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常随众

清净法师 | 作者:清净法师 [投稿]

  214、佛陀的常随众

  “站立一旁”:(天人恭恭敬敬的礼拜后)站立在一旁。

  慈悲伟大的佛陀,惠施恩典一切众生,普洒甘露法雨,滋润无明众生枯干的心田。佛陀的谆谆教示,又是苦海中的法船,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彼岸。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中,教化的众生无量无数。从社会地位最高的婆罗门阶级、国王、贵族,到工商巨富,乃至贩夫走卒,奴隶贱民,佛陀都一视同仁,应机说教。

  一、初转*轮和最初三宝:

  佛陀最初想要度化的对象,是阿罗逻迦蓝与郁陀迦罗摩子两位,他们是教导悉达多太子禅定的仙人。不幸,两位早已仙逝。

  于是,佛陀到波罗奈的鹿野苑,度化还在苦行中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五个人。佛陀为他们宣说四圣谛与八正道,这是佛陀的最初说法,佛教史上称为初转*轮。乍闻佛陀的教诲,憍陈如等五人衷心感佩,惭愧先前的猜疑背离,从此随侍佛陀,成为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当此之际,护持佛教久住世间的“三宝”都已具足:佛宝即佛陀,法宝即四圣谛等教说,僧宝就是五位比丘。

  二、千二百五十常随众:

  接着,佛陀度化鹿野苑长者之子耶舍出家,耶舍的父母也皈依佛陀座下,成为最早的在家信徒。耶舍出家后,还引介五十位好友,相继接受佛陀的教化而出家,一同修行和证果。

  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出禅定以教化世人,到鹿野苑说法为止,弟子众组成的教团已初具规模。于是,佛陀和弟子们开始展开教化活动。

  佛陀到优楼频罗村,度化出身拜火教的迦叶三兄弟。迦叶三兄弟及其门下千人同时舍弃外道,皈依在佛陀座下。佛陀又到王舍城为频婆娑罗王说法,接引王公大臣,国王因此奉献出郊外的竹林精舍,成为教团最初的道场。

  后来在竹林精舍,佛陀度化了舍利弗与目犍连等二百五十位婆罗门青年。舍利弗与目犍连日后成为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至此,教团已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就是经典序文中经常提到的佛陀的常随众。

  三、大乘佛教中的菩萨

  菩萨,音译全称菩提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佛道之大心人。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义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法华文句》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净名疏》曰:“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

  胁侍菩萨是大乘佛教中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虚空法界之中有无数佛国,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汉地造像中经常出现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经常出现的菩萨,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造像和佛陀造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象。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