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约而同弘扬净土的大禅宗们!

仁禅法师:不约而同弘扬净土的大禅宗们!

天衣怀禅师

  据《禅林僧宝传》记载,天衣怀禅师是温州乐清人,家里以打渔为业,他母亲梦到有星星掉落屋前的台阶上,而星光照到门户,后来就怀孕了,生他的时候有许多吉祥瑞相。

  天衣怀禅师小的时候,当父亲打渔时,他就坐在船尾,父亲打到鱼就交给他,让他把鱼串起来,但天衣怀禅师不忍心,就偷偷把鱼全放回江里面。他父亲发现之后非常生气,打他、骂他,但是天衣怀禅师却非常高兴,一点都不介意。

  《角虎集》中记载,后来天衣怀禅师出家亲近明觉禅师,得到了“佛祖不传之妙”,也就是宗门明心见性了,但他悟后还是修净土

  天衣怀禅师问亲近的弟子:“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修净土者当如何修?”

  如果我们舍离娑婆世界秽土,欣求西方极乐净土,这样“厌此欣彼”是一种“取舍之情”,是一种分别念。按道理我们修行不应该有取舍之情,这种分别念是众生的妄想,有分别念就不能真正与心性契合。注意,这里是站在最高的禅净不二的角度上,是从最究竟、了义的教理上讲的。

  但是,你如果说没有净土,不求生,这样又有违佛语,因为佛还是劝我们要发愿往生的。那么,修净土的人应当如何修呢?

  天衣怀禅师自己回答:“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往生,而去呢?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去。

  又以比喻说明:“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就像大雁飞过长空,影子沉在寒水之中一样,大雁并没有故意留下行踪之意,水也没有留下影子的心,但是自然就会有这样的现象,应当以这样的方式来修净土。

  这就是天衣怀禅师最著名的名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外,禅师在劝人修净土方面也非常有名。

圆照本禅师

  据《往生传》记载,宋朝的圆照宗本禅师是常州无锡人,最初参访天衣怀禅师,通过念佛修行有所省悟。后来迁净慈寺,奉诏入东京慧林寺,得皇帝召见。平日居住时“密修净业”。

  有位雷峰才法师,禅定功夫非常好,在修净业方面也很有成就,能神游净土。他在神游净土时看见有一朵莲花非常漂亮,就去问别人。有人回答他:这朵莲花是在等净慈寺的圆照本禅师。这是有关圆照本禅师的一个公案。

  另外还有一位资福曦公禅师,他到慧林寺非常恭敬地拜见了圆照本禅师,并且布施了钱财而去。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在定中见到金莲花,有人说这是在等圆照本禅师,同时我还看到这朵金莲花旁边有许多小莲花,这是在等圆照本禅师所化度的人来往生的。还有些莲花已经枯萎了,这是念佛懈怠、退堕的人。”

  又有人问:圆照本禅师传的是直指人心的禅宗法门,怎么会在西方莲花台上标名呢?

  答:虽在宗门,但因为兼修净土的缘故,也能往生。

  圆照本禅师临终时安坐去世,往生净土。皇帝封谥号为“圆照”,所以叫圆照宗本禅师。

慈受深禅师

  据《往生集》记载,慈受深禅师得法于长芦信公禅师,专心念佛,并说“修行快捷方式,无越净邦”——修行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没有超过往生净土的。

  慈受深禅师建了西方道场,苦口劝大众往生净土,大家都秉承慈受深禅师教诲,念佛修行。

南岳思禅师

  南岳思禅师就是南岳慧思禅师,天台宗三祖,他的师父是慧文禅师。

  天台宗一般以龙树菩萨作为初祖,那么南岳慧思禅师就是三祖;如果不算西天的龙树菩萨,那就是二祖。一般按天台九祖来说,南岳慧思禅师就是三祖。

  根据《净土往生传》中有关于南岳慧思禅师的传记,慧思禅师最初修行的时候,曾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为他说法,得到了极殊胜的利益,后来他就造了阿弥陀佛像来观想。

  到了临终的时候,南岳思大师对大家说:“如果有十个人能修般舟三昧(九十天不睡觉,也不能坐,只能站着或者行走),我将供养一切所需;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现在就要走了。”想不到竟没有一个人回答,慧思大师马上收起念头,弹指顷呼吸就断了。

  这时候有个叫灵辩的小僧人,在慧思大师身旁哀嚎痛哭,慧思大师突然又活过来,睁开眼睛责备他:“现在‘众圣相迎’,正要告诉我所受生的地方,你为什么要哀嚎痛哭来打乱我呢?”慧思大师训斥了灵辩,把他逐出门外,马上又断气,就这样往生了。

  有人议论说,慧思大师曾经在梦中听受弥陀说法,又造阿弥陀佛像用来观想;另外,他曾经与慧命禅师约好了,将来在极乐世界相聚。这样我们就知道,慧思禅师临终时所说的“众圣相迎,论吾所受生者”应当是指往生西方净土,“众圣”就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

  这是南岳慧思大师,也是专修净土往生西方的。可见,智者大师与南岳慧思大师一脉相承,这些天台宗的祖师大德都是往生西方净土的。

法照禅师

  法照禅师是净土宗第四祖,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见文殊、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教法照禅师专修念佛法门,以念佛法门来化导众生。

净霭禅师

  据《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记载:在周武帝灭佛法的时候,净霭禅师恨自己无力护持佛法,就告诉他的弟子:“我既然无益于世,当舍自身。”然后就割下自已的身体自杀

  他跏趺坐在盘石上,自己割衣,乃至割下手足,甚至取出肠胃挂在树枝上,最后用刀把自己的心脏割下来捧在手里。

  他留下遗书,大意是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对佛法生起信心,不要退失,后面就说:“舍此秽形,愿生净土。一念华开,弥陀佛所,速见十方,诸佛贤圣。长辞三涂,正道决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十方诸佛。后面还提到要得神通来度化众生等,这些就不介绍。

  净霭禅师以这样一种非常奇特的方法往生西方,不过,净霭禅师绝对是圣者,这种行为我们一般凡夫无法随学,也不能随便随学。

  为什么说他是圣人呢?传记中记载,净霭禅师自残的时候,流出的血是乳白色的。而圣人的血就是像乳汁一样的,比如二祖慧可大师,跟我们一般人有差别。

净慈大通禅师

  净慈大通禅师,也就是大通善本禅师,宋朝人。

  据《往生集》记载:大通善本禅师最初就非常喜欢《华严经》,专门读诵,后来通过试《华严》而出家。他奉诏住法云寺,皇帝赐号为大通禅师,后来到杭州象坞寺修净业,“定中见阿弥陀佛示金色身”。

  有一天,他告诉门人:“我还有三天住世。”三天时间一到,他就跏趺坐念佛,面向西方坐化了。

  下面再根据《补续高僧传》来了解一下大通善本禅师:

  大通善本禅师去参学圆照本禅师,圆照禅师一见面就知道他是个法器,对他特别照顾,“服勤五年,尽得其要。”后来,圆照禅师非常倚重他,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他对圆照禅师在事业上也有很大帮助。

  在圆照禅师之后,大通善本禅师的法席影响江浙一带,首屈一指,当时很多人称之为“大小本”——“大本”就是圆照本禅师,“小本”就是大通善本禅师。皇上听闻他的名字之后,就下诏书让大通禅师住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

天台怀玉禅师

  据《高僧传》记载,天台怀玉禅师,俗姓高,丹邱(今浙江台州)人,诵阿弥陀经三十万遍,每天念佛名五万遍,“常行忏悔”。

  有一天,他看到西方圣众满虚空中,有个人持银台来迎接,怀玉禅师就说:“我一生念佛,誓取金台,为什么不行呢?”为什么要用银台来接我呢?然后圣众就隐没了。

  后来他倍加精进,至“三七日”,即二十一日,有人持金台来迎接,说:“师以精苦故,得升上品,宜趺坐以俟佛来。”三天后,异光满室。怀玉禅师就说:“如果闻到异香,那就是我要走了。”

  又写了个偈子:“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后来就“香气盈空,圣众遍满,佛与二菩萨共御金台来迎,含笑而逝。”

梁道珍禅师

  据《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记载:梁朝道珍禅师在庐山念佛,作水观,梦见了水。有一百人乘着船欲往西方,道珍禅师求他们说:“能否让我也坐上船往生西方?”但船上的人不听,不让他上船。

  道珍禅师就说:“贫道一生修西方净业,为什么不让我坐上船呢?

  这时船上的人就告诉他:“法师,您的净业未圆,没有《念阿弥陀经》,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营造浴室,培福报。”就因为福报不够,修净业念的《阿弥陀经》也不够,所以不能往生。接着船上的一百人就走了。

  道珍禅师不能坐上船往生西方,醒来后就痛哭流涕,于是后来就诵《阿弥陀经》,并营造浴室来修福。

  后来,又梦到有一个人乘着白银楼台,举手对道珍禅师说:“你的净业已经圆满,好好用心,我特意来相报,你决定往生西方。”

  临终的那一天夜里,山顶就像列了数千火炬(附近的人应该也都看到了),有许多人来迎接,异香满室,就这样往生了。

  摘自:仁禅法师《净土或问讲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