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人间禅贵体验

三、向内觉醒的力量——正念带来美好生活

  当我们能够醒觉之后,实际上我们内心所存有的状态,是能够与你对外在世界的追求相辅相成的。而要做到相辅相成,首先就要做到内外合一、本末不二。

  为什么在这个市场中,有一些产品会得到人们的疯狂追捧呢?就是因为这个产品所体现、承载的东西,实际上正是大家内心所希求的东西。我前段时间在南京碰到了一个集团的老总,他做的是有关农业的项目。他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所抱有的思想就是他觉得农民赚钱很不容易,中国又有那么多的农民,所以他总是尽量地利益农民。他所做的就是使农业实现良性循环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农民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利益的关系。在一两年内,就实现了上市。这正是他的心念促进了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能够反过来净化他的心念。这样,美好的生活就能够自然地展现出来。

  在与那些能够长期做出业绩的人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所做的事情总是能够符合事物自然运行的规律。这一点,是与佛学的思想不谋而合的。佛教为什么能够在两千多年中盛行不衰呢?也是因为它能够符合宇宙间事物运行的规律。既不妄作,也不居功。即使在中国的封建史中,佛教屡遭磨难,但是它也总是能够在十多年或者几十年以后得到重光。佛教一直坚持不断地在利益着众生,因此众生也作为佛教中重要的延续力量,不论遭到怎样的灾祸,也总是能够唱诵佛经。甚至越是遇到兵燹或者是灾荒,佛教就越是能够在痛苦中治愈人们内心的伤痛。佛教的信仰和需求一直根植在人民的心目当中,那种向善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信仰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有的。

  就好像是余秋雨在《西天梵音》当中所写的,他老家的老太太们大字不识,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能够背诵《心经》,三分之一的人能够背《金刚经》。她们每天提着袋子去庙里拜佛。她们并不知道儒家、道家,更不知道心学,她们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那就是为人要多做好事,要多利益别人。她们会认为自己每做一件好事,都是在给子孙积德。

  而这些很朴实的道理,却恰恰是现在很多企业家所忽视的。他们终日想的只有公司的盈利或者是上市,却恰恰忘记了要为子孙积德。为子孙积德实际上也就是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为人处世。在稻盛和夫的回忆录中,我们也可以解读到这种思想。他一再地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四种思想:“正念、利他、厚德、坚持。”这些理念其实都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母亲教育我们的。只是很多人在长大了以后,忘记了而已。

  我们往往会在成年以后,学习各种精深的、晦涩的理论,实际上最根本的却正是这种朴实的思想。就好像我们现在来归纳什么是健康最基本的需求。其实无外乎是空气、水、没有受污染的食物和愉快的心情等等。

  佛教在普法的时候也是用简单、朴实的思想来感染人。比如佛教教人怎样获得快乐时,就会将其要点归纳为:要有光明心,不生比较心,要安心,要放下执着。

  禅宗使人开悟的方法往往更是幽默的、一针见血的。它用最热切而深刻的语言来引领一个人,启发他的正念。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沙场纷争与尘世生活,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看了看他,对他说:“你有家庭,又有太重的社会习气,还不能出家,过段时间再说吧。”

  将军心里很是不服气:“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坚持道:“慢慢再说吧!”

  将军没有办法。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有一天,他起了一个大早,来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问:“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也开玩笑地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执着,这个问题本来可以让学者来做一长篇晦涩、艰深的文章的。但是禅宗却没有用这样的方法。因为我们相信修行的最高境界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