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凉州收徒

  十万余人的军队向凉州开拔,沿途百姓见了,无不纷纷躲藏……如此又走了半个月,终于到了凉州。吕光遂令将士在凉州驻扎,鸠摩罗什便安排在吕光的营帐旁边。

  却说某天傍晚,吕光在营帐中阅读兵书。忽有军士送呈来自长安的急信。吕光看罢,当即放声悲哭……原来苻坚已被姚苌害死了。苻坚之对吕光,可谓恩重如山,每想昔日恩宠,总是热泪长流。为表心意,吕光下令三军数日穿戴孝服,祭奠秦王苻坚。

  姚苌既当逆贼,吕光当然不会再听命于他,为了替苻坚报仇,他在凉州城南称王,改年号为“太安”。

  太安二年正月,姑藏(甘肃武威)忽起大风,刮得砂石遮天蔽日。其时,吕光问鸠摩罗什此风是何预兆,鸠摩罗什登临高处看罢对吕光道:“此乃妖风,不吉也,会有人叛变,但不能成为气候,将军不用出兵就会平定了。”

  吕光半信半疑,他自从做了皇帝,深知为君者应以德服众,尽可能做到赏罚分明,同时须特别提防有异心之奸佞小人……他认真思忖,该做的他都做了,不可能有人造反。

  太安二年七月,鸠摩罗什的话里真应验了——梁谦和彭晃先后作乱,果然轻而易举就平息了。

  梁、彭之乱不久,是年十二月,据守在张掖、临松、虞水一带的胡人沮渠男成和他的堂弟蒙逊造反了,他们推建康太守段业做主子,声势浩大。

  吕光得到这个消息,随即派儿子吕篡率领五万大军征讨。

  其时,人们多认为段业乃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大事,而吕光之子吕篡文韬武略、能征惯战,可谓声名在外,众人认为他必胜。

  儿子出征后,吕光少不得要请教于鸠摩罗什,问问胜负如何。

  鸠摩罗什认真地算了一卦,然后语气肯定地说:“公子此去征讨段业,恐怕凶多吉少!”

  吕光窃笑,他来询问,在他认为,儿子获胜,那是囊中探物的事,无非是出于尊重。他觉得鸠摩罗什做出这样的推测,应属偶尔的失算。不久,有战报传来:吕纂在合犁战败,且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紧接着,郭声作乱。吕纂又被郭声打败,只剩几个侍卫护送他逃了回来……

  吕纂的两次战败,让吕光不敢再忽视鸠摩罗什的预言,自此之后,每有行动,必先征求鸠摩罗什意见,果然鲜有失误。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却说鸠摩罗什随吕光在凉州的日子,因吕光不信佛教,加之兵荒马乱,身边没有太多的信众听他传经讲道,相对以前就有了不少清闲时间。为了不让时间白白浪费,他开始研习汉文。

  早在二十多年前,母亲耆婆在离开龟兹去往天竺国的前夕曾说过:将来弘扬佛教,必去东方中国。可以说,他离乡背井、忍辱负重随吕光辗转中原,支撑他的正是肩负传教到中国的伟大使命。

  要去中国就必须懂得汉文,鸠摩罗什之前虽有过涉猎,但太流于表面,若要深入浅出地把大乘佛教的精髓用最通俗易懂的汉字传给中国的信众,凭他已有的水准,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好在吕光的军队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原人,他们所说的汉语,虽未脱离母语体系,但也五花八门、变化多端,这对鸠摩罗什是个难得的好条件,能让他多了解更多的中国方言。尤其难得的是,士兵中竟然有文化底蕴深厚且懂佛教者。

  僧迁、僧略称得上是鸠摩罗什的良师益友,鸠摩罗什每遇难题,只要请教他们,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有这两个知已,也让鸠摩罗什不至感到孤独和寂寞。

  当鸠摩罗什深入到汉文之中后,他才深深体会到:汉语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难怪连西方的高士都对它叹为观止……

  鸠摩罗什在凉州的日子,他用十多年时间研习汉文,并博览群书,不出数年,僧迁和僧略在对他的学习经过一番检验之后告诉他:“以你现有的水准,说你超过一些皓首穷经的翰林学士。一点也不夸张!”

  鸠摩罗什有点惶恐不安地说:“不会吧……我的水准应该还远远不够……”

  僧迁认真道:“我们没有必要恭维你,所以说的也是真心话。不信的话,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尝试用汉文翻译经书。”

  鸠摩罗什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着手试译第一部佛教经书《龙树菩萨传》——

  “……复次诸法缘不成,何以故?

  广略众缘法,是中无有果;

  缘中若无果,云何从缘生。

  …………问曰:云何名为诸缘?

  答曰: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四缘者: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随所从生法,若已从生今从生当从生,是法名因缘。次第缘者,前法已灭次第生,是名次第缘。缘缘者,随所念法,若起身业,若起口业,若起心心数法,是名缘缘。增上缘者,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于彼法为增上缘。如是四缘,皆因中无果;若因中有果者,应离诸缘而有果,说实离缘无果;若缘中有果者,应离因而有果,而实离因无果;若于缘及因有果者应可得,以理推求而不可得。是故二处俱无,如是一一中无,和合中亦无,云何得言果从缘生?

  复次:

  若果缘中无,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非缘中而出。”

  鸠摩罗什把《龙树菩萨传》中有关“缘”的经文译出来给僧肇等人看,僧肇看后说:“很不错!超出了我们的估计!只是我们多少是有点学问的人,能看懂,你应该拿去给普通人看。”

  鸠摩罗什依言,在给一些汉人士兵看时,就有人提出某些地方不太好懂,鸠摩罗什一一注意,原来不好懂的地方都是翻译得太过文气。

  翻译经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使更多的人懂得它,鸠摩罗什于是又向普通士兵讨教,把原来的翻译全部推倒重来,直至士兵们看了后感叹:“原以为经书只有神仙才能懂,真没想到其中的道理也与我们这些俗人息息相关!”

  普通士兵的话对鸠摩罗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他又虚心向他们请教,尽可能地把经义翻译得更贴近大众……

  鸠摩罗什知道,以他现有的汉学功底,可以开始翻译经书了。当他真正要实施的时候,让他最困惑的是身边少了一个得力助手……鸠摩罗什心目中的助手,除了有深厚的汉学底蕴还必须懂佛教。这样的人在凉州应该大有人在,但吕光不会支持他。

  自从来到凉州,鸠摩罗什是在吕光的软禁下生活。他身边的士兵其实就是负责看管他的。他们给鸠摩罗什立下规矩,除了外出时间不能太久,还不能离开住地太远……

  鸠摩罗什正为助手之事苦恼之际,某日午后,他独登龙首山,刚坐在石头上歇息,突然间有一首偈子直入耳膜——

  “一切恶莫作,当具足善法。

  自净其志意,是名诸佛法。”

  鸠摩罗什好惊异,抬头望去,见山下只有一片青青的草原和一群雪白的羊儿在吃草,却不见有人。

  鸠摩罗什正纳闷,骤然,从右边树林中走过来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站在他的面前,双手合十,很恭敬地说:“请问师父是鸠摩罗什吗?”

  鸠摩罗什一愣:“你是?”

  “师父,弟子僧肇。”僧肇说着,就向鸠摩罗什倒身下拜。

  鸠摩罗什心想,他来凉州多年了,还没有收过一位中国弟子。他赶紧伸出双手,把僧肇扶了起来。

  “僧肇,你请坐。”鸠摩罗什指指身边的石头,用纯粹的中国话说。

  “多谢师父。”僧肇仍然恭敬地站着,右手捻着一串念珠

  “你从哪里来的?”鸠摩罗什看着长得清秀的僧肇。

  “长安。”

  “你今年多大?”

  “十九。”

  “你读过书吗?”

  “弟子家里贫穷,十三岁时在书店当学徒,闲时读过一些。”

  “都读了哪些书?”

  “老子、庄子的书籍全读了,先秦时期的书也读了多数。”

  鸠摩罗什喜道:“你读的书还真不少,佛经读过吗?”

  “实不相瞒,弟子因读到《维摩诘经》,爱不释手,才立志出家做和尚了,只是一直没有机缘。前几年,弟子听说师父在凉州,不久就会到长安了。弟子在长安恭候,没有想到恭候多年,仍然没有能见到师父。三个月前,弟子决心来凉州寻访师父……老天有眼,终于让弟子在这里遂了心愿,从此以后就能听到师父的训诲了。”僧肇很高兴地说。

  鸠摩罗什心里欢喜,有一位精通中国语文的弟子,真是缘分。于是又问了几句《维摩诘经》。僧肇都能对应自如。

  将近黄昏,他们一齐下山。

  回到住地,鸠摩罗什向看守的士兵说明收了一个徒弟,同时也没忘了给他们一些好处。这些人只要鸠摩罗什不逃跑就没事,至于他要收谁为徒似乎不是太重要。如今还有好处,当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鸠摩罗什安排僧肇住在他隔壁的一间空房里。

  自此僧肇向鸠摩罗什学习佛经,他如饥似渴的精神很让鸠摩罗什满意。僧肇亦坦言,他拜了罗什为师,有如久旱枯苗逢了甘雨,以前许多佛经,他连经名也没有听说过,现在居然可以在师父的指导下得心应手地学习。

  鸠摩罗什想,佛经在中国是这样的贫乏,要弘扬佛教,先要中国的信徒能读诵经文,要他们能读诵经文,先要把佛经翻译成中国文字。然后才能谈到信仰、研究。虽然有了僧肇,却不知能否胜任这项工作。

  为了检验僧肇能否做他的翻译助手,某日,鸠摩罗什把僧肇叫到书房里说:“我念一段经文,请你记绿下来。”

  “是,师父——”僧肇立马开始作准备。

  鸠摩罗什从书架上取了一本天竺文经书打开,然后用直译——

  “而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

  僧肇在纸上飞快地记下来,见师父停了就问:“还有吗?”

  鸠摩罗什道:“先译这些吧,我看了再说。”

  僧肇于是又修改了几处,这才交给师父。

  鸠摩罗什读了他记录的经文,流畅、美丽、壮严,非常满意,高兴地说:“太好了!僧肇,我再继续诵读下去,请你再记录。”

  “是,师父。”僧肇非常欢喜这件记录的工作,既能读经,又能请师父讲解他不太明白的经文意义。

  鸠摩罗什继续上文往下诵念,僧肇笔不停地往下写,一直到师父诵念停了,他仔细修改后,才呈给师父校正。

  “很好,很好,僧肇,你太了不起了!”鸠摩罗什夸道。

  “师父过奖了……”僧肇谦恭地答。

  自此后,师徒常在一起译经。某日,鸠摩罗什正与几个信佛的士兵在一起论道,僧肇突然向鸠摩罗什提出一个问题:“师父,吕将军不信佛,你在这里他最多只是把你当成一般的谋士——你不觉得长此下去会是一种浪费吗?”见他久久无语,只是一声声叹气,便看了一眼旁边的僧略、僧迁,“没事,这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只管说出来,憋在心里会憋出病来的。”

  “你们……?”鸠摩罗什吃惊地看着他们仨。

  僧略、僧迁与僧肇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鸠摩罗什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遂放下心来……同时亦感到僧肇的话触到了的痛处……

  僧迁道:“大师啊,以您的能力和德行应该干更大的事业——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将更多的人拯救出苦海!”

  鸠摩罗什道:“谢谢你们对罗什的理解……大家都是明白人,现在谈这个问题很不现实……”

  “我们知道,吕光虽不重用你,更不会放你走,他害怕别人得到你后对他不利!”僧肇道。

  鸠摩罗什道:“僧肇的话太一针见血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僧肇压低声音道:“师父实不相瞒,从一开始我们就想帮你!”

  鸠摩罗什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你们如何帮我?”

  僧肇认真道:“罗什师父,如果有人对你很感兴趣,你愿意不愿意离开?

  鸠摩罗什通过试探终于明白,这几个人与他接近原来是有目的的,故问道:“可不可以告诉,对我感兴趣的人是谁?”

  僧肇道:“姚苌——你知道他吗?”

  鸠摩罗什点头:“知道,他在长安做皇帝。”

  僧肇道:“你说的没错,他想得到你的心情一点也不亚于苻坚。罗什师父,你考虑一下吧,我等你的消息。”

  鸠摩罗什道:“如果我悄悄地离去,他们说不定又要为我发动战争……我看就不用考虑了。”

  僧肇长叹一声道:“那我们就帮不了你了……”

  又过了数月,某夜,僧肇一个人来到鸠摩罗什的住处告诉他道:“为您的事,最近姚苌会派使者过来,能否成功就要看您的运气了。”

  鸠摩罗什听了叹道:“一切随缘吧。”

  没过几天,吕光果然就把鸠摩罗什召至宫里,他一点也不隐瞒地说:“罗什师,姚苌很想得到你,他派使者过来了,问我需要什么条件,他愿意用三座城池与我换你。”

  鸠摩罗什忍不住问道:“你答应了吗?”

  吕光沉思默想了很久才抬起头对鸠摩罗什道:“我正要问你——我是答应好?还是拒绝好?”

  鸠摩罗什心里很清楚,吕光是在试探他,遂道:“陛下啊,姚苌问的是你而非罗什,你教我如何回答?”

  吕光似笑非笑地看着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几乎被他看得发毛了,不知他是否愿意放鸠摩罗什离开凉州,且听下回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