种为弟子

  观行忍第一  佛说泥洹最

  舍罪作沙门  无娆害于彼

  不娆亦不恼  如戒一切持

  少食舍身贪  有行幽隐处

  意谛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佛为尊贵  断漏无淫

  诸释中雄  一群从心  快哉福报

  所愿皆成  敏于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归  山川树神  庙立图像

  祭祠求福  自归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来  度我众苦  如有自归

  佛法圣众  道德四谛  必见正慧

  生死极苦  从谛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众苦  自归三尊  最吉最上

  唯独有是  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

  志道不悭  利哉斯人  自归佛者

  明人难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处

  族亲蒙庆  诸佛兴快  说经道快

  众聚和快  和则常安

  安宁品法句经第二十三十有四章

  安宁品者。差次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

  我生已安  不愠于怨  众人有怨

  我行无怨  我生已安  不病于病

  众人有病  我行无病  我生已安

  不戚于忧  众人有忧  我行无忧

  我生已安  清净无为  以乐为食

  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  淡泊无事

  弥薪国火  安能烧我  胜则生怨

  负则自鄙  去胜负心  无争自安

  热无过淫  毒无过怒  苦无过身

  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  小辩小慧

  观求大者  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

  长解无忧  正度三有  独降众魔

  见圣人快  得依附快  得离愚人

  为善独快  守正道快  工说法快

  与世无诤  戒具常快  依贤居快

  如亲亲会  近仁智者  多闻高远

  寿命鲜少  而弃世多  学当取要

  令至老安

  诸欲得甘露  弃欲灭谛快

  欲度生死苦  当服甘露味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