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的陈述

妙华法师 | 作者:妙华法师 [投稿]

  讲完这个前言以后,我们先做一个由浅到深的现象陈述。为什么说是现象呢?因为我们认识世界,首先是认识现象。

  大家都知道,有三千个大千世界。这个概念是在佛教里提出来的。当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提出来有三千个大千世界的时候,而我们还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且这个地还是由四个柱子支撑的。到了后来,我们发现了航海,从一点出发,绕了一圈,又汇到了起点。我们才得出一个结论说:这个地球是圆的。在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说,无数微尘合成一个小世界,三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三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世界,他说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三千个大千世界,这种描述,我们稍微用点心,想一想的话,他和我们今天的宇宙学完全是同步的。

  那么我们现在翻开《华严经》,就可以看到“海量”“云计算”“幂的计算方法”“一弹指为六十刹那”一刹那为六十沙迦,无量地分下去。关于此现象,大家可以上视频看《佛教与科学》。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样认为的呢?以霍金为代表的科学家,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大爆炸而来的,而大爆炸一个小小的原点,名字叫“奇点”。这个奇点如果用中文去描述的话,就是奇妙。你不能说它是一个炸药包,一爆炸全世界就向外逃逸,然后升腾为宇宙。奇点是非空非色的。它并没有一个质量的存在,把那个点叫奇点。从奇点爆炸以后,所有的星球向外逃逸,现在我们可以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到,并测到了宇宙间存在的大爆炸时留下的射线。那么,这些星球逃逸到哪里去呢?到最后发现,有一个“黑洞”。它把所有的东西吸收进去,把有质量的东西变得没有质量。那么依此,我们就可以想到佛经、《道德经》中所描述的,给出的结论:这个世界是无中生有的。由无到有,从有到无。这样一个过程。

  这些真的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宇宙”这两个字,最早就见于佛经,“宇”是时间,“宙”是空间。宇宙是对时空的一个描写。那么时间又是什么呢?按照爱因斯坦所有的描述,不管是科学的描述还是科普的描述方法也好,我只想告诉大家两个最为通俗的概念“时间是以人为参照物的错觉。”时间是一个错觉,或者是说时间和空间并没有一个x轴和y轴的坐标,时间的概念是假设的。

  如果大家听不懂,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如果一个人进了监狱,我们不让他看到看到太阳也不给他手表,他会不会把一个月当成一年呢?因为他没有参照物,他很有可能将一个月当成一年。但是一个在热恋当中,可能就觉得路很短,晚上这个六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恋爱还没谈够。

  所以从这大家就知道,时间不但是一个错觉,还是人主观世界的一个感受。

  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下所住的地球,在《阿含经》中,学生不断问释迦摩尼佛。但是有十四处佛是不说的,这对于我们的思维是一种启发,一种锻炼。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世间有多少众生;空间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地球是怎么诞生的……等等,佛是不说的。为什么不说?道理非常简单——有个故事叫拔箭者喻,说有两个比丘托钵化缘,其中一人被人射了一箭,这只箭是有毒的,其中一个愚痴的比丘找到佛后,对佛说:这个人和别人有什么过错,别人为什么要射他,这个箭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有毒没有?佛呵斥这个比丘说:愚痴的比丘啊,当你把箭的问题搞清楚的时候,你的命就没有了。那么大家想想,在无限的时间和广袤的空间当中,当我们把所有概念和逻辑都搞清了,我们的命还在不在?从这个意义上,佛给我们一个答案——人身难得。脑袋长在自己身上、心长在自己身上,自己烦恼、睡不着觉,都搞不定,还去把身外的事搞清楚?这里就隐藏了一个答案,当人把“自己”搞清楚的时候,其实就把宇宙搞清楚了。

  释迦摩尼佛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他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着颠倒而不能证得。”我们本来就有一个清净光明的自性,和宇宙万物是相通的,本来就是一个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大圆镜,你不去把它擦干净,而去搞身外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是内证的、内向的。而科学永远问为什么,是外求的,在这里好像是有区别的,但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在此,希望大家参看李航的《道纪》。

  比丘问佛说,地球长什么样子?佛说:地球就像我手上的菴摩罗果。(菴摩罗果翻译成中文叫奈梨,这种果子长得似桃非桃,像梨非梨)也就是说地球是一种不规则的椭圆形。说到这里有人就问:佛为什么知道地球是椭圆形?为什么说地球像菴摩罗果?这是我们就获得很大的信息。他确实是通过甚深的禅定,达到五眼六通、三明四智,他确实看到了世界的一切。就像老子对“道”的虚渺描述一样,是自证到的。

  在我们人两维的层面来看,简直是神话,因为我们拘于我们的六根、六尘和六识,我们被牢牢地锁在了十八界,我们把古代圣贤所证得的正量当成寓言、传说,甚至敢大胆地怀疑佛经是假的。我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我的回答很简单——我给你几十万你给我造一部经来。里头的词汇、故事、道理,真的是造不出来的。

  同时还有一个发现,如果你读了很多科学的书,概念、逻辑、公式,是科学所必不可少的。但是所有佛经里面,没有一部是推理,它全部是描写,是陈述性的语言。他说有三千大千世界,信不信由你。他说有因果,他说地球像菴摩罗果,他说我端了一钵水,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微生物。我们想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从现象入手,说一切生命都是由水产生的。水产生了万物。

  还有一个基督徒写了一本书,目前还没有公开出版,但是我看了以后感觉很有意思,这本书的名字叫《旅行者》。他说万物都在热胀冷缩,唯有水在冷张热缩,这只能说是“上帝”的设计,假如水也是热胀冷缩的话,地球将不会有生命。我们不管他在这本书是否偷换了概念,不管他是否给出了答案,至少引起了我的思考,水诞生了生命。因此来说,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如果我们敞开心扉,不要给自己的意思形成意识之膜,可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大家都知道经典物理学,是牛顿的杰作。他从苹果掉下来打了脑袋,由此推断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逆着说,如果以地球为中心来看的话,地球是有引力,如果站在太阳系来看,可不可以说苹果是飞到天上去了?

  如果大家在这不明白,我们来以科普做个描述,当发现日心说的时候,发现太阳是个巨大的能量团,所有的行星都在围着太阳转,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地球。而在太阳的周边好像铺了一张网,一张有弹性的网,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时候,好像牢牢地被一直无形的手抓住。这时候广义相对论提出说,是因为光线可以弯曲,空间可以弯曲,产生了引力,使得所有的星球按照自己的轨迹分秒不差的运转,而不是地球的引力。所以站在太阳系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因为地球有引力,才是苹果掉了下来。

  在卡夫卡写的《像理论物理学家一样的思考》,他做了大量的实证得出一个结论说:万有引力也不存在。其实是所有的星球乃至微尘沿着他们认为平滑的轨道在向前运行。就像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出门,他认为哪一条路好走就走哪一条路。而并没有谁轨道你一定要走哪一条路。他说的已经是非常精妙了。他用佛教来描绘这种现象,他说我想这就是佛说的“真如”了。

  那么“真如”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个注释,“真如”是什么呢?按照我的理解“他本来就是那个样子”。大家记住:“道”、“真如”和“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当你观察、描述、研究它的时候,已经不是“它”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懂了?在我们后面讲“量子物理学与佛法”的时候,我会和大家交流。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当中,对于“微尘”的描述,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用了一个词叫“邻虚尘”。因为用语言无法描述,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佛用“羊毛”“牛毛”等等做比如,最后他说“邻虚尘”。“邻虚尘”已经接近我们现在说的“粒子”了。

  《华严经》当中有整篇的对数学世界的描述“华云、香云、曼云”。《华严经》当中“海”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它把结合成一团、无量无边、互相联系、无法表达的世界都叫“海”——花海、香海、音声海、众生海……现在有“海量”一词。实际在佛经中就已经有记载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