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所为事,一切皆不离心!心之根本无相义,不可思议,难以言表,则处处显现。人以心之动向为前提,凡事都有心的作用。若心不起妙用,就做不好当下事。若能用而无住,定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我们希望今生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至达巅峰顶点,那必须在心力的作用下,加上行为上的努力配合,待时节因缘到,自然圆满所愿!
人间百态,世事纷呈。看待问题,人各有自己的角度;面对人事,人各有修养素质。既不苛求,也不轻言放弃,犹如那大海中的一只帆船,不为暂时的风和日丽所陶醉,不被突变的狂风暴雨所吓倒,只沿着自己内心的目标航程勇往直前!惊涛骇浪,不过是你身后的风景线;暗礁险滩,无非是你穿梭自如的自由空天。
在自然宇宙天地间,我们是智慧的人类,每个人都具足先天本能和极度无限的空间。不要被拘困在某一个地方,要不断地转化往更高处升华。可若无心的力量,那只是一场空幻的梦想!
无论是充满了现代人激进的思潮,还是停留在原始古朴意识的模式,其实都离不开这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日常生活……活在当下,自在当下,做好当下事!
天有好生之德,人有伦常礼义,大自然自有它的定律,而这一切都在因果的制约下。若不顺应,不遵守,违犯破坏了法则,肯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行者道途莫蹉跎,一步走错步步错。
贵在知错及时改,智慧修行与道合。
在修行的道途中,我们会历经很多磨难及坎坷。要想把握自心的方向,必须具有先觉的智慧。若没有心的智慧这个根本力量,不是提前夭折半途而废,就是歧路亡羊犯大过失,再不然非执着即顽空,充满邪知邪见,堕落天魔外道!
你我都在修行道途中,你有你的误区,我有我的迷惑,有待解决的问题还会有很多,我们没有智慧能行吗?我们没有心的力量能行吗?我们没有明确的方向能行吗?我们没有善知识指导能行吗?
修行要善用心,会用心,心能起无上妙用。心明眼亮,脚下无偏,每前行一步,皆智慧光芒所照耀的路。
善用会用心的人,做事理智充满智慧;不善用不会用心的人,时陷困境不能自拔。善用会用心的人,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得非常圆融;不善用不会用心的人,每到一个关键时刻就会被境界所转所困而不能超越!
有时你想用心则不会用心,你想做好就是做不好。为何每次都是那么垂头丧气,却不反观自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你有自己的向往,你有自己的愿力,你也想面对自己以前不敢面对的事,可缺乏信心让你望而怯步!你也想在修行路上能进步和成就,可不坚固的道心使你望洋兴叹!在现实生活之中,感觉自己很无力,不能像他人一样平常为人处世,自卑感让你再次深陷不可逾越的障碍,跳不出这荒诞的怪圈。情绪低落消沉,使你身心不快乐。你渴望挣脱这一切,可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此时,你走投无路,做什么都不行,愈发地灰心丧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尘封已久的心灯,愿早日点亮光明。人身无比难得,生命极其短暂……若无信心,谈何道心?整天自我否定,在左顾右盼中徘徊,在纠结痛苦中度日,凭空浪费这人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知不觉地深陷囹圄,走上弯路。难道你不感到很冤,很悲哀吗?!
修行每一步都需要心的路标来指道引导。不识本心,无智慧心灯,前途渺茫一片黑暗,你怎能起脚迈步?不要再执迷不悟盲修瞎练,不要再逃避世间另觅道场,不要再心外求法而不求心,不要再着相修及有漏修,不要再自投罗网做波旬的奴才!
修行最终修的是心中的智慧,若智慧没修出来,反而无明烦恼重重不断,那就要深刻地反思自己!你是用什么心来修行的?你的心用到什么上面去了?你的心该如何正行妙用?你脚下每一步是否都是在用心走?你于生活点滴当下是否都是在历境炼心、体悟大道?你逢遇任何境界现前是否都能不被所转而转它?
寒潭清水映日月,周而复始不留影。
仰望高山自脚下,拨转乾坤一掌中!
用心修行就是要在自心上下功夫,用智慧修行就是托起心灯照亮前方的路。脚下生辉,心有智慧,解脱无疑!
碧绿青山翠,白云缭绕飞。
船儿江中行,摇橹者阿谁!
我是一个来往匆匆的过客,应缘而来,缘了尽去,不曾留落什么。我与自然同合,宇宙本来是我,何我何非我?百花绽放春天里!
点点滴滴行,家常日用中。
真修在世间,心平一切平!
用心要用在点子上,若偏离了佛法的根本意旨,不得法益暂且不提,继而轮回实属可悲!
这一点谁能会得,天下太平,皆大欢喜!
这一点谁能转得,乾坤掌握,须弥脚下!
这一点谁能拈得,棒喝交加,纵横自在!
这一点谁能道得,直指心传,千古大奇!
会用心,自得妙用。不会用心,用也没法用。我们本来心地光明,只要灵灵不昧,无不当下现成,时处全现。
原文标题:修得如何,就看你会不会用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海德禅师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
佛,就是觉者,意味着生命的彻底觉醒。反过来说,众生就是迷者,是处在颠倒迷惑的状态。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转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自救的能力。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戒为基础,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的。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为了求平安吉祥”。很多人到庙里拜拜、念念,说为了家里都好,也为了自己消灾免难。
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处,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听不到,眼泪水和鼻涕,看见就恶心,怕和老人一块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地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我们学习《净行品》文殊菩萨的教言“善用其心”,就是要懂得善自护念和护念他人。
丛林里,其中一棵树长得比其他同类来得高大,就可以说这棵树“出类拔萃”;山岳在群山中显得高峻特出,这也算是“出类拔萃”。人群里,才华出众,优点很多,不同于一般的人,也是“出类拔萃”。
说到吃饭,有人为饱腹而食,有人为美味而食,修行人则是为维系色身、借假修真而食。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为身、心不得调和,所以造成社会不调和,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病态。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