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什么缘故,当天晚上,印光大师突然腹泻了五六次,让寺院僧人很是担心。可是到了第二天,印光大师仍然清早起床,看不出精神疲乏的现象,让他们不由得暗暗惊奇。晚餐的时候,印光大师照常习惯喝了一碗米粥,他精神抖擞地说:“住持升座,乃是寺院头等大事。印光忝为灵岩山寺僧人,必当届时给妙真师送座!”
“弟子道行浅薄,师兄弟们错爱抬举,实在深感惶恐惭愧。师父乃是名满天下的高僧大德,您给弟子送座,弟子何以敢当?”妙真感激涕零,几乎泣不成声。
“哈哈,你能当得!你数十年如一日领导灵岩山寺,能担当起住持的重任,就能担当得起我这老和尚送座!”印光大师笑得很开心,给他详细讲解接座仪式的注意事项。
初一早晨,印光大师早早起床,向寺院僧众详细讲解住持升座时候各项仪式,那些僧人个个双掌合什答应。恰好,真达和尚从上海匆匆准时赶到,印光大师呵呵大笑:“真达师,你来得好!有了你这太平寺住持来扶持你师弟,我就更加放心了!”
真达和尚恭恭敬敬给师父施礼,恳切地说:“师父,自古‘有事弟子服其劳’,这送座的事情,就让弟子代劳如何?”
“好哇!”印光大师兴奋得满面红光,朗声对所有僧众并来宾说,“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老衲年近八旬,早已成了昨日黄花,理应回到佛祖身边去伺候,正该你们后起之秀出来振兴佛教了!”
灵岩山寺住持升座仪式格外庄重,一切严格按照佛家规定如法进行。
当寺院里钟鼓大作,妙真热泪盈眶,赶紧下座拜见师父。那些僧众居士争相上前,簇拥着印光大师嘘寒问暖。印光大师欣然含笑,说了一连串的“好”字,勉励他们好好协助妙真,竭尽全力弘扬佛法,为拯救水深火热的天下苍生尽力。
接连两天,印光大师精神困倦,经吴天生居士会同寺院昌明法师拟定药方,服药后略有起色。初三那天,他自觉行动自如,在真达几人陪同下巡视灵岩山寺的僧房,还来到山坡凝神眺望远处的太湖,看了吴王井,还在韩世忠坟墓前驻足了很久,仿佛要把这一切深深印在脑海里。真达他们看在眼里,明白这是年龄高寿的老人在潜意识里感觉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预兆,俗家称作“辞路”,心里暗自伤感,只是谁也不愿说出来,尽量拣让人欢喜的话题拉扯。
将一切看够了,印光大师才对真达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之处。只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净土。”
“师父教诲,弟子铭记在心。”真达听到师父在妙真升座的时候说过“理应回到佛祖身边去伺候”的话,如今又说起“蒙佛接引”,不祥之感油然而生不觉悲从中来,赶紧换上别的话转移师父的心思,“妙真师弟刚刚升座,师父少不了对他朝夕精心指点,可弟子却因此担心,不知该讲不该讲。”
“哦?你担心什么,有话尽管讲来——这么吞吞吐吐的,可不像你真达师所为。”印光大师疑惑地打量着真达,别的人也觉得在妙真刚升座的喜庆时候,这话难免有点惹师父不快。
真达抠抠光秃秃的脑门,挤挤眼说:“弟子担心的是,师父会对妙真师弟偏心,将您的衣钵秘诀全都传给了妙真,让灵岩山寺太过兴旺,弟子在太平寺就会出丑丢脸喽!”
“好你个真达和尚,也学着油嘴滑舌了!”印光大师听了,不由得开颜一笑,顺势调侃他,“当年你太平寺香火兴旺,正是你派了妙真师来这里当监院,还不惜每年拿出钱财资助补贴灵岩山寺呢!”
看到大师如此兴致,别的人这才明白了真达的意思,也七嘴八舌附和说笑:“想来真达师兄的担心不在此,而是担心灵岩山寺日子太过清苦,想要增加对我寺的资助,让师父恩准呢!”
“我看不是这个意思。真达师兄早已得了师父的衣钵秘传,如今又有了自己的多年修行,正想将自己的秘传传授给妙真大和尚,却担心师父说他好为人师,想要师父首肯哩!”……
看到他们这么风趣,印光大师也很高兴。不过,毕竟还是走累了觉得疲乏,要求回到关房歇息,也让众弟子各自休息。
到了初四深夜,在房里的侍者还在梦乡,印光大师忽然从床上坐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印光此生念佛见佛,决定往生西天净土。”说罢,便盘腿端坐大声念佛。
那迷迷糊糊醒过来,知道这是师父多年的习惯,也起身跟着低声念佛以免惊动。忽然,听得师父要水洗手,连忙将准备的水端过来。印光大师洗了手,微笑着说:“蒙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心往生西方!”
那侍者将他扶到椅子上朝着西方坐下。印光大师微笑而坐,弟子提醒说:“侍者师父,还没有坐端正。”大师连忙挺直了身子端身正坐,双掌合什大声念佛。侍者不敢迟延,赶紧报告妙真大和尚。
妙真闻讯赶来,含泪问候说:“师父,您感觉如何?弟子这就去……”
“不必了!蒙佛接引,正是印光彻底脱离红尘,带业往生净土的机会,岂可贪恋红尘?”
印光大师明白他的心意,必定是再去叫寺院僧医昌明法师前来开药方,当下果断地拒绝了他,然后语重心长地嘱咐说:“你如今忝为住持和尚,要殚精竭虑维持灵岩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
“弟子领命,谨遵师父……教诲!”妙真连忙下跪,叩请师父开示指点。
印光大师闭目不语,只见嘴唇轻轻口翕动,让人明白这是在念佛不止。妙真明白师父对他的最后遗言,顿时哽咽失声,冲着身边的侍者挥挥手。那侍者很机灵,立刻领悟了住持和尚的无言指示,赶紧转身出去,叩开了各个僧房的师兄弟房门,告诉他们师父就要西去了,赶快过来念佛给老师父送行。
一听印光大师就要西去了,那些僧众尽管心里早有思想准备,还是禁不住泪如泉涌,争相赶赴印光大师的关房前面,也不等住持和尚吩咐,齐刷刷跪倒在地,大声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舍利子……如是往生……观天下苍生……”
在一片悠扬肃穆的念佛声中,寺院僧众个个泪眼朦胧,眼前的椅子变成一尊莲座,他们的师父面目慈祥端坐在莲座之上。妙真身为住持和尚心思缜密,他强忍悲伤,目不转睛注视着师父的嘴唇。当他察觉师父的嘴唇似乎停止了细微的口翕动,即意识到师父很可能已经停止了呼吸,轻轻伸出手指一探,果然感觉不到了呼吸,忍不住放声悲号:“师父……往生了!”
一听印光大师涅槃,灵岩山寺的僧众顿时沉入了深深的悲痛。妙真强忍哀伤,请寺院所有执事会同真达等人商量有关治丧事宜。真达说:“师父乃海内净土泰斗,皈依弟子数十万遍布国内外,今日涅槃成佛,必须公告天下,让远近四方缁素前来瞻拜,然后再议定荼毗日期。”
真达的建议,立刻得到一致赞同。德森法师为人稳重,向来被印光大师委以弘化社出版流通经书文钞的重任。他想起师父生前曾经交待过,这决议似乎违背了师父的意愿,不得不硬着头皮提醒说:
“师父涅槃成佛,弟子深感悲伤。然而,师父生前曾来信交代:‘光大约不久了,故将已了者了之,不能了者亦了之。光死,决不与现在僧同,瞎张罗,送讣文、开吊、求题跋,敛些大粪在头上为荣。’师父此言,大约诸位师兄也曾有所耳闻。故此德森斗胆,恳请三思而行,以免违背师父生前遗愿。”
德森法师的话,让真达他们不得不踌躇斟酌。以印光大师在全国佛教界的崇高地位,给他老人家风风光光治丧,绝不会有人表示反对。然而,印光大师生平严于律己崇尚节俭,这是天下共知的;而且,师父严词拒绝为他举行八十祝寿,至今还在大家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他们都曾听到师父多次坦然陈述过死后丧事的安排。面对师父遗体,他们自然不敢违背,却也不忍心草率亵渎,于是商量两全其美的办法:及时在佛堂安排灵堂安排法事,将师父涅槃的消息公告天下,决不搞任何仪式,只接受四方缁素的瞻拜,然后择日举行荼毗。
第二天,苏州、上海的报纸上刊登出印光法师逝世的消息,那些皈依弟子奔走相告:“印光大师涅槃往生啦!”争相在家里摆设香案祭奠,有的还是亲自前往灵岩山寺祭拜。
一时之间,远近四方前来祭拜印光大师的寺院代表,还有大师收录的皈依弟子纷纷前往灵岩山寺,道路为之堵塞。由于日寇节节进犯,大半个中国战火连天,许多远方的寺院僧人居士不能前来,印光大师的佛教挚友圆瑛法师、太虚法师、弘一法师、虚云法师,乃至大师最亲近的高鹤年居士他们都不能通过日寇的封锁线前来苏州,只能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在他们各自的所在地设立灵堂进行祭拜,其规模几乎不亚于国丧。
由于前来灵岩山寺祭拜的缁素络绎不绝,甚至还有虔诚居士弟子从新加坡、菲律宾发来唁电的同时,已经登上了轮船,恳求务必等待他们亲自祭拜了才能举行荼毗。妙真和真达他们一天到晚迎来送往,简直忙得焦头烂额。好在正值寒冬,用不着担心印光大师的遗体会发生变故,他们反复推敲,议定了百日治丧之期,让四方缁素尽情祭拜。那天是二月十六,恰巧还是佛经传说的佛陀涅槃荼毗日期。
得知二月十六就是印光大师的荼毗日期,远近僧人居士总共两千余人,一起聚集在灵岩山寺,等待那神圣的时刻。据印光大师的生前莲友范古农居士记载,二月十四日风雨交加,到了十五便风和日丽,仿佛为了方便附近的善男信女祭拜,可二月十六那天,又骤然变得阴雨绵绵,树叶上不时滴嗒滴嗒滴落水珠,仿佛老天爷也在为此垂泪。
时至正午,荼毗点火时间到了,只见满天阴云突然消散。真达和尚对着印光大师的遗体虔诚下跪磕头,然后高声朗诵偈语:“印光老师父,您前身原是至势尊,弘扬佛法下凡尘。今朝荼毗西天去,长留文钞匡人心!”
一声洪亮的“阿弥陀佛”之后,他将火把扔进化身窑点燃了柴堆。霎时之间,但见熊熊火光之中升出如雪白烟,不绝如缕扶摇直上,飘向西天结成洁白莲座,且隐约能看到一尊佛像慈眉善目端坐在莲座之上。满山坡瞻拜的两千多缁素见此情景,一个个慌忙跪倒在地,一齐悲声念佛,声音如雷响彻云霄:“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海观世音菩萨!印光大师往生净土,位列西天极乐世界,归班佛祖去了……”
木柴在缓缓燃烧,千百双眼睛虔诚地注视着,那洁白的莲座时隐时现,时而消散又时而聚集,升腾着飘向西天。入夜时候,那雪白的烟气还在不断结出莲座,迸现出五彩毫光。见此情景,守护在荼毗场所的僧人居士禁不住相互议论:“当年佛陀荼毗,留下千万舍利供天下佛徒参拜瞻仰。前代高僧大德,也多有荼毗留下舍利的,印光大师乃净土泰斗,想来应该会留下舍利。”
“那还用说!大师道行高深,也许早在修行期间结成了舍利内丹。你看见那五彩毫光,不分明是佛舍利吗?”
听到他们的议论,灵岩山寺住持妙真和真达等人也欣喜异常。不过,他们毕竟是印光大师亲手调教出来的嫡传弟子,尽管认定这是师父荼毗时出现的祥瑞,毕竟事情真相还未揭晓,不能有丝毫流露。他们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赶紧强摄心神盘腿合什,嘴唇翕动念佛不止,却在心里暗暗祈祷:师父投身西天净土,恳请保佑弟子僧徒,炼就五色舍利,长供缁素瞻拜,光大灵岩寺院!
翌日傍晚,两千多前来瞻拜荼毗的外地僧人居士多已各自回去,只有本寺僧人守护,还有少数外地执著的僧徒居士环绕。住持妙真虔诚沐浴之后,带着寺院执事准备了磁盘,恭恭敬敬来到荼毗所在捡取灵骨舍利。
“师父毕生弘扬佛法,而今投身西天净土,弟子妙真等诚惶诚恐,为师父收取灵骨舍利,以供寺院僧众早晚参拜,让四方善男信女瞻仰。阿弥陀佛!”
妙真跪在地上祈祷之后,轻轻开启化身窑,所有人屏声静气全神贯注凝视着,忽然一个个两眼迸出惊喜。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师父遗留的灵骨色白质坚宛如矿石,妙真手里拿着收取灵骨的铁筷子触碰之时,发出叮当的金石之声。尤其叫人惊异的是,师父的头顶骨开裂成五瓣,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印光大师涅槃时已有八十高龄,居然还有三十二颗牙齿完完整整保留着。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他们大开眼界,灰烬里面发现了无数舍利,有形如珠粒的,有像花瓣的,还有块状的;有的血红如玛瑙,有的洁白赛珍珠,有的碧绿似翡翠,还有的五彩斑斓令人目眩。粗略估算,数以千百计。
妙真惊喜之余,早已安排妥贴,将不同形状颜色的舍利分别放在六个不同的磁盘里。那珠圆玉润的命名“五色舍利珠”;那珠粒相聚黏成花朵花苞的,命名“五色小舍利花”;那薄片如花朵的,则命名“五色大舍利花”;而色泽红润由血肉所化的,则命名“五色血舍利”;那杂形块状骨头,则命名“五色舍利块”;至于牙齿舍利,鉴于历代高僧大德罕有保存完整的,干脆命名“牙齿三十二粒”。
捡取完毕,妙真率寺院僧众合掌叩首,然后令僧徒敲击钟罄,僧众高声念佛,恭恭敬敬迎请到大殿佛堂祭拜。寺院的僧人早有准备,接连举行七七四十九天道场法法。一时间,只听得钟罄悠扬,念佛诵经之声传至数十里之外。同时,还请来能工巧匠打造舍利塔,将印光大师的舍利作为灵岩山寺的镇寺之宝。
当妙真率领寺院僧众捡取灵骨舍利之后,那些环绕守护的外地僧人居士也跪在地上虔诚祈祷,从灰烬里寻找遗留的舍利。在他们里面,来自新加坡的广洽法师幸运当头,率先得到五彩舍利,当即磕头礼拜:“阿弥陀佛!当年弟子恳求大师前来讲经,可惜未能如愿。弟子有幸,承蒙大师恩赐,拜求得舍利,回去作为我寺珍宝,也好让四方缁素参拜!”
接着,五台山的法度上人发现了翠色舍利,也是激动不已:“当年印光大师曾在我五台挂单,也算佛缘深厚不忘参修之地,真不愧菩萨心肠!”
此外,上海乐慧斌居士得到巨块血色舍利,万里之遥的菲律宾吴国英居士发现了五彩舍利,一个个如获至宝。他们热泪盈眶地说:“我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此番老师父涅槃往生了,弟子有幸能朝夕伴随,真是三生有幸!”
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结束,那能工巧匠打造的舍利佛塔也如期完工。尽管战火还在蔓延,四方巧立名目参拜的僧俗还是川流不息,灵岩山寺出现了香火鼎盛的场面。
妙真很是激动,便邀请来到灵岩山寺的渊博居士,召集寺院执事商量,对他们说:“师父穷尽毕生精力,矢志弘扬佛法,文钞流传天下,门徒数十万,遍布海内外,实乃数百年来罕有的高僧大德,堪称净土自藕益大师以后第一人。我等公议,还该给师父一个名号,诸位师兄弟居士以为如何?”
一听妙真大和尚这么说,寺院执事和居士一个个神情严肃琢磨开来。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讲究名号,而且是相当郑重的。皇帝驾崩,由群臣拟定名号总括功德叫“庙号”;大臣去世,由皇帝概括生平业绩叫“谥号”;至于佛门高僧,往往也有在生前死后命名“祖师”称号的。印光大师毕生专修净土,是公认的净土法门首位高僧,只因大师生前不愿张扬,连当年民国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亲笔题词赐匾“悟彻圆明”,他也自认惭愧讳莫如深,座下门徒更不敢商谈什么名号了。如今,师父已经往生归西,这名号的确要确定了。
他们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有提议称作“圆明大师”的,有认为叫“常惭大师”的,也还有提“严持大师”的,众人都觉得有所不妥。他们一个个心明眼亮,知道当今高僧屈指可数,却存在门派之别,如圆瑛法师是中华佛教会会长,虽然禅净双修,却是公认的“楞严独步”;太虚法师也是禅净双修,而弘一法师则是诗文音乐书法样样精通,后来由禅转净再转律的高僧。平心而论,这些人如今健在,他们在全国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有的还在印光大师之上,稍有不慎,便会招致讥讽还会引起门派纠纷,实在必须慎之又慎的。
直到深夜,德森法师才在弘一法师对印光大师的敬重上动开了脑子:“弘一法师,文章道德闻名于国际国内,曾先后三次请求拜师,只因我师谦虚,后来彼此以师兄弟相称。弘一法师曾赞誉我师:‘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所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我师名闻天下,在于自红螺山资福寺精修净土,自此毕生弘扬净土法门,文钞流传海内外,深得天下缁素敬仰。故此德森以为,彻悟祖师乃净土第十二代祖师,而我师恰恰于红螺山发端,以道行高深感悟天下,以致重振净土道场,功德不在彻悟祖师之下,堪称一脉相承的净土法门第十三代祖师!”
“好!‘净土法门第十三代祖师’,这个名号真个恰如其分!”“真正妙不可言!”
德森的话还没落音,众人异口同声表示赞赏。他们立刻领悟到德森法师的深意:冠以净土法门一家祖师名号,端的名副其实,自然不至于会引起别的门派争议纠纷。至于别的,仍然按照公认的“印光大师”称号不再更改。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远在印光大师当年出家的终南山塔寺沟,修建了印光大师的永久纪念馆“印光大师灵骨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亲笔书写了“印光大师影堂”的匾额。
不久,北京红螺山资福寺,这个当年印光大师精修净土的名寺,也在大殿西边建立了“印光祖师殿”。
印光大师西去了,他的弟子继续发行《增广印光法师文钞》,还广为收集印光大师给四方求教弟子的回信并结集出版,之后,他们又将缅怀大师所有的纪念文章取名《永思集》印刷发行。紧接着,《苦行记》、《行业记》、《印光法师书传》、《印光大师嘉言录》等著作相继问世。于是,无论当年亲自聆听过印光大师教诲的弟子,还是无缘亲近而看到印光大师法宝的人,都在各自心里刻下了一个光辉的名字: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
二○一○年除夕夜 修订于吉祥山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